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围绕溶浸采矿这个主题 ,从岩、矿石的物质成分 ,矿石结构构造 ,铀的存在形式 ,岩、矿石物理力学参数 ,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及矿床水文地质等诸多方面阐述了大布铀矿床溶浸的天然地质条件 ,并通过一系列矿石铀浸出工艺试验 ,获得大量溶浸工艺参数 ,提出大布铀矿床以原地破碎浸出辅以堆浸为最佳采矿方案。  相似文献   

2.
原地浸出采铀数值模拟研究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原地浸出采铀的研究主要有室内实验、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3种途径。由于地浸过程发生于地下含矿含水层,是一个多场多过程耦合动力学复杂系统,其过程较难观察和监测,使得运用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下水动力学理论研究的深入,数值模拟方法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介绍了地浸采铀数值模拟研究的内容、常用的软件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砂岩铀矿床的地浸开采是目前的一个技术难题.以新疆某铀矿为对象,利用搅拌浸出和柱浸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在低渗透铀矿地浸开采中的应用.实验中采用10 g/LH2SO4溶液作溶浸剂,并加入不同量的表面活性剂P.搅拌浸出实验结果表明,溶浸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均可提高铀浸出率,在表面活性剂P的浓度为10 mg/L时其铀浸出率最高,达到92.6%.柱浸实验表明,加入10 mg/L表面活性剂P时矿石渗透系数可提高28.8%,铀的浸出率可提高32%而达到85.79%.表面活性剂降低溶浸液的表面张力,促进了铀的溶解和提高铀浸出率.低渗透砂岩铀矿床可以在溶浸液中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进行地浸开采.  相似文献   

4.
提高钻孔抽液能力是原地浸出采铀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本文采用在空气提升溶液的条件下,配上钻孔的真空作业来增加钻孔涌水量.试验表明,采用真空作业时钻孔的涌水量均有所增加,而且较稳定,平均增长率为20.3%.同时发现试验前后溶液的酸度和金属铀浓度变化甚微.采用真空作业,是强化地浸试验和生产过程的有效手段,可在地浸矿山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原地浸析采矿过程中稀土离子再吸附现象,探讨了浸析过程中稀土离子的解吸与再吸附机理,分析了原地浸析采场稀土离子再吸附产生的原因和不恰当的注液方法对原地浸析采矿的影响,并介绍了解决浸析过程中稀土离子再吸附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论证某砂岩铀矿铀浸出工艺,并获得浸铀试验工艺参数,设置了19组柱浸试验,选择其中4组作为试验研究主体,研究在0.2 g/L KMnO_4条件下,不同酸度条件铀浸出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浸液硫酸浓度的增高,浸出液平均铀浓度及最高铀浓度明显增高,在加氧化剂(KMnO_4)条件下,浸铀速度快,铀浸出率可达90%以上,该矿床适合酸法浸出工艺。研究结果对确定该矿床酸法地浸工艺参数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铀矿堆浸生产中矿堆不同高度上的铀金属浸出存在的延迟现象,采用理论分析和室内柱浸试验研究铀矿浸出试验柱不同高度上铀金属浸出的规律。理论分析将铀矿浸出试验柱沿柱高划分为若干个高度足够小且相等的单元体,使其中单个铀矿石颗粒的浸出符合收缩未反应核扩散控制系统模型,且任意1个单元体内所有铀矿石颗粒反应均匀,不存在延迟现象,进而以1个单元体为目标,根据溶浸剂质量守恒原理,并考虑初始溶浸剂浓度的变化,建立铀矿浸出试验柱不同高度上铀金属浸出的数学模型。采用颗粒半径为2.5 mm的铀矿石进行串联柱浸试验。然后,采用数学模型对柱浸试验结果进行计算,并将模型计算结果与柱浸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柱不同高度上铀金属浸出率存在较大差别,且模型计算值与柱浸试验值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表明该数学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铀矿浸出试验柱不同高度上铀金属浸出的延迟规律,可为预测铀矿堆浸不同高度上的浸出率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矿化度地下水分布区地浸采铀工作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目前试验主要存在浸出试剂用量受到限制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溶浸液选择的角度上,对于传统的酸法、碱法不适用于十红滩地浸采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地浸采铀矿山设计的采区浸出率偏低。为使矿山设计采区浸出率更结合生产实际,讨论了我国地浸采铀矿山现行设计资源利用率的计算和不同类型资源的利用系数确定方法。实践证明,与常规开采相比,地浸采铀工艺在提高采区浸出率方面具有无比的优势,无论在平面上还是剖面上实际浸出范围常大于设计的几何范围,采区外围矿化资源得到回收;采区关闭期间,部分抽出井的持续运行进一步增大了浸出率;地下水治理的过程中促使采区浸出率在原生产基础上再增大10%以上。多个矿山退役采区和生产采区的实际状态说明,提高我国地浸采铀矿山采区设计浸出率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的酸法浸铀方法相比,微生物浸铀具有浸铀强度高、浸铀速度较快以及浸出液铀浓度较高的优势,但在微生物堆浸浸铀实践中较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铁沉淀板结,为解决这一难题,采用某硬岩铀矿山的粒度10 mm左右、品位为0.281%铀矿石开展了池式微生物浸铀方法试验研究,改堆浸方式为池浸,采用体外繁殖浸铀细菌以生产菌液,并将传统的微生物堆浸的酸化、植菌、浸铀三个阶段合为酸性菌液浸铀一个阶段。渣计铀品位0.025%,渣计浸出率89.56%,平均铀浓度137 mg/L,最高铀浓度2 560 mg/L,浸铀时间48 d,耗酸量7.37%,浸铀总液固比8.93。该方法解决了浸出过程中的铁沉淀板结难题,并有效缩短了浸铀回次周期。  相似文献   

