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与语言交流相比,非言语交流形式的描写更能刻画出人物内心世界、内心感受,使人物之间的关系更逼真,更有感染力。在小说《牛虻》中,作运用多种形式的非言语交流如人物的表情、眼神、声音、手和身体的动作、衣着打扮和随身物品、生活环境等,深入细致地刻画出小说中的牛虻(亚瑟)、琼玛、蒙太尼是主教等人物的性格与心理。暗示了他们之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正是作恰如其分地运用了非言语交流的形式,才使得小说《牛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深入研究非言语交流形式,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等,而且能提高我们鉴赏学作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界对林纾《金陵秋》的研究远远不够,尤其是艺术层面的探讨更为少见。《金陵秋》中多种声音的共存以及各种声音之间的对话,构成了小说思想形象的复调;《金陵秋》中叙事视点在人物之间、人物与叙述者之间以及故事内外之间的自由转换,形成了小说叙事的复调;《金陵秋》中不同文类的组合、双重情节线索的独立并行生成了小说结构的复调。多重声音、多向视角、多种文类、多条线索互动共生,构成了《金陵秋》的复调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哈代小说中人物居无定所,心灵也一直游离在反抗与顺从之间,是"漂泊"中的小人物。哈代巧妙地运用时间和空间,使人物的"漂泊"带有普遍性和永恒性,从而增强了人物漂泊的悲剧性。因此,从叙述时空的角度来解读哈代小说中人物的"漂泊",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哈代小说。  相似文献   

4.
时间哲学是福克纳小说作品叙事风格的一个显著特征,福克纳将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学说成功地运用于其小说创作之中。他以独特的时间技巧来展示他的时空观。运用时空跳跃等技巧描绘了其小说作品中人物混乱的精神世界和多层次的意识活动。他通过透视人物心灵凸显人性本源真实地表现了美国南方的社会崩塌与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5.
通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探索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人物话语的人际功能,并对小说中人物的对话进行分析,来探讨人物性格的塑造及作者意图的表达,有助于对小说人物形象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小说理论最核心的内容是强调小说改造社会的作用。也正因为他过分地强调和夸大了这种社会功用使他的小说理论主张出现了无可避免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也体现在他自己的小说创作中。人物形象单薄,情节单一,概念化倾向严重,单纯地通过人物对话宣讲作者个人的思想和理论,极大地损害了小说的审美价值,也对五四以后新文学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史铁生的《务虚笔记》以小说的方式思考存在 ,其思考的展开方式构成它独特的人物形态、故事逻辑和对话形式。其中 ,对话在这部作品中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将这些对话的形式与功能进行类型分析 ,便可以看到这部小说采用或创造出如此多样的对话形式 ,实现了作者对于存在的更充分、更自由灵活、更简捷有力的小说式思考。如果它只采用传统的人物对话形式 ,则不仅会导致篇幅的成倍增长 ,而且 ,其思考性也决不可能在一部小说中达到如此的广度、密度、深度和明快透彻  相似文献   

8.
巴赫金在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研究中提出了"复调"的概念,并进一步提出"狂欢化理论",而《地下室手记》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走向"复调小说"的开端。"复调"并不单是指文中的多种思想并存,还包括这些思想的碰撞、冲突和转换。地下人疯癫的言语中充斥着自我否定的激烈对话,这种对话实则是对文明代表的理性的对抗。当疯癫表象撞上理性之墙,在狂欢世界的转换与交替中,地下人实现了自我的复活。在这种对撞下,陀思妥耶夫斯基向我们展示了地下人对理性的反抗。正是这种反抗,而不是非理性,使地下人成为这个世界独特而尖锐的声音。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小说理论最核心的内容是强调小说改造社会的作用.也正因为他过分地强调和夸大了这种社会功用使他的小说理论主张出现了无可避免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也体现在他自己的小说创作中.人物形象单薄,情节单一,概念化倾向严重,单纯地通过人物对话宣讲作者个人的思想和理论,极大地损害了小说的审美价值,也对五四以后新文学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西方修辞理论来分析小说《紫颜色》人物之间的对话。作者认为小说人物在传递会话含义的过程中对合作原则的准则的"蔑视"是说话人对于不同修辞语境而采取的一种修辞策略。修辞者以合作原则及其准则作为修辞产生的出发点,通过利用或偏离合作原则的准则,达到其修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路翎小说人物思想里那些互相对立的矛盾意识也构成了一种复调关系,这使路翎的小说表现了鲜明的复调特征:以人物的自我意识为叙述中心;人物形象的未完成性;挖掘人物内心的知识分子式的叙述语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君特·格拉斯的小说代表作《猫与鼠》中主人公和叙述者形象的分析可以看到,这部小说在表层的马尔克故事之下潜藏着叙述者"我"的故事,"我"和马尔克都是极权思想统治下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在这个意义上,《猫与鼠》中的"猫"成为邪恶的军国主义思想的象征。小说通过对人物悲剧命运的描绘,表现了格拉斯作为具有社会良知和责任感的作家通过个人记忆书写来反思历史、直面现实的文学追求。  相似文献   

13.
"新新闻主义"一词起源于19世纪初的美国新闻界,它的出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酝酿发展过程。它与传统新闻报道的根本区别在于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新新闻主义运用小说的基本手法有四种:一是场景描写;二是细节描写;三是对话描写,;四是通过角色拼合法塑造人物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4.
朱霞 《新余高专学报》2013,18(2):65-66,68
合作原则是人们在交谈时所遵循的原则,包括质量、数量、关系和方式准则,而有时人们会故意违反这些准则,以表达特定的意义。通过对《啼笑姻缘》中违反合作原则的对话的分析,揭示了小说中人物典型的性格特征,并对违背合作原则所形成的辞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话描写是鲁迅小说中塑造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段,鲁迅善于抓住人物有特色的谈话,他还善于运用对话交代情节,进行过渡,推动故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凯瑟琳·安·波特小说中的“另类”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瑟琳.安.波特在小说中通常把人物置于一种人力无法控制的环境中来体现人物的生存困境。本文借用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功能性人物与心理性人物两个概念来解读波特小说中的两类"另类"人物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7.
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之所以能艺术地再现现实生活,紧扣读者的心灵,这是由于作者娴熟地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所产生的效果。中学语文教材所选入的小说,都是经过筛选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各具特色。因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抓好小说教学,努力把握好小说创作的表现手法,无疑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对话描写是鲁迅小说中塑造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段,鲁迅善于抓住人物有特色的谈话,他还善于运用对话交代情节,进行过渡,推动故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晴雯、婴宁人物形象塑造的"自然美"特征出发,以《红楼梦》和《聊斋志异》的文本和前人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为主要依据,通过对这两个人物外貌和性格"自然美"特质相同点的梳理,探寻人物形象塑造背后所受的庄子"自然"思想的影响,以及作者对"晴雯之死"和"婴宁不笑"人物结局的处理所显示的共同思想意蕴,即庄子"任自然"思想与儒家所主导的宗法制相悖,以及凸显的不同艺术效果,即"晴雯之死"构成了《红楼梦》大悲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达了一定的写实意义,"婴宁不笑"是《聊斋志异》作为志怪小说启示性、戏谑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转述动词是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中的重要成分.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是构成小说人物语言的核心内容.借助语言学和叙事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使节》男主人公语言中的转述动词.通过研究发现,转述动词在小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转述动词提供了信息的来源并通过这些转述动词生动地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由此可以帮助我们挖掘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