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和实际工程经验,分析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的特点,针对其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并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周俐俐  王宁 《科技信息》2010,(29):9-9,16
土木工程专业结构类课程有混凝土结构原理与设计、砌体结构、钢结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等。本文从教材与《规范》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手算与电算结合、构造与图集结合、课程与就业结合、案例与理论结合等几个方面谈土木工程专业结构类课程教学的一些思考,为土木工程专业结构类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构抗震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建立一个整体的抗震设计思路,明确抗震设计总体要求中的概念设计、抗震计算和构造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各种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慕容庆 《科技信息》2008,(19):104-105
对各类工程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途径。作为结构工程师应当掌握工程地震基本知识、工程抗震原理以及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方法。本文主要对抗震的概念性设计及在房屋抗震措施中的具体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土木工程专业的背景和现状入手,分析《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特点,并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考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化工原理》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制药工程专业体系的核心课程之一。根据国际工程教育CDIO的教育理念和能力大纲,重点介绍了制药工程专业《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团队项目的设置和布局,确定了以项目设计为导向、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化工原理》CDIO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关于《编译原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译原理》课程是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重要的基础和骨干课程。该文分析了《编译原理》课程的重要性,设计了《编译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讨论了《编译原理》课程实践环节的课程设计,提出理论课程教学的基本方法。学习《编译原理》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设计和实现一个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具有设计和实现一个语言的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化工原理在《生物分离工程》课程中的地位.基于化工原理在《生物分离工程》课程中的重要性,探讨了化工原理在《生物分离工程》课程备课、讲课、组织学生课堂演讲等教学环节中应用的具体思路与做法.并通过教学实践,探索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学院倡导让学生“学的有用,学的受用”的培养目标下,《建筑结构抗震》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文章结合建筑结构抗震的特点,修订了原有的课程设置,分析了现有教材的优缺点,指出了目前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该课程基于“应用型”教育的构思建议。  相似文献   

10.
温爱存 《甘肃科技》2014,30(18):88-89
《土壤侵蚀原理》是高职院校水土保持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针对高职院校水土保持专业《土壤侵蚀原理》课程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和设计思路的确定、课程性质及作用、设计的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特点、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等内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抗震性能化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一特别不规则的实际工程金银湖大厦裙楼的设计为实例。该裙楼存在平面形状不规则、较多楼层楼板大开洞、较多楼层扭转位移比大于1.4等多项不规则项,为此需要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进行结构设计,并采用有限元软件对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补充计算,对整体结构及结构构件进行了抗震性能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整体结构能够达到预定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2.
关洪亮  常晓天 《科技信息》2012,(29):315-315
对《变压器的基本结构与原理》这节内容进行了教材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学法指导以及学情分析,为同类课程的课程开发与建设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3.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即构思-设计-实现-运行)是国际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将CDIO国际化教学工程教育模式应用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建立基于工程教育模式下的新型授课体系,通过把工程项目和授课体系有机结合,能有效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经过教学实践环节的检验,该教学体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符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特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莫秋云  张旭  周祖鹏 《科技资讯》2012,(14):178-179
针对机械类专业《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本身实践性强的突出特点,结合当代高等教育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视和教学实践环节投入不足等实际情况,本文构建了基于网络和虚拟仪器技术的课程辅助教学系统,以强化学生在实践条件不足情况下对典型装置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工艺性的深入理解。该系统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虚拟辅助教学平台。该平台增加了课程的工程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根据《混凝土结构》课程特点,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对《混凝土结构》教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具体要求设想,并就如何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宋海民 《科技信息》2010,(28):37-37,40
本文分析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阐述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结构,提出了实现《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根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实际需求,对《电路原理实验》《模拟电子电路实验》等实验课程的内容进行梳理、取舍、更新、重新组织,形成了一门新的实验课程:《电子电路基础实验》。新课程在保证基本实验技能训练的前提下,增加了综合创新设计型实验的分量,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文中阐述了《电子电路基础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与设计、教学实践和取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价值工程(代号VE)”应用的新领域,指出VE原理与《机械设计》设计原则的一致性,及将VE思考路线和方法应用于《机械设计》教学的必要性;列举出在《机械设计》课程中结合并纳入VE内容的几个具体方面。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通信原理》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探讨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和理论教学两方面的创新教学模式,对通信原理教学进行改革。通过对深圳大学《通信原理》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构建了一套符合《通信原理》课程改革措施,目的在于形成《通信原理》教学的全新模式,促进教学的深入改革,适应通信新技术的发展,切实加强对学生设计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更加注重个体化教学和终身教育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 ,网上教学的作用已越来越显著 .远程教学需要更多的个体化教学软件 ,作者从《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特点及教改实践的分析入手 ,探讨了该课程教学软件的设计思想、结构特点及相关制作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