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方元 《安徽科技》2013,(4):18-19
正铜陵市委、市政府提出,加速推进铜陵现代化建设进程,努力把铜陵建成现代产业之城、创新创业之城、精致大气之城、平安幸福之城。将"四个之城"建设与推进铜陵实现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这不仅是对建设幸福铜陵的丰富,更是铜陵奔向现代化的积极探索。以转型升级为重点,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铜陵经济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一、建设"现代产业之城"是实现铜陵现代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正"十三五"时期,是铜陵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阶段。京福高铁、宁安城际铁路正式通车并在铜陵交汇,将大幅提升铜陵的区位优势与交通优势,影响深远;铜陵区划格局调整,空间格局将从江南拓展到江北;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铜陵将面临着经济结构和发展的转型。因此,研究"十三五"时期铜陵发展,对加快把铜陵建设成为"四个富有"城市具有重要意义。一、新阶段需要新视角一是新常态下铜陵的发展方式正发生变化。铜陵市  相似文献   

3.
吴笑 《安徽科技》2021,(3):21-22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铜陵的文化基因和城市品质.当前铜陵正处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如何抓住转型发展的"牛鼻子",推动铜陵实现奋力赶超、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关键.而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作为破解科技创新领域改革难题的重要抓手,将为推动铜陵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方元 《安徽科技》2018,(3):38-39
正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铜陵创新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谋划新时代铜陵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铜陵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5.
方元 《安徽科技》2018,(5):28-29
正铜陵市委、市政府确定建设现代化幸福美丽新铜陵的总目标,关键是要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结合铜陵的城市规模、特点和产业基础,把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一、铜陵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优势一是政策平台优。党的十八大以来,铜陵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国家第二批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国家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市、全国发展改革试  相似文献   

6.
对优势主导产业实行集群化发展,是铜陵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沿江工业名城、打造中国生态山水铜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新突破.对铜陵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万兀 《安徽科技》2012,(11):9-11
正城市竞争力是城市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使铜陵市由自然之城走向理性之城,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把铜陵建设成为现代产业之城、创新创业之城、精致大气之城、平安幸福之城的宏伟构想。据此,必须不断提升铜陵的城市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建设的针对  相似文献   

8.
铜陵,以产铜著称于世,是中华民族青铜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以创新而闻名。为响应国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战略,抢抓发展机遇,建设创新创业之城,皖江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在铜陵这片热土上挺立而起。  相似文献   

9.
《工程与建设》2009,(4):596-596
铜陵长江公铁大桥是京福高铁安徽段项目的一个控制性工程,同时还是合肥-庐江-铜陵铁路和铜陵至巢湖高速公路的过江通道,因此在功能设计中作为一座公铁两用桥,上方按双向六车道建设一条铜陵通往无为至巢湖的高速公路,路面宽33.5m,设计时速为100km,下方按四条铁路复线建设,其中,京福高铁客运专线设计时速350km,作为南北货运通道的合庐铜铁路专线设计时速为200km。目前,相关设计单位正在做公路、铁路桥相关线型、路网及控制性工程等项目设计,南北接线工程等投资业主已确定。  相似文献   

10.
铜陵市是一座新兴的工贸港口城市,其铜工业、化工等主导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电子元器件及基础材料产业呈集群化发展态势。为了提高铜陵的产业集群优势、地理优势,打造有活力、创新型政府,在铜陵进行政府信息化平台建设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方元 《安徽科技》2009,(12):18-19
为适应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趋势,努力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有更大作为,作为皖江城市带重要一员的铜陵,必须要将打造产业转移示范区和调整产业结构紧密结合起来,提升科学发展水平,促进幸福铜陵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方元  王亮  周正平 《安徽科技》2017,(11):25-27
<正>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加强铜陵产业集群布局规划研究,充分利用产业聚集的规律和效应,将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通过调整和优化地区工业园区布局,引导和推动主导产业聚集发展,对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建设幸福美丽新铜陵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铜陵产业集群空间布局现状  相似文献   

