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以往只能在科幻小说里见到的隐形火炮、隐形飞机、隐形军舰、隐形导弹等等,而今已悄然走出实验室,出现在信息化战场上。尤其伴随隐形飞行器、隐形战斗车辆、隐形舰艇、隐形弹药的出现,单兵隐形技术也从实验室中走上了军事斗争的前台,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奇妙功能的隐形衣,成为活跃在战斗一线士兵的“生命守护神”。反可见光侦察隐形衣。此类隐形衣印有与大自然主色调一致的6种颜色构成的变形图案。这些图案是经过计算机对大量丛林、沙漠、岩石等复杂环境进行统计分析后模拟出来的。其色彩的种类、色调、亮度、对光谱的反…  相似文献   

2.
隐形革命     
大卫·史密斯领导的团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隐形罩”。这个隐形罩由玻璃纤维电路板以同心圆排列组成,它可以使特殊频率的微波路线发生偏转,使处于隐形罩内的物体逃过观测,而实际上物体所处的位置没有改变——[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伦敦的一家初创公司研制出一款“隐形盾”。它使用特殊的透镜阵列,引导隐藏在其背后的物体或人体反射的大部分光线,从侧面穿过盾牌的表面,左右移动到观察者视线之外,使其背后的物体或人体实现“隐形”。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举重冠军顶多只能举起数倍于自重的物体。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小小的蚂蚁举重能力十分惊人.常常能举起超越自身重量数十倍的物体。在英国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协会举办的2010年生物科学摄影大赛分为“概念”、“农林食品健康”和“人物”3个类别。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现代化武器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兵器隐形的重要性,故此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竞相发展隐形技术,于是隐形飞机、隐形导弹、隐形舰艇纷纷涌现,尤其是隐形飞机更代表着隐形技术的发展水平。目前,美国已捷足先登,继F—117A隐形飞机装备部队后,1990年初,集现代隐形技术之大成的B—2隐形战略轰炸机也已研制成功。然而,在飞机隐形化的发展中逐步暴露出了不少问题,限制了它的发展,使其前广阔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首先,研制隐形飞机的目的,就是要使其不被敌方各种探测器发现。隐形飞机为了追求自身的隐形性能,  相似文献   

6.
科学之窗     
科学之窗暗物质的新发现有新的证据证明“暗物质”以巨大密实晕圈物体的形式存在。这些木星大小的致密物体(有人认为存在于银河系的外围)是“暗的”,因为它们不发光或其他辐射线。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物理学家查尔斯·阿尔科克(CharlesAlcock)领...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探索》2009,(11):11-11
美国宇航局“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最近发回的一张罕见照片显示,一个神秘物体不久前撞破土星的稀薄外环,撞出大量闪烁的冰晶。这次撞击出现在土星昼夜平分点到来之前几周,在这期间“卡西尼号”观察到了土星的不少奇观。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学习物理或自然科学时,每当遇到“浮力”这种很抽象的概念时就觉得理解比较困难。学习“液体能对物体产生浮力”这一原理,可通过实验器具进行演示说明。而当拓展到知识‘空气”也能对物体产生浮力,老师就无法通过实验直观有效地演示了。平时我们坐在教室或走在路上,的确也没怎么感受到有什么浮力,可实际上空气的确是有浮力的,这引起了我和几位同学的兴趣,决定动手制造一个可以直观表现这一原理的实验器。  相似文献   

9.
提起飞碟,准确地说是“不明飞行物体”(UFO),有可能地球人都知道。但你是否知道,在辽阔的大海里,可能也存在着一种“不明水下航行物体”(USO)。  相似文献   

10.
龔祖同 《科学通报》1959,4(7):213-213
无限珍貴的一付天生的眼睛,給予我們观察的本领,通过观察积累了并且丰富了我們的知識。但是一般的观察方法有下面所說的各种局限性。 1.人們的眼睛只是在可見光波段里灵敏。 2.要有一定的光强度,人眼才能看得见。象无灯光、无月光而只有星光的夜间(照度在0.2勒克司左右)人們的眼睛就无从发挥作用了。 3.由于可见光的波長是在4,000到7,600埃范围內,利用可见光成象的光学放大仪器它的分辨本领受到了限制。即便用数值孔徑等于1.40的显微鏡,分辨本領只是在0.2微米左右,若兩个点的距离小于0.2微米时,光学显微鏡就无法分解了。 4.可見光穿透物体的本领較差,所以我們用可见光照明时只能看到不透明物体的表面而不能深入地看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天文学家们通过“褐雨燕”卫星,历史上首度成功地观测到浩瀚宇宙中的“大事件”——一个宇宙黑洞的诞生,首次探测到持续时间极短的伽玛射线爆发衍生的可见光。  相似文献   

