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言蝎子(又名全蝎、全虫)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和出口商品,也是宴席上一大名菜,还可用于配制高档保健药酒。全蝎作为药用,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目前,它的药用价值更引起国内外重视。近年来,由于蝎子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然蝎源日趋减少,发展人工养蝎已列入国家星火计划。但是,对蝎子外部形态的描述目前还停留在肉眼和光学体视显微水平。本文对东亚钳蝎分别进行肉眼、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使对蝎  相似文献   

2.
专利申请号:00115936.4蝎子在自然环境条件生长过程中,从幼蝎到成蝎要经过6次蜕皮。蝎子从幼龄蝎到成龄蝎阶段,其蜕皮后的成活率一般在50%~70%,提高蝎子蜕皮后的成活率是直接关系到蝎子产量和影响养蝎经济效益的关键。日前,人工养蝎中幼蝎快速蜕皮与生长技术获得突破。该技术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在幼蝎食料中加入一定数量的微量元素等物质,能够促进蝎子生长,提高蜕皮质量,可使幼蝎蜕皮后的成活率达90%左右,并能加快蝎子生长,缩短饲养周期。该项技术的应用,可比传统养蝎经济效益提高一倍以上。该项技术是“人工养蝎无冬眠化饲养技术”取得成…  相似文献   

3.
怎样养蝎子?     
八、蝎子的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的种类及原因蝎子的病害主要有传染性、非传染性和侵袭性三种。为了确保蝎群的健康无病,发现病害,应及时治疗。 1.蝎子的传染病害:主要由细菌性病毒引起的黑肚病。可使蝎肚膨胀发黑而死。病因主要是蝎窝湿度过大,蝎子吸水过多而引起的。发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将病蝎隔离,并适当降低蝎窝湿度,停止几天给蝎喂水。 2.蝎子气非传染性病害:一般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气温不正常和外界环境影响所致。蝎子嗅觉灵敏,对农药、化肥和生石灰特别政感,当蝎子嗅到这些物质气味后,轻  相似文献   

4.
蝎子俗称山虾,药材称全虫,又名全蝎。它原盛产于黄河流域,许多地方已进行人工饲养,河南、山东、陕西等地都有许多养蝎专业户,广东韶关等地亦有养蝎户饲养,产品供应国内外市场,颇受欢迎。 蝎子是一味名贵中药,其药用价值很高,据医药  相似文献   

5.
东亚钳蝎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明显表现了怕强光、怕强风、怕噪音、喜欢弱光和相互残害的生态特点。蝎子是肉食性动物,我们选取了38种昆虫和26种动物肉进行了饲喂试验,其中有18种昆虫,11种动物肉喜欢吃;18种昆虫,11种动物肉较喜欢吃:有2种昆虫和4种动物肉不喜欢吃。饲养蝎子的方法,包括池养、缸养、盆养及瓶养等。饲养密度每平方米养成蝎500~600条,仔蝎3000~5000条,孕蝎200~300条。蝎子的繁殖为卵胎生,每年产仔一次,平均每只母蝎一胎产仔28.16个。对蝎子的求偶、交配、产仔及母蝎保护仔蝎的行为均作了观察。近几年来,东亚钳蝎生存的自然条件受到破坏,影响了蝎子的繁衍。随着医药业的发展,对中药全蝎的需要量增加,群众大量捕获,致使蝎子种群的生长、繁殖受到干扰,数量大大下降。为此,应加强蝎子自然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发展人工养殖,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一提起中华蝎王,人们就会自然想到淄博沂蒙技术开发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孙纯孝,经过20多年的探索研究,创造出“塔式仿生快速”养蝎技术;同时研究开发出龙蝎酒,蝎精口服液,全蝎胶囊、全蝎罐头,焙全蝎,蝎宝灵、蝎毒粉、蝎毒素等产品。  相似文献   

7.
怎样养蝎子?     
三、饲养方法(一)种蝎来源1.购买现在,大家普遍认为中国的蝎子主要分为东、西、南、北四大种品种。东指山东的昌潍为主要产地,称东全蝎,是我国产蝎较高的地区之一,西指山西的忻县为主要产地,该县境内的寺坪公社,山大沟深每年能  相似文献   

8.
提起蝎子往往令人生畏,在生活中人们常用蛇、蝎来形容那些心肠狠毒的人。我国古代民间有“五毒”之说,所谓的五毒是指蝎子、蛇、蜈蚣、壁虎和蟾蜍这五种动物,排在最前面的就是蝎子。蝎子有毒是举世公认的,当它受到惊忧时会蜇人,并注入无色透明的毒蛋白。蝎毒可分为两种,一类毒性仅作用于局部,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备课”与“讲课”是一种矛盾统一的辨证关系。这种矛盾统一,主要表现在备课的“死”与讲课的“活”,上。备课要“死”,指的是备课时要花死功夫,要进行周密的考虑,要详细地收集一切有关的材料,包括新的观点;讲课要“活”,主要是指传授知识的手段要生动活泼新鲜,有吸引力,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要灵活自如。两者统一于使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接受和掌握运用知识这一共同目的之中。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冷血动物,蝎子依靠环境中的能量来调节它们的体温。研究人员认为,这个平台为蝎子提供了一个安全而温暖的环境,让它们在夜晚外出搜寻食物前增加体温。研究人员在以色列内盖夫沙漠捕捉到野生的中东金蝎后,使用熔融铝填充到它的洞穴中来制作洞穴铸模。熔融铝凝固之后,研究人员挖掘出来并且使用一台3D激光扫描仪和软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谁是生命力最顽强的地球生物'谁能在极限环境里活下来?是号称能在原子弹爆炸后视核辐射为浮云的蟑螂“小强”,还是俗称有“九条命”.从高楼上掉下去也摔不死的小猫咪々其实,要和我们今天的几位主角比起来.“小强”和小猫眯只能算进“一整就死”的行列里。  相似文献   