11.
某铀矿床酸法地浸采铀工艺中几个不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法地浸采铀工艺对矿床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有较高的要求.本文在介绍某铀矿床酸法地浸采铀现场试验过程及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碳酸盐、粘土矿物以及地下水矿化度对酸法地浸采铀工艺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某铀矿床矿石浸出性能,获得不同浸出工艺条件下铀矿浸出特征及相关参数,分别对铀矿石进行了酸法与碱法柱浸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酸法浸出效果远远优于碱法浸出效果,其铀浸出率约为碱浸3倍,平均铀浓度高于碱浸3.7倍,且酸度越高,浸出液铀浓度越高,铀浸出速度越快。酸法浸出是该铀矿床可行的铀浸出工艺。  相似文献   

13.
虽然原地爆破浸出采铀技术是一种经济、高效、适合我国铀矿床特点的新的开采技术,但它所引起的井下氡污染已不容忽视.根据原地爆破浸出采铀采场铀矿堆所具有的松散、破碎和非均匀的特性,将铀矿堆抽象为松散破碎射气介质,基于多孔介质中的气-液两相渗流理论和氡运移的扩散-渗流理论,建立了松散破碎射气介质中氡运移的气液两相耦合作用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求出了模型的数值解.通过数值解研究了松散破碎射气介质中气-液两相渗流状态下氡的活度浓度分布特征,为松散破碎射气介质中氡的运移状况的预测和预报,及原地破碎浸出采场氡污染的治理与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开采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离子型稀土矿为例,通过对矿体赋存特征和采矿工艺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对浸矿液在地下水中运移规律进行模拟.根据模拟预测结果提出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再对采取措施后地下水中污染物分布规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截渗措施能有效防止原地浸矿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铀矿床地下水高矿化度,铀矿石高碳酸盐含量特点,进行了碳酸氢铵碱法地浸工艺中双氧水质量浓度和碳酸氢铵质量浓度选择试验,并推荐了合适的溶浸剂配方。结果表明,在0.05~10.1 g/L双氧水和1.5 g/L碳酸氢铵浸出时,铀浸出率可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张强 《科技资讯》2012,(9):45-45
我国有部分矿山(如:铀、金等矿山)采用地下原地浸出金属的采矿方法,这种方法即减少了出矿量同时也对采场形成充填作用,使工作人员有安全的工作空间。但是,这种采矿方法采场爆破设计及施工技术对后续生产有直接影响作用,并关系到年生产量任务是否能完成。根据多年来矿山采用地下原地浸出金属的普通深孔爆破技术,大部分矿山爆破效果达不到预计效果。所以,根据国内矿山多年来的总结经验选择地下原地浸出深孔微差挤压爆破与VCR法相结合技术会取得比较好的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17.
结合某地浸资源的铀矿床室内碱法试验,进行了氧化剂的种类、质量浓度和溶浸剂的种类、质量浓度选择试验,并研究了反应时间铀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碳酸氢)钠盐或铵盐是良好的溶浸剂,铀浸出率可达到80%;氧化剂质量浓度为1.0g/L双氧水可满足铀浸出需求。  相似文献   

18.
地浸采铀对地下水的放射性污染是一个倍受关注的环境问题.本文对新疆某地浸采铀矿山井场地下水污染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地浸采铀井场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的动力学模拟,对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地浸生产期间,有少量的放射性污染物U和硫酸向井场外迁移,但污染物:迁移速度和迁移距离都比较小,污染物浓度较低,污染物呈不规则的齿形迁移,U和SO4^2-的迁移规律与迁移趋势是一致.数值模拟对分析地浸采铀矿山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迁移规律、预测和控制污染物的迁移提供有效的途径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铀的微生物浸出理论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微生物浸出铀以及微生物原地修复铀污染土壤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新疆某地浸采铀矿山退役井场地下水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地浸采铀对地下水的污染及退役后地下水的复原是铀矿冶工业中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本文对某退役地浸井场地下水的污染状况进行了系统的监测与分析.地浸生产对矿层上部和下部的含水层没有影响,各项指标处于该区地下水的本底范围内,也符合Ⅲ类地下水水质标准.地浸对采区内含矿含水层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污染组分主要有SO2_4、NO3_、H+、U、Ca、Mg、Ba、Fe、Cu、Zn、Pb、Mn、Cd、As、Ni、F等,污染物的来源包括地浸生产中加入的化学试剂和岩石、矿物中的各种常量元素、微量元素被浸出释放进入地下水中.污染范围主要分布在地浸采区内,对采区上游地下水的污染影响较小;对采区下游地下水的污染程度较高,污染范围已达到采区下游700~1000 m.退役后天然地下水流场的恢复导致污染晕圈向井场下游迁移,但是由于岩石的“自然净化”作用导致污染物浓度随水流方向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