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市文学呈现出多重形态。茅盾等左翼作家以其对都市社会的剖析,揭示了中国社会的走向和阶段的对立;老舍与京派作家更多地感受到来自北平的传统气息,面对都市化的进程,他们无限地留恋和惋惜精神家园的丧失,也揭示了都市中的道德沦丧失和人性的坠落;海派作家描写了上海这一大市市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领地,写出了他们的孤独意识以及在都市文明挤压下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2.
表现人性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中心。他在小说中讴歌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表达对美好人性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对边民扭曲变形人性的忧患以及对都市现代“文明人”人性沦丧的批判。作者有意让这几种人性形成对比,以“乡下人”的眼光来歌颂人性的美好,批判人性丑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小说《蝇王》的社会历史背景及主题思想的分析,揭示了在“特定”环境下人性的扭曲这样一个主题。抨击了文明社会中发生的权利欲望、物质欲望、虚荣等不文明现象。总结出人性丑恶是导致人类所发生种种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著名作家铁凝以其丰硕的创作实绩和作品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她的创作之路始终贯穿着一种对于人性的审视以及强烈的人文关怀,而铁凝小说对人性的探讨与审视历程也是逐步走向成熟的,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对纯真人性美的追求和赞美,二是对人性关丑交织的洞察和对扭曲人性的思索,三是对复杂人性成因的揭示以及对健全人性回归的呼吁。将围绕这三个阶段,深入剖析研究作家对人性的感悟、思索与升华的发展脉络,对人性执著探索不断审视的创作轨迹。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的小说《茉莉香片》讲述了主人公聂传庆在欲望驱使下疯狂复仇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扭曲与复杂。以主人公聂传庆疯狂欲望下的认同危机为切入点,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对小说进行解读,揭示了主人公从自我迷失到绝望追寻的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6.
在温情脉脉的面纱掩盖之下,小小的风波就能暴露出人性的丑陋心灵。封建礼教虚伪的光环,包裹着的是一团团扭曲的灵魂。对此,鲁迅艺术地,也是悲凉地揭示了“田家乐”画面下的真实底蕴。  相似文献   

7.
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通过对女主人公玛丽的悲剧命运的描述,无情地揭示了在西方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的重压下被扭曲的人性,让人们看清了殖民掠夺和种族歧视的丑恶本质。玛丽的一生也就是对艰辛生活、对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对种族歧视政策和殖民主义制度以及对白人社会等级制度的一个艰辛的反抗历程。  相似文献   

8.
比较《母亲大人》和《金锁记》中的两位母亲——费利西黛和曹七巧畸形母爱的表现及实质,揭示导致二者人性扭曲、母爱畸变、亲情沦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代表作《名利场》影射了当时的社会问题以及人们脆弱扭曲的心理,真实地再现了一个只知追逐名利、糜烂腐败的社会.以现代创伤理论为支撑,揭示作品女主人公贝基?夏普在追逐名利财富中逐渐扭曲的病态心理,揭示了贝基悲剧性复仇的真正寓意,探讨了创伤心理在毁灭人性过程中的内在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群 《中州大学学报》2006,23(4):43-45,54
文章对当代美国短篇小说《抽彩》从人物群像图、人物抽象图、人物变化图进行了解读。雪莉.杰克逊对愚昧盲从、自私残忍的极端畸形人物群像的刻画,具有高度抽象的象征寓意,它深刻揭示出资本主义运作机制下人性的扭曲及民主的假象,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状况:理想信念丧失后人性沦丧、暴力遍存。人物变化图是作者关于传统、未来、理想与信念等方面的哲理性思考,反映了作者对人性的希望与迷茫。  相似文献   

11.
萧红带着自己人性受到伤害的痛楚体验,在小说中表现了旧中国妇女人性的简陋、残缺与荒芜,既控诉了残酷、落后的社会性对女性自然性欲求的野蛮褫夺,又深刻地揭示了女性自身心灵的麻木与奴性心态,对社会形成强大的批判力量,为女性人性价值的实现作出了痛苦而又真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全唐诗》中有一百多首宫怨诗。这些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宫女的生活:极度奢华的生活并不能掩盖精神生活的匮乏,这里有残酷的宫禁斗争,有“望仙楼上望君王”的悲哀,有渴望真情的强烈愿望,也有非人性制度摧残下扭曲的情爱。从中可以看到在浮华背后宫廷制度对妇女人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中,运用了象征和心理分析手法巧妙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当时人际关系的异化以及两性关系的失衡。而从存在主义视角出发和运用心理分析等批评手法对书中杰拉德和古德伦悲剧性人格及其社会背景进行剖析,可以更深入地展示出劳伦斯在这部小说中对处于现代工业文明中人类社会生存状态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对现实死亡的象征意味,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对现实中人性扭曲的提示。  相似文献   

15.
阿多诺以否定的辩证法为武器,全面批判现代资本主义,他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异化现实及其对人性的扭曲,揭露了大众化粉饰现实的欺骗本质,他认为艺术应是自主自律的,主张美学就是一种伦理性,力图通过审美乌托邦的建造来拯救异化的人性。  相似文献   

16.
谷素华  杨国燕 《科技信息》2007,(12):128-128,179
本文通过分析对比《呼啸山庄》中分别代表自然与文明的人物之间的较量,如希斯克利夫和辛德雷之间的较量,希斯克利夫和林顿之间的较量.希斯克利夫和小凯希之间的较量,揭示了作品中人物的人性在自然与文明这两种文化冲突较量中发生了极度扭曲的过程,但无论自然与文明怎样较量,两者最终势必要走向和谐统一。这正是艾米莉在小说中阐释的和谐自然观。  相似文献   

17.
日本文化中多有对武力的崇尚和赞誉,也正是在这样的崇尚中,他们的民族性格中充满了扩张和掠夺的欲望。这是一种原始人性的暴露,但更是被欲望扭曲的人性的表现。本文通过对大江健三郎作品《万延元年足球队》中暴力描述的分析,试图揭示出暴力与荣耀、自杀的关系,以及暴力背后人的畸形生存体验,最终在完成对日本文化暴力信仰解构的同时,提出了如何在暴力之后的废墟之上重构人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大学语文》选入的《拣麦穗》、《哭小弟》、《卖书记》、《我与地坛》几篇当代散文,在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以及个人在特定环境中对自然、人生、母爱的深切体验和深沉思考等方面,运用个性化的对话、细节描写与侧面烘托、象征手法等艺术手段,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当代社会生活、人生百态,抒写了人性的美、人性的扭曲和对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萨克雷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代表作《名利场》全景展示了一幅英国上流社会的“浮世绘”,揭示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体现出人性的扭曲与挣扎.文章从萨克雷的人生经历和阶级立场出发,探究萨克雷的阶级局限性产生根源,结合小说《名利场》中蓓基.夏泼的生活经历,分析萨克雷矛盾的阶级道德观在小说中的具体体现,从而完成对萨克雷阶级道德观的深入探究与解读.  相似文献   

20.
莫言在长篇小说《檀香刑》中,通过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所遭受的残酷无比的刑罚,和鲜血淋漓的受刑场面的描写,把隐藏于人们心灵之中的看客心理进行了更为细致和深刻的展示;这其中有看客麻木而“兽性”的欣赏,有统治者自行取乐、渲泄淫威的病态表现,有对被征服者肆意的羞辱,刽子手扭曲的心理展现,使这一民族劣根性得到了充分的暴露。莫言通过对酷刑实施过程中看客病态表现的解剖,将扭曲的心灵与民族历史相连结,揭示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图景,也表现了作者蕴藏于内心的“人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