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猕猴桃挥发性香气是非常重要的食味品质。本文研究了红阳猕猴桃在成熟过程中的香气成分变化,并进一步研究红阳猕猴桃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EC1.13.11.12)基因表达量的差异对香气成分的影响。通过测定白利糖度(Brix)表征红阳猕猴桃在成熟过程中的不同成熟度;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对红阳猕猴桃在不同成熟阶段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利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测定LOX基因家族6个成员(AcLox1、AcLox2、AcLox3、AcLox4、AcLox5,AcLox6)的表达量并初步分析其与红阳猕猴桃香气成分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Brix分别为6.5、10,13和16)红阳猕猴桃的香气有明显差异,主要的香气成分随成熟度的增加呈现明显变化。酯类成分的含量显著增加,醇类和醛类成分的含量显著减少;随着成熟度的增加,LOX基因家族中AcLox1和AcLox5的表达量显著提高,而AcLox2、AcLox3、AcLox4、AcLox6的表达量则呈现下降趋势。该研究结果为猕猴桃的香气的生物合成提供了思路,为猕猴桃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红富士苹果采后进行了1 500 μL/L二苯胺(diphenylamine, DPA)以及1 μL/L 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 1-MCP)两种处理并进行气调贮藏,测定了气调贮藏180 d及贮后货架期10 d果实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脂氧合酶(lipoxygen-ase, LOX)活性.使用固相微萃取装置(solid phase mioroextr-action, SPME)萃取不同处理果实香气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其香气成分.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显著抑制红富士苹果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保持果实品质.而DPA处理保鲜效果不显著.但两种处理均抑制了LOX活性和果实香气物质的形成,气调贮藏180 d时DPA和1-MCP处理果实酯类香气成分比对照组分别减少了21.7%和69.6%,香气成分总数则分别比对照组减少17.9%和56.4%;经过10 d货架期,DPA和1-MCP处理果实的香气成分总数分别为对照的组72.5%和35.3%.表明1-MCP处理对果实香气的抑制作用优于DPA处理.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前处理方法对库买提杏干主要香气品质的影响,采用不同温度(40℃、60℃、阶段变温)、不同成熟度(青熟期、黄熟期)、切分处理(切分、不切分)、NaHSO3处理(NaHSO3处理、未经NaHSO3处理)、烫漂处理(烫漂、未烫)对杏进行干制,并在不同失重点(前期、中期、后期)取样,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库买提杏干中主要的香气物质(β-紫罗兰酮、α-松油醇、β-环柠檬醛、二氢猕猴桃内酯、香叶醇、芳樟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干制后期阶段变温条件下α-松油醇、香叶醇、芳樟醇的含量显著高于另两个温度(P<0.05);除β-紫罗兰酮外,黄熟期中其余5种香气物质的含量极显著高于青熟期(P<0.01);切分处理中香叶醇显著高于不切分处理(P<0.05),其余5种香气物质含量极显著高于不切分处理(P<0.01);未经NaHSO3处理样品中β-紫罗兰酮含量显著高于熏硫样品(P<0.05),未经NaHSO3处理样品中β-环柠檬醛、二氢猕猴桃内酯、香叶醇含量极显著高于NaHSO3处理样品;烫漂样品中β-环柠檬醛和β-紫罗兰酮的含量显著高于未烫样品(P<0.05),二氢猕猴桃内酯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未烫样品(P<0.01)。综合考虑,建议选择阶段变温、高成熟度、切分、未经NaHSO3处理、烫漂处理干制库买提杏,以得到风味较佳的高品质杏干。  相似文献   

4.
