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薛红勤 《科技信息》2012,(30):191-191
"给力"一词是自2010年产生以来,目前被人们广泛使用的网络新词。本文从模因论角度对"给力"这一新词进行分析,揭示"给力"一词流行的必然性和趋向。  相似文献   

2.
张榴琳 《科技信息》2011,(24):123-123,122
2010年,给力席卷全国媒体成为了最热门的流行词语。从来源看,它极有可能来自于方言;而从语法功能来看,给力是谓词性词语,可以单独充当谓语也可以充当偏正短语的修饰语,在后来的流行过程中又出现了加宾语构成支配式的用法———无论是意义还是用法都呈现出不断发展完备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汉语外来词语作为考察对象,对进入到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语从历史、社会、文化和心理功能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探讨。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外来词语给当代中国人和中国社会在价值观念上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外在参照和特殊视域。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外来词语引进的多少,可以作为衡量持有这种语言的民族和社会群体开放的一个标志。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到汉语词汇中的外来词语会越来越多,并逐渐地为社会成员所了解、掌握、认同。  相似文献   

4.
以汉语外来词语作为考察对象,对进入到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语从历史、社会、文化和心理功能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探讨。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外来词语给当代中国人和中国社会在价值观念上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外在参照和特殊视域。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外来词语引进的多少,可以作为衡量持有这种语言的民族和社会群体开放的一个标志。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到汉语词汇中的外来词语会越来越多,并逐渐地为社会成员所了解、掌握、认同。  相似文献   

5.
比较详细地列举玉林话的亲属称谓词语,并通过与普通话的比较,从词汇的角度探讨玉林话亲属称谓词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论力、能量和熵的概念在基础物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统一的角度,历史性地论述了力、能量和熵三个物理量的中心地位,探讨了它们在基础物理中的意义.修正了Prigogine总熵变公式,引入了k因子和g因子,调解热寂说和进化论的关系,并据此从熵的角度分析分子自组织进化熵减少的机理.最后分析了力、能量和熵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从力、能量到熵概念标志着物理学从"存在的物理学"发展到"演化的物理学".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网络用语也随之发展起来。近年来无数网络新词开始突破网络媒体的使用语域,迅速向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使用语域扩展。2010年,网络新词"给力"从诞生起不到半年时间便开始流行并被各种媒体广泛使用。其传播速度之快,流传范围之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给力"一词成了2010年影响力最大的网络用语之一。本文对网络用语"给力"的词义、词源及其构词方式做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缠绕""环绕""萦绕"在语文辞书中的收录情况进行比较,结合词义源流,从词语搭配等角度补充、细化同义辨析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与诗歌意象相对应的大多是日常语言中表示具体物象、事象的名词性词语,这些名词性词语用在诗歌中便成为意象词语。诗歌中,担负一组意象语言可以是单个的意象词语,即名词性词语;也可以是一个固定的熟语;还可以是一个以意象词语为主体的非名词性短语或句子等。通过从语言学角度对担负诗歌意象语言主体的意象词语进行语言分析,认为诗歌意象语言具有具象性、隐喻性、民族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李玲 《孝感学院学报》2010,30(Z1):68-70
本章试图从文化语境的角度分析词语内涵意义,探讨了影响词语内涵意义理解的主要文化因素,并进一步对比分析词语内涵意义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表现,对如何在不同文化语境下对词语内涵意义的正确理解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明代开始,小说语言开始由文言向白话过渡,一批新词也应运而生,运用借代方式产生的借代词语便是其中的一类。从造词与构词角度对明代小说借代词语进行初步探讨,分析这一时期借代词语的类型与特点。  相似文献   

12.
隐现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类很有特点的句子,它以特定的语序"时地词语+动词+实体词"表达某时/某地出现或消失了某物的意义。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参照物先于目的物原则"、"末尾焦点原则"和"动态交际原则"对这一特定的语序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大量的经典性例句的研究,对具有比喻意义的词语进行词性分类,并从词源学角度探讨了词语比喻意义的形成渊源及其多项特点  相似文献   

14.
宋起慧 《科技信息》2012,(24):205+207-205,207
词语并非自然而然地获得意义,用词语来表示世界上的物体一开始是任意的,所以词语是语符。因为词和意义具有这种分离的但又密切相联系的关系,需要我们专门研究意义,特别是意义的心理结构。本文试从哲学的角度探究意义的定义、内涵与组成结构,进而探寻语言认知的发生认识机制,从而从心理语言学角度进一步解析词的意义认知机制,从而为后续词语意义的神经认知机制提供相关的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15.
语缀型词语是东北方言的一种构词类型。本文选取东北方言中带后缀“巴“的词语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这类词语的构词类型,然后探讨它们的语义分类,最后从语义选择的角度对它们的语义使用条件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6.
万州方言属于汉语北方方言区西南官话成渝方言片的万州话点.本文从构词法的角度,对万州方言词语的内部构成进行描写,从语言本身的角度揭示了万州方言词语的内部构成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从语言系统到话语篇章,词语要经历从词位到词位变体这一过程,其间有来自不同方面和不同层面的制约因素。对这种因素的了解与掌握,是自由合理地运用词语的基本条件,有利于词语的选炼与解读。从词位与词位变体关系角度,可以较好地解释词语规范标准的合适程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词语的角度 ,分五个方面举例探讨了词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中英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词语翻译问题 ,以寻求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主流英文媒体在英译中国特色词语时,主要采取完全音译、音译加解释、完全直译、直译加解释或音译和直译加解释这些方法或策略。从外宣的角度讲,音译或直译加解释即解释性翻译的方法是外宣英译中国特色词语的有效方法。解释性翻译给"不折腾"的英译提供了方法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张怀瓘书论中表达"效法"概念的有"师、模、祖、效、范、仿、规、宪、述、则"等词,共同形成了以这些词及其组合成的词语为核心的概念词语系统。其中"师"、"模"二词类聚能力最强,在书论中场内组合最多;"则"类聚能力最弱,在书论中场内、场外组合均没有;其他诸词场内、场外组合均只有一个;"模""祖""仿"三词则没有场外组合。词语类聚情况亦反应了同一概念场内成员地位具有不平等性,在使用频率和构词能力方面具有差异性。在辞书编纂方面,要在特定的范围内,对同一概念场中的成语进行穷尽式的搜索、考查,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提高编纂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