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5 毫秒
1.
《触龙说赵太后》中有“赵氏求救于齐”,这“赵氏”有的认为指赵太后,有的认为指赵国的国君。它究竟指谁呢?为什么有人把“赵氏”理解为赵太后?因为古代的妇女称“某氏”,直到解放前的农村里还有这样的称呼。但是你稍稍注意一下就会发现:古代妇女称“某氏”,是在她娘家姓的后面加“氏”,而不是在她夫家的姓后面加  相似文献   

2.
《陌上桑》“东南”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陌上桑》首句为“日出东南隅”,有的认为“东南”是实指,将“东南隅”解释成“东南方向”;有的认为“东南”偏指“东”,“东南隅”应解释成“东方”;有的则语焉不详。本文认为“东南”不可能实指“东南”方位,也不是偏义复词偏指“东”。中国古代诗歌经常“东”与“南”连用,并且隐含着深层次的文化意蕴。解读含有方位词的诗句时,应在说明是否实指方位的同时,指出其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3.
人的知识、才能是从那里来的?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天才有的?唯物论的反映论认为,人的知识、才能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来自后天的实践。唯心论的先验论则认为,有的人从娘胎生下来就有知识、才能,是“圣人”。这也就是林彪和孔老二所宣扬的“生而知之”的天才论。  相似文献   

4.
自《春秋》中出现有关赵氏家族的记载,“赵氏孤儿”的故事历经无数文人、艺人的改编和演绎,迄今已有多个版本。日本净琉璃歌舞伎《菅原传授手习鉴》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中国“赵氏孤儿”故事的题材,吸收了中日两国中有关“赵氏孤儿”历史典籍的精华,并受到日本本土文化的影响。《赵氏孤儿》在欧洲的传播也对日本产生了一定的间接影响。近年来,《赵氏孤儿》这部传统戏剧及其故事也逐步通过影视、网络等多种手段继续传往日本。  相似文献   

5.
(一)“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提及的“能愿动词”,指的是汉语中表意愿、可能、必要和估计的这样一些词,包括“能、能够、可以、应、应该、会、必须、得(děi)、愿意、要、肯、敢、值得、配”等。各家对这类词的词性及其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很早就存在着分岐。有的认为是前附的“助动词”,并把这种用在动词前的“助动词”也看作谓语;有的认为是副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有的则认为一部分是副词,作状语,一部分是动词,还有一部分是两属的。“暂拟系  相似文献   

6.
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是元代四大悲剧之一,被认为是“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杰作。这个充满强烈复仇思想的历史剧,围绕着存赵与灭赵、救孤与灭弧这一焦点,歌颂了为正义而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剧本结构严谨完整,以赵氏孤儿及存孤救孤的斗争为纵线,巧妙地安排了戏剧冲突相对集中的横断面,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赵氏孤儿》是我国第一部被译成外文并广为流传的元杂剧作品。  相似文献   

7.
赵氏孤儿故事演绎成的各种戏剧一直活跃在中国的舞台上。究其源,一般认为出于《左传》和《史记》。本文通过对史实的考证,指出:《左传》记载较为可信而与“孤儿”无关,《史记》却描绘了完整的搜孤救孤故事。《赵氏孤儿》戏剧、戏曲的产生、发展与中国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近期以来,国内外有许多关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评论。有的评论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有的认为正在加强“世界工厂”的地位;有的则认为中国离“世界工厂”的地位相距还十分遥远。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有关核裁军的新闻报道中,经常能看到“第三代核武器”、“第四代核武器”的称谓。对于不熟悉这方面知识的人来说,可能被弄得稀里糊涂。核武器究竟是依据什么来划分“代”的呢?其实在这方面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各国都有自己的习惯划分法。比如,有的是按生产装备分“代”,有的则按设计原理分“代”,还有的按战略思想分“代”……下面根据国外资料综合归纳如下: 1.按生产装备划分。美国军方习惯于把核武器分为三代:第一代指40年代和50年代研制的大当量核弹头和核炸弹,其爆炸当量都在万吨级以上。第二代指60年代研制的小型化核弹头,爆炸当量在千吨以下。第三代核武器是指70年  相似文献   

10.
《战国策·赵策·触龙说赵太后》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其中“亦哀之矣”的“哀”,诸家选本或者不注,或者注为“哀怜”、“哀痛”、“悲哀”等。例如: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上册第一分册末注;北大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末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古代散文选》,末注;新编初中《语文》第五册也末注。有的选本考虑到这是阅读或教学中不应忽视的一个问题,于是便作了译或注。如: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第四册《杨修之死》文后的“思考和练习”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这篇课文表现了杨修是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近年来不少同志撰写文章,对杨修的评价褒贬不一,颇多分歧。有人认为课文“表现了杨修的智巧过人和远见卓识”;有的教学参考书指出课文“主要通过记叙杨修被曹操所杀的经过和缘由,生动地表现了杨修的聪明才智及其因恃才放旷而招致杀身之祸的悲剧性”;也有人认为“杨修  相似文献   

