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掷铁饼的旋转动作是角运动(运动员绕纵轴或接近纵向的轴旋转)与水平运动(重心在投掷圈内向前移动)的结合。本文主要阐述:怎样利用人体旋转时转轴的变化,形成合理的旋转投掷半径,取得最大限度的旋转角度,从而使整个投掷过程获得理想的角动量。  相似文献   

2.
从哈密顿正则方程出发,推导出了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成任意夹角时的运动方程.根据运动方程讨论了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形成闭合轨道所满足的条件,借助于计算机编程对带电粒子的闭合轨道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交叉的电场和磁场中,带电粒子的闭合轨道是三维的.随着带电粒子能量的不断增大,闭合轨道的条数不断增多.当能量增加到某一边界能量时,一条新的闭合轨道出现,当能量大于此边界能量时,这条新的闭合轨道发生分叉,由一条分为两条.对应第j个边界能量,共有2j条闭合轨道出现,当能量在第j个和第j+1个边界能量之间变化时,共有2j+1条闭合轨道存在.  相似文献   

3.
通过数值求解漂移运动方程,对托卡马克中高能粒子运动轨道进行了研究.在HL-2A装置参数下,考虑电漂移对粒子运动轨道的影响,数值模拟了电漂移对粒子运动轨道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电漂移会使得氘离子的运动轨道出现一定程度的漂移,并且导致香蕉轨道宽度变窄.  相似文献   

4.
风云二号卫星空间环境监测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云二号卫星空间环境监测器由空间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X射线探测器两台单机组成, 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高度, 能够提供实时的太阳耀斑监测和质子事件监测. 风云二号空间环境监测器是国内第一套天基太阳质子事件监测警报系统, 在23周太阳活动峰年期间基本监测到所有的质子事件, 并通过分析实时监测的耀斑X射线辐射特征, 多次成功地开展了太阳质子事件警报服务. 风云二号空间环境监测器也是国内第一次进行地球同步高度的空间环境探测, 发现地球同步高度粒子变化的一些基本特征, 包括粒子通量的昼夜周期变化; 在太阳和地磁宁静时, 能量大于1.4 MeV电子通量在10~2×102/cm2×s×sr之间变化, 能量大于1 MeV的质子通量在6×102~8×103/cm2×s×sr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旋转磁岛与反平行于磁场运动的通行快离子共振所诱发的快离子输运.结果表明:对于每一个快离子能量存在两个最大共振点,共振投掷角区的宽度比其他点更宽,分析了共振产生的漂移岛面,发现漂移岛面在等离子体边界存在间隙,存在三种类型的漂移岛面,对应三种不同的快离子输运路径.  相似文献   

6.
从哈密顿正则方程出发,推导出了带电粒子在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方程,根据运动方程讨论了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形成闭合轨道所满足的条件.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带电粒子能量的不断增大,带电粒子运动轨迹中闭合轨道的条数不断增多.当能量增加到某一边界能量时,一条新的闭合轨道出现;当能量大于此边界能量时,这条新的闭合轨道发生分叉,由一条分为两条.  相似文献   

7.
斜磁场作用下双阱中的混沌轨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斜磁场作用下双阱中的电子运动进行了分析 .磁场倾斜角θ=0°时 ,Hamiltonian系统是可积的 ,θ=2 0°时 ,系统的混沌特性比较明显 ;运动轨道的混沌特征还和无量纲能量的大小有着密切联系 ,无量纲能量越大 ,表现出的混沌特性越明显 ;轨道表现出的性质将取决于局部阱的形式 .  相似文献   

8.
采用闭合轨道理论研究了近金属表面里德堡氢原子的动力学性质,讨论了氢原子电子的运动性质随原子与金属表面距离d变化的情况.我们给出d=2000,n=25时近金属表面里德堡氢原子的所有闭合轨道,并算出标度能ε=-1.6,1280≤d≤2508.8时近金属表面里德堡氢原子的回归谱,这为以后的实验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指出了大量的众所周知的近代物理学、原子物理学及量子力学教材中的一个错误。证明了:在玻尔的电子轨道半径表达式中,用折合质量代换电子质量不能求得轨道半径,只能求得电子(轨道粒子)—质子(原子核)之间的距离。玻尔轨道半径与折合质量无关。而在有关能量与里德伯常数的表达式中,采用折合质量确实是正确的。这些结论也适用于奇异原子。  相似文献   

