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江苏省13个城市的人居环境进行了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得出各城市的综合得分和排名,显示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在人居环境评价起主导作用。通过聚类分析,将各城市分为了三个梯队。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江苏省13个城市的人居环境进行了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得出各城市的综合得分和排名,显示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在人居环境评价起主导作用。通过聚类分析,将各城市分为了三个梯队。  相似文献   

3.
秦皇岛市人居环境居民满意度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引入居民满意度评价,建立了城市人居环境居民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并对秦皇岛市人居环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秦皇岛市人居环境总体处于发展阶段,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表明该评价方法具有可行性。根据评价结果,结合秦皇岛市实际情况,提出了秦皇岛市人居环境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而城市规划作为具体落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城市社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分析了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规划性问题的应对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阐明了建立小城镇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与原则,构架了由居住环境、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医疗保障及交通治安5个分项、18个单项评价因子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指标。本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小城镇人居环境的主要方面,可以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小城镇人居环境质量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人居环境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在人居环境尺度链中选取社区尺度作为研究层次,构建了城市社区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并以济南市市区的五个区(长清区除外)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五个区的人居环境的等级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人居环境是同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有着极为紧密联系的地表空间,它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及借其发展的物质基础条件、生产资料来源及劳动施加对象。与人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表明了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状态,更是城市建设的最终发展目标。运用能力评价指标对福安市人居环境进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的评价,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曾添文 《科技资讯》2007,(21):155-155
城市人居环境建设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主要意义,贯彻一系列原则并且建立一个科学的框架,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加强城市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9.
从人居环境看中国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百年来,全球城市化进程迅速,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目前全球有半数人口居住在城镇和城市,预计30年后这个比例将达到2/3。  相似文献   

10.
从衡量城市宜居性5个方面构建了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其24项指标,采用多因素评价法用于评价2011~2016年西北地区5个省会城市的宜居性.结果表明:西北地区5个省会城市宜居水平发展速度都比较缓慢,即使每个城市的宜居性水平都在提升,但各个不同指标水平的区域分异与综合水平的区域分异仍然存在差异,不同的城市在不同的指标下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11.
张峰  李雪铭  杨俊 《河南科学》2014,(1):98-103
创新型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目标,创意人才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导力量,建设创意导向型的城市人居环境是今后人居环境发展的新方向.从创意人才的特性出发,建立创意型人居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率先开展创新型试点的城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吸引我国创意人才的主要因子首先是工作条件;②研究样本的人居环境水平可分为4类,分别代表了不同水平的创意人居环境;③在空间分布上,我国东部具有吸引创意人才的巨大引力,其次是西部和中部,其中,长三角地区形成了吸引创意人才的城市集聚区.最后提出了对各类型城市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对竞技体育的发展提出要以重大国际比赛,特别是奥运会取得优异成绩为目标,合理布局,提高水平,并要求西北竞技体育发展应赋予新的历史使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战略研究应当在不同历史阶段,持续滚动式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从系统角度分析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的结构与功能.在垂直方向上,将人居环境系统划分为7个层次,即家居、建筑、社区(邻里)、城市、区域、国家、全球人居环境,不同的尺度构成了人居环境的尺度链,而且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人居环境的过程速率逐步放慢,空间分辨率不断降低,事件频率也逐渐变低.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系统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除了具有生活、生产、消费、还原和调节5大基本功能外,还具生境功能、滤网功能、通道功能、源功能和汇功能等特殊功能,并指出系统功能发挥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西部省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及研究地区特征,按照构建指标体系数据的可获得性、代表性、全面性、相关性和相对性原则,建立了由政府管理水平与公共服务设施、经济实力、旅游业及第三产业效益、环境水平、开放程度等5个子系统共45个评价指标,基于SPSS12.0大型统计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西部11个省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指出了其发展优势及制约因素.按照聚类分析法将有序样本聚类为3个类型区,并对不同类型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即一类地区应提升旅游业经营理念,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二类地区应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三类地区应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加强旅游产品的营销,提高旅游业发展的宏观规划及微观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以1 km×1 k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交通路网指数、水域指数、学校指数、居住影响力指数与地被指数等影响因子,运用GIS技术建立大滁城人居环境指数模型,定量研究大滁城规划区人居环境的适宜程度及其空间规律性。结果表明:大滁城人居环境指数呈现由中心区域向周边地区递减的趋势;人居环境指数与人口密度有较好的相关性,二者的一次拟合度R2=0.836 1。一般适宜以上的地区132 km2,接近大滁城面积的2.96%,相应的人口占大滁城8.75%,其中3.3%的人口聚集在0.78%人居环境高度适宜和比较适宜地区;临界适宜地区698 km2,占大滁城面积的15.69%,人口39.33万;适宜性相对较差的地区3 619 km2,人口108.91万,占大滁城总面积的81.35%。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4个子系统为核心,提出了我国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CESDIS,构建了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CESDED。应用CESDED模型,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温州市1998-2003年的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指出了温州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其它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城镇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认识城镇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了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种种可持续发展体制性障碍因素 ,主要包括 :城镇环境保护机制的不健全 ,导致城镇环保效果偏差 ;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户籍管理体系 ,仍然成为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移的最大障碍 ;土地制度设置的不完善 ,阻碍了土地聚集和人口聚集的同步进行 ;行政等级化的城镇管理制度限制了各城镇的公平发展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欠缺 ,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制约着城镇的发展 ;缺乏科学的城镇发展监测体制 ;城镇发展规划体制存在较大缺陷 ,小城镇布局和发展缺乏科学的宏观指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燃气汽车现状的分析,围绕燃气汽车需求的政策体系、燃气汽车产业实现规模经济的政策体系和燃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研究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已有评价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模型,进而对郑州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做出了评价,并与上海市、西安市进行了横向比较,得到与实际情况一致的结果:上海属于强可持续发展水平,郑州和西安均属于中可持续发展水平,表明该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