青霉菌引起的猕猴桃果实腐烂是猕猴桃果实成熟和采后贮藏中的最主要病害之一,为了研究中华猕猴桃对青霉病抗性的差异,文章以中华猕猴桃中的红阳、翠玉和16A 3个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各品种在受到青霉菌侵染后菌斑大小以及抗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包括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种酶在青霉菌侵染后不同时期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POD、CAT及PAL的量变化趋势从大到小依次为翠玉、16A、红阳,而MDA的量从小到大依次为翠玉、16A、红阳。综合菌斑大小的变化,该研究表明翠玉对青霉病抗性最大,其次为16A,红阳的抗病性最低。POD、CAT及PAL量的升高可以提高果实对青霉菌的抗病性。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猕猴桃青霉病和提高青霉病抗性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景谷大白茶(Camellia.sinensis var.assamica cv.Jinggu-dabaicha)的适制性,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利用景谷大白茶制成的月光白茶的香气成分,并比较其与利用同一品种制成的景谷绿茶的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从月光白茶中鉴定出香气成分60种,从景谷绿茶中鉴定出香气成分73种,它们的香气成分均以醇类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酮类化合物为主;月光白茶的香气成分主要为芳樟醇、十六烷酸、芳樟醇氧化物、二氢猕猴桃内酯、2,6,10,14-四甲基十五烷、植酮、水杨酸甲酯和橙花叔醇等;而景谷绿茶的香气成分主要为芳樟醇、十六烷酸、二氢猕猴桃内酯、咖啡因、β-紫罗酮、植酮、橙花叔醇、香叶基丙酮和植醇等.通过对比发现,月光白茶和景谷绿茶在香气组成上较接近,它们的共有香气成分为53种,但景谷绿茶比月光白茶多检测出香气成分13种,它们在香气组分组成及含量上的差异可能与不同的加工工艺有关.  相似文献   

6.
在蓝莓果实自动化分级包装过程中,成熟度自动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以布里吉他和夏普蓝2个品种蓝莓果实为材料,根据成熟过程中果实的颜色变化,将其分为5个成熟阶段,分别测定了不同阶段蓝莓果实的色度值、硬度、果形指数、鲜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花青素含量和糖酸比等指标.结果显示:随着蓝莓果实成熟度的不断增加,色度值发生规律性变化,生长指标和内在品质也发生显著性变化;当达到第4和第5阶段时,果实基本成熟,品质较高,此时夏普蓝果实色度值象限分布为0a7.5和-5b2.5,而布里吉他果实色度值象限分布为0a5和-6.5b1.5.色度值可以作为蓝莓果实成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陕南地区主要栽培的猕猴桃品质指标,为陕南地区猕猴桃品种选育、结构调整、品质优化、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以陕南地区主要栽培种植的11种猕猴桃成熟果实为材料,测定果实质量、果型指数、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VC、可滴定酸、还原糖和固酸比8个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猕猴桃品质。结果表明11种猕猴桃的品质指标差异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4个主成分,其方差贡献率之和为88.47%;可溶性固形物、VC、固酸比、还原糖、可滴定酸、果型指数、单果质量为猕猴桃果实品质主要影响指标;11种猕猴桃品种中,"脐红"的品质得分最高,"金艳"品质得分最低。陕南地区应大力推广种植中华猕猴桃品种"脐红""红阳",适度推广种植美味猕猴桃品种"徐香""翠香"。  相似文献   

8.
