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获得凤丹根腐病拮抗放线菌,丰富凤丹根际放线菌资源,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1~5年生凤丹根际放线菌进行分离纯化,平板对峙法及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拮抗菌筛选,并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经分离纯化,得到83株凤丹根际土壤放线菌,有15株具有拮抗凤丹根腐病菌作用,抑菌直径大于15mm的放线菌有4株,其中菌株NL_(4-2)10~(-4)6抑菌直径达19. 67mm,发酵液抑菌率最大为84. 38%,抑菌效果最佳,鉴定为Streptomyces tauricus(公牛链霉菌),该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球菌的抑菌直径分别为11. 50mm、13. 67mm、15. 17mm。凤丹根际拮抗根腐病放线菌资源丰富,NL_(4-2)10~(-4)6具有广谱抑菌性,对凤丹根腐病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和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两株松材线虫拮抗细菌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对松材线虫具有较高杀线活性的拮抗细菌。【方法】以分离自南京、洛阳、上海的松树茎部的137株内生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培养滤液和菌悬液浸渍法对这些菌株进行杀线活性的测定,并对筛选的高效拮抗细菌进行菌种鉴定。【结果】通过培养滤液浸渍试验筛选出3株细菌对松材线虫有较高的杀线活性,使用3种菌滤液处理线虫48 h后,线虫死亡率均达到100%,其中菌株LYMC-3的培养滤液还可使线虫虫体出现消解。将3株菌的培养滤液分别稀释2倍、4倍和10倍后处理松材线虫,随稀释倍数的增加,培养滤液的杀线活性逐渐降低。处理线虫48 h后,菌株LYMC-3的10倍稀释滤液与其他两株菌滤液相比对线虫的致死率最高,为94.7%; 在菌悬液浸渍试验中筛选出菌株NJSZ-13对松材线虫有较高杀线活性,105 cfu/mL 浓度的菌悬液处理线虫48 h后,线虫死亡率达81.5%。通过对LYMC-3和NJSZ-13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Biolog鉴定和16S rDNA序列以及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菌株LYMC-3、NJSZ-13分别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结论】从松树体内筛选到两株对松材线虫有高效拮抗活性的菌株LYMC-3和NJSZ-13,对生物防治松材线虫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能有效拮抗黄栌枯萎病的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生防菌株,采用系列稀释分离法和平板对峙法从盐碱地土壤中筛选拮抗细菌,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并测定其无菌滤液和挥发性气体的抑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菌株C-2-3-2是一株能有效抑制黄栌枯萎病菌和尖孢镰刀菌的生防菌株,经鉴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的无菌滤液对黄栌枯萎病菌和尖孢镰刀菌均具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且能有效抑制黄栌枯萎病菌微菌核的形成。同时,其挥发性气体也能有效抑制黄栌枯萎病菌的生长。另外,研究还发现该菌株能产生铁载体和合成氨,并产生几丁质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β-1,3-葡聚糖酶。研究结果表明菌株C-2-3-2在黄栌枯萎病生物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和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从盐碱土中分离筛选对黄芪根腐病有生防作用的放线菌,并对黄芪根腐病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A12-2-11进行了初步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研究结果显示,菌株A12-2-11发酵滤液抑菌率为41.77%;最适发酵培养基为蔗糖10g·L~(-1),(NH_4)_2SO_410g·L~(-1),K_2HPO_41g·L~(-1),NaCl 10g·L~(-1),CaCO_31g·L~(-1),pH 8,优化培养条件后菌株A12-2-11的抑菌率为75.02%.依据放线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A12-2-11为黄色长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longisporoflavus).研究结果对黄芪根腐病生物防治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健康的和感染松枯梢病的松树针叶上分离了叶栖微生物1 862株.选取有代表性的菌株通过室内平皿对峙培养,初步筛选出对松枯梢病菌和松赤枯病菌具有较好生防潜力的菌株12株.其中,拮抗细菌菌株6株、酵母菌3株、丝状真菌木霉(Trichoderma sp.)3株,拮抗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细菌、木霉、酵母菌,细菌无菌滤液的拮抗效果明显好于菌体本身.