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溶剂萃取是分离地下水强化抽出处理液中表面活性剂和污染物的有效方法。以Tween 80为表面活性剂,苯和硝基苯为污染物,正己烷、正癸烷和正十六烷为萃取剂,通过批次实验研究Tween 80质量浓度、污染物和萃取剂性质对分离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正己烷对Tween 80和苯的分离效果较好,且随着Tween 80质量浓度的升高,苯的去除率没有显著变化,但在Tween 80质量浓度超过25 mg/L后,苯去除率逐渐降低;Tween80损失率没有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大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正己烷对苯与Tween 80的分离效果较硝基苯好,且随着笨和硝基苯浓度的升高,污染物的分离去除率增大,而Tween 80的损失率先减少后增大;萃取剂EACN(等效烷烃碳数)对苯和Tween 80的分离有较大影响,随着苯质量浓度的增大,苯去除率均有所升高,但升高的程度有所不同,升高程度由大至小为正己烷、正癸烷和正十六烷,而Tween 80损失率顺序从大至小为正十六烷、正癸烷和正己烷。  相似文献   

2.
柳河流域悬移质泥沙颗粒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索流域悬移质泥沙变化特征及其与含沙量问的关系,选用柳河流域水文站泥沙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沙源不同,非汛期悬移质泥沙粒径一般大于汛期,在流域上、下游d50随含沙量分别表现出增大和减小的趋势。在泥沙的分选沉降作用下悬移质泥沙粒径一般为上游大于下游。在上游,d50、大于0.05mm沙重百分数随含沙量的增大而减小,后又增大,小于0.01mm沙重百分数情形相反。在下游也可得出类似变化关系,但d50、大于0.05mm和小于0.01mm沙重百分数随含沙量变化的转折点不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2-甲基-7-硝基苯并蒽和7-硝基苯并蒽在紫外光UVA照射下进行的光化学反应进行了研究,并对主要光化学反应产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的光化学反应均为一级反应;7-硝基苯并蒽在紫外光UVA照射下进行的光化学反应的主要产物是7,12-苯并蒽酮;12-甲基7-硝基苯并蒽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的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主要产物是12-甲基-12-亚硝基苯并葸-7-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2-甲基-7-硝基苯并蒽和7-硝基苯并蒽在紫外光UVA照射下进行的光化学反应进行了研究,并对主要光化学反应产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的光化学反应均为一级反应;7-硝基苯并蒽在紫外光UVA照射下进行的光化学反应的主要产物是7,12-苯并蒽酮;12-甲基7-硝基苯并蒽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的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主要产物是12-甲基-12-亚硝基苯并蒽-7-酮.  相似文献   

5.
电解质对细颗粒泥沙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解质对细颗粒泥沙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该影响可通过细颗粒泥沙的Zeta电位来衡量,Zeta电位随电解质溶液的浓度,酸度的变化而变化,浓度增大,酸度降低,均可使细颗粒泥沙的Zeta电位(绝对值)减少,从而导致絮凝沉降速度加快,所得结论符合DLVO理论.  相似文献   

6.
通过总结近年来有关水动力作用对河流中泥沙吸附/释放重金属、磷等污染物影响研究成果,分析了水流紊动强度和流速对污染物在河流水沙两相中分配的影响规律。当水流紊动强度较低时,泥沙主要以床沙形式存在,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释放速率和强度较低;随着紊动强度增大,水沙界面切应力随之增大并促使泥沙悬浮,污染物与悬浮泥沙颗粒接触面积增大,使得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释放速率和强度显著增加。流速对污染物在水沙两相间分配的影响较为复杂。泥沙静止时,流速的增大会减小边界层厚度,增大水体溶解氧含量、氧化还原电位等参数,并使污染物在水体里的扩散由分子扩散转变为以紊动扩散为主,增强污染物在水-沙界面的交换通量,对污染物在水沙两相间的分配产生影响;随着流速进一步增大,床沙逐渐起动、悬浮,此时除上述因素外,泥沙运动状态、悬浮颗粒间碰撞强度、悬浮物的絮凝等均会对泥沙吸附/释放污染物产生影响,由于影响因素较多,作用机制复杂,目前关于泥沙运动对污染物在水沙两相间分配的影响所得结论仍存在分歧。