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地层岩性圈闭识别和评价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大多数地层岩性圈闭的产状基本与地层界面平行,圈闭具有隐蔽的特点,用传统构造圈闭勘探的方法难以识别.地层岩性圈闭的成藏条件和成藏机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导致地层岩性圈闭的评价与构造圈闭评价有所不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剖析了地层岩性圈闭识别和评价的主要问题,认为存在4大关键问题:①地层岩性圈闭相对不容易识别;②地层岩性圈闭成藏条件钻前预测的准确性目前还不够高;③对形成地层岩性油气藏的运聚机理认识上尚存一定争议;④地层岩性圈闭缺乏专门的评价体系.这些问题是地层岩性圈闭勘探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2.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新的思维方式,实现塔中地区储盖组合测井解释研究.利用测井、钻井取心、试油及有关地质资料为标准,通过匹配、自动拟合和提取参数,分别以评价参数对精细划分的地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盖层质量进行统计,建立起灰色系统理论储盖组合测井解释评价标准、权系数、自动处理方法及分析准则,形成了一套新的有效的储盖组合测井解释软件系统.通过该区56口井志留、泥盆系及石炭系东河砂岩段储盖层的精细评价和综合解释,计算出不同类型储盖层参数,划分了岩性剖面,并对一、二、三、四类油气储层和盖层作出了评价.介绍了储盖层精细评价解释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自动解释地层岩性及沉积微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套数理统计方法.研制并开发了利用测井资料对井剖面进行自动连续地质解释的软件系统.利用该软件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非取心井剖面岩性柱状图及沉积微相解释结果,从而可为油藏储层参数的研究、多井地层的评价等提供重要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4.
<正> 由我院石油工程系系宋子齐副教授完成的“多参数测井解释计算机分析系统及其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近日通过陕西省教委组织的技术鉴定。该项成果是以油藏工程的基本概念出发,以测井解释理论、方法为依据,采用了灰尘色理论、模糊教学、概率统计学以及人工智能,提出了一系列储层分析和油气评价参数、方法和程序,适用于探井、开发井地层岩性、物性含油气性、裂缝及生油评价处理,也可用于区块测井资料及评价标准研究,经过对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近300口不同物性的测井资料处理,其探井评价解释符合率可达80%,开发井评价解释符合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在燕山西段地区寻找震旦亚界的原生油气藏提供地层、岩性、岩相等项基础资料,以1/1000比例尺实测了昌平十三陵主干剖面一条、杨庄组一雾迷山组剖面四条,工区范围及剖面位置参看图1。在地层划分和对比基础上,本文仅就燕山西段震旦亚界地层、岩石学、沉积相、韵律及旋回性等方面的基本特征阐述于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廊固凹陷为例,论述了凹陷的构造发展史,地层岩性变化,生油岩的发育情况,生油地化指标及水动力条件等。同时对廊固凹陷的最佳圈闭条件进行探讨和预测,提出有利的含油气地区及油气藏类型,为石油勘探提出了找油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近几年来在“七·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油藏描述技术中,研究开发的最优化测井解释,自动测井相分析,测井曲线的预处理等三项新的地层评价技术。综合测井与地质资料,将这些新技术用于进行地层评价和油气分析,确定井剖面所有地层的岩性特性及矿物成分,划分油气水层,计算储层的泥质(粘土)含量,孔隙度,含油气饱和度,油气层厚度等地质参数,可为研究油气藏储集参数的空间分布,实现对油气藏的三维定量描述提供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油气勘探的主区域,其剩余资源潜力较大。根据岩性-地层油藏成藏特征及分布规律,对有利勘探区带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乌尔逊—贝尔凹陷发育3套主力烃源岩、6种沉积体系,发育4类储层及多个高孔隙带,经历5期构造运动,形成6次沉积间断,在垂向上形成3套生储盖组合,为岩性-地层油藏的形成提供有利的地质条件。按照圈闭成因及其几何形态,将其发育的岩性-地层油藏划分为岩性油藏、地层油藏和复合油藏3种类型油藏。油气主要沿不整合面及不同级次湖泛面上下分布,平面上围绕生油洼槽分布,不同的构造带上岩性-地层油藏类型特征不同。