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成3种新型的含有不饱和端基的热致液品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在80℃左右,出结晶态直接转变为向列型介晶相,山向列型介晶相转变为各向同性液体的温度随液晶化合物的组成不同而不同。液晶分子的极性增加可提高液品化合物由结晶相进入向列型介晶相的转变温度。相对降低液晶分子的硬段长度,可使液晶化合物出向列型介晶相进入各向同性液体的转变温度升高,同时利用核磁共振(NMR).差热分析(DSC),正交们光显微镜以及元素分析对液晶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系列新的液晶性芳香羧酸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等方法确证。化合物5的液晶行为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POM)表征。发现化合物5加热至各自的熔点以上都能形成液晶态,在液晶态可以观察到向列相的丝状织构和纹影织构,随分子中末端烷氧基碳原子数增加,化合物5的熔点(Tm)和液晶态的清亮点(Ti)呈规律性变化,液晶态温度范围变宽。  相似文献   

3.
双环己基多环体系液晶的合成与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顺式结构的4-(4’-烷基-反-环己基)-环己烷羧酸构型转换、分离生成的反式异构体为原料,合成了两个系列双环己基四环体系液晶化合物。用IR、NMR仪等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用DSC和偏光显微镜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相态和相转变温度,讨论了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种新型含端烯基芳羧酸脂类液晶冠醚;对其结构进行了IR,UV,HNMR,MS等波谱分析,所取得的分析数据与预期结构相符。将液晶冠醚单体和硅氢加成,合成了相应用于气相色谱固定液,显示出集高分子液晶和高分子冠醚于一体的双重色谱性能。是一类很有发展前景的新型色谱固液。  相似文献   

5.
以新的路线合成了两类文题化合物共七个液晶单体,合成了催化剂(1,3-双-(二苯基膦基)丙烷-二氯化镍)和光活性中间体(S)-2-甲基丁基苯酚,获得了较高的产率及纯度。经元素分析、质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确证了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测定了其液晶相态。进行了配方尝试,得到了对温度变化敏锐的热变色液晶材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新的路线合成了两类文题化合物共七个液晶单体,合成了催化剂(1,3-双-(二苯基膦基)丙烷-二氯化镍)和光活性中间体(S)-2-甲基丁基苯酚,获得了较高的产率及纯度。经元素分析、质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确证了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测定了其液晶相态。进行了配方尝试,得到了对温度变化敏锐的热变色液晶材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烷基苯基环己基甲酸酯类液晶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烷基苯基环己基甲酸酯简便的合成方法,以4′-戊基联苯-4-甲酸为原料,经过选择性还原合成了顺式与反式4-(4′-戊基苯基)环己烷甲酸,讨论了顺式异构体转化为反式异构体的方法,用13CNMR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合成了通式为R-X-Y-COO-Z-R′,X,Y,Z为苯基或者环己烷环,五个烷基苯基环己基甲酸酯。用IR,NMR和MS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用DSC仪测定了它们的相变温度,由偏光显微镜确定了它们的相态,所有的化合物均具有液晶相。讨论了末端基团对化合物相变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合成出一组分子中含-CH2O-桥键的4-(trans-4-n-烷基环己基甲氧基)-4’-氰基联苯液晶化合物,经DSC了其相变温度范围,研究发现液晶分子中的吸电子端基有助于化合物呈现液晶相及增加液晶相的热稳定性;随分子锘链长的增另,有助于液晶呈现近晶相但液晶相的热稳定性降低;分子中环己烷环的存在增强了液晶相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苯基环己基乙烷类液晶的合成及其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烷基环已烷甲酸为原料,通过简单的合成路线合成了7个化合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仪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用偏光显微镜及DSC仪确定了5个化合物是向列相液晶,并测定了它们的相交温度。讨论了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对相变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型胆甾型液晶的合成及其侧链取代基对介晶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胆甾型液晶,3-溴-4-辛氧基苯甲酸胆甾醇酯,通过示差扫描量热法(DCS)和偏光显微镜研究,该化合物在139-153℃呈近晶相,153-184℃呈胆甾相,并对取代基溴原子对介晶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一个含有端基双键的席夫碱型液晶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一个带有端烯基席夫碱液晶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进行了表征。该化合物的液晶性通过带热台的偏光显微镜进行了表征,初步证明其织态结构为破扇状形态、属于近晶型结构。  相似文献   