拮抗菌的筛选以相对抑菌效果为准,同时应考虑被抑制率和菌种本身具有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蓝花楹茎腐病的内生拮抗细菌,并探讨其生物防治作用。【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从健康蓝花楹根茎分离内生菌株; 以蓝花楹茎腐病原菌(Fusarium chlamydosporum)作为供测菌,用5点对峙法进行拮抗作用初筛、平板扩散法复筛获得拮抗菌株,经形态学和16SrDNA序列比对,对其进行鉴定。采用温室盆栽和田间试验检测拮抗菌的生防效果。【结果】分离获得24株内生菌株,其中zhu66抑菌率达到97.8%,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enBank序列登录号为JF899258。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蓝花楹茎腐病。在一定浓度下,浓度越高防效越好,以107cfu/mL浓度最佳。灭菌土防效优于自然土; 生防菌先于病原菌施入防效优于生防菌与病原菌同时接种,病原菌先于生防菌接种方式防效较低。菌株能显著促进蓝花楹地径、苗高与冠幅生长,浓度越高,促生效果越好。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蓝花楹茎腐病不同发病程度的生防效果有显著差异,无病区预防作用十分显著,不发生茎腐; 重度发生区几乎没有效果,轻度发生区防效明显,防效达74.1%,中度发生区有一定效果,且随着时间延长,防效增加。【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zhu66对蓝花楹茎腐病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防治烟草镰刀菌根腐病和验证异源生防菌的协防增效,以前期分别分离自烟草植株内生菌和根际土壤的保藏菌株为材料,采用平板拮抗实验技术进行了生防烟草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异源功能菌的筛选,对异源生防菌株开展了多相鉴定,并通过离体盆栽验证实验考察对比了异源生防菌的协防增效情况,测定了异源生防菌不同应用处理烟株3种防御体系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以烟草茄病镰刀菌为指示菌株,筛选获得2株拮抗活性较好的菌株,分别编号为YA14与YC3,其抑菌圈半径分别为8.24和9.43 mm;依据YA14与YC3的形态、生化特征及其16S rRNA和gyrB序列分析,将YA14、YC3系统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YA14)和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 YC3);盆栽验证实验结果表明YA14与YC3联用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协防的病情指数最低,为19.87%,协防增效达到79.79%,显著高于YA14或YC3的单用处理结果.烟株的防御体系酶SOD、POD和CAT活性测定也显示YA14与YC3协防处理的酶活性高于单用处理.以上结果...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从河西走廊盐碱土壤中分离得到的256株放线菌对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抑菌效果.采用平板对峙法、生长速率法及活体组织法筛选拮抗菌,对其进行形态及分子鉴定.结果显示:菌株XA06225对靶标菌表现出强的抑制作用,平板初筛抑菌带为5.03cm,发酵滤液复筛抑菌率为54.45%,发酵液处理可有效抑制马铃薯块茎病斑直径扩散,对马铃薯干腐病的防效为65.45%.结合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为球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lobisporus).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寄生水霉Saprolegnia parasitica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及发酵液抑菌试验筛选获得一株拮抗菌FX11,其抑菌带平均宽度达18.30±1.52 mm,发酵液抑菌率为68.40%。试验通过形态学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安全性和抑菌稳定性。结果显示,该菌株为Streptomyces polychromogenes;其发酵液对散鳞镜鲤、彭泽鲫、大鳞副泥鳅3种淡水鱼稚鱼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拮抗菌FX11经10次传代后抑菌效果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其发酵液经不同温度处理后,抑菌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pH变化对拮抗菌发酵液抑菌活性影响显著(P0.05),拮抗菌发酵液在pH 6.0~8.0范围内抑菌率最高。研究结果表明,菌株Streptomyces polychromogenes FX11对水霉病原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且传代稳定,其发酵液对试验鱼苗安全,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适应性,在水霉病生物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从河西走廊盐碱土中分离得到的多株对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中,筛选当归根腐病拮抗菌株,为当归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适合的菌种资源.