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自然》1992,(2)
土生土长的中国种有一种常见的蛱蝶一直被昆虫学家所忽视.可能因为它小、它不美丽,也可能因为它并不明显地危害经济作物,还可能因为它是中国的特有蝶种,土生土长在中国,由于太"土"了而无人关心,无人评说.昆虫学家只给了它一个命名,叫做Timelaea maculata.它像一只菜粉蝶那样大,翅色如黄河水似的呈土黄色,翅反面有大面积的白色区,整个翅面的两侧布满小黑斑.如果看一下动物园里的金钱豹,特别是金钱  相似文献   

2.
记述在湖北采到的蝗虫一新种:武当山小蹦蝗 Pedopodisma wudangshanasp.nov..它近似秦岭小蹦蝗 Pedopodisma tsinlingensis(Cheng),但前翅翅顶较尖;雄性尾须顶端平截,中央略凹,后下角角状突出;雄性阳具基背片形状不同.模式标本保存于山东大学生物系无脊椎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3.
夹竹桃天蛾     
<正>10月的一个夜晚,两只天蛾尾部相接地悬在一根树枝上随风轻摆,它们是一雌一雄,正在交尾。摄影者开启闪光灯、轻按快门,定格下这惊艳一刻。这是夹竹桃天蛾,又名粉绿白腰天蛾、鹰纹天蛾,属于鳞翅目天蛾科。它是一种中大型蛾类,成虫体长50~53毫米,翅展90~110毫米;全身翠绿色,前翅花纹复杂,基部有眼状斑纹,内含一黑褐色小斑点,与茜草白腰天蛾十分相似,但是前翅中线呈浅粉红色,而后者的翅面为暗绿色;幼虫青绿色,头部后方有眼状斑纹,受到惊吓  相似文献   

4.
珍稀蝶种——朴喙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朴喙蝶(Libythea celtis chinensis)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鳞翅目、蝶亚目、喙蝶科。该科是蝶亚目蝴蝶种类最少的一个科。全世界只有10种,中国有4种,但最常见的只有朴喙蝶一种,所以它是一种珍贵的蝴蝶。朴喙蝶下唇须特别长,伸展在头部前面很明显,故亦称其“长须蝶”。因其头部的怪样,台湾的昆虫学家又把它称为“天狗蝶”。朴喙蝶的翅为咖啡色,前翅中室有一条黄色纵带,纵带的前下方有一个近圆形的黄斑,近顶角处有2或3个小白斑。前翅顶角向外突出呈钩状。后翅外缘  相似文献   

5.
八十年代一个秋天的下午,我在紫金山旅行,一丛高大的禾草引起我的注意。斜阳映照下,几条弯成弧形的长叶在微风中飘动,叶下却贴附着一层霜雪般耀眼的絮状物,上面整齐地、几乎是等距离地排列着七、八只银色小灰蝶。它们伏在白霜上,显然是在吸食着什么。芳踪叶背面的白霜是一种蚜虫分泌的蜡丝;小灰蝶便是在蝴蝶家族中独树一帜的蚜灰蝶(Tarakahamada)。它体态细小轻盈,装扮简洁明快,在草地上飞翔时只是一个闪动的白点。它的翅、体、足的色调是银白或鱼白色,即在阳光下有胶质感的似呈灰色的那种白色。它每一张翅面上散布着约20枚小褐斑,四翅共约80枚。每一斑点的大小和形状都不同,  相似文献   

6.
蜉蝣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昆虫,早在3.2亿年以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了。人们通常认为蜉蝣寿命很短,朝生暮死,那么真是这样的吗?蜉蝣(Ephemerida hexagenia)是昆虫纲、蜉蝣目的动物,全世界已知2100多种,我国有80多种。蜉蝣的成虫体长3~27毫米,复眼特别大,触角很短,口器退化,根本不能进食;背上有两对半透明的、膜质的翅膀,上面有纵褶;前翅大,后翅小或完全退化,而且翅极易脱落;腹部细长,有11个环节,尾部有3条长尾毛;足细弱,不能用作爬行,只供停歇时攀附之用。  相似文献   

7.
漂亮的草     
正"天涯何处无芳草"是大家熟悉的诗句,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草无处不在的事实。在大家的印象中,草很平凡。但是在植物的世界里,此草非彼草,任何草都是独一无二的。偏翅唐松草偏翅唐松草是毛茛科唐松草属植物,茎高达2米。每到花期6—9月,在云南、四川和西藏海拔1900~3400米的山地林边或灌丛中,人们总能看到开着粉紫色花的偏翅唐松草。  相似文献   

8.
舞蹈每年三、四月间,在紫金山麓的一个山谷的出口处,便出现一些形态素雅的小粉蝶.它们体黑、翅白,襟翅反面布满绿色斑块.有的翅形圆钝,有的翅顶呈钩角状;有的一身缟素,有的前翅染成鲜明的橙黄色,有的前翅顶角缀有橙斑.它们在春日的阳光下款款而飞,闪闪点点,有时又成群成串地盘旋追逐.山溪从正值出笋的毛竹林中蜿蜒流出,流到这  相似文献   

