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4,(10):36-37
1课题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建立一系列食源性微生物高通量、快速检测方法,开发相应检测试剂和仪器设备,实现对组群样品和多种目标的同时快速准确检测,一次全面分析检测食品中所存在的微生物的种类、分布及数量,为保障食品安全和食品流通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撑。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3,(3):65-65
生物分析过程中,绝大多数生物识别分子组装、特异性结合反应以及传感信号的读取,全都发生于传感界面,界面的功能和性质对于检测效果起到关键作用。如何构建新型生物传感界面,促进高灵敏、高特异和高通量的生物分析方法的实现,是生命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安防系统中的广泛应用,针对这种系统的攻击手段也层出不穷,活体检测是防止系统遭受攻击的主要手段。文章探讨生物特征识别领域中活体检测技术的概念含义、发展背景和目前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1,(9):65-65
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遗传学疾病和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对这类疾病进行快速、灵敏的诊断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临床治疗效果,然而目前临床检测手段存在耗时长、操作繁琐、检测条件苛刻等不足,不能完全满足临床检验的需要,亟需研发一种快速、灵敏、高通量的检测新方法.本项目在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863计划课题等支持下,历经10余年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该课题重点开展重大临床检验仪器与设备、新型检测技术及重点体外诊断试剂、关键原辅材料、体外诊断产品质量评价体系等研究内容,突破一批体外诊断仪器设备与试剂的重大关键技术,研制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产品,在一体化化学发光免疫诊断系统等高端产品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在临床检验设备、试剂、原辅料、检测、推广方面提升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体外诊断产品在高端市场上的国产化率,加速体外诊断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07,(6):45-45
针对我国中小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对系列化、设备化的高效好氧生物反应器的迫切需求,国家863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治理工程重大专项“高效好氧生物反应器研制与应用”课题(2002AA601200),对近年国内外高效好氧生物反应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力求综合这些反应器的优点,克服其缺点,形成一种新型的高效好氧生物流化反应器。在此基础上,针对好氧生物流化反应器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能耗的关键问题,重点研究了反应器的结构、高效固液分离(气浮与过滤)单元技术、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23-23
面向水环境监测国家重大需求,针对无线网络微传感器芯片系统急需解决的领域前沿问题,围绕着三维微纳结构传感效应及尺度效应、敏感材料与载体相互作用机理及表面增强效应、多靶标可逆特异性响应机理与信号转换机制、能量产生及耗散机理与自循环复合换能机制等核心科学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深入研究和认识敏感机理,探索和研究新的敏感效应和敏感方法,获得提高微纳生物化学传感器灵敏度、选择性、稳定性的科学方法与技术途径;发展微纳加工、集成与封装新方法,研制出水环境监测关键微传感单元、微弱信号检测与传输极低功耗电路、环保型长效微型电源;通过微传感单元、极低功耗集成电路、微型电源的集成,结合样品预处理微流控芯片,实现水环境监测无线网络微传感器芯片系统,突破和解决水环境现场、实时、网络化自动监测关键技术。获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前沿性成果,造就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队伍,营造不断创新的环境,为使我国在传感技术领域进入国际先进和领先水平,为我国信息技术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07,(22):55-55
由生物毒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和食品贸易争端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其中毒性最大、与人类健康关系最密切、对农牧渔业作物的污染最重、分布最广的有真菌毒素、贝类毒素、藻毒素等。灵敏、快速、简单、经济的检测方法是降低毒素摄入量的技术基础,也是打破世界贸易战中技术壁垒对我国产生制约的关键。检测技术的落后,也造成我国政府部门对进口产品监管力度不够,对国内消费者造成健康危害。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灵敏并与国际接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毒素的检测方法、免疫亲和柱及试剂盒,以便开展对食品中上述毒素的污染调查,减少有害生物毒素的摄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维护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和声誉刻不容缓。另外,制备可商品化的生物毒素标准品,可以打破仅有美国、日本的少数几家公司的垄断及进货限制,推动我国对这些毒素的毒性机理、环境影响和生化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金属杂质及聚集状态等与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和安全性息息相关。纳米材料在生物体内的释放、分布、转运、代谢特征及由此带来的潜在安全性问题是纳米医药领域实现产业转化最重要的基础科学问题。纳米药物需具备良好的生物安全性、靶向性及功能,但目前依然缺乏纳米材料与生物体系作用的分析方法、早期毒理学效应的生物医学评价指标与方法以及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纳米安全性评价方法。基于纳米—生物体作用过程的特点,发展原位、非标记、高通量、超高灵敏、超高分辨和动态快速检测的新方法和新策略,实现纳米材料的精准定量和准确定位,并获取纳米材料的关键化学结构动态信息是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王琼珂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F0003-F0003