采用平板对峙、琼脂扩散法筛选拮抗细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法确定菌株分类学地位;以活性物质稳定性试验为基础,设计单因素试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菌株A17-2-1具有较好的当归根腐病拮抗活性,且抗菌谱较广,经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其活性物质在高温、强碱及紫外照射下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最优培养条件为p H8.5、温度32℃、氯化钠含量0.5%,在此条件下培养24 h,菌株A17-2-1菌悬液在波长600 nm处吸光度值为1.360,且在该条件下对两株当归根腐病病原菌的抑菌率均达到81.01%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从采自北京柳树的根际土中分离到对线虫和病害真菌具有较好生防活性的放线菌菌株BJLSH9.该菌株对烟草疫霉菌丝生长抑菌率达50.05%,48 h的杀线虫活性高达98.05%.在40 L发酵罐用38号培养基培养BJLSH9菌株,根据其生物活性及菌体生物量确定适宜的发酵时间为72 h.经16S rRNA基因分析,将BJLSH9菌株鉴定为黄抗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flavofungini).从BJLSH9菌株的次生代谢产物中鉴定出一种杀线虫化合物tryptophandehydrobutyrine diketopiperazine (TDD),该化合物对线虫48 h的致死率为40%.黄抗霉素链霉菌及其产生的TDD化合物的杀线虫活性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一株拮抗纹枯病菌放线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采自金华市各地的68份土样中分离得到了放线菌406株,以水稻纹枯病菌为指示菌,利用平皿对峙法筛选到42株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菌株.其中,Sh-43菌株的拮抗作用最强,抑菌带宽度为28.3mm.根据培养特征、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Sh-43菌株为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相似文献   

13.
从石家庄地区多个蔬菜大棚的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到一株高效生防菌F1-2,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抑菌圈直径高达33mm。根据菌株F1-2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rDNA序列对其进行鉴定,初步确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采用生长速率法对拮抗菌的抑菌谱进行测定,其对所选的16种病原菌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实验还对拮抗菌F1-2的抑菌特性进行了研究,菌株连续传代至10代抑菌性能保持不变,菌株的发酵液对热和酸碱都比较稳定。该菌株的代谢产物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和较强的稳定性,具有开发成为灰霉病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从青海高盐环境中分离到1株拟诺卡氏菌形放线菌YIM90039,该菌株具有典型的拟诺卡氏菌属的形态学特征.通过对其进行的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组分以及16S rDNA序列等方面的分类学研究。菌株YIM90039初步鉴定为拟诺卡氏菌属的一个潜在新种.该菌株在大多数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气生菌丝大都呈黄白色,基内菌丝浅橙黄色至深橙黄色.气生菌丝上有长短不一的孢子链,基内菌丝则长,多分枝。常断裂成杆状。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对灰斑病有高效拮抗作用的微生物,采集四川双流、平武以及云南文山州三地玉米种植田土壤,利用平板对峙实验筛选到对灰斑病病原菌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s TehonDaniels)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的6株细菌和2株放线菌.放线菌S3-5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抑菌能力是可稳定遗传的性状;结合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S3-5鉴定为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S3-5对玉蜀黍平脐蠕孢、立枯丝核菌、茄链格孢、核盘菌、胶孢炭疽菌、链格孢菌等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好抑制作用,其生长的NaCl浓度耐受度为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显示S3-5具有应用于田间抑制灰斑病发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16.