12.
快乐趣味宫     
到底哪儿出错了?烈日炎炎,孩子们在海岸沙滩玩耍。你瞧,他们有的享受日光浴,有的滑着小船,有的在水里嬉戏,有的冲浪,有的跳水……但是,这些粗心的“笨小孩”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处在危险中。各位大虾,试着找找看,他们有什么“违规”之处?一、二、三、四、五……你找出了几个?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眼见为实”,眼睛看到的,是不是真的就绝对可信?如果你这么认为,那么你就错了。有的时候,眼睛会“欺骗”你,看一看下面这些图形,你就知道了,我们认识世界,应该从更多的角度,更多的视角去观察、感受。  相似文献   

14.
关于过去一年来我们所走的道路问题,在教育革命中,曾引起过激烈的争辩。有的人说,我们走的是“多红少专”的道路;有的人说,我们走的是“多红少专”的道路,但这是必要的,说什么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措施”云云。究竟我们所走的是什么道路呢?我们认为,过去一年来党是在领导我们向着“又红又专”的大道迈进!  相似文献   

15.
将古书中“唯(恣、纵)……所”句里“所”字,解为疑问代词“何”,则怡然理顺,解为特别的指示代词则杆格难通。兹讨论如下,求教于同仁。一、一般古书注释把“唯(恣、纵)……所”句的“所”字俱作特别的指示代词。如刘世南、唐满先译注《古文观止》,在苏轼《放鹤亭记》“纵其所如”注:“不合语法,和‘纵一苇之所如’同病。”这是误指古人瑕疵之一例。还有《古代汉语讲授纲要》〈上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触龙说赵太后》“恣君之所使之”。蒋绍  相似文献   

16.
这些天来,孙悟空一直纳闷着:当初,他太闹天宫时,太空是那么宁静;如今,这太空中增添了许多数也数不清的“星星”,不知是何怪物?又是从何处而来? 孙悟空边想边看边数。这些陌生的“星星”,有的跑来跑去,有的站着不动;有的溜溜圆,有的三角形;有的长翅膀,有的拖尾巴……  相似文献   

17.
杭州味精厂一台六吨半锅炉,经过改进,使单位产品煤耗不断下降。去年,增设沉降室,烟囱基本不冒黑烟。在此情况下,节煤是否还有潜力可挖?推广优选法以来,有的认为0.618是数学上的数字,算不来,用不上。有的认为锅炉是个庞然大物,可变因素多,情况复杂。试验时万一出力降低,影响生产,怎么办?该厂司炉工人听了华罗庚同志报告后,思想开了窍,他们说:“大庆工人补皮鞋也搞优选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在锅炉节煤上试一试优选法?”他们“重实践,抓矛盾”,首先分析了当前节煤的主要矛盾是,锅炉的抛煤机把少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教学王力先生主编的高等院校文科教材《古代汉语》(下简称《古汉语》)一书中,发现个别地方的注文有欠妥之处,兹就三则,提出个人不成熟的看法,有不当之处,望同仁们斧正赐教。《战国策·赵策》《触(龙言)说赵太后》:“少益曾食”,《古汉语》注释说:“少(Shao)副词,稍稍。益,副词,更加。耆,通嗜,喜爱。”(见《古汉语》修订本《触(龙言)说赵太后》,中华书局,1981年版。) “少”,在这一语言环境里,音义皆同“稍”,所以注为“副词,稍稍”是正确的。“耆”,训为“嗜”的通借字,也正确不误。但“益”注为“更加”就错了。很明显,“稍稍”和“更加”,是两个表示不同程  相似文献   

19.
巴族国家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学者至今认识差异颇大。有的认为,《山海经》载太的第三代孙后照称“巴人”。就是建立巴国的人①;有的认为,西周初期,武王封宗姬于巴,此时巴族开始建立国家②;有的认为,约在东周初期,巴族进入阶级社会,开始建立奴隶制王国③;有的认为,巴人在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上较蜀人落后,到战国时期秦灭巴蜀时,巴人才处在奴隶社会初期④;还有的认为巴族在春秋战国时期,才从原始社会家长奴隶制阶段向封建化的大道上过渡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就此略呈管见,尚祈方家以匡不逮。  相似文献   

20.
人的知识、才能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天才有的?有无所谓“天赋”、“天资”、“天分”这一类东西?这是几千年来唯物论和唯心论长期争论的一个根本问题。一切剥削阶级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总是乞灵于唯心论的“天才论”,作为他们推行倒退复辟路线的理论纲领、吓唬人民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