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学生在旅游市场中的旅游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以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SPSS 21和Excel的均值分析(主要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描述性分析来分析大学生的旅游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和结论 1)大学生对旅游持肯定的态度;出游动机以求知为主、交际次之。2)大学生的旅游经费主要来自父母;在旅游资源偏好上以自然风光和美食为主;出行方式多为结伴。3)性别在出游频率上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差异;在出游距离、出游时间及花费金额上不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差异。4)年级在出游距离、出游频率、花费金额上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差异,大一与大三之间、大一与大四之间在出游距离和出游频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大二与大三之间在出游频率和花费金额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出游时间上不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西安市国内游客旅游行为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通过详细的市场调查,重点分析了西安市国内游客的需求与消费结构、出游空间、出游方式等旅游行为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合游客需求特征,探讨了西安市旅游产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品优化整合途径,为西安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南京东郊风景区的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从旅游者的特质、旅游吸引、旅游者的空间和时间消费行为、影响旅游行为的因素等不同的角度对东郊风景区旅游者的出游行为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旅游者出游行为的深层原因,并对旅游者年龄和职业与旅游偏好进行了相关分析,从而对南京东郊风景区旅游者出游行为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为东郊风景区产品结构的优化、市场的开拓、旅游环境容量的调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大学生羞怯、人际交往困扰与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采用《羞怯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大学生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量表》对148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羞怯、人际交往困扰总分及各因子与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羞怯与人际交往困扰总分及各因子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羞怯、人际交往困扰以及交谈交流困扰、交际交友困扰和异性交往困扰均对大学生的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3)人际交往困扰在羞怯与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之间起到完全中介效应.因此,羞怯对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的影响是通过人际交往困扰的完全中介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论文选取南宁市高铁出游的旅游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南宁市高铁出游的旅游者基本构成、高铁出游的旅游者空间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发现:(1)南宁市高铁出游旅游者以"高学历"的中青年游客群体为主;(2)南宁市高铁出游旅游者选择广西区内作为目的地的占高铁出游旅游者的61.00%;(3)桂林、北海、广州、深圳四市的是南宁市高铁出游的主要目的地。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走进大学生的生活,对大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它也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在网络时代,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休假制度的调整,旅游者的出游行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男性旅游者与女性旅游者之间的出游行为也存在一定得差异。本文以上海市民为例,通过实证调研,分别从出游频率、出游信息收集渠道、出游动机、出行工具、旅游产品及旅游花费等六个方面对男、女性旅游者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进而指出休假制度的调整对不同性别群体的旅游者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旅游客流是旅游目的地与旅游客源地之间空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旅游客流的人口学特征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基础工作,旅游行为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研究了中国典型的内陆城市——乌鲁木齐市城市公园旅游客流的人口学特征及旅游行为。旅游客流的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轻。职业、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地址等方面的内容;旅游行为包括出游方式、出游决定、采用的交通方式、一年内到公园的次数、了解公园的途径以及出游的目的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数据分析,本阐明了乌鲁木齐市城市公园旅游客流的人口学特征及旅游行为,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9.
采用交往焦虑量表、大学生手机移动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问卷和大学生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问卷对1 48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与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差异显著高(P0.01),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均显著高于低社交焦虑的大学生;社交焦虑、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和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3者间呈显著正相关(r=0.097~0.761,P0.01),社交焦虑和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均能显著正向预测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在社交焦虑与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6.0%。可见社交焦虑既可直接又可间接通过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对大学生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安徽皖籍高校大学生体育旅游行为空间分布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ArcGIS9.2软件中的普通克里格插值创建预测图(Prediction Map),根据预测趋势图的结果分析安徽皖籍高校大学生体育旅游行为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得出皖籍大学生周末加暑假出游分布趋势图为由北边逐渐向南边递减,夏季出游分布趋势为中部向南北两边降低,选择火车作为交通工具分布趋势为东南边缘逐渐向北方递增,和同学朋友出游分布趋势为从东部向西部逐渐递增,通过同学朋友家人的推荐了解体育旅游分布趋势为由南方向西北方逐渐增高等。建议相关部门根据安徽皖籍大学生体育旅游行为地理分布的特点,进行项目开发以及体育旅游活动的组织。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微博从无到有,以其极强的渗透力,不断影响着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塑造。我国高校工作者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微博的优势不断提升微博对大学生的正面积极影响。该文从微博的特点分析微博对大学生行为影响的积极性和消极性,从而提出提升微博对大学生积极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信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使得一些落寞产业重焕光彩,促进了中国经济常态化。基于此,从三个方面阐述"互联网+"对大学生创客空间发展的影响:分析"互联网+"影响创客空间发展的途径和方式;分析"互联网+"对创客空间的影响及表现;总结"互联网+"对创客空间的正负面导向和启发。通过对"互联网+"与"创客空间"二者的深入理解,促进创客创业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以特纳的仪式理论为视角,通过文献分析与田野调查,探讨闽台舁神出游这种民间信仰节俗的"结构与反结构"属性。研究发现无论是以沿门逐疫祈福为目的的迎神赛会,还是以进香谒祖为目的的游神香会,都体现了一定范畴的社会结构的强调与再生产,由此认为闽台舁神出游节俗系社会结构中的仪式行为。与此同时,仪式还在展演过程中建构了传统文化语境中的政治空间模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成为广大青年学生进行学习、交往、休闲的新生活空间,它给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学生校园日常行为预测与挖掘研究中,一般采用统计、聚类、关联关系等浅层挖掘和学习算法,对学生校园行为的时序性、空间位置及其相关性缺乏深层与高阶应用分析.该文基于时空图网络结构,提出考虑校园活动时间序列与层次相关性和空间语义特征相关的多片段语义时空图卷积网络(MFSTGCN)模型.通过构建大学生校园行为数据集并进行实...  相似文献   

16.
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重庆市居民出游力的空间分异格局。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水平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是影响重庆居民出游力水平的主要影响因子;依据出游力水平,可将重庆38个区县划分为出游力极强、强、一般、较弱和弱5种类型;重庆居民出游力呈现“一集核三圈层两边缘带’’的空间分异格局。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区域居民出游力空间格局类型划分以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7.
王宸 《科技信息》2011,(36):257-257
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学生手机网民已成为互联网应用的主力军,而新型媒介形态SNS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起到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将手机社交网络(MsNs)与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教育相结合,分析探讨了手机社交网络(MsNs)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造成的影响,开拓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影响力,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生活在新环境的下的大学生,无论从学习、生活还是思想观念都产生着变化。本文从大数据的角度观察大学生的行为,研究大学生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大学生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中获得数据,以便对大学生的行为数据价值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对大学教育工作和高校管理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生上网内容的调查,探讨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利用及对待互联网态度方面的性别差异,从而有助于广大高校工作者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大学生心理行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剑 《科技信息》2009,(22):170-170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在高校校园得到普及,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顺应潮流,积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