用5种不同培养基发酵制备的黑曲霉粗酶液处理乌龙茶水溶液,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分析处理前后挥发性成分含量和香气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共鉴定出28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酯类10种、醛类4种、醇类5种、烯烃类6种和其他类化合物3种,其中正己醛、橙花叔醇、p-伞花烃、反式-β-罗勒烯、α-法呢烯和吲哚是乌龙茶水溶液中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察氏粗酶处理组和果胶粗酶处理组中,正己醛含量明显增加;麦麸粗酶处理组和柚皮粗酶处理组中,苯乙醇、橙花叔醇和α-法呢烯含量明显增加;麦麸粗酶处理组中新增加了苯甲醛、顺式-3-己烯醇和橙花醇;果胶粗酶处理组和柚皮粗酶处理组中新增加了顺式-3-己烯醇和橙花醇。香气活力值(odour activity value,OAV)表明,察氏粗酶处理组、果胶粗酶处理组、麦麸粗酶处理组和柚皮粗酶处理组中,苯乙醛(甜香)和橙花叔醇(花香)的OAV均显著增加,增强了乌龙茶水溶液的甜香和花香味。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成熟度的海南红心火龙果果实在采后的耐储性,以便为火龙果的采后保鲜技术提供理论指导,本实验以"金都一号"红心火龙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七成熟、八成熟和九成熟3种不同采摘成熟度的果实在采后贮藏中的品质变化,同时,通过测定其在采后贮藏期间的可溶性固形物(TSS)、花青苷、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其病情指数、失重率、p H值、抗氧化活性(DPPH)等生理指标,比较了不同成熟度的火龙果在采后贮藏品质的差异.结果显示:八成熟果实的TSS和p H值与七成熟果实的TSS和p H值在贮藏期间的差异显著(P 0. 05);贮藏前6天,九成熟果实的TSS含量差异不显著,但是6天后九成熟果实的TSS含量下降趋势明显;八成熟果实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七成熟和九成熟果实的病情指数,七成熟果实的失重率最高,九成熟果实的失重率最低;抗氧化活性和花青苷的含量变化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九成熟果实八成熟果实七成熟果实;八成熟果实的SOD和POD活性高峰出现的时刻比七成熟和九成熟果实的SOD和POD活性高峰出现的时刻延迟2天.储藏期间的综合指标表明:八成熟的果实在采后其贮藏品质较好,因此可将其作为海南红心火龙果的采摘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甘蓝型油菜bHLH转录因子的功能,采用同源克隆技术从甘蓝型油菜中克隆了5个BnbHLH92基因全长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BnbHLH92-1、BnbHLH92-2、BnbHLH92-3、BnbHLH92-4、BnbHLH92-5,其编码区长度分别为738,657,684,741,717bp.qRT-PCR实验表明,除BnbHLH92-1外,其它的BnbHLH92基因主要在抽薹期和花期的根中表达,BnbHLH92-1主要在抽薹期和花期的根以及二叶一心期的叶中表达.非生物胁迫显著影响BnbHLH92基因的表达,使其表达量升高.低温胁迫下,BnbHLH92基因分别在胁迫后4、6、6、6、6 h表达量达最高.高温胁迫下,5个BnbHLH92基因分别在胁迫后2、6、6、8、4 h表达量达最高.盐胁迫下,BnbHLH92基因分别在胁迫后6、6、24、24、24 h表达量达最高.在ABA诱导下BnbHLH92基因表达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分析发现BnbHLH92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上存在ABA响应元件(ABRE).  相似文献   

11.
以生长期一致的梁山慈竹实生苗(SS)和梁山慈竹种子成熟胚离体诱导愈伤组织获得的再生植株(No.101-1c、No.42-1-B、No.90-3)为材料,分析不同低温胁迫下其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耐寒相关转录因子表达量的变化,研究低温胁迫对梁山慈竹再生植株耐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S可耐受0℃低温处理,No.90-3仅能耐受4℃低温处理,而No.101-1c和No.42-1-B可以耐受-10℃低温处理,表明不同再生植株对低温胁迫的耐受能力不同,且与实生苗也有明显差异。低温胁迫条件下,SS、No.101-1c与No.90-3的Fv/Fm、Y(Ⅱ)和qP值均下降;No.42-1-B的Y(Ⅱ)值先上升后下降,其Fv/Fm、NPQ和qP则随温度降低而下降。实生苗的WRKY与CBF1基因的表达量降低,MYB基因的表达量上升;再生植株No.90-3和No.42-1-B的MYB、WRKY和CBF1基因的表达量均随温度降低而升高;No.101-1c的WRKY和CBF1基因表达量上升,而MYB表达量下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实生苗中WRKY和CBF1的表达量与Y(Ⅱ)的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No.101-1c中MYB的表达量与Y(Ⅱ)的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WRKY和CBF1的表达量与NPQ的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No.42-1-B中WRKY的表达量与qP的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稻壳炭对苹果果实糖酸积累和香气物质的影响,以15年生富士苹果为试材,于2011—2013年测定了不同用量的稻壳炭与复合肥混施条件下富士苹果果实糖酸含量和香气物质.结果表明,增施2. 5 kg稻壳炭能够增加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提高糖酸比和固酸比;不同稻壳炭处理的4种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单施复合肥处理,以增施稻壳炭2. 5 kg处理的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总糖含量最高;不同稻壳炭处理的果实中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含量均低于单施复合肥处理,以增施1. 25 kg稻壳炭的最低,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增施2. 5 kg稻壳炭肥能显著增加富士果实的香气种类和特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3.