相应的机理研究及数学模型的建立均做了较大简化。综观当前的研究成果,水沙运动及其化学生物过程等对污染物在河流水沙两相中的分配作用机理和耗氧有机物、有毒有机物等污染物与泥沙的作用机理是这一领域的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黄河的高含沙水流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含沙水流一般属于二相水流,液相为清水与细颗粒泥沙组成的浑水,固相则为粗颗粒泥沙。粗、细泥沙的分界粒径因含沙量的增大而加大,当含沙量超过某一临界值时,整个水流转化成为均一的一相浑水。物质组成越细,这个临界含沙量越小。 高含沙水流可按宾汉体处理,其粘滞性远较清水为大。在流速和水深还相当大时,就有可能从紊流过渡为层流流动。 紊流型二相高含沙水流具有对数流速分布,阻力损失系数接近或略小于清水水流,泥沙运动以悬移为主,含沙量垂线分布遵循扩散定律。进入层流区后,阻力损失迅速递增,且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会出现滚波性质的阵流现象。 高含沙水流的冲刷能力较清水水流为大,高含沙洪峰通过时,会引起河床的大幅度下降。当作用在床面上的剪切力小于宾汉极限剪力时,泥沙堵塞河床,水流不复流动。高含沙水流的这种剧烈冲淤现象,将在防洪上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纬度地区河流初封期,如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时,污染物会大量排放到河流中,由于污染物排放时河流正处在结冰时期,因此部分污染物会被冰结在冰体中,并在春季融化时释放到水中,这样可能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基于多相流理论,采用混合模型方法,建立冰体中硝基苯浓度的河道垂向二维标准k-ε紊流数值模型,通过模拟与计算得出冰体中硝基苯的平均浓度.模拟表明:温度越低,河流中硝基苯浓度越大,污染冰体中硝基苯的浓度也越大;基于松花江现场观测的数据,通过模拟得出储存在冰体中的硝基苯在春季融化后释放出来不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9.
在悬浮泥沙遥感研究中,通常忽略粒度特征因子,主要考虑悬沙浓度单个因子与光学特性的关系.而单纯考虑浓度与光谱反射特性关系所建立的模型在应用的时空尺度方面会受到较大的限制.将沉积物打碎并分散在溶液中,然后从不同角度照射悬浮在溶液中的颗粒,并统计不同粒径区间内颗粒的数量和比例,从而描绘出粒径频率分布图获取粒径参数方式,分析悬沙粒径因子对光谱反射率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悬沙粒径分布主要是通过后向散射来对光谱反射率产生影响,细颗粒泥沙具有较大的后向散射,粗颗粒泥沙则具有较小的后向散射;细粒径泥沙会增大光谱反射率.实验结果有力证实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李旺  祖波  李嘉雯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12):5071-5075
三峡库区泥沙淤积及水环境问题一直被广泛关注,泥沙淤积量对入库泥沙量的占比逐年增大,对于通航、水库调水防洪能力、生态环境保护等都造成了负面影响.三峡库区泥沙淤积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发生了絮凝沉降,而泥沙絮凝又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电解质是影响较大且较为复杂的因素.采用了一套自研的多层格栅絮凝沉降装置,通过多层格栅上下振动产生近似各向同性均匀紊流,来模拟三峡库区自然流态下泥沙的絮凝过程,并且分析在不同浓度的Nacl、MgCl2、CaCl2、AlCl3溶液中库区泥沙Zeta电位及絮凝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入电解质可以改变泥沙颗粒的Zeta电位,并且随电解质浓度的增加,泥沙颗粒电位绝对值降低;4种电解质均可对三峡库区泥沙的Zeta电位造成影响,但不同价态及不同种类的离子对于Zeta电位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在动态水流条件下,电解质的投入对泥沙絮凝起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同样与电解质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内径0.15 m,高0.375 m,体积0.006 5 m3的无挡板玻璃反应器中对苯硝化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硝基苯在酸相中的溶解度与硫酸/硝酸摩尔比有直接关系。随着硫酸/硝酸摩尔比增大,硝基苯在酸相中的溶解度明显增大,表面张力逐渐减小。当硫酸/硝酸摩尔比为3.8~4.7时,1,3-二硝基苯的收率非常低。当硫酸/硝酸摩尔比大于5.3时,随摩尔比增大,1,3-二硝基苯在酸相中的浓度和收率迅速增加。随硫酸浓度增大,硝酸转化率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2.
