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朝时期国家政府在灾后采取的节约措施主要有减膳损服、罢减享用、禁断屠杀、禁止造酒、减缩百官俸禄,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辅助救灾的目的。总结北朝时期灾后节约措施,有助于为现代救灾研究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
蓄意致灾事件的应急决策往往是在信息不对称的复杂情景下进行的,研究应急信息策略对辅助应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考虑蓄意致灾者和应急决策者的决策相互作用,建立动态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描述双方冲突,讨论了资源约束和信息成本对均衡的影响,并利用基于主体的仿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信息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致灾者的行动选择;应急决策者通过合理的策略隐藏关键信息,能够有效降低期望损失。应急决策者可以通过"情景—学习—应对"的决策模式获得最优策略,实现对蓄意致灾事件的有效诱导和干预。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灾害地图集》综合应用先进的地图与地理信息可视化方法,较为系统地描述与表达了汶川特大地震的孕灾环境、承灾体、致灾因子、灾情评估等,反映了从灾害发生、灾后救援、到灾后重建的有关过程,为政府应对巨灾、相关科学研究、灾后恢复重建、公灾科普教育等提供了翔实的参考依据与文献资料。介绍了该地图集设计和编制的总体思路、内容结构、表示方法以及工程组织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4.
简要回顾了结构防灾减灾设计概念的发展;从结构的分灾思想、分灾元件、分灾模式、分灾设计基本原则等方面,系统研究了“基于分灾模式的结构防灾减灾概念”;讨论了分灾模式与结构控制的关系;通过对典型结构设计的分析,说明分灾模式的设计概念是可行的,有助于结构的防灾减灾以及工程师形成可操作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HLR容灾系统以及建设容灾系统的必要性,HLR容灾的多种解决方案、各种解决方案的影响及效果。最后结合实例深入探讨了N 1 HLR容灾备份方案。  相似文献   

6.
邱新法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2):6516-6525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是气象防灾减灾的基础和前提。针对当前灾害风险评估过程中模型参数多依靠专家打分,人为因素影响大的问题,提出了"制定承灾体易损性分类体系→构造承灾体易损性判断矩阵→计算承灾体易损性参数"的定量确定承灾体易损性参数技术方法。选择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省潍坊市干旱和暴雨洪涝各4次灾害过程,分别计算了经济易损性参数和人口易损性参数。结果表明:同一灾种历次灾害过程确定的承灾体易损性参数相对稳定,承灾体易损次序完全一致,算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同一灾种承灾体的经济易损性参数和人口易损性参数差异明显,不同灾种的承灾体易损性参数存在差异显著。通过承灾体易损性参数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出灾害与承灾体之间的内在作用规律。承灾体易损性空间分布与地方社会经济结构有关,就潍坊市而言,干旱灾害的经济易损性承灾体以旱地为最大,其次为林地,再次为草地;人口易损性承灾体以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为主,其次为旱地。暴雨洪涝灾害的经济易损性承灾体以旱地、农村居民点、城镇用地为主,且其经济易损性程度相当,林地的经济易损性也不可忽视;人口易损性承灾体主要为农村居民点和城镇用地,较干旱灾害更为集中。可为研究不同地区、不同灾种承灾体易损性提供定量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7.
容灾系统可以在灾难发生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业务的连续性。本文主要研究了远程容灾系统的工作过程、评价指标。重点介绍了建立应用级远程容灾系统所涉及到的一些关键技术:远程镜像技术、CDP、容灾策略、恢复策略、心跳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8.
网络容灾系统的规划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和实现了一种网络容灾系统,采用"本地数据中心+异地容灾备份中心"的系统架构,实现了网络容灾、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整个系统具有很强的系统防护和灾难容忍能力,同时还改善了系统服务质量.经过实际应用,系统功能和性能均达到了网络容灾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洪涝灾害评估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涝灾害在世界范围内发生频繁,灾情严重,带来损失巨大.对洪涝灾害的评估是认识和管理洪涝灾害的前提和要求.洪涝灾害评估可以分为灾前评估、灾中评估和灾后评估三个阶段.文章聚焦于灾前评估和灾后评估,在界定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的危险性和承灾体的脆弱性等角度概括了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的内容,从指标确定、损失计量和等级划分等角度介绍了洪涝灾害损失评估的内容,并列出了主流研究方法.最后,对洪涝灾害评估的未来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容灾技术在校园网络信息中心安全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校园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校园网络信息中心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容灾能力已经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文章介绍了容灾的基本理论,对容灾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对数据级容灾系统和应用级容灾系统的建设方案进行了分析对比,最后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校园网络信息中心容灾的建设性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主要依据容灾系统的建设条件和级别定义,讨论了建设容灾系统的原则,并对数据级容灾系统和应用级容灾系统的建设方案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同时还结合业界一些容灾技术进行了案例分析,最后对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容灾提出了建设性的方案。 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近代洪涝灾害的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史料为据.对湖北省近代以来洪涝灾害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作了系统性的总结分析.研究表明:湖北省近代洪涝灾害是自然孕灾环境、人类致灾活动因子及其脆弱的承灾体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孕灾环境孕出了“多灾”的特点,人类致灾活动直接引起“灾害频发”,而脆弱的承灾体则导致“灾情严重”.  相似文献   

