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动力,也是现代高职教育的重要职责。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正在积极探索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创业教育模式。该文通过分析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树立"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的创新教育理念,探索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和创业实战基地等方面进行物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以满足新经济时代对创业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沈名杰 《华东科技》2022,(8):129-131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关系到美术学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败,同时有助于推动地方文创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结合美术学专业自身的特点和专业课程教学规律,从适应外部政策环境、完善内部课程模块、调整运行模式与机制等方面入手,不断推进“双创”教育改革的进程和“双创”教育体系的构建。本文阐释了“双创”教育体系构建的原则,同时列举了美术学专业的具体解决方案,以期为其他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的“双创”人才培养和“双创”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创新科技》2018,(12):46-48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和方法,也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手段,本文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从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4.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及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构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剖析了普通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瓶颈,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综合性大学推广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依托物理实验室开展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是物理学类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方案。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尤其我国高校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然后阐述了结合专业教育进行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最后重点论述了我校物理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举措,即依托物理实验室开展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创业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界关注的热门话题。文中通过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指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因此要加强创新创业实验教学,培养拔尖创新创业人才。最后结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实践,提出要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建设、平台搭建和外部环境营造,努力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具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客观条件和资源支持。在当前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快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效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转变存在一定差距,存在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功能定位不够清晰、平台建设短板突出等现实困境。求索突破困境的策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一体”,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两翼”协同耦合发展,并积极打造以提供创新创业保障为主的师生服务平台、以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为主的教学科研平台、以创业项目孵化、创业实践开展和举办创新创业赛事为主的综合实践平台,长效施策,多管齐下,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社会输送时代所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为此,我国需要回顾与反思以往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通过与国外经验的比较,找出差距,获取启示,并基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探析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思路或路径。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是推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则是推动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动力源。本文以完善"互联网+"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出发点,从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教育平台构建以及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层面,对"互联网+"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善对策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创新驱动着经济发展,创新创业人才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创新创业教育直接影响着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然而创新创业教育在现阶段还面临着信息供给不精准、课程体系设置不精准、观念意识定位不精准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因材施教、精准匹配教育供需关系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精准化改革变为可能。从创新创业教育供给需求分析的角度切入,提出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大数据平台,同时建立创新创业精准教育模式的配套支持体系,探索大数据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力量之源在于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需要跟紧时代发展步伐,适度调整教育培养模式,逐步提升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发展的重视程度。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但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仍存在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创新创业资源有限等问题。对此,该文从现实出发,寻找问题所在,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辽宁何氏医学院在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实践中,探索出一个与专业相融合、全方位、多层次的与专业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引领创业教育、设计以专业课程为基础的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构建一体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活动体系、与专业教育配套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措施,从而提高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面对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应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加强商务英语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该文主要分析了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较为热门的专业设置,是制造业高素养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专业之一。创新创业教育是近些年新兴的教育形式,但从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角度关于专业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还较为鲜见。从高职教育性质、教育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人才需求角度来说,开发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都已成为趋势和必然。由此本文从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角度,选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课题对象,就机电一体化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进行了基本框架、主要内容、主要方式以及保障体系等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时期我国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目标,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现如今高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市场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高校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应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该文就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研究现状,以及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针对大学生创新创新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提出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要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必须构建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中,与专业教育相融合。该文结合专业实际情况,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专业实践环节、创新创业实践环节、师资队伍方面探讨创新创业平台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是校内外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协同育人功能尚未得到有效发挥。构建校、政、企、社协同创新育人体系,有效发挥内外各要素联动耦合功能,不仅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深入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全要素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内外联动协同创新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是高校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分析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包装工程等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特点,结合大连工业大学包装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经验,对应用型专业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方法进行了探析,即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师资结构、创造教学条件等有效措施,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为应用型本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方案的制订提供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实施创新创业的教育时存在一定的误区,使得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进入了一个瓶颈期。高职院校必须结合实际正确定位,将立足点放在产业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中来,然后结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和方针,最重要的是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教学改革,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与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心环节,它关系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普及与能否最终取得好的工作成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专业相适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推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心,也是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