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道一种天然、高效、无毒的新型抗褐变剂(KH—1)用于防止速冻荔枝果皮变褐的试验结果,新鲜荔枝经KH—1处理三分钟后,速冻冷藏三个月,解冻后其果皮保色时间可达24小时以上,裂果率为4%,果肉品质和风味保持良好,通过测定贮藏期间果皮多酚氧化酶活性和果肉中糖和维生素C等的含量,表明整体效果明显优于其它技术措施处理的速冻荔枝。  相似文献   

2.
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的光分解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荔枝果皮甲醇提取液为材料,研究了紫外光和阳光照射对提取液吸收光谱的影响。发现紫外光和阳光能够分解花色素苷吡喃盐环。同时还探讨了不同波长和强度的光对荔枝褐变的影响,并提出了荔枝光照致褐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3.
荔枝果皮褐变机理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果蔬褐变的几种假说和有关荔枝褐变机理及防褐保鲜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褐变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5.
荔枝果皮提取物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用GCMS分析了荔枝果皮提取物的化学组成,各组分的质谱图经计算机图谱库检索,并与标准谱图集对照,鉴定出包括酯、饱和脂肪酸、桥环、环醚、环烯等22种化合物,其中石竹烯的相对含量最高.在所检化合物中大多化合物具有较高化学活性,与荔枝果皮褐变的化学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选择妃子笑,糯米糍,淮枝等广东省主栽荔枝品种,比较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技术包括热水(及沸水),热空气,热蒸汽及其实施配合浸酸处理对荔枝皮颜色保持的效果。结果表明:果实分别经98℃沸水3s,56℃热水5min,高温条件下95℃,热空气5min,或95℃,热蒸汽3-5s处理后再在pH0.6的HCl溶液中浸泡5min,或95℃,热蒸汽3-5s处理后再在pH0.5的HCl溶液中浸泡5min,能有效提高并稳定保  相似文献   

7.
新型速冻荔枝果皮抗褐变剂(KH-1)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理学、生物化学、形态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等多种角度探讨新型速冻荔枝果皮抗褐变剂(KH-1)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KH-1具有螯合铜离子,阻隔氧气,吸附单宁,调节pH与水分等多种能力。  相似文献   

8.
荔枝(Litchi chinensis)细胞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荔枝无菌苗作为外植体,在添加了AgNO3呈蜂王浆的含1mg/L6-BA和1mg2,4-D的MS培养基中诱导出愈伤组织,在同样培养基中继代培养,得到了的2细胞系,这种细胞在含1mg/L-6-BA+2mg/L,2,4-D的MS培养基中悬浮培养,培养周期25d,结果表明,维生素C和NaCl在悬浮2中有良好的防褐作用。  相似文献   

9.
冬枣(Zizyphus Jujuba Mill.)是我国特有的鲜食枣类品种,以其优良的感官品质与极高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其采后极易发生褐变,不耐贮藏,流通期短,制约冬枣产业的发展.为探究不同成熟条件下冬枣果皮褐变差异,研究选取白熟期(W)、自然半红熟(NR)与采后半红熟(CR)冬枣为材料,通过番红-固绿染色...  相似文献   

10.
钙处理对贮藏过程中的荔枝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试图从生物体内离子平衡的角度来研究果实采后的衰老过程,荔枝采后经不同的钙处理,其品质的多项指标在贮藏过程中发生不同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钙处理,打破了机体原有的离子平衡,但能及时建立起新的平衡,以适应机体已减缓了的但属正常范围的生理生化过程的需要,达到荔枝果实保持优良品质,延缓衰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不同物流条件对荔枝品质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鲜荔枝在物流与运输全过程(如采收→转运→分级→前处理(预冷和杀菌)→包装→运输→销售)中的品质变化,通过对比不同物流运输条件下荔枝果皮褐变指数和果皮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速率,观察对荔枝的品质影响,结果表明:低温环境(3.5~5.5℃)和预冷杀菌等预处理在荔枝的整个物流过程中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大减缓果实的褐变进程;为延长其货架期,荔枝销售也应当在低温环境之下,通常在5~13℃为宜.  相似文献   

