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通过对重庆园博园的滨水植物景观的调查、分析,总结了滨水植物景观设计的艺术手法,提出了滨水植物景观设计应在尊重自然现状和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从滨水植物景观空间营建、滨水植物景观组织、滨水植物景观文化意境塑造3个方面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2.
古往今来,亲水是人的天性,临水而居是人类所共有的向往。在现代社会,得天独厚的滨水区域成为人们理想的栖住空间,滨水居住区的开发建设也蔚然成风。滨水区作为最敏感的地区之一,具有自然、开放、历史、文化等多样属性。本文从国内滨水区的现状、国内外滨水居住区开发的模式、主要经验教训等方面进行阐述,试为滨水居住区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古往今来,亲水是人的天性,临水而居是人类所共有的向往。在现代社会,得天独厚的滨水区域成为人们理想 的栖住空间,滨水居住区的开发建设也蔚然成风。滨水区作为最敏感的地区之一,具有自然、开放、历史、文化等多样属性。本 文从国内滨水区的现状、国内外滨水居住区开发的模式、主要经验教训等方面进行阐述,试为滨水居住区建设与发展提供借 鉴  相似文献   

4.
滨水植物的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滨水植物的概念及对滨水植物造景的再认识,从国内外滨水植物应用筒史、滨水植物造景艺术及其在园林中的主要配置方式三个方面对滨水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加以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主要从生态、文化、人性3个方面对居住区植物配置的原则进行了探讨,旨在在不断总结前人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为今后居住区绿化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介绍了多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常用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研究库滨带系统对总氮的去除效果,采用模拟试验方法,建立了农田、乔草复合带、滨水植物带、湿生草本带四个试验小区,采用MATLAB拟合各个试验区总氮浓度随距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四个试验区的总氮浓度随距离的关系符合5次多项式,拟合精度都达到了99%。四个试验区对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31.08%、84.21%、82.77%、37.44%。四个试验小区对总氮的去除效果从小到大依次为农田、湿生草本带、滨水植物带、乔草复合带,说明乔草复合带和滨水植物带对面源污染能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居住区常用造型植物种类的选择,介绍了造型植物在居住区中的应用,提出了居住区造型植物修剪与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研究在杭州湾北部滨海地区进行湿地植物景观设计时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以金山鹦鹉洲湿地为样例,通过分析杭州湾北岸区域滨海湿地的特点,用列表的方式归纳了样地区域的植物景观营造模式,并对其中主要应用植物的生长习性做出了相应的总结.结果表明,植物的生态特性对于湿地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柽柳、紫穗槐、合欢等植物可以在盐碱滩生长;湿地松、水杉等植物耐水湿,适合在滨水区域种植;以及一些园林设计中常用的观花类、观果类植物,例如合欢、木槿、南天竹、红豆杉等,可以为景观增加层次感.以上结果说明,只有在充分研究区域特点,了解植物的具体生态习性的基础上,再结合滨水植物的特性,才能设计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且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人工滨海湿地植物景观群落.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科学》2017,(4):662-667
针对具有典型新城区滨水空间特征的郑州东区熊儿河滨水空间做调研,以问卷的形式对游客展开调查.调查范围包括游客对不同类型植物景观的观赏特性,植物的群落组合、围合空间、滨水驳岸、公共设施等不同环境的偏好程度,并对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花卉群植、自然与规则混合式的植物群落,半开敞的滨水空间、丰富的河岸线、康健及休息设施是大部分游客所喜爱;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城市滨水空间的绿化及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城市滨水景观生成元素--自然生成元素和扩展生成元素;总结了城市滨水空间构成特征:多维生态体系特征、生境场所特征和景观地标性特征;并以安徽省潜山县东关桥滨水景观为例,陈述了城市滨水的自然生成元素和扩展生成元素和特征以及生态空间构成实践.  相似文献   

12.
钱媛园  梁艳  沈方方  杨可为  贾艳芳 《科技信息》2011,(24):I0103-I0103
本文通过对模型制作工具及材料的市场调研,针对不同类型的滨水景观模型提出具体的适用范围,重点总结出模型制作需注意的问题,同时给出了滨水景观模型制作步骤。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植物在居住区景观中的多样化运用,结合长沙湘江世纪城的景观绿化工程实例,具体说明了植物在居住区景观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滨水地区是城市的重要公共空间,通过对其特点总结及实例分析,提出了滨水区城市设计的策略:突出滨水区在城市公共生活中的作用,营造亲水空间,重视滨水空间的可达性与整体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居住区绿地规划中植物配置重要性的分析,探讨了居住区绿化树种的选择、植物配置原则及植物配置形式,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植物配置的生态原则、景观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和艺术美原则。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居住区绿化的设计原则及植物配置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居住区绿化建设的实施建议,实现居住区绿化合理有序的发展,发挥绿化在居住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居住区是城市生活与空间的组成部分,其设计不再限于自身的完善,它与城市整体规划的脉络相互影响同时共同演化着。本文尝试从田园设计的角度以某小区设计为例来进行滨水住区的规划,针对水体这一要素进行差异化设计,趋优避劣,最大限度利用优势资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使用者的心理感知,定量评估影响城市滨水景观质量的关键因素,为城市滨水景观质量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以南京市秦淮河中华门段为研究对象,运用语义分析(SD)法从使用者的心理角度出发,对秦淮河中华门段的滨水景观进行质量评价。从景观、生态、人文3个方面制定评价因子,针对各评价因子对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使用者对秦淮河中华门段滨水景观的亲水性、岸线形态、景观美感度、环境整洁度以及历史文化延续性的评价较高,对视域宽广度、环境视觉趣味性、植被覆盖率和娱乐活动多样性的评价较低。基于评价结果认为,影响滨水景观质量的重要因素为公众参与度、植物多样性和河流水质,结合秦淮河中华门段景观现状,提出:①提高秦淮河中华门段滨水景观与地域文化的融合,突出秦淮河景观的独特性,增强游人的归属感;②重视公共参与度,加强公众参与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同时丰富秦淮河中华门段的空间功能,增强滨水景观的活力;③进一步加强对秦淮河水质的保护与治理,提高植被覆盖率,并充分利用水生植物来营造滨水生态景观,给游人近自然的生态体验。【结论】通过对感知对象的评价,引入SD法分析游人心理感知为评价城市滨水景观质量提供了可参考的研究路径,有助于聚焦城市滨水景观效能的科学分析,推动城市滨水生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也为未来城市滨水景观的优化提供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9.
陈汉月 《广东科技》2009,(18):100-102
本文讨论了居住区绿地设计的作用及规划原则,宏观上介绍如何进行居住区的植物配置和树种选择.并结合实例,阐述了如何进行大门,水体等处的植物配置,以及如何利用植物来解决高差问题.  相似文献   

20.
水是生命发展的起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生产生活的必备条件和要素,同时也是社会不断发展的物质基础。水域不仅孕育了城市、城镇和乡村的人类群体,也创造了城市、城镇、乡村社会的不同文化。水质清洁、环境优美、生态多样、植物多彩和富有地域文化内涵的滨水空间,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活需求和社会发展,同时还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生存环境、文化风格、整体形象和文明程度。改善滨水生态环境、创造美丽宜人的人类生活休闲空间是营造滨水景观的目的和宗旨。文章就滨水景观营造这一课题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历进行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