以生长期一致的梁山慈竹实生苗(SS)和梁山慈竹种子成熟胚离体诱导愈伤组织获得的再生植株(No.101-1c、No.42-1-B、No.90-3)为材料,分析不同低温胁迫下其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耐寒相关转录因子表达量的变化,研究低温胁迫对梁山慈竹再生植株耐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S可耐受0℃低温处理,No.90-3仅能耐受4℃低温处理,而No.101-1c和No.42-1-B可以耐受-10℃低温处理,表明不同再生植株对低温胁迫的耐受能力不同,且与实生苗也有明显差异。低温胁迫条件下,SS、No.101-1c与No.90-3的Fv/Fm、Y(Ⅱ)和qP值均下降;No.42-1-B的Y(Ⅱ)值先上升后下降,其Fv/Fm、NPQ和qP则随温度降低而下降。实生苗的WRKY与CBF1基因的表达量降低,MYB基因的表达量上升;再生植株No.90-3和No.42-1-B的MYB、WRKY和CBF1基因的表达量均随温度降低而升高;No.101-1c的WRKY和CBF1基因表达量上升,而MYB表达量下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实生苗中WRKY和CBF1的表达量与Y(Ⅱ)的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No.101-1c中MYB的表达量与Y(Ⅱ)的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WRKY和CBF1的表达量与NPQ的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No.42-1-B中WRKY的表达量与qP的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Real-time PCR检测了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cum)红花大金元的玉米黄质环氧化酶(Zeaxanthin epoxidase,ZE)ZE基因在盛花期不同器官中的表达量.利用烟草脆裂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技术抑制本氏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ZE基因的表达,在该基因沉默后,Real-time PCR检测其上游基因的表达变化;同时检测烟草中质体色素(β-胡萝卜素、紫黄质、新黄质、叶黄质、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ZE基因在盛花期的第10位叶片、第15位叶片和花萼中表达量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在ZE基因沉默后,其上游的基因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SY)、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ζ-胡萝卜素脱氢酶(ZDS)、类胡萝卜素异构酶(CRTISO)、番茄红素β-环化酶(β-LCY)、胡萝卜素β-环羟化酶(β-OHase)和紫黄质脱环氧化酶(VDE)的表达量降低;烟草中质体色素的含量降低.以上结果说明:ZE基因作为类胡萝卜素合成通路下游的基因在该通路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该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可以影响烟草中质体色素的含量,与烟草的光合生理过程也存在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探索甘油激酶(glycerol kinase,GK)基因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生长的影响,以GK基因过表达藻株、干扰藻株和野生型藻株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生长情况、GK基因转录水平、GK活性、脂质含量和金藻昆布多糖等参数.结果显示:转基因藻株的比生长速率与野生型藻株无显著差异;过表达藻株GKOE1-8、GKOE7-1的转录水平显著上调,GK活性增强了3.55倍和2.58倍,中性油脂含量增加64.95%和18.49%,金藻昆布多糖含量增加50.89%和42.11%;而干扰藻株GKRNAi3-1、GKRNAi4-1的转录水平则显著下调,伴随着GK活性降低52.34%和6.64%,中性油脂含量减少26.88%和16.98%,金藻昆布多糖含量减少16.99%和10.62%.