13.
高原地区是地质灾害高发区之一,高陡边坡地灾对于工程建设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具有严重威胁。有限元分析技术在高陡边坡地灾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高陡边坡地灾监测有限元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有限元分析技术在高陡边坡地灾监测中的原理、方法和实现过程,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有限元分析技术在高陡边坡地灾监测中的应用效果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容灾系统,也称为灾难恢复系统,就是通过特定的容灾机制,在各种灾难损害发生后,仍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提供正常应用服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本文重点介绍了远程容灾和业务连续性的概念以及关键的容灾技术:远程镜像、快照、虚拟存储、基于的SAN的互连技术。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图书馆的容灾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化图书馆的容灾系统可以在灾难事故中有效地保护其数据资源和服务的连续性,远程容灾系统是容灾方式的最佳选择.在构建容灾系统时,除考虑安全因素外,还应关注其数据管理、存储、传输及效率等内容,为此,本文探讨了容灾系统的软、硬件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及其区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严春银 《江西科学》2006,24(2):131-135
详细分析江西省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和雷灾损失情况,根据该省近9年的雷电灾害统计资料和1951年以来的年平均雷暴日统计资料,选取雷击密度、雷电灾害频数、经济易损指标、生命易损指标作为雷灾易损性评价指标。对江西省各设区市的雷灾易损性进行了综合评估,初步形成了江西省雷灾易损性区划,为防御和减低雷电损失的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容灾系统的建设方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依据容灾系统的建设条件和级别定义,讨论了建设容灾系统的原则,并对数据级容灾系统和应用级容灾系统的建设方案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同时还结合业界一些容灾技术进行了案例分析,最后对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容灾提出了建设性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水稻气象灾害多致灾因子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水稻气象灾害标准,提取了湖南省1981—2013年双季稻生育期内干旱、洪涝、高温热害和低温冷害,分别探讨致灾因子类型和灾次的时空分布与组合特征.结果表明,湖南省水稻灾害呈现鲜明的多致灾因子特征.单一生育期内,水稻致灾因子类型以2~3种为主,多致灾因子类型组合以干旱高温热害组合比例最高,达到22.87%.水稻致灾因子灾次以4~6次为主,湖南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各站多致灾因子灾次的频率分布呈现出明显的泊松分布特征,泊松参数值自西向东逐渐增大,最大值为5.5次.根据多致灾因子类型和灾次的组合特征,最终将湖南省划分为8个多致灾因子区.洞庭湖区及湘中地区为双季稻主产区,水稻种植过程中应注意防范高温热害和干旱灾害.  相似文献   

19.
王萍萍 《科技资讯》2010,(10):228-228
汶川地震发生后,儿童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难免出现心理异常表现或心理创伤,对儿童进行灾后心理救助迫在眉睫。社会各界积极组织心理救助,有效的帮助儿童适应灾后生活。但在救助过程中,也凸显了我国在儿童灾后心理救助工作在救助队伍、救助方法等方面存在着问题。只有建立和完善灾后儿童心理救助体系,才能促进灾后儿童心理健康重建工作快速、有序、协调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灾害系统理论对承灾体进行分类,对于有效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北京师范大学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的综合风险搜索引擎为灾情数据来源,从产业结构、灾害链和土地利用3个角度对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承灾体进行分类,并以郴州市交通承灾体为例,进行了脆弱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产业承灾体种类最多、面积最大,第二产业承灾体集中在电力行业,第三产业承灾体集中在交通运输业;"结构破坏"、"断电"和"交通阻塞"在灾害链节点处的承灾体脆弱性强;土地利用中大面积的林地和园地,线网状的交通网、电网和通讯网用地的脆弱性强;郴州市交通承灾体脆弱性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京珠高速公路郴州段脆弱性为全市最高。本研究可为灾情评估和减灾工程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