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子标记RAPD在被子植物分类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PD是一项基于PCR技术的DNA分子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技术,该项技术的应用和诸多优点极大地促进了植物分类学的发展.文中简述了近年来RAPD技术在品种鉴定、种属亲缘关系探讨、传统分类地位的验证、新分类理论依据的提出以及构建遗传图谱等被子植物分类领域的应用和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昆虫的血细胞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昆虫血细胞的研究是近年来非常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本文比较全面地综述了国内外对昆虫血细胞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对昆虫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分类、胚胎发生及胚后来源、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并介绍了近年来昆虫血细胞在数量形态结构、生化、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文末还提出了目前尚存在的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AFLP技术发展及其在水产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是一种有效的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既有RFLP技术的可靠性又具有RAPD技术的高效性.该方法高效、灵敏、模板需要量少、多态性强,且实验结果稳定性、重复性好.本文简要介绍了该技术的发生及发展,并主要阐述了该技术在水产生物学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遗传育种操作效应监测、种质鉴定、基因的定位及分离、系统分类和进化等方面的应用.同时预测了AFLP在水产生物甲基化研究中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昆虫体外化学防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些昆虫体外化学防御物质在分类学、医药、工业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主要对昆虫外分泌物及其应用等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梳理应用较为广泛的蜜蜂分类方法,为今后蜜蜂属(Apis)的分类学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Pubmed和CNKI中检索注蜜蜂分类方法相关文献,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获得蜜蜂属主要的分类学方法及分类法研究进展。【结果】蜜蜂属的分类方法主要包括蜜蜂形态测定分类法、同工酶多态性分析法、分子遗传标记法和蜜蜂数量分类法。蜜蜂形态学分类法仍然是蜜蜂分类研究最基础的方法,新发展的分类方法能够对形态学分析进行补充,从而得到更准确的分类结果。但逐渐流行的分子鉴定分类法仍存在一定不足,如:RFLP法难以获得显示基因组DNA多态性的探针;多拷贝的微卫星DNA不能跟踪分离群体中个体基因组的同源区域;显性的RAPD标记不能区分动物的纯合体与杂合体等。【结论】蜜蜂属分类研究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丰富。通过建立多方法组合、筛选单独或多种分子标记技术、构建自动化分子标记法等增加分类准确性和简化实验操作,将是今后蜜蜂属分类工作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梳理应用较为广泛的蜜蜂分类方法,为今后蜜蜂属(Apis)的分类学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Pubmed和CNKI中检索注蜜蜂分类方法相关文献,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获得蜜蜂属主要的分类学方法及分类法研究进展。【结果】蜜蜂属的分类方法主要包括蜜蜂形态测定分类法、同工酶多态性分析法、分子遗传标记法和蜜蜂数量分类法。蜜蜂形态学分类法仍然是蜜蜂分类研究最基础的方法,新发展的分类方法能够对形态学分析进行补充,从而得到更准确的分类结果。但逐渐流行的分子鉴定分类法仍存在一定不足,如:RFLP法难以获得显示基因组DNA多态性的探针;多拷贝的微卫星DNA不能跟踪分离群体中个体基因组的同源区域;显性的RAPD标记不能区分动物的纯合体与杂合体等。【结论】蜜蜂属分类研究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丰富。通过建立多方法组合、筛选单独或多种分子标记技术、构建自动化分子标记法等增加分类准确性和简化实验操作,将是今后蜜蜂属分类工作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蜻蜓目昆虫既是天敌昆虫,又是药用和食用的资源昆虫,并且是研究"古翅类"系统发育关 系极好的实验材料.综述了我国蜻蜓目昆虫的研究进展,着重从分类文献专著、区域性分布调查研 究、生物学特性研究、形态结构研究、生态应用研究、稚虫方面的研究、细胞分子生物学等几个方面 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木霉菌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霉是一类常见的生防真菌,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木霉进行准确的分类鉴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形态学特征分类方法受条件所制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已经将其与形态学分类方法相结合用于解决木霉属的分类和系统进化,并在木霉鉴定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综述了包括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通用引物PCR(UP-PCR)、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ITS序列分析等在内的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木霉鉴定与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此外,我们还在研究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分子系统发育标记——木霉植酸酶基因,为木霉的分类鉴定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双翅目昆虫为完全变态发育,多个物种幼虫和蛹形态相似、同一物种不同发育阶段数据缺乏等问题都为双翅目昆虫的物种鉴定带来困扰.DNA条形码技术的有效性已被证实,广泛应用于分类学等多个领域.本文概述了DNA条形码技术在双翅目昆虫中的应用以及对该技术和方法提出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主要探讨现有的人参鉴定传统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鉴定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客观性,综述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多位点探针DNA指纹图谱和微卫星标记技术(SSR)等在人参物种鉴定中的应用,并对每种技术进行了相应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苹果属植物分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苹果属植物分类学250年研究简史进行回顾,评述了各主要分类系统,以及实验分类学对苹果属系统研究的作用和当前研究概况,认为植物化学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方法是苹果属系统研究的重要辅助证据,苹果属植物分类系统尚不完善,需要参照更多实验证据,同时做更深入的分析。另外,在分析苹果属系统演化路线的基础上,赞同中国云南东南部、广西西南部和老挝北部及越南北部地区是苹果属植物起源中心的论断。  相似文献   