研究结果表明:在三角褐指藻中,过表达甘油激酶基因可以促进中性油脂和金藻昆布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积累,这为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获得产油率高的转基因藻株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湖北清江流域与环神农架区域烤烟中性香气成分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湖北省14个烤烟产区烟叶的上部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法对烤烟中的中性香气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检测出的34种中性香气成分按中性香气成分前体物进行归类,并将14个产烟区根据地理区域分为清江流域与环神农架区域进行分析.对新植二烯、类胡萝卜素降解物、苯丙氨酸降解物、棕色反应物、西柏烷类降解物和其他香气成分进行差异分析,并把以上香气物质与感官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两地感官差异的具体中性香气成分.结果显示:上部烟叶中苯丙氨酸降解物、类胡萝卜素降解物、新植二烯含量,清江流域均高于环神农架区域且差异显著(p 0. 050);清江流域和环神农架区域上部烟叶的感官质量在燃烧性和灰色方面差异显著(p 0. 050);在差异显著的前体物中,感官质量指标香气量与二氢猕猴桃内酯的含量呈负强相关关系,燃烧性与苯乙醛、金合欢丙酮呈负强相关,烟气量与苯甲醛、苯乙醛、香基叶丙酮、巨豆三烯酮b、巨豆三烯酮c、巨豆三烯酮d、新植二烯的含量呈负强相关关系,且苯乙醛、金合欢丙酮、巨豆三烯酮b、巨豆三烯酮c、巨豆三烯酮d、新植二烯在两区域间含量差异显著(p 0. 050),这几种香成分可能是造成两区域烟草风格差异的物质基础,对于特色香烟工业制作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大豆黄素对鳗鱼生长的影响,实验选用美洲鳗(Anguilla rostrata)幼鳗,分别饲喂含大豆黄素的质量比为0、5×10-6、10×10-6、20×10-6和40×10-6的饲料,测定增重率、肝脏系数、常规体成分,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结果表明:大豆黄素处理组的鳗鱼肝脏系数、体增重率、鱼体成分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明显;饲料中大豆黄素质量比为40×10-6剂量时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随大豆黄素剂量增加,淀粉酶活性随之增加,且20×10-6、40×10-6剂量时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增加;20×10-6、40×10-6剂量时大豆黄素使肝中SOD活性显著升高,10×10-6剂量时AC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余各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说明大豆黄素没有明显促进鳗鱼生长,但提高了消化酶活性,且通过提高体内的抗氧化活性和ACP活性而增强鱼体的抗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19.
溃疡病是猕猴桃主要细菌性病害,其病原为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文章利用不同猕猴桃种植园的溃疡病发病植株进行Psa菌株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获得了6个具有丁香假单胞菌形态特征的菌株,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鉴定与序列同源比对,所分离菌株为Psa,该菌株在‘红阳’猕猴桃的接种检测中显示不同致病性,其中ScYbH2、ScDjyH2、ScYbH1接种植株出现溃疡病症状,而ScMbJ1、ScDjyH3、ScYaH2未表现显著致病性。烟草叶片超敏反应也显示它们具有不同的植物免疫系统激活能力。该研究获得了猕猴桃溃疡病分离菌株,其表型差异为后续的致病基因遗传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中华猕猴桃"红阳"(Actinidia chinensis cv.Hongyang)花药和胚囊的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猕猴桃"红阳"花药由4室构成,药室壁为4层结构;子房内有30~45个心室,每心室有11~45个胚珠,胚珠为倒生型,胚囊属于蓼型根据中华猕猴桃"红阳"胚囊形成的特点,可将猕猴桃胚囊发育过程分为5个时期,即孢原细胞形成期、大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功能大孢子形成期、胚囊有丝分裂期和胚囊成熟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