12.
提起隐形技术,人们就会想到在海湾战争中出尽风头的 F—117A 隐形战斗轰炸机。它以精心设计的独特隐射外形。轻而易举地避开了伊军防空雷达网,在巴格达上空投下了第一枚激光制导炸弹;它担负了空袭巴格达任务的95%,却在"领衔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构成物质世界各种物体形态(或形体)多是由同类、相近类(或类群)物质相聚,使其异类物质相分离而形成的观点,并认为由于“同类相聚、异类相分”且在聚集中建立的结构不断发育,而正是这种结构的不断发育又使其物体形态具有相对稳定性.可见,物体形态的稳定性是结构发育的外部表征,受结构发育支配,而结构发育才是形成物体形态的根本动因之一。与此同时,文中还就类聚与异分的机制作了粗浅剖析.  相似文献   

14.
动态点击     
“新地平线号”结束休眠
  作为第一台目标直指冥王星的人造物体,来自美国宇航局的“新地平线号”探测器终于在去年12月6日结束了长达8年的休眠,出发前往目的地。目前,它正在飞往冥王星的途中,距离地球大约48亿千米,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抵达冥王星。  相似文献   

15.
新的太空照片说明.小彗星还在不断地撞击地球外层空间。这些太空物体可能已给地球带来形成生命所需要的化学物质,证据是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北极卫星得到的。一个科研小组上周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议上报告了这一发现。依阿华大学的路易斯·福克兰是这一小组的领导人。这些太空物体大约像一座小房子那么大.在地球上空几千公里处就被毁掉,所以对地球上的人和太空宇航员均无威胁。科学家把这些物体称做“雪球”,它包含的物质主要是水,而水是生命所必须的。它还可能含有在地球上形成生命时所需的简单有机物。科学家认为,在亿万…  相似文献   

16.
“全息”概念源于激光照像。这种照像技术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全息照片的每一点,无论大小,都保留有被摄物体的全部信息。通过全息照片的任一碎片,都可以重现被摄物体的整体形象。在这里,对保留被摄物体的信息来说,局部与整体的差别消失了,任何局部都有整体效果。生物体也有这种“全息”特点吗? 张颖清同志于1981年《自然杂志》第4期上提出了“生物全息律”,又于1988年《大自然探  相似文献   

17.
隐性革命     
大卫·史密斯领导的团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隐形罩”。这个隐形罩由玻璃纤维电路板以同心圆排列组成,它可以使特殊频率的微波路线发生偏转,使处于隐形罩内的物体逃过观测,而实际上物体所处的位置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探索》2010,(6):5-5
2010年年初,一位经验丰富的极光观测及摄影师拍到了发生在挪威北部上空的一次极光大爆发。奇怪的是,在他于同一地点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只有一张上面出现了一个无法辨别的降落伞状“物体”(如图)。他把这张照片发到互联网上之后,专家们对这一神秘物体给出了两种看来最合理的解释。首先是铱星闪光,即被形状规则的铱卫星反射过来的阳光。事实上,天文学家对人造卫星的闪光很熟悉,当人造卫星经过头顶的天空时,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温室效应 宇宙中的任何物体都辐射电磁波。物体的温度越高,其辐射电磁波的波长越短。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它发射的电磁波长很短,称为太阳短波辐射(其中包括可见光)。地面在接受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的同时,也时时刻刻向外辐射电磁波而冷却。如果没有大气,那么地球的地面平均温度应为-18℃。可是地球的地面平均温度却约为15℃,这33℃的温差主要是地球大  相似文献   

20.
动态点击     
新式人工手能模仿真手掌英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灵巧的“人工手”,它上面安装了数个马达,能够模仿真正的手掌,完成许多复杂的动作。这种新式“人工手”内部装有小型的马达和电池,从而可以通过马达来控制手指完成指定的动作。假如再装上一种能够读取信号的芯片,将“人工手”与肌肉相连,就可以利用手臂肌肉的微小动作控制手腕的活动。南安普敦大学的医学家保罗·坎普尔介绍,他研究的“人工手”安装了6套马达及其附件设备,能让5个手指分开活动。这只“人工手”可以抓住圆球一样的物体;可以使用拇指和食指夹紧一个物体,像用钥匙开门一样;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