12.
一种改进的昆虫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就昆虫总DNA的提取,介绍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提取方法,此方法既可对新鲜标本进行DNA提取、也可对冷冻标本、干标本、酒精泡制标本进行DNA提取,均能得到较完整的大分子DNA片段,并且得率较高.改进的昆虫总DNA提取方法简便、快速,对设备和试剂的要求都不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四亚种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刚  陈服官 《贵州科学》1991,9(4):322-327
采用Q模式聚类方法对中国林蛙四亚种进行了聚类分析。文中试提出一种权值公式对数量特征进行加权处理,结果表明康定亚种和兰州亚种最相似,指名亚种次之,长白山亚种与前三者差异最大。由聚类分析得出的表相图与分支系统学总结出的系统发育分支图吻合,即表征关系反映了系统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仙菜科Ceramiaceae海藻作为红藻门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由于科级以下分类系统、系统演化和物种数目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比较大,仙菜科的分类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争议.本文梳理目前国际与国内仙菜科分类学上的各种变动与争议,总结该科分类系统存在的问题,概述分子标记在仙菜科系统发育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为...  相似文献   

15.
中国蝗虫的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我国蝗虫分类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在传统分类方面 ,记述了解放前后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 ,全国共计有蝗总科 8科 2 5 3属 10 5 3种 ,蚱总科 7科 5 2属3 10种 .在昆虫综合分类方面 ,记述了数值分类和支序分类、内部构造和超微结构、生理分类、细胞分类、发声器和鸣声研究、分子系统学等 6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  相似文献   

16.
对数字化科技论文的自动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科技论文具有半结构化的特点,提出利用科技论文的元数据的多层次分类模型. 这里元数据包含论文的标题、关键词集合和摘要等信息. 实验证明,若只利用元数据,可以取得与传统的基于全文信息分类方法近似的分类精度;若基于领域知识所产生的分类法, 先利用元数据进行粗分类,然后再进行全文分类,所得到的分类精度要高于已知最好算法. 因元数据的尺寸远远小于论文全文的尺寸,而粗分类后每类的论文数要远远小于全体论文数,故在分类类别数目较多且分类文本分布较为平均的情况下,可极大地缩短分类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拟鲿属鱼类分类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鲿属(Pseudobagrus)是鲿科鱼类中物种数目较多的一个属,为东亚所特有,中国为其主要分布区域。目前,拟鲿属的分类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表现在:大量已描述物种的有效性需要重新验证;未描述的物种急待发现;属的界定和属下分类需要重新评估。因此,有必要对中国拟鲿属分类展开深入地探讨。本文对拟鲿属的分类学研究进展及分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回顾及阐述,旨在为拟鲿属物种的分类和系统学研究提供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仰鼻猴属及其下几个种的分类地位长期以来处于争论和变化当中,这与整个疣猴亚科分类体系的变动有密切关系。近年来,仰鼻猴研究有较大进展。在分类学上,重新确认了仰鼻猴属(Rhinopithecus)的地位,最初发表的四个种[川仰鼻猴(roxellana)、滇仰鼻猴(R.bieti)、黔仰鼻猴(R.brelichi)和越南仰鼻猴(R.avunculus)]均为有效种;在川仰鼻猴中,区别出三个亚种,即指名亚种R.r.roxellana,秦岭亚种R.R.qinlingensis和湖北亚种R.r.hubeiensis。  相似文献   

19.
裂萼苔属Chiloscyphus,异萼苔属Heteroscyphus及齿萼苔属Lophocolea是地萼苔科(Geocaly-caceae)中亲缘关系非常接近的三个属,由于植物体特征变化极大,且缺乏足够的分类修订研究,长期以来它们的系统分类地位和属间关系存有很大争议,属及某些种的概念和界线极其模糊.亚洲为该类群的分布中心之一,目前对该类群的分类学研究也不够深入全面.故拟通过文献考证法、经典分类学方法并结合形态特征和数量分类,必要时利用分子系统学的方法对这一类群进行一次较为详尽的分类修订.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