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体能训练理论体系”是应对世界杂技艺术发展之要求而提出的。“高、难、险,新、奇、美”已成为世界杂技界追求的目标。现提出这一杂技界十分关注的话题,意在寻求杂技演员在心理上、生理上、形体上如何更科学、合理化训练的钥匙,以求得中国杂技与世界杂技同步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以及生产力的发展 ,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特点的艺术形式美。艺术形式美与时代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当生产力发生变化 ,新的社会形态和技术产生以后 ,艺术形式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它受时代的影响和制约 ,但同时又为时代服务 ,是当代精神文化和生产水平的标志。探讨艺术形式美与时代的关系 ,对于艺术形式美的发展与前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四届法国玛希国际马戏节比赛中,福建省杂技团的参赛节目《之舞――绳技》获得巨大的成功,荣获本届比赛的最高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之舞――绳技》的巨大成功和节目设计过程中的创新是紧密相联的,本文通过详细论述创新在杂技艺术中的重要作用,来阐述在新时期杂技艺术创新具有哪些表现形式,使得能够把传统马戏节目和创新相结合,使其获得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杂技在我国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以超常的技巧为特征的表演艺术,是在人类与自然界的斗争中发展而来的。它的起源与人类的生产实践密切相关,是中华民族一种古老的艺术活动,是中国最珍贵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从1956年,中国杂技开始参加国际比赛并不断获得优异成绩,尤其在近20年来杂技艺术不断创新发展,在国际比赛中共获得110块金牌,为中国杂技艺术、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而"绳技"正是中国杂技的传统表演节目之一,虽然不是源于福建省,但是于二十世纪70年代初,以福建省杂技  相似文献   

5.
西藏杂技作为一门古老的肢体表演艺术,在吐蕃时期就广为开展了。研究认为,在西藏历史上产生了与民族性格相一致的杂技艺术,桑耶寺、古格遗址、大昭寺等寺院壁画描绘了技艺超绝的杂技和乐舞演出的情景。吐蕃和唐朝的文化交流对西藏古代杂技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西藏传统杂技的挖掘与整理研究,是传承中华文明、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民族艺术以独特的美与历史、时代同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精髓,将其与现代包装设计艺术应用与融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桥杂技文化生态的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桥被誉为杂技之乡,其杂技文化生态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内涵。发展杂技文化产业是对吴桥杂技文化生态最好的保护。可以通过创建"吴桥杂技文化生态保护区及将吴桥打造成世界杂技文化名城,发展杂技文化产业,保护杂技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8.
作为都市异乡人的沈从文所体验到的浓郁乡愁,是其创作湘西系列小说最直接也最重要的心理动因。在经过了乡愁的过滤后,沈从文的湘西系列小说既保留了湘西前现代社会农耕文明生活方式的原生态,平凡而苍凉,又在一定程度上将其净化、诗化了,使之成为了时间无法伤害的美。这种艺术之美不仅能够抚慰技术时代人类的心灵,更可引导人类踏上回归精神家园之途。  相似文献   

9.
时代在变迁,美的准则当然也在不断演变。在19世纪中期之前,无论哪个时代,无论对美的判断如何,美与艺术都是密不可分、不离不弃的。历史上许多美学家都把美同艺术等同起来,美学也被认为是艺术哲学。在现代西方美学中,仍有许多美学家把艺术问题作为其研究的中心。关于一些艺术与美的重大理论问题,人们已经困惑地思索了若干世纪,并且仍将继续进行探讨和争论。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被誉为西藏传统杂技艺术的活化石“恰勘踏旭”表演艺术形式的形成发展历史、表演形式与特色、人文与审美特性等方面进行考证与分析,认为藏族民间艺人们把一种一般意义上的杂技艺术形式升华为集技艺、体育、娱乐为一体的独特民族文化艺术形式,变生硬为灵活、变单调为多变、变简单技艺为具有内涵和哲理化,使其具有观赏价值、审美价值,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杂技是各种技艺表演的统称,杂技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很多杂技还含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下面请大家跟小记者一起去驰名中外的"杂技之乡"——吴桥,感受杂技神奇魅力。"杂技之乡"——吴桥小记者了解到,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我国的杂技就已经萌芽。先民在劳动和战斗中练就了出色的技能和体能,在休息和欢庆时会将技能展示出来,这就形成了最早的杂技。后来,杂技从纯粹的技能表演发展到有乐队、舞蹈、灯光等配合的综合艺术表演。  相似文献   

12.
黄以明的书法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风貌,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它“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堪称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最典型地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是中华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艺术中舞蹈、诗词、书法和绘画同属于一种文化思维系统,各有其韵律美的规律,且彼此之间有许多共性,在艺术表现元素里所表现出异质同构的韵律之美,与中国画相互影响和融合,从而产生诗书画结合的艺术形式。"气韵"在中国画发展中受到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舞蹈、书法、诗词韵律美的深刻影响,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情趣与韵律美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4.
巴黎之美     
杨荣甲 《世界博览》2014,(18):66-67
正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处处都是花园、喷泉和雕塑,"巴黎人浪漫,因为他们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和充满艺术的气息。"巴黎之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建筑之美、时尚之美、塞纳河风光之美……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巴黎的文化之美、文明之美及法国人对自己历史无比珍视的美。  相似文献   

15.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各种竞争的日益激烈,把人类带入了一个空前重功利时代。量化考核,硬性标准,指标评价使现实社会物质品质下降,艺术品格下滑,平常之心失衡。这是重结果轻过程的结果。由此本文提出美在过程的论题。本文阐述了过程论的理论基础及其美学意义,论述了重人类活动过程的现代美学意义,并运用美与过程论对艺术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6.
郑冠西  孙尔 《科技资讯》2006,(24):202-202
研究纤维艺术的形态的多元化,其论述主要从纤维艺术发展的国内外历史进程展开导入,然后论述纤维材料的形式之美和材料范围。重点论述纤维艺术在当代中国的三种设计形态及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17.
艺术歌曲强调艺术的欣赏性和技巧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因而,我们应引导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去发现和感受艺术歌曲的渊源之美、演唱之美、情感之美和伴奏之美.  相似文献   

18.
建瓯挑幡是一种有300多年历史的民间艺术形式。本文从挑幡的艺术本体出发,结合其历史演变及发展讨论其舞蹈特征及其民俗性等,以此来对其做出比较明确的艺术定位。结果表明,建瓯挑幡不是杂技或体育,而是具有完整舞蹈艺术特性的舞台舞蹈艺术;它具有民俗性,是一种民俗舞蹈,属于民俗化了的舞蹈形式。  相似文献   

19.
沙恭达罗是古代印度最杰出的戏剧艺术大师迦梨陀娑在其同名代表作中塑造出来的千古传颂的艺术典型。本文对之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评论,指出她是一个外表美、心灵善,敢于追求自由爱情和自主婚姻,富有时代、民族特色的刚柔相济的东方女性。  相似文献   

20.
唐宋时期,花馍艺术进入历史发展的繁荣昌盛阶段,但因唐宋两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制度、政治格局、时代风尚、审美趣味等方面的不同,花馍的造型种类、艺术特征、民俗价值和精神内涵等方面各具鲜明的时代特色。由唐到宋的花馍风格的嬗变集中呈现在:由贵族化转向平民化,由重形式的精美转向重内涵的深厚,由色彩之美转向种类之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