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无人值守的、适合于布放在近海、能实时连续的监测海洋气象环境数据、具备遥控功能的小型浮标测量系统.该浮标系统能够监测风速、风向、气温、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和波高、波周期、表层海水流速及流向、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等海洋环境要素等,浮标可通过多种通信方式传输数据,是我国浮标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4):15-15,18
在"十一五"期间,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承担的"自持式剖面探测漂流浮标"课题,突破了浮标高可靠性、浅海环境适应性、重量精确调整及我国自主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等多项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采用argos卫星系统定位和传输数据工作深度为2000m的深海自持式剖面探测漂流浮标工程样机及采用我国自主北斗卫星系统定位和传输数据的工作深度为400m的浅海型自持式剖面探测漂流浮标工程样机.多台工程样机取得了理想的海上试验效果,最大工作深度和完成的剖面测量次数均达到合同指标要求,测量数据与现场数据吻合.  相似文献   

3.
利用Agro浮标估计南大洋混合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中的湍流跨等密度面混合(以下简称混合)控制着海洋中淡水、热量以及CO2等溶解物质的输运。南大洋是全球湍流混合最强烈的区域之一。理解南大洋湍流混合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模拟和预测全球大洋环流和气候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部分投放在南大洋的新型Argo浮标已经采用铱星通讯系统传送数据,可以返回垂向高分辨率的水文剖面,从而为研究南大洋的湍流混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作者在国际上首次利用这些新型浮标观测得到的高分辨率剖面对湍流混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大洋的混合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并且与地形变化密切相关。此外,在地形平坦处,湍流混合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由风输入到海洋中的近惯性能量的季节性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许建平 《中国基础科学》2006,8(4):5-11,F0004
中国ARGO大洋观测网试验是由科技部基础研究司批准的首个实施“中国ARGO计划”的启动项目,旨在通过引进国际上新一代、先进的ARGO剖面浮标,在西北太平洋附近海域构建我国ARGO大洋观测网的框架,使之有权利共享将在全球海洋中建成的由3000个ARGO浮标组成的实时海洋观测网资料,丰富我国的海洋环境数据库,提高我国海洋和大气科学家在国际前沿科学领域中的研究水平和显示度,强化我国在国际ARGO计划成员国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试验背景与设想国际ARGO计划是由美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大气和海洋科学家于1998年推出的一个大型海洋观测项…  相似文献   

5.
海水中营养盐的含量是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参数,海水的富营养化和适宜的营养盐结构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国家“十一五”海洋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海洋赤潮综合监测,水质与污染多参数综合监测,营养盐自动在线分析等技术”。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研制五要素集成的水下营养盐自动分析仪,此分析仪可用于浮标,  相似文献   

6.
邵毅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3):17-17
海水的温度和电导率(盐度)是最基本的海洋水文参数,尤其是浅海温盐变化快,监视浅海不同深度的温盐状况,在预报和减灾上可以为海洋环境数值预报和灾害性海况遥测提供数据资料;在军事上可以提供海洋环境实测数据,用于声纳作用距离预报和潜艇航行航道保障;在海洋养殖中可以预报海水环境变化规律,控制生物较佳养殖环境。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52年,是辽宁省重点研究院,其主要任务为:负责辽宁省海洋发展战略、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海洋资源保护与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海域使用论证、海洋渔业环境监测及保护等方面和研究;负责开展与水产科学有关的海洋渔业资源、海水增养殖海域生态环境、海水增养殖技术、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及病害防治、水产品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围绕国内外海洋高端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青岛蓝色硅谷发展规划,以加强全球链接,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将青岛打造成为全球海洋产业创新高地和创新中心,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为目标,选择海洋新材料、深海技术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与生物制品、海水综合利用、海水健康养殖及捕捞、海洋仪器仪表、船舶装备、海洋新能源、海洋环保与生态灾害处置共十个海洋高端产业领域,运用文献和专利分析、专家智慧等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全球创新资源分布路线图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蔚蓝色星球,因为地球表面71%的面积覆盖着海水,海水孕育了这个星球上最原始的生命,然而对于海洋,我们知之甚少。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未知海洋的探索,在征服海洋的同时,我们学会了与海洋和谐相处,学会了合理地利用开发海洋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深孔内地下水位和钻孔压水试验内管直径过小、水位难以测量,以及地下水位测量精度低的难题,从而研发了这款SWY-Ⅰ型数字式钻孔水位测量仪,2012年11月已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见下文)。本课题主要设计了重力式浮标探头和自动计数系统,利用传动装置,实现了钻探孔内水位测量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13,(11):30-31
地球表面海洋占71%,海洋里蕴藏着极大能量,潮流、潮汐、波浪、波流及海水温差、盐差等都可用来发电。目前最具有工程应用开发潜力的是潮汐发电。潮汐能是海水在月球、太阳等引力作用下形成周期性海水涨落而产生的能量,是一种尚待大力开发储量巨大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可作为常规能源的补充,如规划中的俄罗斯白海岸麦津海湾潮汐电站装机高达20000MkW,可与三峡电站相比。  相似文献   

