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王沁雨 《华东科技》2024,(1):101-103
<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ChatGPT新型对话式人工智能模型已被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本文以ChatGPT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研究对象,针对赋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挑战,如教育数据泄露与滥用、算法回复歧视与偏见、思想观念偏移与扭曲和师生情感疏离与淡化等问题,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加强通用大模型的应用以及有效使用教育数据和保护数据隐私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智能思政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新载体和新形态,在智能技术的赋能下,掀起了思维和生态的智能变革。推进“智能思政”建设,既是铸魂育人的必要途径,又是智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主动对接人工智能技术,找准智能思政教学的契合点,发挥其定制性、泛在性、进化性的精准优势,推动二者融合载体的双向赋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确保“智能思政”建设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感染力的问题引发社会担忧,情感深度缺陷、感染力度不足、辅导员语言方式过于生硬、教育人员对感染力的应用能力缺乏、高校思政教育营造氛围不完善等问题成为教育研究关键。通过以问题为导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升华感染力度,激发高校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信心,通过联合多种app以及学习平台,从而对高校思政教育环境优化,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有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4.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新目标。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非思政课程,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传授相结合。OBE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原则。将OBE理念应用于课程思政教学,可以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文章以应用翻译课为例,节选《2022年习近平新年贺词》,探究应用翻译课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课程思政元素及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对应用翻译课的课程思政教学展开了有效探索和实践,为高校课程思政提供新思路,推动课程思政发挥协同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历来为各高校所重视,随着形势的变化,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考验。如何针对新形势,将思政教育工作向公寓推进,各高校都在进行着有益的尝试。结合我院情况,本文从转变观念、改进形式、创新手段等方面阐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的做法,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适应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顺应时代潮流。在分析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内涵、人工智能对建构高校思政课智慧教育的重要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工智能建构高校思政课智慧教育模式的具体路径:(1)优化思政课教材体系;(2)确立更有针对性的思政教学目标;(3)创新思政课话语形式;(4)准确定位教育评价;(5)打造新型智慧教师队伍。研究结果可为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促进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机遇,也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新媒体使用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探索将新媒体技术运用于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拓宽思政教育工作的渠道,提高育人效果.结合实际,该文对如何利用新媒体渠道,处理好新媒体阵地应用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社会经济环境的迅速变化、价值观的多元化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严峻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对此,通过有效使用思政教育的网络传播平台,创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水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夯实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等措施,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以系统观念聚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评价、师资队伍建设与推进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实践困境与突破路径,旨在回答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由何而来”“现在何处”“走向何方”等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思政教育是当前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地方文化,既能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又能丰富学生的课堂教育。枣庄地方文化包含了始祖文化、先贤文化、城邦文化、运河文化、工业文化、抗战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种优秀的思政教育资源,通过对地方文化现状的梳理和整合,把枣庄文化本土资源贯穿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真正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思政课与专业课在课程育人方面协同一致,在各自领域发挥主渠道作用,在高校教育中共搭平台、相向同行。高校思政教育要与高校相关行政、教辅、后勤等职能部门联合开展合作育人模式,创新育人机制,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在育人范围、育人主体和育人方法方面协同创新,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12.
精准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必然选择。精准思政以精准思维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具有实事求是、问题导向同目标导向相结合和供需平衡三个基本特征。在精准思政视角下,高校思政课面临课堂教学供给与学生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失、课堂教学内容与课程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偏离、课堂教学效果与党和人民的期待存在一定的偏差等现实困境。精准思政旨在以精准思维提升高校思政课育人效能,破除高校思政课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建设有料、有趣、有情、有高度、有深度、有效度的“六有课堂”。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发展,当代大学生思想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这为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从思政党史角度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在新时期遵循贯彻思政党史教育优秀传统理念,首先对我党思政党史进行了简单回顾,而后结合高校思政教育现状,提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政党史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总体要求,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基本目标,从构建“大思政”格局形成教育合力、加强学科建设明确理论依托、优化教研机构规范平台支撑、推进实践教学关注问题导向和强化师资队伍确保教学质量等方面,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SWOT模式分析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发现,自媒体为高校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供多元渠道,但凸现其主导地位削弱、应对突发事件的劣势。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科技爆炸式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的机遇,面临网络文化冲击和教师媒介素质待提高的挑战。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应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网络舆论,提升课程思政和网络的融合度,以自媒体为载体构建校园网站,深入挖掘思政教师的媒介素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党对高校的思政教育提出了立德树人、三大自信等新的要求。我国当前处在一个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变革的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环境日新月异。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们一方面要理清基本思路,从理念、制度、方法等多方面探索创新渠道。深入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状态的影响因素,并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中国精神文化价值的主要渠道,借鉴美育思想理论和实施方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以美育人的效果。该文从研究蔡元培美育思想中实践理论入手,以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内涵为基点,探讨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同时探讨蔡元培美育思想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为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具价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学校思政教育的分支,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当前研究生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以学科为平台开展思政工作,探索了各思政实施人员互助协作,课程、实验室和科研项目等资源融合,各思政载体互利互补的"三全育人"新模式,从而形成"学科思政"工作新格局,提升研究生思政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课是以一体化视域统筹推进学生的思政教育。高中阶段开设“思想政治”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关节点,按照思政课的特点,遵循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规律,找准“种好责任田”“阶梯式递进”“立德树人”等出发点和着力点,把握好同一课程在不同学段育人目标达成的落脚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步深入和层层递进,强化政治认同和提升政治素养,培育学生知行合一观,实现思政课的高质量教学。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局限于思政课堂上,要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金融学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一是从西方金融学在我国的传播发展中发掘思政元素,西方金融学思想在我国传播三个阶段中均有丰富的思政元素;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与金融理论本土化结合起来,发展金融理论要适合中国国情,解决中国现实金融问题,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三是构建思政教育与金融理论本土化共融发展的课程思政,发挥党的教育方针的引领作用,为人才培养提供背景、方向和精神动力,在金融理论本土化过程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积极推进金融学课程思政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