9.
记述了我国小尖腹隐翅虫属Sepedophilus的一个新记录种-黑角小尖腹隐翅虫Sepedophilus armatus (Sharp)。该种采自浙江省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作者描述了该种的形态特征,并描画了雄成虫的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蜂鸟是鸟中的"蜜蜂".因为它的身体小,像蜜蜂一样.全世界的蜂鸟约有320种,大部分产在中南美洲.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蜂鸟到处飞舞,是自然界一奇景,亦是当地的国鸟.最小的蜂鸟身跃只有5.5厘米,两翅展开只有7厘米左右,重不到2克,是世界上最小的鸟了.当然蜂鸟中也有大如燕子的种类.蜂鸟引人注目的除身体小以外,就是它们的嘴细长,最长的可达10厘米.说起蜂鸟的嘴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毒隐翅虫的食性及其在农业上的重要性。据研究,梭毒隐翅虫成虫为多食性,主要以昆虫、螨类和土壤线虫为食,也以腐植质为食;幼虫主要为肉食性,但在实验宣能在牛肉和黄瓜上喂养。许多报道涉及梭毒隐翅虫和艾毒隐翅虫大发生时作为害虫天敌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卢汰春 《大自然》2013,(3):30-31
台湾斑翅鹛(Actinodura morrisoniana)的鸣声似"娇、娇"之声,轻柔娇嫩,故而台湾布依族原住民称其"娇娇"。因其双翼有美丽整齐的黑色和栗色斑纹相间排列,英文名意为"纹翼画眉";又因其头部为栗色,有别于其他斑翅鹛,又名栗头斑翅鹛。这种可爱娇小的鸟仅分布在我国台湾,是中国鸟类特有种。1906年1月,英国探险家、专业采集者古费洛在海拔2440米的台湾玉山山区首次发现台湾斑翅鹛。英国鸟类学家格兰特鉴定后,将其作为新种发表在当年的《英国鸟类学通报》上。格兰特在文中写道:"这个引人注目的新种并不需要与任何已知种进行对比,因为它的羽色如此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3.
蝶和蛾是组成鳞翅目昆虫的两大类群.蝶和蛾的主要分类依据是成虫翅上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鳞片所形成的斑纹色彩.通常制作的整体展翅标本,不仅易被虫蛀也易损坏,而且不便于携带.现介绍一种用胶带纸制作的贴翅标本.具体分为五个步骤:取翅、准备过塑膜、贴翅、安触角贴标签和过塑.  相似文献   

14.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蜻蜓翅膀在均布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 采集蜻蜓翅膀标本,将翅膀照片拾取成为矢量图,并由矢量图建立几何模型.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蜻蜓翅膀的有限元模型,对均布载荷条件下蜻蜓翅膀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了蜻蜓翅膀不同位置的受力变形情况,进而给出了蜻蜓翅膀的位移随时间变化曲线. 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同一水平位置上,越靠近翅根部分,变形越小,离翅根越远,变形越大;而同一垂直方向的三个不同位置的位移变化量几乎一致,与实际情况相符,证明了数值模拟中所取的杨氏模量参数的合理性;翅膀受到均匀载荷作用时,翅根部分附近所受压力是最大的,这与理论中固定端受力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5.
再记述与图示浙江长脚隐翅虫属一新记录丁山长脚隐翅虫Derops dingshanus Y.Walanabe,它采至中国浙江天目山。研究标本保存在四川师范学院生物系。  相似文献   

16.
动物之最     
1、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身长可达30米左右,体重约70吨,一张嘴就可以开到容10个成年人自由进出的宽度。2、是世界上身体最高的珍奇动物,体高约五六米,穿一身斑驳耀眼的花衣裳。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苏丹、肯尼亚等国。3、素有“飞行冠军”之称。它的两翅展开足有2-5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动物园科普馆的昆虫养殖室里,饲养着各种昆虫,有“害虫”也有“益虫”,其中漂亮的猎蝽更是我们的宠物。我们饲养的猎蝽身体修长,大腿上有黄色环斑,背部有一对黑色的翅,平时右翅叠在左翅上,必要时就能展翅高飞。成虫的翅根处有两个白色圆形斑点,而幼虫没有,这是区别成虫和幼虫的一个标志。根据这个特征,你能辨别出图中的猎蝽,哪些是成虫,哪些是幼虫吗?你能猜出小幼虫要蜕几次皮才能长成成虫吗?猎蝽身体的大部分包括触角都是十分纯正好看的黑色。最大的成虫体长4~5厘米,后腿细而长,动作敏捷,身形优美,颇具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8.
雏蝗属(Chorthippus)六种蝗虫基因组DNA的RAPD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雏蝗属6种蝗虫基因组DNA进行了多态性比较研究,共扩增出12条特异性片段,分子量大小约为740-1810hp,并根据各种间片段共享度构建了UPG聚类关系图,根据研究结果推测,短翅亚属的小翅雏蝗和北方雏蝗分化较晚,相似性很高它们可能起源于同一祖先;曲隆亚属的4个种之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斑网蛱蝶     
记得1995年7月的一天,我像往日一样带着捕蝶的用具和必备的行装来到位于北京市西北郊的金山进行考察,边欣赏着路边的美景边留意着从身边飞过的蝴蝶。一只特殊的蝴蝶留住了我的脚步,我知道它是一只斑网蛱蝶,残破的翅膀告诉我它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它缓慢地飞行着,优雅的姿势在蛱蝶中是绝无仅有的。4年后,我在金山又一次见到这种蝴蝶,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决定对它的发生全过程进行考察。成虫斑网蛱蝶(Melitaeadidymoides是小型的蛱蝶,前翅长仅有23~2毫米,四翅均呈黄褐色,前翅的黑斑组成了生动的数字“3”,后翅…  相似文献   

20.
小翅雏蝗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甘肃省夏河县对小翅雏蝗的种群结构、数量变动、空间格局及动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虫每年 6月上、中旬蝗蝻开始孵化 ,6月下旬达到高峰 ;7月是 1~ 4龄蝗蝻混合发生时期 ;8月为蝗蝻与成虫的过渡时期 ,此期蝗蝻占总量的 5 4 .6 1% ,成虫占 4 5 .39% ;9月中旬后全部羽化为成虫 .小翅雏蝗在草地是以个体群为基本分布成分 ,个体群间的分布属聚集分布 ,其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 .聚集表现主要是由草地的环境因素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