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明妓王微之词作内容较为丰富、诸体皆备,艺术上也较有特色,为妓女词史、女性词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不失为一个有着鲜明个性特征的优秀词家。其人、其词之风采,于晚明妓中独出,正如青莲之亭亭。 相似文献
2.
张若兰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5,14(5)
明代是云南词发展的重要阶段,这首先表现为词人及词创作数量增加.同时,明代云南词自具特色.从分布来看,民族作家和区块创作较为突出.从题材来看,甚少受彼时国内词坛艳帜高张的影响.从形式来看,联章体的大量采用颇为引人注目.从风格来看,云南词虽亦有诗化与曲化之痕迹,却更具本色之味,其本色之味的形成与云南词所置身的文学与文化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3.
袁志成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6):82-85
民国是古典词学向现代词学转型的重要时期,此时词人结社此起彼伏,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其他省份则寥寥无几。造成民国词人结社地理分布不均的主因是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以及词人领袖的群体效应等。民国词社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沉寂时期、兴盛时期以及衰落时期。 相似文献
4.
余意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1,18(4):75-79
词发展到明代,随着社会思潮的变化,一方面大量的女性参与到词的创作中来,一方面女性词人大力开拓词体情感领域,出现了大量的怀念亲人的词作。本文揭橥于此,初步探讨了明代女性怀亲词的形成原因与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5.
彭洁莹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27(2):1-4
宋代歌妓用词抒写她们灵魂深处哀怨凄绝的呼声:沦落风尘的屈辱、脱籍从良的愿望、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对情人的相思缅怀;那些酒席间的溢美之词,则是由于她们地位的卑微与被动而唱的言不由衷之曲。歌妓的词作,与淑女词闺妇词一起汇聚成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之一流,别具风姿。 相似文献
6.
张兴武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81-86
通过全面考察唐末五代词人心态与词风的嬗变轨迹,揭示出儒道传统的丧失、家国观念的淡漠以及无可奈何的乱世心态,为五代词创作的初兴提供了历史和文化的契机。通过多角度考察认为"花间词风"早在王建时代就已完全成熟,王衍、孟昶虽不免豪侈淫逸,却与"花间词风"关系不大。南唐一代是词体创作产生转折的关键时期,雅逸好学的社会风气,词人群体的学者化,以君臣欢会、高朋宴集为主的创作氛围,共同造就了南唐词从容淡雅的诗化景象。针对前人关于五代词创作与乱世君臣荒淫生活关系的论述,明确指出:放诞荒淫本身绝难造就五代词创作的初步繁荣。 相似文献
7.
张学军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7,28(2):11-14
在清代各地词学集团中,粤西词人应该受到重视。随着地方文化的发展进步和清季词学的中兴,清代粤西词家也逐渐增多,不但有清末四大词人之王鹏运和况周颐,且产生了浔州词派、柳州词派、梧州词派和平乐词派以及成就最大、影响播及全国的临桂词派等词人群体,还有一些女性词人也为粤西词史添上了绚烂多姿的一笔。 相似文献
8.
苏轼的词中蕴涵着非常丰富深厚的感情。他用大手笔写社会人生,写山川景物,写今古感怀,词作中充满着豪情;另一方面,苏词中也不乏柔情。他的离情词尤其写得韵格婉媚、一往情深;在表现男女恋情和少女、少妇闺情方面,苏词充满柔情,在缠绵中勘破人生。豪爽开朗的性格、挫折多舛的个人经历、儒家道家和禅宗里积极的思想内涵则是他词作的丰富深厚感情的肥沃土壤。 相似文献
9.
魏玩是北宋重要的女词人,其词既有民歌风味又不失文人雅致。虽内容多闺怨怀人,感时伤春,但在意象选用上自有特点,以“花意象”的功用为例可见其一斑。其遣词每驱使前贤成句,其意境营造更是带着作者的性别印记和个人色彩,足见当时文坛风习对闺秀词人的影响。无怪乎其词在当时就颇受重视。 相似文献
10.
郝文达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4,(4):50-53
王千秋是南宋初期的一位重要词人,因其生平事迹记载不详,词作缺漏,又宋代词人辈出,名家各领风骚,掩住许多优秀词人的风采,故声名不显。其文学成就主要在词创作上,词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包括旅怀别绪、宴游酬和、咏史怀古、记事咏物等。语言凄婉苍凉又清新健拔,自成格调。从王千秋《审斋词》,就其词作着力论述,力图全生态地展示这位宋代词海里久沉的面貌,旨在使依旧沉在《全宋词》中的词人优秀作品得到欣赏。 相似文献
11.
12.
周赛红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1,18(4):70-74
考察明代莞籍诗人用韵,并与《广韵》对照分析韵部之间的分舍,归纳出22个韵部:9个阴声韵部,9个阳声韵部,4个入声韵部。明代莞籍诗人韵部系统既不同于历代诗人奉为圭臬的《广韵》音系,也不同于代表当时官话音系的《洪武正韵》,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清代杭州诗人、诗歌、诗论,有许多内容值得研究.现就其中若干具体对象和相关问题做一些考察,既有助于杭州本地文化遗产的开掘,也可供学术界有关专家和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辉斌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9(1):43-47
北宋诗人崇尚唐人唐诗,以盛、中、晚三唐的诗人诗作为主。其形式主要反映在五个方面,即“别集整理”、“选集编选”、“唐集校注”、“诗话评说”、“序跋品评”;而于诗歌创作方面的具体表现,则重在相互唱和而成风气、汲取各种创作技法以为己用、继续乐府诗的创作等方面。因此,以崇尚唐诗为主流的诗歌创作,历史地成为了推动北宋诗歌繁荣与发展的一种驱动力。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的陶瓷生产,到明代已出现强劲的发展势头。有着明代景德镇陶瓷的计歌,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代景德镇陶瓷生产的一些情况,也表露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7.
清中叶以后,粤西女性词人群崛起于桂北、桂东北、桂东南地区。其创作主体赋性凤慧,多出身名门,家族吟咏唱酬居多,在时间、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却有着共通的悲剧命运。其创作大多自师其心,题材多感怀念亲,风格清丽纤婉。虽然词人不多词作有限,但弥补了粤西男性独擅词坛的结构性缺陷。 相似文献
18.
甲申之变可以看作遗民诗僧们诗歌风格的一个转折点。国变前,为诗更多表现个人思绪,诗歌风格趋于清冷幽静、自然诙谐;国变后,注重将个人感受与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结合起来,善为兴亡之作。这类兴亡诗表现了广阔的历史内容和深沉的兴亡之感。风格慷慨悲凉,忧愤深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