以唐古特大黄为材料,采用匀浆涂布法进行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并运用平板对峙法和生长速率法筛选内生放线菌的抑菌活性;皿内抑菌结果表明,菌株4-21对稻瘟病菌抑制率高达84.12%.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和16S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4-21鉴定为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通过盆栽试验证明,菌株4-21对水稻稻瘟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相对防治效果为52.73%.结果表明,内生放线菌4-21在水稻稻瘟病的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凤梨叶片为筛选材料,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3株对蔬菜软腐病菌菊迪基氏菌有拮抗效果的生防细菌,结合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拮抗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这3株内生菌分别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F-2,Bacillus megaterium F-3-1,Bacillus subtilis F-3-2,皆为革兰氏阳性菌。其中F-2对菊迪基氏菌和丁香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分别为24. 67 mm和28. 83 mm; F-3-1对病原真菌燕麦镰孢菌、胶孢炭疽菌、互隔交链孢霉,抑菌率分别为70. 83%、91. 67%、65. 56%. F-3-2对丁香假单胞菌和黄单胞菌属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分别为20. 75 mm和20. 00 mm。另外,通过生化鉴定研究发现,这3株优良内生菌还具有很好的解磷固氮和产纤维素酶能力,这对内生菌的筛选及内生菌对植物抗病促生作用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山葵种植土中分离筛选获得一株山葵墨入菌(Phoma wasabiae Yokogi)的强拮抗菌株B12.对其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与16S rDNA 序列分析,初步将其鉴定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 通过单因子实验和均匀设计研究发现该菌的最佳培养条件和摇瓶发酵配方为: 起始pH 7.0、30 ℃、180 r/mim、摇瓶培养3 d , 牛肉膏1.5%、蛋白胨0.9%、可溶性淀粉0.6%. 其抑菌率提高28.88%.  相似文献   

19.
Bi利用拮抗细菌防治棉花黄萎病(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项目研究中,从植物根围、根表和植物内部分离到1345株细菌,并测定了他们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菌性。118株细菌表现较强的抑菌性,抑菌率≥50%。其中25个菌株的抑菌率≥70%,93个菌株的抑菌率为50%70%。另外从棉花黄萎菌的微菌核际分离到57株细菌,其中30株细菌能显著地抑制棉花黄萎菌微菌核的菌落生长(5个菌株完全抑制微菌核的萌发和生长,15菌株的抑菌率为40%97%)。这些拮抗菌的培养滤液也能抑制棉花黄萎菌的生长。室内盆栽实验证明,应用拮抗菌处理棉花种子,有10个拮抗细菌能极显著地防治棉花黄萎病,其中4个菌株(ICB18、NCD2、CS25和CS27)的防病效果极好,防病效果为72.3%81.4%,3个菌株(C94、C28和NCD25)的防病效果为55.7%61.9%。19992000年的2年田间小区试验中,NCD2菌株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显著,并且显著优于国外商品化生防制剂TF,该菌株连续两年的防病效果平均为85.4%;另外4个菌株(ICB18、CS25、C94和C28)亦能显著防治棉花黄萎病,但防病效果与国外商品化生防制剂TF相当。在田间示范中,应用生防细菌NCD2制剂拌种后直接播种技术防治棉花黄萎病,防病效果达到51.2%。同时应用生防细菌NCD2制剂拌种育苗移栽技术防治棉花黄萎病,防病效果达到52.6%并且增产22.85%。本文同时测定了NCD2对主要大田作物的安全性,证明其对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黄瓜、茄子和大豆等7种作物没有致病性,并且对这些作物的出苗、生长和发育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武汉豇豆种植基地的豇豆花苞中筛选出花内生菌(命名为wjhb),其在豇豆花苞中大量存在,在花瓣中为优势内生菌。染色鉴定为革兰阴性杆菌,可以在16~43℃生长。生化试验显示,该菌生化特征符合不动杆菌特征;16Sr DNA扩增产物测序后,经软件分析其16Sr DNA序列与不动杆菌序列相似度达98%。本试验分离得到的内生不动杆菌(wjhb),有望成为豇豆基因工程生防菌的理想宿主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