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因具有高毒性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日常饮食尤其是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是人体摄入POPs的主要途径.来源于各种生物体的食物原料,除少数可以直接食用外,大多数需要经过烹饪加工后才能食用,而烹饪过程中发生的多种理化反应能够使食物中POPs的含量和分布发生改变.本文简述了食物中POPs含量在烹饪前后的变化以及烹饪对食物中POPs分布影响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毕玉晶  杨瑞馥 《科学通报》2019,64(3):260-271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是人体消化道系统中栖息的微生物总称.这些微生物与人体长期共进化,形成了一个平衡的微生态系统.人体微生物群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被视为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该器官具有调节功能,通过改变微生物群的构成、种类与比例实现维护和恢复人体健康的目的.因此,人体微生物群及其与机体互作平衡网络研究,将为精准医学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带来革命性变化.肠道微生物群与摄入食物营养密切互作,不仅有助于降解食物营养素,还能够合成多种营养素供人体利用.研究者逐步认识到人体、微生物群、营养和免疫存在密切互作关系,因此,解析这一互作网络将为精准营养学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本文在总结目前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营养与健康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多个视角综述了此交叉领域日新月异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常言道,人到中年万事忧。专家提醒中年朋友,关心自己,注意养生保健,从以下方面做起。 科学进食 中年人要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地摄入营养,尤其需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避免高脂肪饮食,过度摄入高脂肪食物会导致沮丧、抑郁、急躁等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4.
<正>众所周知,摄入过多的盐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小的危害。但很少有人知道,摄入过多的糖,由此引发的不良影响甚至远超过盐!今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最新的糖摄入指南,该指南强烈建议将儿童和成年人的糖摄入量都控制在能量总摄入的10%以内,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向糖宣战了,但糖真的有那么可怕吗?此糖非彼糖细心观察的人会发现,婴儿在喝加糖的甜水时,都会表现得相当兴奋。科学研究显示,甜味是人类出生后首  相似文献   

5.
有时,我们忽略了水的极端重要性,虽然它是人体最丰富的组成部分和身体中最重要的必需品。它甚至比五类合成的养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脂肪)更重要。人类没有食物可维持40天的生命,但7天不喝水就会死去。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是人体正常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而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大家都知道缺乏维生素将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一些医疗研究也显示维生素类药物在防治感冒、降低胆固醇、抗感染的辅助性治疗、防治肿瘤和抗衰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加之一些媒体相对片面的引导,因此某些人误以为补充维生素是多多益善,于是长期服用维生素类药物。殊不知物极必反,在人体不缺乏维生素的情况下,服用大剂量维生素,不仅会造成浪费,还可能引起各种不良反应。 维生素C是大家最熟悉的一种维生素,被认为毒性最小。有人在感冒时服用维生素C以增强抵抗力,但如果超过1克/次,这样大剂量的维生素C在增强机体免疫机制的同时,也为病毒的生长提供了养料,可谓得不偿失。每日口服维生素C4~12克,可使尿酸盐在尿道  相似文献   

7.
辟谣     
<正>谣言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能够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真相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具有多重健康作用,但没有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作用。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致病微生物,从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一类有传染性的疾病,包括流感、麻疹、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主要和与患者接触及自身免疫力有关。一般来说,免疫力越低,感染的风险就越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肥肉在人们的餐桌上日益受到冷落。人们已经不喜欢吃肥肉,甚至见到它就“恶心”。但是,你可曾知道,肥肉是人体重要的“燃料”之一呢!每克脂肪在体内可产生9千卡热能,是人体热能的最佳来源。正常人每天需摄入30~40克脂肪,方会保持精力充沛,体力劳动者还该加一倍。人体所必需的一些维生素如A、D、E、K等,必须溶解在脂肪中方能吸收;缺乏它,这些维生素也会相应不足。肥肉中含有丰富的胆固醇。胆固醇是人体绝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成年人每日必须自胃肠吸收0.5克左右的胆固醇才能满足细胞膜、性激素、皮脂激素和胆固醇合成的需求,才能维持免疫细胞的稳定性和白细胞的活力。油脂中的磷脂更是神经细胞的重要成分,在神经功能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据悉,现代生活的精细化和精致化,成为诸多营养疾病的诱因。富含维生素和食物纤维的粗粮,如今已成为都市流行的一种“新食尚”。但医学专家指出,如果“矫枉过正”摄入过多的粗粮,也并不利于身体健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营养科临床营养中心主任蔡东联教授认为,由于粗粮本身营养价值不高,不容易消化,吸收率低,加之粗粮里富含食物纤维可影响人体对钙、铁等营养素的吸收,因此,有5类人群不宜多吃粗粮:①老年人和小孩,②体力活动比较重的人群,③生长发育期青少年,④缺钙、铁等元素的人群,⑤患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五类人群不宜多吃粗粮…  相似文献   