经钻探新发现3个整装规模储量的岩性-地层油藏,勘探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沉积盆地岩性地层圈闭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随着世界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新发现的油气藏中岩性地层油气藏无论是产量还是储量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这类油藏的理论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石油地质学家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认为岩性地层圈闭与构造圈闭在成藏条件和成藏机制方面存在一定差别,岩性地层圈闭的形成条件复杂,决定了其成藏主控因素具有自身的特点.提出了岩性地层圈闭成藏“四元主控”观点:即运移通道条件、流体动力条件、储层临界物性特征和砂体封闭条件.这4项主控因素控制和决定了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测井解释技术由于建立在岩石颗粒的均匀排列、孔隙流体均匀分布假定模型基础上,将地层岩性、孔隙率、渗透率等参数作线性研究,致使获得的测井解释结果在大部分复杂地区与地层的真实值不一致。运用测井神经网络,根据测井资料、岩性分析资料、试油资料,可以解决求取地层孔隙率、渗透率、泥质含量、流体饱和度等参数以及进行油气水识别、岩性岩相识别、裂缝识别、水淹层识别、生油岩识别等等。测井神经网络处理解释新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对解决非均质性地层的非线性映射问题具有良好的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油气井的防斜打快问题是石油钻井面临的一大难题。川西地区中浅部地层岩性软硬交错程度显著,导致钻井易井斜的问题,前期主要通过国外垂钻系统解决该问题,钻井成本高。预弯曲钻具组合是一种低成本防斜打直技术,但是在软硬交错地层的应用尚缺乏科学的适用性评价方法。提出了一种考虑地层软硬交错特征及地层倾角影响的易斜地层预弯曲钻具选择方法,实现了软硬交错地层的造斜力计算,进而选择能提供相当防斜力的预弯曲钻具组合进行防斜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在川西地区,地层倾角小于25°、软硬交错指数小于3时,预弯曲钻具组合可以提供足够的防斜力。应用该技术进行了现场应用,预弯曲钻具组合取得了较好的防斜提速效果,证明这种评价方法力学原理明确,模型准确可靠,应用简单,可以为软硬交错易斜地层低成本防斜打快技术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低阻成因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针对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存在低阻油层和高阻水层致使该区油水层识别难度较大的问题,选取典型的低阻油层和常规油层岩心样品,对岩样进行物性分析、粒度分析以及压汞、核磁共振、X-衍射等实验,采用对比方法,找出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低阻油层和常规油层在岩性、物性、孔隙结构、粘土矿物以及地层水矿化度等特征上差别,从而得出引起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低电阻率的因素主要有三种:○1岩性细,含泥重;○2粘土附加导电性强;○3微孔隙发育、束缚水饱和度高。这为古龙南地区葡萄花低阻油层的识别与解释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工程地质勘测所获得资料的基础上,对下石家庄水库地貌与地层岩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4.
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和产能等资料,通过对松南气田营城组火山岩的岩性、岩相、储层物性和火山机构相带分布等特征的深入分析,建立了研究区营城组火山岩储层综合评价方法。依据影响火山岩储层质量的因素,首先选取了储层评价的7个关键参数,然后根据专家经验对参数赋值计算,最后进行了单井储层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营城组旋回三火山岩主要发育Ⅰ类和Ⅱ类储层。结合松南气田营城组旋回三火山岩相和火山机构平面分布特征,对研究区不同类型火山岩储层的分布进行了预测,明确了研究区下一步勘探与开发的重点区块。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油泉子油田中孔低渗型藻灰岩储层测井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泉子油田油砂山组地层岩性复杂,呈薄层状分布,属中孔隙低渗透储层,油水分异差,油水关系复杂.在测井响应中,相对低电阻率油层和相对高电阻率水层普遍存在,影响了对油、水层的识别.对测井响应特征与岩性、粒度、孔隙特征和地层水矿化度之间关系的分析表明,岩性、粒度、孔隙结构、地层水矿化度等多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储层测井响应特征的复杂性.在常规分析基础上,应用反映储层物性特征的声波时差与电阻率比值编制交会图,可以快速有效地识别油、水层.  相似文献   

16.
