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与时俱进的中国外交话语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应丰富其内涵,坚守中国文化特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理特征,保证中国外交理念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保持始终一致的连贯性与稳定性,增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的理论说服力;还应拓展外延,创新外宣话语表达与传播的路径、方法,增强其世界辐射力。只有从内涵与外延两个层面共同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体现中国特色与世界情怀,中国才能主动打破西方国家的话语垄断,以更为鲜明的国家形象、更为有效的外交路径介入国际新秩序的制定过程,展现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和中美科技紧张的局势下,全球科技话语呈现竞争性格局,我国要构建一种有力的对外话语和战略叙事体系。立足于竞争性格局下的对外科技话语的实践定位,从对外内容的叙事短板、“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优势、官方多元叙事供给不足三方面对讲好中国科学文化故事的挑战进行分析,不难得出对策是建构以叙事符号、叙事结构、叙事语态“三位一体”的叙事体系,综合运用多种叙事策略,有理、有力、有节地讲好中国科学文化故事。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倡议为泛淮河经济带构建网络化、机制化的区域合作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深入研究淮河文化,大力弘扬淮河文化,推动淮河文化与时代元素相结合,充分发挥淮河文化在坚定国家文化自信、建设中国话语体系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青年人肩负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未来的使命,以高校大学生为对象,不仅可以明...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家治理话语体系可以被划分成三大类:结构论、制度论、行动论,这三种话语构成了主流的国家治理话语谱系,基本上覆盖了全球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中国的国家治理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深刻理解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逻辑和运行机理,将他者的经验理论化,将正典的理论转化为话语体系。因此,深入考察当今世界上流行的国家治理话语体系,并从中发现这些话语在言说中国问题时可能产生的利弊,是研究国家治理话语体系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建构我们自己的国家治理话语体系在中国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关系到中国模式是否可复制的问题,更关系到中国治理生态的国际认可问题。本文旨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指出结构论、制度论和行动论这三种正典化的话语体系的适用范围,从而为中国国家治理话语在话语谱系中找寻自己的定位提供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潍坊学院学报》2016,(5):28-30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指明了方向。当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话语体系建设问题。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有赖于自身话语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要紧紧围绕"特色"这一关键词展开,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关键在创新。创新体现在应对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新"问题上,这些"新"问题要求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要有"新"转换、"新"方法、"新"话语和"新"交流。  相似文献   

6.
专业课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当前大思政育人语境下,专业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张皮"现象的一剂良药.专业课教学话语具有意识形态教育功能,它的创新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之基、中国传统文化为价值之基、中国伟大实践为现实之基,从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载体方面来创新...  相似文献   

7.
国家文化安全防范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时代,我国国家安全问题呈现出复杂、多样、多变的态势。从确立全面的国家文化安全观、与和平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完善国家文化管理和文化安全法制体系战略三个方面,讨论国家文化安全防范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构建新时代中国理论话语主体性的呼声日益强烈。要建设我国文论的话语主体性,应当以我为主,从学科建设做起,立足现实问题,搭建标准而完备的学科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充盈自身筑牢“以我为主”的根基。  相似文献   

