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帕隆藏布流域是藏东南地区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其中,泥石流灾害在此区域具有发育密度高,危害性强等特征。针对该区域(波密-索通段)发育的一种较为特殊的冰川泥石流,即冰碛物-崩滑型物源冰川泥石流,研究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遥感解译,进行典型泥石流发育特征调查和分析,总结了此类泥石流较其他类型泥石流在物源、沟谷地形和水源方面的不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冰碛物-崩滑型物源冰川泥石流物源以沟源冰碛物和沟岸崩滑型堆积物源为主,分布面积广,储量大;沟谷宽缓呈"U"形,为典型冰川作用侵蚀地形;流域内水源以冰川融水为主,水量大。此类泥石流沟谷支沟暴发泥石流概率大于主沟,暴发频率为中~高频,主沟泥石流潜在威胁更大。  相似文献   

2.
泥石流的流速是泥石流运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也是泥石流工程防治必备的基本参数。前人已提出若干计算模式 ,计算值的误差因缺少验证的手段无法分析。作者提出的弯道超高现象用于泥石流流速的计算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以泥石流现象为基础的流速计算方法 ,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种泥石流流速的验证方法。该文应用物体作离心圆周运动的物理学基本原理和方程 ,推出泥石流弯道运动的速度与弯道曲率半径的关系 ;同时分析出泥石流弯道超高的本质原因为泥石流凹岸与凸岸的速度差产生的动能差所致 ,即可建立动能与超高势能的平衡方程。联立方程即可分别求出凹岸和凸岸的泥石流流速 ,流速由凹岸向凸岸逐渐增加 ,取其平均值即为泥石流的平均流速。以滇东北蒋家沟一支沟大凹子沟 1994年 6月 16日的一场泥石流的弯道超高测量分析为例验证 ,获得初步成功。结合其他参数的测量可计算流量并分析泥石流的加速或减速的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3.
澜沧江左岸的一级支流巴迪沟,在最近几十年中一共发生过4次较大规模的泥石流.在现场调查分析以及大量的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针对泥石流的特征,通过对泥石流物源区、流通区、堆积区的详细调查,对泥石流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泥石流沟的防治对策:以设置雨量计等监测预警为主要手段,辅以必要的工程治理措施(挡土墙、排导槽和防护堤),结合...  相似文献   

4.
黑水县是"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之一,此次地震不仅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同时还引发了较多的次生地质灾害,如泥石流、滑坡、崩塌等。以黑水县知木林村的泥石流形成条件为背景,详细介绍了该区域泥石流发生的地形,物源和水源条件,并且结合该地区泥石流勘测报告,以现场配浆法和查表法分别计算了该地区的泥石流容重,通过对比最终确定以查表法得到的数据作为色多沟泥石流发生时的泥石流容重,并以此计算出泥石流发生时的流速,流量以及峰值流量等数据,随后采用多因子综合判定模式对色多沟泥石流进行了危险性评估,得出该地区泥石流的发展正处于壮年阶段,危险等级为高度危险。在治理色多沟泥石流流域时应该主要采用以排为主、停排结合的总体原则。  相似文献   

