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试论幸福     
生活于建设“四化”之际,处于改革开放之时,每个人都企求生活也现代化,企求生活幸福.岂止今人!人类有史以来,任何一个时代的任何一个人,都企求自己的生活过得美好、舒心,他们将自己理想中的美好生活美其名曰“幸福”,终身不懈地去追求它,为它而奋斗.因此,古来思想家们都认为追求幸福是人类的共同本性.但是,什么是真正的、具有道德意义的幸福呢?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由于人们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生活经历的差别.以及由此决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差别,特别是对人的本性的理解不同,因而对幸福的感受和理解也就不同,众说纷坛,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幸福  相似文献   

2.
国民幸福指数的K线图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国民幸福总值的主要因素有:物质财富、社会性比较、时间性比较、脉冲式变化和记忆等因素,这些因素通过人们的快乐感觉转化为人类的幸福,通过k线图表示的国民幸福指数可以直观地量化人类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国民幸福总值。  相似文献   

3.
幸福的光谱——精神与生态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世上的一个最简单的真理大约就是“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他为人民谋幸福”,因而他就可以成为人民的救星、人民顶礼膜拜的领袖。 然而,在人们为了“幸福”付出许多之后,“幸福”仍然距离人们很远。人类社会在现代的发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技术幸福理念的萌发、传播,基于生活中固守着传统的哲学伦理价值忠贞,以及现实中出现的不可思议的疑问碎片,多数人们渐渐形成了对技术幸福的否定思维模式。但是,本着从元伦理学看待科技善恶、从人类整体利益出发、从技术幸福的存在必然性出发、从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出发,盲目地否定其全部价值肯定不是科学地选择,只有借助于理性地思考,我们才能给予技术幸福搭建一个适度哲学伦理舞台,让其得到积极意义上的充分发展,真正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5.
幸福论     
Kakubari Yoshio 《科技信息》2011,(1):I0417-I0417
关于幸福的看法,我想谈谈我个人的认识。幸福是人类从古到今一直追求的目标.人人都想得到她。有的人拥有很多财富,却终日唉声叹气。有的人家贫如洗,却其乐融融。有趣有趣。  相似文献   

6.
幸福     
水流的幸福,在于给小鱼儿安了个家,可以日日夜夜倾听它们的欢声笑语。蜜蜂的幸福,在于把花粉吃下,酿出蜜来,给人们送来一丝丝清甜!花的幸福,在于竞相开放,给我们的祖国增添无限色彩。我的幸福,在于好好读书,学会知识,学会做人,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GDP增长与幸福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DP号称“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宏观经济核算指标。实践证明,GDP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富裕程度,但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分配状况以及贫富差距,更不能反映国民幸福程度。21世纪人类进入精神经济时代,“国民幸福指数”正在成为衡量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GDP增长的最终目的应是国民幸福指数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追求生态幸福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幸福是指人们从生态环境中得到的安全的、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物质体验和内心感到满足的主观体验。为了获得生态幸福,一是要构筑“治理-修复-节约”三层堡垒,这可以打牢生态幸福的自然基础;二是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这是追求生态幸福的认识选择;三是要走绿色发展之路,这是追求生态幸福的实践选择。  相似文献   