9.
本文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平煤股份十矿特色的安全文化管理模式——安全盾文化。对安全盾文化进行解析,介绍了安全盾文化的模型、特征、精髓,主导思想及其逻辑结构,根据安全盾文化模型和内在的逻辑结构,构建了安全盾文化体系,并把实践效果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尤其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连续在黔举办并取得重大成就后,贵州急需构建坚实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为克服当前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构建瓶颈,贵州可采取平台建设、内容重塑的全媒体创新逻辑理路,设定“突破并解决难点”的中长期目标,推动形成对外传播新格局,提升贵州的对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外宣话语及其翻译是“中国话语”的一部分,其叙事体制的阐释:从表象看,是中国话语翻译传播的中国视角及中国关键语外译中国特色化的语言符号系统;从深层看,是反映自我民族传统、时代精神的翻译思想阐释体系。而要趋近外宣翻译中国话语的意义本质,译介叙事之文本内力的聚成是关键:一是在翻译叙事的回应中,应深耕本土文化资源,凝练中国思想,揭示外宣翻译实践的文化基因;二是在翻译叙事的话语权意识协调中,选择代表中国经验本质的正能量话语,用中国表达来讲述原创性中国叙事,体现“正向传达”的价值取向,从而提升把控国际话语及其舆论导向的言说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法治话语的研究在构建、翻译等方面都取得一定进展,然而对外传播的研究却鲜有学者关注。在法律东方主义以西方法治为中心的立场误导下,中国为主的“东方”国家法律体系成为“西方”带有认知偏见的被动评价对象。基于此,本文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立场标记特征框架,筛选NOW网络新闻语料库中含有关键词“Chinese legal system”的语料并进行立场特征标注及数据分析,旨在探求法治话语域外传播现状。研究发现,西方媒体立场标记语使用中,认知立场、义务立场和态度立场及其子特征的分布各有其特点,其分布原因与新闻语篇特征、文化差异、意识形态等因素密切相关。为改善法治话语传播现状,提高中国法律形象域外塑造,中国法治话语体系应当继续不断完善,动态更新。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时代,我国国家安全问题呈现出复杂、多样、多变的态势.从确立全面的国家文化安全观、与和平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完善国家文化管理和文化安全法制体系战略三个方面,讨论国家文化安全防范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构建网络文化安全体系对浙江省“文化强省”建设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文章从文化学、传播学的视角,对网络文化生态、文化主权、非传统安全等网络文化安全的具体领域进行分析,探索构建网络文化安全评价机制、预警机制和干预机制的对策和路径,维护网络文化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面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在中国公务员体系中,面子文化与科层制相结合对公务员群体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在公务员面子文化塑造体系的构建与反构建过程中,公务员面子文化塑造体系也将对社会阶层流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取消"农民工"称谓是一种社会话语实践。结合历史和文化的语境,该话语清楚地显示了在不同时期谁在/不说话,说什么和怎么说。取消"农民工"称谓的真正话语主体是学术界和网络媒体,在整个话语传播过程中,缺乏农民工自身的话语。取消"农民工"称谓的话语为农民工构建了同一文化体下的他者身份。同时,话语主体还通过一系列的话语修辞策略构建了一个"边缘群体"的农民工形象,印证了取消"农民工"称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浙江衢州市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与船民社群文化记忆与大运河(浙江段)遗产研究,从中西文化传统中梳理文化和遗产概念,为当下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提供启示。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在于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使文化遗产活起来,其中文化价值和意义是核心。重视遗产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有助于社会共享遗产保护成果,跳出西方遗产话语体系,建构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当下语境的遗产保护实践话语,实现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  相似文献   

18.
党和国家空前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学,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的有力建构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内在需求。目前思政课教学话语还存在价值引领缺失、形式过于单一、内容支撑不足、实践根基薄弱等教学话语体系偏移现象,尝试构建"价值为先、形式为引、内容为王、实践为本"的新时代思政课话语体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交织在冲突与交融中形成了当代中国文化的独特特点。本文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在后疫情时代的对外演讲中,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话语体系的构建离不开修辞的使用。就伯克修辞观的戏剧五要素看,演讲基于各国不容乐观的严峻疫情形势阐释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世界局面,强调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必要性;既采用“同情同一”的修辞策略拉近距离,消除误解,表明中国诚心合作的意愿和人文主义关怀,又运用“对立同一”的修辞策略强调共同的敌人——“病毒”,进而呼吁各国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并使用“误同”的修辞策略,表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对各国的益处,中国愿与各国共享经验,共建美好世界。这些修辞的使用有效地表明了中国的立场和方案,契合了其他国家对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意愿,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能力和构建更加完善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