5.
为了后期玉树重建建设过程中对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治理,对典型泥石流灾害区域泥石流的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区内泥石流多为小型中易发,补给方式为沟底再搬运,且因侵蚀方式不同,分为沟岸坍塌堆积和人类采石砂料形成废石堆积,堆积厚度均小于1.5 m,岩性多为含砾碎石、粗砂粉砂类亚砂土层。根据泥石流特征和威胁对象,将泥石流危害程度划分为高危险、中危险和低危险3个区。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泥石流的发生进行地质预测,并提出了"以拦挡+排导并重、生物工程为辅"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德昌县2004年发生的群发性泥石流,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干扰与损失。此次泥石流灾害区域较集中,地形和水文条件也比较接近,却只有部分沟道发生泥石流。为了研究影响泥石流发生的原因,重点对形成条件中地质因子的岩石坚固程度进行分析;发现造成该区域泥石流发生情况不一的原因是受各流域白云岩、碳质千枚岩及砂岩、强风化的花岗岩的坚固程度不同的影响。在前人的基础上以现场实际情况为主,对部分沟的坚固系数值进行校正,最终得到坚固系数G=5.56为该地区泥石流发生与否的分界线。再结合地形因子、水文因子对该地区进行泥石流的预警预报验证,适用情况较好。该方法可作为某一区域内影响泥石流暴发地质条件中岩性条件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翁岗沟泥石流位于贵州都匀市摆忙乡,是一条老泥石流沟。近年来由于煤矿开采和降雨作用,该区域发生了大量崩塌现象,并发生了两处大型滑坡。通过实地调查,崩滑产生的大量破碎堆积物分布在形成区和流通区沟道里,其结构松散,如遇暴雨极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结合实地调查的数据,分析了翁岗沟泥石流的特征及成因,并对泥石流的静力学和动力学特征值进行计算,为该沟防灾减灾工作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8.
研究区受"5.12"汶川地震、"8.18"泥石流、"4.20"芦山地震等大型地质灾害叠加作用的影响,区域上构成独特的工程地质环境条件.通过系统调研和收集宝兴冷木沟地震前后泥石流物源地质原型和泥石流灾害防治的第一手资料,重点查清泥石流形成的物源条件,对比研究"4.20"芦山地震前后泥石流物源特征、动/静储量比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冷木沟发育点状物源、线状物源、面状物源,其中震前震后均以沟床侵蚀物源(线状物源)为主,占76.110%和60.690%."4.20"芦山地震后,沟岸堆积物源(点状物源)却成倍增多,为48的倍率,超31.490个百分点.整体上,除沟岸侧蚀物源(面状物源)外,同一流域段内,震后物源动储量高于震前.静动储量线性关系较为明显,相关系数R2达0.8~1.0,均属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果木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在阐述该泥石流自然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该泥石流的发育情况、泥石流沟谷特征及其形成条件,确定了该泥石流的类型;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计算确定了典型泥石流沟的动力学特征,研究成果为经济合理防治该泥石流沟灾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三参Weibull分布的泥石流降雨动态预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雨是触发泥石流灾害的重要因素。现有的泥石流预警模型多为半定量的预警,通过划分不同的预警级别来预报灾情,没有做到任意时刻泥石流爆发的定量计算。通过分析文家沟5次大型泥石流灾害的降雨数据,引入泥石流爆发降雨驱动指标RTI并运用三参Weibull分布确定了绵竹市清平镇文家沟泥石流的降雨阈值,提出了计算任意雨量下的泥石流的瞬时发生概率。最后通过Weibull分布结果和泥石流堆积方量的计算值拟合出文家沟泥石流爆发概率和堆积方量的关系。该模型不仅实现了文家沟泥石流灾害的动态定量预警,同时也给出了任意概率下泥石流堆积方量的域值区间。最后以2012.8.13文家沟泥石流事件为例验证了该模型,说明三参Weibull分布可以用于泥石流分析并建立预警模型,可将此法推广到其他地质灾害的分析及预警中。  相似文献   

11.
银厂沟是一条多期次的老泥石流沟,对湾东电站的引水压力管道及电站厂房的建设和运行带来直接的威胁。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银厂沟泥石流形成条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分析预测了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及其危害性。研究表明,银厂沟属中度危险的泥石流沟,危险度值为0.52。基于以上认识,提出了以拦挡为主,拦排结合的治理工程措施,为湾东电站建设和运行中的泥石流防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计算黑水县俄瓜热十多沟泥石流运动参数,分析震后泥石流运动与堵溃特征、成因,为合理选择治理方案提供依据.计算表明,主沟流速为4.2~9.4m/s,峰值流量279.55m^3/s.该区域泥石流发生的主要成因由于泥石流流通过程中发生堵溃,堵溃之后泥石流流量急剧增加,具有迅速扩大效应.针对该沟泥石流现状,提出了合理的治理方案,并达到了预期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兆沟为一泥石流频发地区,曾于1989年和2008年雨季发生较大规模的泥石流,其中1989年泥石流灾情较为严重.本研究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之上,在分析中兆沟泥石流流域分区特征的基础上分别从地形、水源、物源3方面着手,计算泥石流的流体重度、流量、流速、整体冲压力.计算结果显示,中兆沟泥石流为易发性暴雨沟谷泥石流,存在较大危害性.  相似文献   