12.
几种含不饱和健类热致液晶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3种新型的含有不饱和端基的热致液晶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在80℃左右,收结晶态直接转变为向列型介晶相,由向列型介晶相转变为各向同性液体的温度随液晶化合物的组成不同而不同。液晶分子的极性增加可提高液晶化合物由结晶相进入向列型介晶相的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液晶冠醚化合物^1HNMR谱,这些化合物都是X-ethr ring-Y结构的复杂长链化合物,涉及酯,胆甾,席夫碱,联苯及手性液晶冠醚类等。其化合物^1HNMR谱因冠醚环不同以及支链各异而各具特征。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先关环再衍生的方法,合成了系列外围含不同反应性官能团的新的环三藜芦烃(CTV)衍生物.利用1HNMR、13C-NMR、元素分析、质谱等对合成的CTV衍生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表明,分子间作用力增大会导致CTV衍生物的热致液晶性减弱,结晶性增强.合成的CTV-A具有热致液晶性;CTV-D和CTV-E由于氨基的存在产生了较强的分子间氢键作用,既形成了热致液晶态,又发生冷结晶;而CTV-B和CTV-C由于含有羧基、羰基、羟基或氨基等,分子间作用力强,只出现冷结晶,不能形成热致液晶.研究发现,通过外围基团的分子设计,调节氢键能力或柔性间隔基,可调节分子间作用力和熵的大小,从而控制CTV衍生物的热致液晶性.  相似文献   

15.
液晶冠醚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冠醚化合物,它们不仅具有冠醚络合金属离子的特性,还具有液晶的特性。还发现这些冠醚与金属离子络合后.仍然有液晶性质,因而这种液晶具有导电性;同时还发现液晶冠醚要形成具有液晶性质的络合物,主要决定于形成络合物的阴离子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香蕉形共轭液晶小分子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利用Suzuki偶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的香蕉形共轭液晶小分子,通过元素分析、IR、1H-NMR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它们的液晶性和相变温度,发现所合成的香蕉形共轭液晶小分子是双向性热致液晶,其熔点和清亮点均随分子中末端烷氧基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影响液晶相态的因素有氢键作用,间隔基长度。化合物的纯度叫等。本文报导了几种低分子模型化合物的合成和其分子间氧键作用对低分子化合物清亮点(clearing point)和液晶相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降低聚酰胺的熔融温度,运用分子设计的方法,采用芳香族和脂肪族两类二元胺共缩聚,成功地合成了三个系列的热致液晶聚酰胺。这些共聚酰胺具有300℃以下的熔融温度100℃以上液晶温度范围和稳定的液晶相。通过偏光显微镜、X光衍射分析和DSC分析等手段,确认上述热致共聚酰胺液晶为向列型液晶。  相似文献   

19.
含联苯基团热致型液晶聚氨酯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溶液聚合的方法,联苯二酚、甲苯二异氰酸酯、丁二醇三元共缩聚合成了具有液晶性的主链型聚氨酯,在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剂体系中研究了酚羟基与芳族二异氰酸酯反应的条件,并用偏光显微镜法,示差扫描量热法和广角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聚氨酯的液晶性质,证明合成的聚氨酯显示向列型液晶态,并且有较宽的液晶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两条合成路线制备了含二茂铁基的苯并菲盘状液晶化合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台偏光显微镜(POM)对化合物的介晶性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具有柱状介晶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