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于珊 《华东科技》2022,(1):104-107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技术的创新、科学技术不断进步,5G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图书出版市场以及图书销售渠道日趋多样化,加快了中国图书出版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促进了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深度融合发展.在如今"电商""直播""VR技术"盛行的5G时代,网络流量已经深刻影响了图书出版市场的发展.本文根据新时代图书市场发展潮流,分...  相似文献   

2.
帅莎莎 《科技资讯》2023,(20):230-23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出版逐渐成为出版界的新潮流。新媒体是一种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传播媒介,包括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设备、人工智能、VR/AR等多种形式。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给图书出版带来了诸多影响和挑战。该文将对新媒体出版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其特点和优势,并探索其在未来数字化出版领域的前景和发展方向。同时,该文也将对新媒体出版模式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进行分析,以期实现新媒体与数字化出版紧密结合,拓宽图书出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0引言新媒体在传统图书出版经济转型升级、高速成长腾飞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科技图书出版与新媒体技术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在全媒体的时代下,面临出版环境的改变,作为传统的科技图书出版社必须要抓住机遇,转变观念,提高编辑队伍素质,加强科技图书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宏伟目标。据2020年新闻出版行业现状分析显示,我国新闻出版业在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已实现了良好发展,电子出版物出版总量规模持续扩大,印刷复制、出版物发行和图书出版各居新闻出版产业类别总体经济规模的前三位。截至2018年,图书出版营业收入更是在8个产业类别中保持了最快的增速,图书也成为6类出版物中唯一总印数正向增长的出版物类型~([1])。然而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出版物受到了网络阅读、移动阅读和数字出版等新兴出版阅读方式的多重挑战,数字出版年年走高,而传统出版物的出版量连年下滑。  相似文献   

5.
在数字时代,各种各样的数字媒体层出不穷。不同媒体的出现,也导致不同的读者和观众的出现,编辑的工作内容和性质也因为不断变化的读者群体而发生改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出版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在这种背景下,传统出版的图书编辑只有实现相应的角色转换才能在数字出版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陈晓露 《科技资讯》2024,(3):175-178
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逐渐普及,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被打破了,图书信息以新媒体的形式逐渐占领人们的生活,并呈现媒体融合的传播特点。在此背景下,论述了媒体融合对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推动作用,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阐述采用媒体融合的数字图书馆发展策略的作用和意义,最后以广州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为例,为图书馆长远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在此条件下,传统图书出版业要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传统图书出版编辑需要立足当下,明确传统图书出版的长处和短处,重视创新,推动传统图书的发展和进步。在本文中,对大数据时代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进行了相应分析,研究了传统图书出版的现状,并且探究了大数据时代为传统图书出版编辑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媒体正在逐渐被被迫发生改变,凭借自身平台,借力新媒体来发展自己。另外,一大批新媒体的诞生,也加剧了媒体行业的竞争。而在直播领域,除了既有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争,也存在着新旧媒体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房磊 《创新科技》2014,(23):34-35
本文通过对当前媒体环境的分析,阐述了传统报业面临的困境及原因,结合报业的竞争优势,指出了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报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方法策略,并得出了传统报业与新媒体是竞争融合关系,不会被新媒体所取代,报业应凭借自身优势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努力探索与新媒体的竞争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10.
提出媒体云的概念,分析其优势及我国目前云媒体平台发展的现状,指出在云媒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媒体进化的重要指标以及媒体机构应借此机会完成机构的转型升级,使融合更加全面和完善。提出在新媒体时代,广电行业应掌握更多的主动权,求新、求变,推动行业领域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方兴未艾的"互联网+"浪潮,弹性地建构与重塑着新媒体的媒介形式与特点。随着技术和传媒的有机融合,媒体业的基因正从昔日的"内容"向今天的"技术"转变,"大数据"将日益成为新媒体产业的基础和平台。本研究以贵州省为例,探讨了大数据背景下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揭示了大数据所带来的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迁,以及此种变迁所蕴涵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革新为军校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转型挑战,科技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军校科技期刊作为展示军队科研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既要适应军队改革需求,又要在数字化生存的大背景下保持竞争力,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难题。通过分析当前军校科技期刊运用新媒体面临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为媒体融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数字出版主导产业选择政策是国家和地方未来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取向的指针,也是一种战略性安排。国家在产业规划方面进行了大量的部署,"十一五"时期的文化发展纲要指出,传统出版产业向现代化出版产业转型的基础是数字化产业的介入。到"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数字出版首次列入"十三五"规划。在国家高度重视数字化产业发展的背景下,甘肃省出版业如何从独立和封闭的传统模式转变为开放性、集纳性的媒体融合新模式,对甘肃省出版业来说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分析了甘肃省科技期刊发展现状,基于甘肃省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摸底调研,找出甘肃省数字化出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丁金芳 《科技资讯》2007,(5):177-178
在传统出版物不断向数字化方向发展的同时,传统出版业也开始走向网络出版.图书出版社有着最广大的出版资源,应根据网络出版的市场状况,适时进入市场、培养市场、占领市场,大力推动网络出版的发展.图书出版社在发展网络出版的同时要注意版权问题、质量问题、发行问题、网络支付问题等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广电业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该文主要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的“三网融合”的兴起,深入探析了新媒体背景下的广电发展的新机遇。19世纪60年代,戈尔德马克首次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新媒体”一词;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电视媒体快速发展,成为当时的新媒体代表,引起专家学者对电视媒体发展的多方面探讨;到了20世纪末,随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第四媒体的快速兴起,取代了电视媒体的位置,电视媒体的发展一度沉入谷底。  相似文献   

16.
丁金芳 《科技资讯》2006,(23):197-198
在传统出版物不断向数字化方向发展的同时,传统出版业也开始走向网络出版。图书出版社有着最广大的出版资源,应根据网络出版的市场状况,适时进入市场,培养市场,占领市场,大力推动网络出版的发展。图书出版社在发展网络出版的同时要注意版权问题,质量问题,发行问题、网络支付问题等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当前,媒体领域正经历着数十年来最深刻的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应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要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在此大背景下。如何联合实力强劲的互联网公司,利用新技术创造出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成为很多媒体人和互联网企业探索的主要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渐进入大数据时代,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受到了空间、时间、形式的限制,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当下对于信息资源的获取需求。虽然新媒体行业在信息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上相较于传统媒体都有巨大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信息真实性不稳定、信息缺乏深度等问题。目前,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融合是实现媒体行业可持续发展沟通重点和发展方向,也是未来媒体行业的大势所趋。文章通过分析大数据媒体下媒体的发展特征,分析大数据对于新闻生产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大数据时代下实现融媒体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媒体工作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传播技术进步、媒介形态融合、读者阅读习惯改变等给出版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选题策划是出版工作的开端,是图书长久生命力的保证。新时期的编辑应该利用新媒体在市场调研、内容开发、作者选择、文案策划、资源协调上用心用力,策划好解读时代、服务时代并促进时代发展的优质选题。  相似文献   

20.
郑艳蓉 《广东科技》2012,21(19):211-212
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其他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等终端设备获取各类数字化信息并进行阅读,这给向读者提供内容和信息的出版业带来了新的理念和业务模式,全球出版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浪潮。在这种形势下,专业图书出版应该紧密跟踪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深入了解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为迎接数字出版大潮的来临作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