14.
工程地质分析思路在泥石流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对于工程中灾害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工程地质分析角度入手,以鹧鸪山隧道西口阎王曲沟泥石流为例,采用现场勘察的方法,研究了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条件.在对泥石流形成演化过程机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泥石流易发程度和单沟泥石流危险度两种方法对该泥石流进行了评价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阎王曲主沟仍有暴发泥石流的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云南怒江地区多次暴发大规模灾害性泥石流,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文章选取矿产和水电资源丰富的兰坪县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勘察,结合已有调查成果,明晰兰坪县泥石流空间分布格局;在此基础上,从地质驱动力、水动力和重力驱动力3方面构建基于关键驱动力的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与GIS技术开展危险性评价.结果显示:兰坪县境内79条泥石流沟中,处于高危险性的有20条,中危险性30条,澜沧江右岸和左岸分别为高危险性和中危险性泥石流沟的集中区.进一步分析表明,兰坪县泥石流危险性高低受降水影响较大,从澜沧江右岸到左岸再到通甸河,降水逐渐减少,泥石流的危险性也逐渐降低;本研究结果可对兰坪县大型工程建设及保障运营安全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因其特殊的地质环境背景,泥石流成为盆地内地质灾害主要灾种。为系统地总结分析研究该灾种,通过充分收集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和已实施的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总结出了该地区泥石流特征,分析了泥石流形成机理,并对泥石流防治工程进行了论述评价。泥石流类型以粘性泥石流为主,水石流次之,规模为中小型,易发程度为低-中等易发。形成机理主要受地形地貌、物源条件、水动力条件、植被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因素控制。在泥石流沟中、上游采取拦挡坝稳拦固体物质和下游采取排导渠保畅等是工程治理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九绵高速沿线泥石流分布较广,以工棚沟为例,根据对沟域的野外调查,分析工棚沟的形成条件,认为工棚沟沟内物源量丰富、纵坡降大、丰沛的水源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前提条件。通过研究工棚沟高位泥石流的发育特征,进而分析其演化历史及成灾类型。根据泥石流的动力学计算,对泥石流堆积范围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流域在遭受50年一遇泥石流时,将形成一定规模泥石流,泥石流对在建九绵高速及省道205的安全造成威胁。对工棚沟进行危险性分析,旨在为后续施工及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丹巴县半扇门泥石流沟为老泥石流沟,近年来该沟泥石流频发,对当地居民生产及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通过对半扇门沟泥石流暴发历史、现场冲淤特征等情况调查分析,得出半扇门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危险性及发展趋势,为该沟泥石流治理提供依据及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9.
泸定县寨子沟泥石流是一条老泥石流沟,为科学评价其发展趋势及危险性,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该泥石流沟的形成条件、动力学特征及危险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寨子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充分,属中度危险泥石流沟,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色龙沟泥石流多次发灾对下游造成的威胁,且已有防治工程无法有效避害的问题,通过野外勘查,在查明色龙沟泥石流的形成背景条件及灾害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色龙沟泥石流的发灾成因,对泥石流的运动特征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评价其易发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工程建议。结果表明:色龙沟泥石流容重为1.49 t/m~3,性质属稀性泥石流,利用雨洪法计算该泥石流主沟沟口流量为37.73 m~3/s,一次泥石流冲出固体总量为5 455.53 m~3/s,下游整体冲击压力为25.06 kPa,主沟易发程度评分为88分,属易发泥石流。根据泥石流发育特征并分析其特征参数、危害特征及发展趋势,提出了"拦、排结合,以排为主"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