依据大田土壤清、浑水积水入渗对比试验资料,揭示了浑水入渗的一些基本特性。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表明:在相同入渗条件下,浑水入渗主要受泥沙含量的影响,由于入渗浑水中的泥沙入渗时在地表形成一个沉积层,因而对入渗起到阻碍作用,使得浑水累积入渗量和稳定入渗率都随浑水泥沙含量增大而减小;浑水入渗也符合Kostiakov-Lewis入渗模型,入渗指数随浑水泥沙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入渗系数和相对稳定入渗率随浑水泥沙含量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浑水灌溉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动量守恒扰动方法,分析了分布放大传输系统中具有随机变化参数的暗孤子传输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具有随机变化参数的暗孤子传输系统中,随机变化参数对孤子的速度产生影响,与放大器自发辐射噪声的联合作用增大了暗孤子到达检测窗口的时间科动,影响了暗孤子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和增大了系统的误码率。为了削弱随机变化参数对暗光孤子脉冲速度影响,可在传输线上通过引入非线性增益来有效地抑制暗孤子的时间抖动,进行有效地传输控制,既可以稳定孤子传输,又可以有效地抑制孤子的时间科动而产生的误码率。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全液泡膜片钳技术,研究了氯化钡对慢液泡阳离予通道电流特性的影响.外液中加入氯化钡后,在低浓度时,促进通道电流,且促进效率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并随刺激电压而变化;而在高浓度时,则抑制通道电流,抑制率随刺激电压的增大先增大而后又有所减小。同时加入氯化钡后,通道的激活时间常数明显减小,激活电压在20mY-120mV时,减小的比较明显,而大于120mY时,则不太明显。这些提示SV通道上可能存在着钡离予的结合位点,而且此结合位点结合钡离予以后,可以加快通道的开放几率。  相似文献   

15.
潮波理论模型快速高效,但在钱塘江河口应用甚少.钱塘江河口外水体浑浊,涨潮流亦挟带大量泥沙进入钱塘江河口,泥沙的存在极可能显著影响潮波特征.本文将考虑泥沙减阻效应的动床阻力经验式直接应用于Winterwerp-Wang潮波理论模型,计算得到了与钱塘江河口实测潮波数据吻合的潮波演化结果,检验了现有考虑泥沙减阻效应的动床阻力经验式在以细粉砂为主的钱塘江河口的适应性.研究还表明,床面摩阻、河口收窄幅度(如围垦工程影响等)、水深等因素均对潮波演变、尤其是潮差的沿程变化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废弃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小于5 mm的塑料微粒(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分布,其表面附着生物,既包括对海洋生物甚至人体有害的潜在致病菌,又存在能够减少其污染的塑料分解菌.微塑料因其难降解的特性,可以在水环境中持久存在,其表面附着的微生物也能够长期稳定地生存.此外,微塑料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给更高营养级的生物,会被误食而影响到鱼类生长.本文综述了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的分布,微塑料表面含有或附着的有害物质对生物体的可能影响.探讨了微塑料表面附着的致病微生物及塑料分解微生物的生态效应,以及微塑料通过食物链向高营养级传递的可能性.对微塑料分布和表面附着生物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还指出了在塑料垃圾和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方面需要有更多的研究,以全面认识海洋微塑料及其附着物的生态效应,为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前文中我们曾经讨论了空气——乙炔——氯乙烯兰组份的气相色谱分析问题,并提出了条用一米长的糠醛——硝墓苯柱进行这个分析。但这个混合固定液的柱子中,不同的糠醛和硝基苯配比、对分离有什么影响?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分离效果会有什么变化?当时都未进行系统研究。要研究这些问题,就牵涉到混合固定液的一些理论内容。关于这个方面,目前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采用活性炭纤维处理硝基苯废水,通过静态与动态吸附实验,测定了表观平衡吸附量、动态穿透曲线.研究表明该材料处理硝基苯废水吸附容量大,吸附速度快.研究了高温再生后活性炭纤维的表面纤维结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的变化,发现活性炭纤维在高温条件下炭微晶结构的重新蚀刻可能使比表面积有一定程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19.
活性炭纤维在硝基苯水溶液中的吸附和再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活性炭纤维处理硝基苯废水,通过静态与动态吸附实验,测定了表观平衡吸附量,动态穿透曲线,研究表明该材料处理硝基苯废水吸附容量大,吸附速度快。研究了高温再生后活性炭纤维的表面纤维结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的变化,发现活性炭纤维在高温条件下碳微晶结构的重新蚀刻可能使比表面积有一定程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20.
土工布上行驶的履带摊铺机附着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合料时,土工布和粘层油的作用影响了摊铺机的附着性能,使机器滑转率增大,附着力减小,当摊铺作业阻力较大时,速度不稳定,严重影响了路面质量。应用理论分析与现场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作业中摊铺机的附着力、摊铺阻力与附着性能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作业阻力时相匹配的滑转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为将摊铺宽度减小到设计值的2/3以内,可以采用梯形摊铺、使牵引阻力配置在额定滑转率较小的位置等措施以提高摊铺机的附着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