12.
以鹰嘴豆粉为原料,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鹰嘴豆粉用量、水的用量、醒发时间和煮制时间对鹰嘴豆面条品质的影响.运用模糊数学评分法,对鹰嘴豆面条的色泽、韧性、硬度、光滑性和味道进行了感官特性的分析,形成了鹰嘴豆面条加工工艺最佳的方案.结果表明,鹰嘴豆面条的最佳工艺为:鹰嘴豆粉用量为18 g,水的用量为48 g,醒发时间为20 min,煮制时间为11 min.此条件下制作的面条色泽淡黄色、均匀、外形整齐、咬劲、弹性均适口,具有鹰嘴豆的香味.质构特性结果表明,感官评分较低实验组的质构数值呈现出偏高或偏低趋势,感官评分较高的实验组处于中等水平.此外,将鹰嘴豆面条与小麦面条的品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鹰嘴豆面条的感官评分优于小麦面条.添加鹰嘴豆粉所制得的面条品质特性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3.
鲎.在教科书里是一种被称为“活化石“的现生动物。它的形态就像古代将士的铠甲那样.外壳分为前后两部分.十分坚硬。在其身后还有一条被称为”尾刺”的长刺,正因为拥有这一特征,它被归入“剑尾类”。而海蝎也如它的名字一般,是蝎子的海洋版。这种生活于2.5亿年前,灭绝于古生代末期的海生动物.在鱼类大型化之前、  相似文献   

14.
蝎毒素是蝎子自我防御和捕食的有力工具,属于活性短肽。抗昆虫蝎毒素多肽作用于昆虫细胞膜离子通道,调控通道动力学特性,是潜在的生物杀虫剂,具很高的研究价值。序列比对分析发现,抗昆虫蝎毒素多肽有高保守性,序列同源性达67%,其中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这可能与其抗昆虫作用的结构有关。但天然蝎毒素蛋白获取较困难,致使抗昆虫毒素多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受限,因此,利用基因重组技术获得高纯度高活性重组蝎毒素是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抗昆虫蝎毒素多肽外源重组表达的研究现状,旨在更深入全面理解其结构及抗昆虫机理等,以助推后续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5.
铝合金门窗既要对加工后产品进行检验,也要对安装后的成品进行试水试验,时铝合金门窗的防渗性,应从设计、加工和安装多方面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以鱿鱼丝加工工艺改良的详细过程为例,确定在鱿鱼制品甲醛控制工艺中的2个关键控制点,并将改良工艺推广到4家企业的不同产品中进行试验。推广应用后,通过对原料、原工艺和改良工艺成品3个样品甲醛含量干基和湿基的检测结果分析得出改良后的工艺能有效控制鱿鱼制品的甲醛含量,成品的甲醛湿重含量降低到10 mg/kg以下。  相似文献   

17.
用东北大豆分离蛋白为增弹、增稳添加物,以长白山红松籽仁为风味添加物,可制得具有高弹性和松籽仁香味的新型兔肉香肠。其加工技术如下: 1 工艺流程 原料整理→绞肉→腌制→配料搅拌→灌肠→晾置→烘烤→煮制→熏制→冷晾→成品 1.1 原辅料配比 新鲜兔肉85(以重量份计,下同),猪肥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定及固形物溶出率为评价指标对香菇菌汤煮制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煮制后香菇及汤液中非挥发性特征风味物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煮制温度为120℃、煮制时间为45min、香菇质量浓度为0.050g/mL时,香菇菌汤感官评价及固形物溶出率较好。在煮制过程中,香菇中风味物质逐渐向汤液中转移,使得汤液中可溶性糖醇、有机酸、呈味核苷酸等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显著高于煮制后香菇中含量。除此之外,在煮制后汤液中,特征性风味氨基酸含量也显著高于煮制后香菇中含量。但是,与新鲜香菇相比风味氨基酸在煮制后汤液及香菇中绝大多数含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9.
取活蜘蛛、食盐、水按10:15:40的比例,先将食盐溶化为盐水,水温18~25℃时放入蜘蛛浸泡5~12小时,使之吐尽腹中污物,然后捞出放入竹筛。浸过蜘蛛的食盐水先经沉淀,弃除泥沙,再置锅内煮沸,并去净泡沫,接着放入浸过的蜘蛛,使盐水浸没蜘蛛并用大火煮(注意随时补充水分);经过2~3小时后改用小火,不再添水(要经常翻动蜘蛛,避免底部烧焦),同时逐步减小火力,待蜘蛛脊背抽沟,全身僵挺,色泽光亮;锅内水分基本耗光时取出,置通风干燥处晾干即为药用蜘蛛干。加工后的蜘蛛应放入缸内盖严,防止受潮,准备装箱。蜘蛛易吸潮生霉,…  相似文献   

20.
“救死”与“救活”在语义上都强调通过营救使人或物获得重生。但是“救死”强调营救的对象是濒临死亡的人、物或者境况,“救活”强调营救的结果是使人或物活了下来。“救”与“死”“活”这对反义词分别结合之所以能够表达出相同的语义,这与“救”是一种积极性的行为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