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用经返地卫星搭载诱变处理豆科牧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干种子种植后长出的花序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以L-乙硫氨酸为筛选剂,通过多步正筛选途径获得了苜蓿乙硫氨酸抗性细胞系ME^rB.ME^rB在脱离选择压9个月后,其对L-乙硫氨酸的抗性I50(生长量半抑制时的L-乙硫氨酸浓度)比野生型高14.2倍,表明抗性系抗笥表达稳定。抗性系还表现出对DL-甲硫氨酸的交叉抗性和对于冬氨酸  相似文献   

2.
设En(f)p表示f∷L^p的n次最佳逼近,En(f)p=dist(f;n,L^p)-inf^hn∈n||f-hn||p,D^p.r表示序列型子空间,则在球面函数的Holder范数下,D^p.r为Banach空间,且有结论:若f∈L^p(1≤p〈∞)以及r,n∈N,则有En(f)≤constK.(f,n^-r,L^p,D^p.r)。又用球面函数的Holder范数,定义了一类Besov空间,用球面最  相似文献   

3.
草木樨抗乙硫氨酸变异系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草木樨的愈伤组织,经NaN3诱为和筛选得到了抗dl-乙硫氨酸变异细胞系。该变异系在离开选择5个月后,仍明显表现出高于对照系的抗性。dl-乙硫氨酸变异细胞系愈伤组织中蛋氨酸含量是对照的31倍,其可溶性蛋白SDS-PAGE电泳图谱、过氧化酶同功酶图谱、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功酶图谱均呈现变异。  相似文献   

4.
钌(Ⅲ)-钼酸盐-乙基罗丹明B-PVA体系缔合显色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聚乙烯醇存在下,钌与钼酸盐和乙基罗丹明B(ERB)形成有色离子缔合物。最佳反应条件为「HClO4」=1.2mol.L^-1,「MoO^2-4」=6.8*10^-4mol.L^-1,「ERB」=3.2*10^-5mol.L^-1,w(PVA)=0.08%。缔合物的最大吸收位于57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2.32*10^6L.mol^-1.cm^-1,钌量在0-24μg.L^-1范围内服从比耳定  相似文献   

5.
博莱霉素切割DNA反应的定量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硫代巴比妥酸反应分析了博莱霉素A5(BLMA5)对DNA的断裂作用。在Fe^2+在O2存在下,BLMA5能导致DNA链断裂。研究了一些因素对BLMA5催化DNA断链反应的影响,设计并建立了BLMA5切割DNA反应的定量测定方法,并测得Km约为153μmol.L^-1.Vmax约为0.046A532Unit.s^-1。  相似文献   

6.
含苯并咪唑八齿配体EGTB双核钴(Ⅱ)配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导了八齿配体N,N,N′,N′-四(2-苯并咪唑甲基)-1,4-二乙氨基乙二醚(EGTB)的4种双核钴(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红外(IR),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电子自旋共振(ESR)谱表征,并用硝基蓝四氮唑(NBT)光照还原法证明这4种配合物均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性质,与O2反应的速率常数在10^6~10^7mol^1.L.s^-1之间。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Mg-FE复合微合金化的双相Ni3AL(B)-Cr基金属间化合物熔盐腐蚀和力学性能,发现Mg-RE复合微合金化能降低Ni3Al(B)-Cr在LiCl-KCl熔盐中的阳极电流密度;同时能在不降低Ni3Al(B)-Cr屈服强度的条件下,提高延伸率近20%.  相似文献   

8.
以二氧六环为溶剂,三乙胺(TEA)为催化剂,谷氨酸乙酯-N-羧基-2-氨基酸酐(ELG-NCA)与谷氨酸苄酯-N-羧基-2-氨基酸酐(BLG-NCA)基聚反应。用1HNMR谱测定了共聚物中两种单体单元的组成。利用Kelen-Tüds作图法和最小二乘法计算了两种单体竞聚率。结果表明ELG-NCA的竞聚率r1=0.926,BLG-NCA竞聚率r2=1.157。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对称的八齿(N6O2型)双核配体N,N,N′,N′-四(2′-苯并咪唑甲基)-1,4-二乙氨基乙二醚(EGTB)及两种含锰(Ⅱ)双核配合物:(Mn2EGTB(OAc)2)(BPh2).3H2O(I),(Mn2EGTB(OAc)Cl)Cl2.2CH3OH.H2O(Ⅱ),对(I),(Ⅱ)进行了^1HNMR,UV-Vis,摩尔电导,中远红外,EST和循环伏安研究,初步推测配合物(I)和(Ⅱ)分别具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无约束的线性模型M=(Y,Xβ,σ^2V)下的Xβ最小二估计OLSE(Xβ)与在相应的有约束的线性模型Mr=(Y,Xβ)R′β=0,σ^2V)下的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LUE(Xβ)的比较问题,建立了Mr下这两个线性无偏估计量相等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离体筛选鹰嘴紫云英(Astragalus cicerL.)抗甲硫氨酸变异系。方法通过NaN3诱变处理鹰嘴紫云英(Astragalus cicerL.)的愈伤组织来筛选获得抗甲硫氨酸变异细胞系。结果获得了抗100 mmol/L甲硫氨酸变异细胞系,并分化成再生植株。结论该变异系对甲硫氨酸具有一定的抗性,并对乙硫氨酸具有交叉抗性。  相似文献   

