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分析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法论的建立原因,说明其建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继而对笔者提炼总结的“一核心五阶段”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法论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更好的指导管理信息化工作。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北京市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有益补充和后备军。本文结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五个北京市(药物)重点实验室的实例,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定位、建设以及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了一些问题,供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3.
4.
“敦煌文化汉英术语库” 聚焦国际显学——敦煌文化及其核心术语。文章介绍了该术语库的建设及术语管理过程,分析现存困难,并对其他中国文化术语库建设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有一定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6.
7.
术语规范是语言规划的重要内容,语言规划自身的学科术语规范也面临迫切需求。语言规划的学科术语建设应坚持科学性、实践性和政策性原则,要针对人文社科术语的特殊性,从语言规划的学理逻辑出发,科学推进术语收集整理、概念体系建构、歧异术语消歧等工作;应构建政府和学界共同参与的开放的术语工作体系,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加强基础建设,强化面向术语应用的语言服务理念,重视面向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构建的术语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8.
线损管理是供电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线损管理的范围涉及线损综合管理、电网建设管理、生产运行管理、营销管理、电能计量管理及降损新技术管理等方面。线损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有许多,包括健全组织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完善各种线损管理制度,健全考核激励体系;健全包括制定、统计、分析和考核等指标在内的管理体系;完善营销管理和计量管理,加强对线损波动因素的分析和控制;加大降损新技术的应用等降损措施的落实;完善线损理论计算及分析工作,明确降损方向;做好电网经济调度与运行;完善线损培训管理,提高人员素质。高效有序地开展线损管理工作,能够确保线损指标达到最优化,降低电网损耗,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多团队系统理论是一种超出对以往单个团队研究,并将其作为组织活动系统一部分的团队研究中独立出来的新视角和研究方法,以多维度、多水平、多目标结构层次模型来观察企业团队的行为方式,是团队理论研究的创新趋势。本文从多团队的领导关系、多团队与复杂系统及多团队与产品研发等方面对近年来有关多团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就该理论在现代企业多团队组建、多团队协作运营及企业多团队领导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对MTS理论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在企业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研究我国管理会计的运用,应立足我国企业实际,不仅要大力宣传管理会计,更主要的是要培植永久性企业文化,以战略管理和市场导向的动态观念丰富管理会计内容,研究、实施战略管理会计,完善责任中心的考核、激励标准与指标体系,切实提高企业管理会计运用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燃料管理数字化管控平台以节能降耗、保质增效为目标,以智能化管理为手段,为发电企业提供燃煤采购、检斤(称重)、检质(采样、化验)、结算、煤场管理、配煤掺烧、锅炉优化燃烧等“一站式”解决方案,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企业燃煤管理,降低燃料成本。 相似文献
13.
14.
15.
在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企业环境意识、环境愿景、企业家的环境心智模式、员工环境经验、环境能力,以及企业环境组织惯例等隐性环境知识不仅能够带来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而且由于其巨大的价值性、稀缺性、不易模仿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看成其提升绿色竞争力的战略资源。但由于受到隐性环境知识的难以收集和整理、环境知识垄断性、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和信用体系,以及缺乏生态系统思维模式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隐性环境知识的管理和开发成为一项难题。通过研究探索试图从开发和整合内外部隐性环境知识来获得和保持环境竞争力。企业内部的隐性环境知识管理和开发侧重于发掘员工头脑中潜在的环境想法、直觉和灵感等隐性知识,使其转化为企业环境竞争优势;企业外部的隐性环境知识管理和开发的重点是整合和利用客户、竞争者、供应商等外部隐性环境知识资源。 相似文献
16.
17.
现今术语管理作为一个热门话题,对跨国公司的翻译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成为跨国公司全球化与本土化战略的组成部分。以微软公司为个案来看跨国公司术语管理对术语翻译的影响,回答术语管理的三个问题并用术语翻译的实例来说明术语管理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事档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讨论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上中美的差别,尤其是美国所创建的公民信用档案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
在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企业环境意识、环境愿景、企业家的环境心智模式、员工环境经验、环境能力,以及企业环境组织惯例等隐性环境知识不仅能够带来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而且由于其巨大的价值性、稀缺性、不易模仿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看成其提升绿色竞争力的战略资源。但由于受到隐性环境知识的难以收集和整理、环境知识垄断性、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和信用体系,以及缺乏生态系统思维模式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隐性环境知识的管理和开发成为一项难题。通过研究探索试图从开发和整合内外部隐性环境知识来获得和保持环境竞争力。企业内部的隐性环境知识管理和开发侧重于发掘员工头脑中潜在的环境想法、直觉和灵感等隐性知识,使其转化为企业环境竞争优势;企业外部的隐性环境知识管理和开发的重点是整合和利用客户、竞争者、供应商等外部隐性环境知识资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