13.
正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和依托。推进铜陵产城一体发展,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构筑"全域铜陵"宜居宜业的发展格局,既是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铜陵"两个一体"(即:产城一体、城乡一体)走在全省前列的迫切需要,也是铜陵探索新型城市化的战略抉择。一、推进铜陵产城一体发展势  相似文献   

14.
正铜陵,以产铜著称于世,是中华民族青铜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以创新而闻名。为响应国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战略,抢抓发展机遇,建设创新创业之城,皖江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在铜陵这片热土上挺立而起。2011年7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铜陵市政府和安徽省科学技术厅三方签约,在铜陵市共建中国科学院皖江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车集团铜陵车辆厂(以下简称铜陵车辆厂)始建于1970年,属国有大型二档企业,是铁路敞车、平车、家畜车的定点生产厂,也是安徽省唯一的大型铁路工业企业.历经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铜陵车辆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了铁路货车新造3600辆/年,铁路货车修理1200辆/年,配件25万件、套 /年的生产能力.全厂现有员工36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67人;厂区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5亿元;拥有立卧式加工中心、数控机床、数控切割机、1250吨液压机、800吨液压快锻机组、三米钢材预处理线、液压仿形车床、三座标测量仪、直读式光谱仪等各类设备1400多台.铜陵车辆厂已经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具有自营进出口权,是国家二级计量合格企业,理化工作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是安徽省文明单位和铜陵市文明单位标兵,安徽省纳税先进单位,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相似文献   

16.
铜陵江段豚类资源与保护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铜陵江段是长江下游唯一常年能发现白暨豹Lipotes uexillifer,且为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caenoides asaeorien-talis种群数量最集中,密度最大的江段,利用铜陵白暨豚养护场现有的条件,建立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在半自然水域中开展豚类人工饲养是保护白暨豚和长江江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一、项目概述 国家(铜陵)电子材料产业园信息管理服务系统,是以国家(铜陵)电子材料产业园为服务对象,面向园区内企业,建立内部局域网及宽带接入网,加大服务设施的软件平台及网站的建设,进一步完善铜陵电子材料产业园的公共服务功能.该系统最终将完全实现园区内企业和管理办公室办公自动化(OA),实现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和客户关系管理(CRM)等应用,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及实现科技成果展示、交易等,提高企业综合信息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以及增强市电子行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体系能力,提高电子材料产业园的信息化集成水平,对进一步促进安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丁涛 《安徽科技》2016,(2):25-26
正1999年8月,原国家科委火炬中心正式批准设立国家火炬计划铜陵电子材料产业基地,这也是安徽省第一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基地成立以来,先后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十一五"国家"863"计划铜陵电子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被信息产业部首批授予国家(铜陵)电子信息产业园,被科技部火炬中心列为全国首批50家产业集群试点之一,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国家专利产业化(铜陵铜深加工)试点基  相似文献   

19.
吴彦  肖玉德  张卉 《工程与建设》2007,21(6):891-893
铜陵路桥是合肥市一座典型的景观桥梁.通过阐述景观桥梁的定义和设计原则,分析得出铜陵路桥的景观设计原则主要落实在:桥梁造型,色彩的引用与搭配,夜景方案设计及景观、功能与人性化的结合四个方面,并且从上述四个方面细致的分析了铜陵路桥景观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铜陵市始终坚持和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秉承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铜都精神",科教事业取得长足进步.铜陵改革发展历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无不体现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精神追求.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都需要传承下去、发扬光大.铜陵发展到今天,仍处在体制转轨和城市转型的"爬坡"阶段.那么,靠什么来实现既定的目标?切入点又在哪里?经济增长理论和国际经验表明,培育强大的创新能力是关键所在.可以这样讲,建设创新型城市,是铜陵市在安徽立足第一方阵、实现率先崛起的内在要求,也是城市发展转型遇到困惑"倒逼"出来的不二选择.如果说铜陵过去靠改革开放"闯出一条道路",那么,今天必须靠自主创新"拼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