12.
红豆草抗赖氨酸加苏氨酸愈伤组织变异系的选择和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红豆草不胚轴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经过化学诱变和筛选,得到一个抗赖氨酸加苏氨酸(LT)的愈伤组织变异系,LT抗性愈伤组织在脱离选择压6个月后,仍表现出1.5倍于野生型的抗性。LT抗性可通过再生植株传递到次级愈伤组织,抗性细胞中游 离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及异氨酸都有较大提高,分别为野生型细胞的53、54、1.39和4.07倍。抗性细胞和野生型细胞中天冬氨酸激酶的总活性相近,但前者对赖氨酸的反馈抑  相似文献   

13.
以苎麻雄性不育保持系GS13-X1为实验材料,选用MS培养基附加激素TDZ和2,4-D,研究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种子苗叶片和茎段外植体愈伤诱导与不定芽分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GS13-X1再生的最适培养基为MS+0.3 mg/L TDZ+0.05 mg/L 2,4-D+30 g/L蔗糖+7.5 g/L琼脂,叶片和茎段的愈伤诱导率分别为100%和95.24%,出芽分化率分别为11.11%和23.81%.50 mg/L卡那霉素可以明显抑制茎段和叶愈伤诱导与分化.苎麻雄性不育保持系组织培养再生技术是苎麻雄性不育转基因验证的前提条件,也是苎麻遗传工程改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北京棒杆菌AS1.299经诱变后获得的高产蛋氨酸突变株N3-10作为出发菌株, 依次采用蛋氨酸结构类似物亮氨酸、 原亮氨酸和乙硫氨酸平板对
诱变后的突变株进行筛选, 得到蛋氨酸高产菌株依次为L3,LN7和E31. 结果表明, 亮氨酸对突变株N3-10的抑制质量浓度为8 g/L, 原亮氨酸对突变株L3的抑制质量浓度为3 g/L, 乙硫氨酸对LN7突变株的抑制质量浓度为3 g/L, 经紫外诱变和3种蛋氨酸结构类似物的筛选, 最终获得蛋氨酸产量最高突变株E31, 产量为1.479 g/L, 比出发菌株N3 10蛋氨酸产量高0.379 g/L. 经5次传代, 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15.
厚朴组织培养与高产细胞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来自厚朴种源试验林的10个不同基因型材料开展组织培养和高产细胞系,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激素种类与配比、外植体的取材部位等因素对厚朴愈伤组织的诱导率、生化、褐化均有显影响。B5+2,4-D 4mg/L NAA 1mg/L培养基的诱导率达到100%;而采用B5+BA 1.0-2.0mg/L NAA 1.0MG/l的培养基,愈伤组织的增殖率最高,褐化率最低;140、54两个基因型的细胞增殖最快,是其它基因型细胞均值的2.12倍;不同的基因型、培养基、培养时间所产生愈伤组织细胞的厚朴酚类含量不同,以140基因型的细胞系在B5+BA 2.0mg/L NAA 1.0mg/L的培养基上培养60d为最优。  相似文献   

16.
辐射诱变愈伤组织选育耐寒型蕨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γ射线对具有100%分化率的蕨菜愈伤组织进行辐射处理,将未致死的愈伤组织于1~2℃无光条件下处理20 d,再把未冻死的愈伤组织所分化的试管苗进行低温处理.将低温处理后的试管苗叶片、叶柄诱导的愈伤组织和分化的试管苗再进行低温选择,获得了耐寒蕨菜试管苗,由这种试管苗所形成的孢子苗仍然具有耐寒性.结果证明用剂量为5.16×10-1C.kg-1的γ射线对蕨菜的愈伤组织进行辐射处理,可选育出耐寒型蕨菜.  相似文献   

17.
用内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麝时石竹切花切花的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结果表明保鲜剂可SOD的活尾增强,能保持SOD酶带不缺失和出现新的酶带,使POD活性比对照减弱。保鲜剂对SOD同工酶的影响比POD同工酶明显,地不同器官的酶活性和其同工酶有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利用已建立的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叶愈伤组织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发生体系,比较研究了两条离体再生途径早期阶段愈伤组织的生长特性、过氧化物酶(POD)和酸性磷酸酶同工酶的活性及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继代愈伤组织的“S”形生长曲线不同,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发生过程的愈伤组织生长延迟期不明显,且第3d后一直处于指数生长期,培养后期器官发生的愈伤组织生长速率快于体细胞胚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研究抗松材线虫病赤松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进行了抗病赤松愈伤组织培养条件的优化。【方法】以抗松材线虫病赤松胚性愈伤组织22#-1和13#-1为材料,首先在体视镜下观察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的细胞学形态差异,然后研究激素配比、基因型、继代方式和次数对愈伤组织增殖中形态上和生物量上的影响。【结果】抗病赤松愈伤组织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胚性愈伤组织,含有胚性胚柄细胞团(embryonic suspensor mass, ESM)结构,一类为非胚性愈伤组织; 胚性愈伤组织维持与增殖最佳的激素组合是2.0 mg/L 6-BA和4.0 mg/L NAA; 不同基因型的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状况存在差异,其中抗病赤松无性系22#-1胚性愈伤组织增殖较快,无性系13#-1增殖较慢,但差异不显著; 液-固与固体交替培养方式为抗病赤松胚性愈伤组织最适宜的继代增殖方式。【结论】不同的基因型增殖状况差异不显著,增殖过程应挑选胚性愈伤组织进行增殖,使用2.0 mg/L 6-BA和4.0 mg/L NAA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并采用液-固与固体交替的方式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