多年来,高志贤教授一直致力于环境和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与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工作。主要工作包括“环境和食品中典型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利用纳米生物技术、生物传感和生物芯片技术检测环境和食品中化学残留物和生物毒素”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2):20-20
1 课题简介海水中存在的超痕量有机污染物,尤其是持久性有机物,虽然绝对含量非常低(ppb-ppt级),但是其长期、低剂量暴露下对生物的毒害作用,以及通过食物链放大的生物富集效应是海洋环境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现公认的POPs分析方法需要采集大量样品,在仪器分析之前进行富集、净化等前处理过程,还没有一种能适合我国国情的现场前处理设备,无法满足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以液压油污染诊断及污染控制为目的进行液压油污染度现场检测的优势及挑战,针对挑战问题进行方法创新和技术改进并结合工程机械设备的实际应用设计了一套油液污染度现场快速检测系统产品。通过对产品系统组成原理和算法及软件组成的介绍,阐述了本研究方法和技术创新改进的具体内容和应用。实现的产品系统涵盖多项功能(耐高压、多通道、在线和场地检测等),已在许多大型工矿企业应用,能有效避免因油液取样而带来的二次污染与时效性不强等问题,成为大型设备主动维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检测原理的仪器,目前在整体水平上,仍处于通用实验室仪器的研究阶段,开发的仪器主要面向科研单位,还没有能应用于现场且价格便宜的仪器。本课题的目的是建立基于SPR技术的多种痕量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方法,开发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和免疫检测技术相结合的快速检测仪器。研究的主要内容是SPR生物检测技术,样品前处理技术,开发配套试剂盒和专用SPR快速检测仪器。预期达到的目标包括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测定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小型SPR检测仪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世界上猪肉及其制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在猪肉生产、流通、管理领域,迫切需要对猪肉质量和等级进行快速检测。传统的质量检测与分析技术和仪器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等,存在着前处理过程复杂、分析时间长、检测指标单一、无法实现现场快速检测和反馈检测结果等缺点。目前,无损检测技术(如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金标试纸检测技术等)已在发达国家畜禽产品质量检测与评价上得到了应用,有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一种操作简便、价格便宜、无需特殊设备、易于推广的,用于区分HIV-1近期感染的实验方法。方法:自行设计“微量明胶颗粒凝集HIV-1近期感染检测方法”(PA-LS),并从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一致性、重现性几个方面与其它常规使用的试验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该方法与其它常规使用的试验方法的检测结果有很高的一致性。结论:该方法对HIV-1初筛有100%敏感性,99%特异性;区分HIV-1B亚型近期感染的敏感性为97%、长期感染的敏感性为96%、重现性为100%,是一种经济便宜、操作简单的实验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金利泰教授从事蛋白质、DNA等生物大分子检测技术的开发及其机理研究已十余年,为了开发新的生物大分子检测技术,他带领团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同时也获得了应有的回报。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是事关人民健康与社会和谐的热点问题,而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则是导致食物中毒与爆发性流行的最主要原因.我国国家标准中对致病菌的检测方法步骤繁琐、周期长,已不能适应大规模快速监管的需要.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国家农副产品质检中心自2005年至今,先后完成了“食品中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污染状况调查及快速检验方法研究”与“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检测”项目,在对江苏地区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PCR、多重PCR、多重Taqman荧光实时PCR (RTi-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并完善了多种食源性致病菌及其不同组合的快速高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领域,涉及卫生检验学、食品毒理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项目以病原生物学、分析化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前沿检测分析手段为基础,针对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生物毒素、违禁化学品、农药和兽药残留、肉类新鲜度与转基因成分,构建高效实用的鉴定分析平台,并以此为基础成功开发多项创新性产品。在全省和全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及相关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处理工作中,这些创新性技术成果得到了广泛推广与应用。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物流总量的急剧增加,使得常规的卫生处理、熏蒸处理、杀灭处理的时间跟不上整个国际物流的节拍,为提高卫生处理的时效性,对实施卫生处理的设备的机动性,将口岸码头上实施卫生处理的各项项目设备集成在一辆专用汽车上,集消毒、熏蒸等功能与一身的专用车将是口岸快速实施卫生处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一、纳米生物技术发展现状 1.纳米生物分析与诊断技术 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生物分析研究手段微型化、平行实验能力、灵敏度等一直有待于改进.采用普通荧光标记方法有精度和分辨率的限制,高通量生物分析体系的设计又受放大方法的速度和成本这一瓶颈制约.采用生物分子的纳米粒子(如量子点)标记的纳米生物分析技术平台则可以突破这些限制.量子点是胶状的纳米晶态半导体,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发光性,已作为一种新的发光探针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