10.
<正>摄取食物是生物体完整生活史中的重要一环.对食物的正确选择是动物生存与繁衍的必要条件.在食物匮乏的恶劣环境中,摄取更高热量的食物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存活率.但是对于有更高食物选择权的现代人类而言,不加节制地大量摄入高能食物通常会带来众多健康隐患.  相似文献   

11.
少女时期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素,除强健自己身体外,其余都作为热能形式,提供生命活动所需。如果从食物中摄入营养过多,而又缺少运动和体育锻炼,那么多余的部分就会变成体脂积存起来,造成身体肥胖。反之,如果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不足,人体就会瘦弱。要保持自己身体健美,就要注意保持营养和消耗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维持生命的营养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它是由波兰的科学家丰克命名的.人体中如果缺少维生素,就会患各种疾病,因为维生素对肌体的新陈代谢起着有效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临海弄潮扬帆,步出户外亲近大自然,甚至在享受冰漠淋时,如没有晴空艳阳作伴该多无趣?阳光不只是在夏日清晨给我们一个好心情,还能帮助我们的肌肤制造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D,促进人体吸收食物中的钙质及磷质,从而加速新陈代谢,让我们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相似文献   

14.
临海弄潮扬帆,步出户外亲近大自然,甚至在享受冰漠淋时,如没有晴空艳阳作伴该多无趣?阳光不只是在夏日清晨给我们一个好心情,还能帮助我们的肌肤制造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D,促进人体吸收食物中的钙质及磷质,从而加速新陈代谢,让我们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可食用疫苗研究不断取得进展 ,致力促使食物具有更高营养价值的研究工作也不断深入 ,如“金粒稻米”就是针对改善维生素A缺乏现状而开发的水稻新品。维生素A缺乏现象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许多地区司空见惯。由于稻米是地球上 1 / 3以上人口日常食物 ,因此它将是为人体输送所需维生素的便捷途径。但目前的水稻品种并不供给人体维生素A ,然而经过基因改良的金粒稻米却可以产生 β胡萝卜素 ,以利人体将这种成份转变成维生素A。目前大规模推广金粒稻米时机尚不成熟。大量的测试仍需要完成 ,主要包括分析人体是否能够有效地吸收稻米中…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科学家研究发现有38对食物不能“和平共处”。 1.萝卜+水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进入人体后,很快就会产生一种抗甲状腺的物质——硫氰酸。此时如果再摄入含大量植物色素的水果,如桔子、梨、苹果、葡萄等,这  相似文献   

17.
在人体中,微量元素虽然含量甚微,但对人体健康却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许多研究发现,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不足、过量和元素间比例失调都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某些疾病,危害健康甚至生命。  相似文献   

18.
人在饥饿空腹时,胃酸分泌明显增多,胃酸的浓度也较高,此时如果不加选择地吃进某些食物,会影响人体健康。不宜喝浓茶。空腹喝浓茶,不但会稀释胃液,降低其消化功能,而且茶叶中含有多种鞣酸会刺激胃肠,使人恶心呕吐、心慌、头晕、四肢无力,甚至心神不定、肌肉颤动。不宜喝酒。空腹喝酒极易刺激胃粘膜,引起胃炎或胃溃疡等多种病变,特别是喝高度烈性酒,更易造成酒精急性中毒,使人呕吐、胃痛,甚至休克等。不宜喝牛奶、豆浆。牛奶和豆浆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只有同时吃进饼干、糕点等淀粉食物,蛋白质在淀粉的作用下,才能在胃里与胃液发生充分的酶解…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夏季出门时,大多担心会患皮肤癌,所以夏天要买高防晒值的防晒霜、防晒服、遮阳伞,很多国家的操场上还盖上了遮阳篷。事实上,太阳光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利,且必不可少,人体中维生素D(VD)的一部分获取就应归功于太阳光。人体一是通过食用鱼油、乳制品等食物获取,二是皮肤细胞利用致癌的紫外线把前体化学物转化成VD,经肝脏和肾脏进一步合成活性VD。活性VD最广为人知的作用是帮助肠道吸收钙。钙不仅用于连接骨细胞,在神经、肌肉和新陈代谢指令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血钙浓度下降,血液就会从骨骼中提取钙,以防止神经和肌肉失灵,这就…  相似文献   

20.
食物是人体能量的本源,补充高能量的食物,能使人体这台发动机高效率地运转。下面向大家介绍营养学家特别推荐的让人精力充沛的食物。南瓜:南瓜之所以与好心情有关,是因为它富含维生素B6和铁,这两种营养素能帮助身体所储存的血糖转变成葡萄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