10.
求解了粒子在扁椭球谐振子附加低频周期驱动八极形变势场中运动时的哈密顿正则方程.通过粒子在相空间的轨道运动,z方向的功率谱以及粒子的经典能量随时间的演化等分析,发现低频驱动八极形变加剧了系统的非线性:粒子的运动比无驱动时更容易趋向混沌,频谱更复杂,能量的大小变化也呈现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1.
从哈密顿正则方程出发,推导了带电粒子在平行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方程,并讨论了在平行电场和磁场中存在两个弹性界面时粒子的闭合轨道形成的条件,最后借助于计算机编程,对带电粒子的一些闭合轨道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某自旋微小空间飞行器入轨运行一周的运动情况,建立各主要坐标系描述飞行器的运动状态。考虑较高轨道的空间环境因素对飞行器运行过程的影响,建立了飞行器轨道动力学模型和基于欧拉方程的姿态动力学模型。采用双欧法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了飞行器入轨运行一周的轨道和姿态参数情况。结果表明:高轨道空间空气密度极低,飞行器主要受地球引力、太阳辐射压力及大气阻力的影响,靠自身旋转稳定,运动轨迹近似圆形,运行一周后轨道增高4.66 km,滚转角和偏航角产生波动,变化小于±0.04°;俯仰角随时间逐渐增大,变化幅度近似360°。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某自旋微小空间飞行器入轨运行一周的运动情况,建立各主要坐标系描述飞行器的运动状态。考虑较高轨道的空间环境因素对飞行器运行过程的影响,建立了飞行器轨道动力学模型和基于欧拉方程的姿态动力学模型。采用双欧法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了飞行器入轨运行一周的轨道和姿态参数情况。结果表明:高轨道空间空气密度极低,飞行器主要受地球引力、太阳辐射压力及大气阻力的影响,靠自身旋转稳定,运动轨迹近似圆形,运行一周后轨道增高4.66 km,滚转角和偏航角产生波动,变化小于±0.04°;俯仰角随时间逐渐增大,变化幅度近似360°。  相似文献   

14.
风云四号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扫描成像仪可见光通道有16单元可见光探测器,既能进行对地观测,又有星敏感功能.成像仪每隔约30min,中断对地观测任务,工作模式转换到星敏感模式.在星敏感模式下,成像仪根据命令,在扫描视场东西23°×南北21°的四个角上,探测预先选择的3颗恒星.根据理想指向位置和实际探测位置间差异,确定有仪器姿态,补偿由于轨道、姿态漂移和热形变引起的成像仪光轴指向变化.星敏感使用了扫描成像仪的二维扫描机构、光学系统和可见光通道电子学系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人造原子(量子势阱)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课题,研究这些微腔结构对于新一代计算机研制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对圆形和环形弹子球体系中经典运动轨迹进行了分析,通过寻找粒子在两种弹子球体系中运动形成闭合轨道的条件,画出了一些闭合经典周期轨道,进而得出闭合轨道的出射角度和轨迹长度.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进一步研究经典行为和量子行为之间的联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粒子束辐照在AlGaAs/GaAs量子阱材料中引入的深能级缺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AlGaAs/GaAs结构调制掺杂材料及多量子阱材料,分别使用电子束或质子束辐照.电子束辐照能量为0.4~1.8MeV,辐照注量为1×1013cm-2~1×1016cm-2,质子束辐照能量为20~130keV,辐照注量为1×1011cm-2~1×1014cm-2.辐照前后的样品均经过深能级瞬态谱(DLTS)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引入了新缺陷,其能级位置为E3=Ec-0.65eV,而质子辐照引入的深缺陷能级为E1=Ec-0.22eV,电子和质子束辐照同时对与掺Si有关的原生缺陷Dx中心E2=Ec-0.40eV也有影响,即浓度发生改变,峰形亦不对称,说明其中包含有其他邻近缺陷的贡献.DLTS测试给出了这些深中心的浓度及俘获截面等参数.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卫星介质深层充电诱发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行故障, 提出一种Monte Carlo方法模拟介质深层充电过程.  将航天器介质平板充电过程简化为电子穿过屏蔽层进入介质环氧树脂.  通过MCNP软件, 模拟不同屏蔽层铝的厚度及不同能量电子对卫星介质内最大电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原子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和大爆炸宇宙论研究超高能宇宙线质子在宇宙空间中的平均自由程和宇宙线从产生处到达地球经历的平均温度.研究结果表明:仅当产生的宇宙线是单一能量时,在E=2.0×1020eV附近才会有宇宙线能谱的截断;但是,产生宇宙线的能量有一分布,因此,这个截断问题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利用杜、赵等人的半经典开轨道理论方法,我们研究激光的极化方向对氢负离子在电场和金属面附近的电子通量分布和干涉图样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固定氢负离子到金属面的距离,保持电场强度和偏振角θL不变,改变方位角φL大小对电子通量分布的影响不明显.相反保持方位角φL不变,改变偏振角θL,电子通量分布和震荡幅度变化明显,即偏振角θL比方位角φL对电子通量分布的影响更重要.此研究有助于理解负离子在外场和表面附近的电子通量问题,可以为将来实验研究负离子的光剥离显微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考虑太阳引力摄动的Halo轨道保持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考虑太阳引力影响的地-月系统中绕L2点轨道的保持问题。在地-月系统圆形限制性三体问题的基础上,考虑太阳的影响,先用微分修正法得到飞行器的初始状态,然后根据方程的对称性,分别沿时间的负向、正向积分,得到绕L2点的闭合轨道。以该闭合轨道为目标轨道,根据模型的动力学特点,设计变结构滑膜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律能很快消除飞行器入轨时位置、速度的偏差,使飞行器在目标轨道上稳定飞行。该文的结果可应用于对月球背面的定点观测或中继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