9.
希望,是想象力的收获,幸福是希望的终值。再美好的愿望也走不出现实的田地,幻想终究被拍扁,插入书橱,回归理性,理出逻辑。企业是人类创造的虚拟体,有中枢、有组织、有机体,人的追求就是企业的追求。人把自己的希望放大,并植入其中,期盼收获放大的幸福。希望也在此落定、进入凡尘,幸福被套上经济的外衣就是财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学与社会心理学的深入交叉,众多研究发现增加财富并不一定能增加幸福,以幸福最大化作为人类行为决策的最终目的成为幸福经济学最新研究对象。应用幸福经济学前沿理论,对微观个体行为决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伊壁鸠鲁立足理性建立了幸福观 ,他认为唯有理性才能得到快乐 ,感觉是幸福的开端 ,但不是幸福的目的 ,知足和明智是幸福的目的。他认为追求幸福要有唯物主义的观点、无所畏惧和崇尚正义的态度。他的幸福观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追求个人完善和社会幸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社会对于幸福问题的关注主要侧重于对幸福外在条件的改善与研究上,从而忽视了实践主体精神丰富的重要作用。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中,幸福不仅是人的实现活动以及对于生活的合理的长期规划,同时也是德性的不断生成活动。相比于“享乐主义”和“禁欲主义”倾向的幸福观,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具有更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道德与人们幸福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领域中的古老问题,其核心在于如何解决道德行为与人的幸福的不一致问题,尤其是二者之间的冲突。如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手中的金钱也多了,可是人们却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了。现代人幸福感悟能力的弱化源于以道德为基础的社会资本的缺失,忽视了道德对幸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池田大作的教育思想,处处体现了和谐教育的理念,他极度关注现代社会中人所面临的人与自然和人与生命等种种的危机,极力主张教育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该始终追求人类自身的进步和幸福,不仅要追求教育环境的和谐,而且要追求学生生命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幸福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总是追求幸福的。当代大学生一方面拥有创造人生幸福的机遇和条件,另一方面其幸福感却在弱化。人生目标追求的过度物质化,使大学生的幸福感变得片面化;理想信仰追求的混乱,使大学生的幸福感变得无根化;生命情感的异化,使大学生的幸福感变得疏离化;人生责任的缺失,使大学生的幸福感变得虚幻化。面对这种情况,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幸福性原则应该培养大学生过安静生活的能力,重塑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充实大学生的生命情感,引导大学生走责任化、个性化的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16.
幸福是人生活的终极目标,旅游是幸福生活的重要方式.旅游发展的初衷就是要服务于人的旅游和幸福生活的需要.但在消费社会里以消费为目的大众旅游逐渐背离了旅游发展的初衷——让旅游者成为消费者、旅游活动成为消费活动,从而遮蔽了旅游之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旅游发展幸福悖论的实质是"旅游发展"和"人的幸福"这二者之间目的和手段的关系错...  相似文献   

17.
陈染对孤独的迷恋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她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涉及到孤独话题.她认为,孤独是精神高贵的标志,唯有智力生活和精神生活丰富的人,才会体验到孤独的快乐.只有在孤独中,人的精神生活才格外活跃和丰富.实际上陈染是借孤独话题探讨人的内心,表达人生存的永恒困境状态.  相似文献   

18.
在生命教育基础上延伸和发展起来的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属于素质教育范畴的综合人文课程。相关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仅有助于实现教育的综合人文价值,还有助于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是价值主义思想的教育,是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全人教育,是人骨头里面的文化教育,是生命个体的实践教育。实施课程建设,应围绕"尊重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的价值目标,参照"人之所以为人""让人成其为人""以人育人""用生命教育生命"的价值理念,遵循生命成长和发展的逻辑。其终极目标,使受教育者知悉生命的价值,增长生存的智慧,培育生活的信仰,最终获得生命的尊严,实现人生幸福。  相似文献   

19.
康德的道德哲学中包含有丰富的德性理论,德性论是其道德哲学研究的目的,具有最重要的地位。康德德性理论的核心问题包括:德性专属于人这种“有限的理性存在者”,只有人才能够拥有德性;从德性与义务、内在自由、准则的关系中才能准确把握德性概念;德性是幸福的前提和条件,德性与“配享的幸福”的一致才是人类道德实践应当追求的目的。当代人们的道德实践应注重道德原则与品格担当的统一,反思个体幸福实践。  相似文献   

20.
在犹太人的人生追求中,信仰和皈依上帝是提升人生境界的根本途径,也是获得人生幸福的最高标准。这一点类似于基督教。另一方面,犹太人的人生哲学又与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着颇为相似的世俗性特点。因此,犹太人生哲学表现为超越与世俗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