12.
13.
本试验以壶瓶枣为试材,研究枣果树上和采后转红机理的异同,通过枣果果皮酚类物质、褐变相关酶及褐变度的分析,探讨采后枣果果皮转红与褐变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枣果着色面积的增大,树上枣果果皮褐变度变化较小,而采后枣果褐变度显著增大。树上枣果果皮酚类物质含量与PPO活性均呈缓慢增大趋势,而采后枣果果皮酚类物质含量下降,PPO活性增加,采后枣果皮酚类物质与褐变度呈显著负相关(r壶瓶枣=-0.952**),采后枣果果皮PPO活性与褐变度呈显著正相关(r壶瓶枣=0.786*),表明采后枣果转红是酚类物质的氧化作用且PPO是褐变主要酶。  相似文献   

14.
红豆杉细胞培养中抗褐变剂的筛选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了8种药剂对红豆杉愈伤组织的抗褐变影响,结果证实:活性炭,水解乳蛋白,植酸等3种药剂的抗褐变效果最好,且对多酚氧化酶的抑制效果也最好。  相似文献   

15.
以荔枝果皮为原料,探索了荔枝花色素苷提取、离体保存方法.结果表明,不同荔枝品种果皮花色素苷的含量不同;1%HCI是适宜的提取剂;短时间高温提取花色素苷效果较好.温度是影响荔枝花色素苷浓缩液保存的主要因素;以淀粉为载体在65℃下干燥制备花色素苷-淀粉粉末,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用于荔枝涂膜保鲜的多糖类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及其结晶度在荔枝常温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自制涂膜保鲜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对涂膜保鲜材料进行衍射实验,测定涂膜保鲜材料的结晶性能,选择结晶度最小的涂膜保鲜材料进行荔枝静态保鲜和动态保鲜实验,静态保鲜;经过保鲜处理后的荔枝鲜果装箱,放在实验室贮存;动态保鲜,模拟商品的实际贮运条件,用普通货车运输,车箱温度35-45℃,到达目的地卸车入库贮藏;两种实验的贮藏温度26-36℃,平均湿度约82.5%。结果表明,涂膜保鲜材料的分子量越小,浓度越大,贮藏时间越长,结晶度就越大,乙酰化能降低材料的结晶度,取代度越高,结晶度越小,贮藏过程中涂膜保鲜材料结晶度增大,导致膜破裂,是引起荔枝果皮褐变。影响涂膜保鲜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静态保鲜期可达10-15d,动态保鲜期可达7-10d,好果率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括了近年来我国果品贮藏生理的研究状况,分别对果实呼吸跃变、激素、气调贮藏和低温贮藏生理各方面进行了综述,还对果实褐变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采后果品高温处理后的生理生化状况,主要包括果实呼吸、乙烯、酶、蛋白质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分析了果品高温处理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温度是调控采后柑橘果实着色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以重庆北碚产早熟蜜橘(绿熟)为实验材料,研究5、25、32℃贮藏对蜜橘果皮色泽、质体结构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第9天时,不同贮藏温度下蜜橘果实表现出显著的着色差异,5℃贮藏下果实色差指数没有显著变化,果皮呈绿色;25℃贮藏果实的C*、a*/b*值显著增加,H*值显著下降,果皮由绿转黄;32℃贮藏的果C*、a*/b*值有轻微增加,H*值无显著变化,果皮保持绿色。超微结构分析表明:果实采收时果皮油胞呈椭圆形,出现油胞腔,质体结构完整,质粒片层清晰可见,质体内分布少量质体小球。5℃贮藏延缓了蜜橘果皮油胞结构的变化,质体相关基因CcISPH1、CcISPH2、CcISPH3以及CcCRR22表达水平较低,叶绿体变化缓慢;25℃贮藏果实的果皮油胞形态逐渐解体,CcISPH1、CcISPH3以及CcCRR22上调表达,促使叶绿体发育分化为有色体;32℃贮藏果实的果皮油胞层状结构解体,呈半真空状态,CcISPH3、CcHSP17.6II分别在贮藏的第3天和第6天上调表达,CcCRR22下调表达,叶绿体分化成有色体后再分化为叶绿体。实验结果旨在为进一步理解贮藏温度调控采后柑橘果实着色的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芦笋嫩茎采后细胞透性、呼吸强度、还原糖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纤维化、木质化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芦笋嫩茎采收后,以0.5 cm大孔PE薄膜袋包装,在2~4℃温度下贮藏保鲜效果最好.采后15~20 d时间内商品率可达90%左右;在-1~1℃之间贮藏时间超过10 d会出现冻害.初步认为,2℃可能是芦笋嫩茎贮藏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