元素录井是在钻井现场快速分析岩屑(岩心)样品中元素含量,并根据元素含量及其组合关系的变化进行随钻岩性识别和地层评价的录井技术。在冀东油田上古生界沉积特征分析基础上,通过X射线荧光分析试验,选定对岩石分析的元素种类,研究岩石元素组合特征,并利用其成果及时、准确地识别岩性和判断地层,正确指导钻井生产,形成基于X射线荧光分析的随钻地质解释评价技术。X射线荧光录井的开展,为PDC钻头、空气钻井条件下的岩性识别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同时定量的元素分析资料,在复杂岩性的识别、储层评价、地层判别及沉积相的研究等方面,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居培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1):5253-5256
不同的测井参数对岩性的识别功能各不相同,只有综合评判各个测井参数曲线才能大致反映地层主要岩性特征,因此传统的定量的数学关系式很难正确地描述地层岩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问题具有较好的评判效果。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识别岩性过程中,合理地确定评判因素及其隶属度函数尤其重要。通过对大量测井和录井资料统计分析,发现对于同一岩性层段,部分测井响应特征参数基本服从正态分布规律。因此利用正态分布理论确定各评判因素隶属度函数,并通过模糊变换,得出用模糊集合表示的评价结果。将评判结果与实例比较证明,该种方法能够克服传统岩性识别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评判结果更加科学可靠。  相似文献   

18.
中苏门答腊盆地基底潜山类油气藏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而南苏门答腊盆地基底潜山油气藏已经取得了勘探突破,在总结中苏门答腊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和对中苏门答腊盆地基底岩性、基底断裂展布及应力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南苏门答腊盆地基底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对中苏门答腊盆地基底油气藏进行分析,认为中苏门基底油气藏主控因素主要为烃源岩、基底岩性及断裂系统。中苏门答腊盆地发育良好的湖相烃源岩,基底油气藏烃源供给充足;盆地基底岩性主要为石英岩、千枚岩及火山岩,石英岩是最利于形成裂缝型储层的基底岩性;另外,剪切应力集中区是裂缝型储层发育的有利区。根据上述分析,认为Sembilan隆起东南部及Minas高地东南部(Bengkalis坳陷西南部)不仅位于剪切应力集中区,而且位于基底石英岩发育区,是最有利的基底油气藏勘探区。  相似文献   

19.
致密油勘探是当今热点,但由于致密油往往在非常规储层中,常规实验方法难以满足地质研究的需求,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储层非常致密、岩性复杂且相变快,需要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满足勘探开发实际需求。通过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岩性识别及储层实验方法对比研究,利用岩心、全岩X衍射、扫描电镜、QEMSCAN扫描电镜、薄片、碳酸盐含量测定等方法组合,提出全岩X衍射为主鉴定成分,结合薄片、手标本解释成因,并参考区域环境特征等方法最终定名的岩石学鉴定方法,并利用铸体薄片、氩离子剖光扫描电镜、纳米CT,常规孔隙度与渗透率测定、GRI,高压压汞等方法优选组合,最终找到有效评价致密储层物性的方法组合,对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致密油下一步勘探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对其它地区致密储层研究中实验方法的优选提供了较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20.
文南油田沙三中亚段处于弱氧化-弱还原环境的三角洲前缘、滨浅湖亚相和还原环境的半深湖、深湖亚相,储层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储层物性和岩性的差异影响了油气的富集程度和分布规律。控制文南油田沙三中亚段2-4砂组物性的主要因素是碎屑组成、结构和含量以及胶结物成分和含量;不同岩性储层的含油性是有差异的,含油性最好的岩性是长石细砂岩和粉砂质细砂岩。通过测井、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分析文南油田沙三中亚段2-4砂组的岩性、物性、电性以及含油性,归纳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拟合出相应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的解释图版,并根据试油资料与储层物性、电性参数绘制他们的交会图,确定油层、干层、水层解释标准,为指导该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