12.
海洋能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海洋通过各种物理过程或化学过程接收、储存和散发能量,这些能量以波浪、海流、潮汐、温差等形式存在于海洋之中。  相似文献   

13.
Argo——成功的十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美、日等国科学家发起的国际Argo计划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由3000多个自动剖面浮标组成的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也已于2007年10月末正式建成,成为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的重要支柱,迄今在全球海洋0—2000m深度范围内获取的温度、盐度和海流剖面资料总数已达56万余条,并正以每年10万条剖面以上的速度增加。随着Argo资料数量的快速增加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它们在海洋和大气等多个领域科学研究和业务活动中的应用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正有效地改变着人们对许多重大自然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了人们对重大海洋和天气事件的预测预报能力。我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该计划,已经初步建立起我国的Argo大洋观测网,并在Argo资料的接收、处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无论在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方面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急需整合资源和力量,强化我国Argo大洋观测网的建设及其资料的应用研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羟基自由基治理海洋赤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潮可严重危害海洋资源 ,对海洋经济造成严重负面影响。虽然国内外学者花费 40余年时间 ,先后提出几十种治理赤潮方法 ,几千种除藻药剂 ,但能真正付诸治理海洋赤潮的却寥寥无几。近期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采用绿色强氧化剂———羟基自由基治理海洋赤潮的新方法 ,并解决了强电离放电激励气体分子高效生成羟基自由基的关键科学问题。 2 0 0 2年在山东龙口海域进行的海上围隔中宇宙试验结果表明 :当海水中羟基浓度达到 0 .68mg/L时 ,叶绿素a含量低于能检测到的最低值 ,中肋骨条藻、亚历山大藻等 3 3种赤潮生物致死率达 99.8% ,其中 ,藻类孢子的致死率达 1 0 0 % ,海水水质亦有明显的改善。该方法为绿色化学和先进氧化技术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实现了零污染、零废物排放治理海洋赤潮灾害  相似文献   

15.
海水养殖生物病害发生和抗病力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病害导致的海水养殖生物大规模死亡问题一直是世界海水养殖业面临的棘手难题。近年来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迅猛 ,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 ,但由于环境恶化和种质资源衰退等原因 ,养殖生物病害种类、发生的频率及由此导致的死亡规模与日俱增 ,严重影响了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数额巨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海洋生物病害研究现状和我国所面临的问题 ,着重论述了我国在解决海水养殖生物病害问题上的思路和近期在“973”项目资助下在病原鉴定与检测、宿主抗病力分子遗传学基础以及环境调控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作者认为我国海洋生物病害研究的部分成果已经进入国际前沿水平 ,但整体上同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还有许多基础性的科学问题没有研究清楚。本文最后提出了今后在此领域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奇岩巨石     
坐落在澳大利亚袋鼠岛上最高的位置,经过亿万年来的风吹雨淋和海水风化,通过大自然常年累月的风雨洗礼,加上南面海洋中盐的侵袭的力量,塑造成为了一块  相似文献   

17.
滩涂贝类是我国海水养殖产品中产量大、产值高的重要养殖品种,但产品质量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其产地环境质量状况直接影响到贝类产品的质量。该课题选择中国沿海典型的海水滩涂贝类养殖主产区,通过开展环境特征污染物甄别、污染物浓度限量确定和贝类养殖产地环境类型划分研究,建立了海水滩涂贝类养殖产地环境特征污染物的监测、分析和评价方法;以重金属铜、铅、镉参数为切入点,提出海水滩涂贝类养殖产地水环境质量、底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和我国海水滩涂贝类产品安全限量中镉的限量建议值;从产地环境管理角度,提出了海水滩涂贝类养殖产地环境类型划分技术规范草案。该研究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产品产前质量安全控制及应急计划标准研究”课题二。  相似文献   

18.
刘鹰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3):19-20
海水设施养殖是世界各国开发海洋的重要发展战略方向,也是我国新时期向海洋领域拓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开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效低耗的海水设施养殖技术研究,大幅度提升我国海水养殖产业技术水平,对提高养殖产量、改善养殖品质,增强我国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发现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对鱼类的作用就像酒精所产生的效果,造成鱼类不能判断风险以及容易失去感觉。这种"中毒"症状使得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威胁加剧。据统计,每年有23亿吨由人类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排放溶解于全球海洋中,使海水向更酸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加勒比海多米尼克岛45岁男子安德鲁·阿摩尔被人们称做“鲸语者”,因为他经常和一条10米长的海洋“食肉巨兽”抹香鲸一起在海水中嬉戏,鲸鱼们显然将他当成了可以信任的人类“好友”。安德鲁还曾邀请美国和日本的两名水下摄影师跟随他一起潜入海水中,让他们用照相机拍下了他“与鲸共舞”的惊人画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