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蓉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8):57-58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思想政治学科如何适应新的课程理念,实现教学改革,是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中出现了空前的应用热潮。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本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赫赫有名的政治伟人,在其一生的政治生涯中体现了许多值得求索的科学思想,广涉社会医学思想、水利科学思想、农业科学思想、军械科学思想和信息科学思想等。这对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无疑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卡尔.皮尔逊(Karl Pearson,1857-1936)是英国名的哲人科学家,他的科学哲学名(科学的规范》早就为国人熟知,本集中分析和梳理了他的优生学思想遗存,在肯定其某些启发意义的同时,着力批评了他沿着社会达尔主义的思潮下滑,陷入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泥沼。  相似文献   

4.
校园文化是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活动文化。大学的培养目标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文化是大学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载体,与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密切联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为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活力和生机。只有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全面实现大学的培养目标。这是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案例研究是工程创新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具有理论研究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案例研究是对工程创新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有助于揭示工程创新的客观规律;是对工程创新思想方法的深入阐发,有助于研究工程创新的思维方式;是对工程创新具体过程的生动再现,有助于培育工程创新的优秀人才.我国是世界上工程实践最为丰富的国家,案例研究必将为工程创新作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现代网络技术为提高“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效果提供了新的平台。本文以浙江大学的课程教学改革为基础,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析了制作“自然辩证法”网络课件的指导思想、内容框架、管理模式,为现代网络技术与政治理论课程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教社科【2010】2号)的精神及部署,教育部社科司正在部分高校进行新课程试点,2011年秋季将在全国高校普遍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乃至整个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8.
冯军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6):56-59,72
在哈贝马斯的技术哲学中。克服现代技术思想是其重要的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哈贝马斯政治与技术交往理论,揭示他克服现代技术的基本思想,并对其思想的价值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教社科【2010】2号)的精神及部署,教育部社科司正在部分高校进行新课程试点,2011年秋季将在全国高校普遍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乃至整个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与发展相关问题的研  相似文献   

10.
譬喻与创新     
笔者曾经发表过题为《譬喻——科学大师的拿手好戏》的文章,介绍譬喻在科学概念形成和科学思想传播中的作用。美国奥克兰大学心理学副教授辛谢尔·西佛尼斯女士则在2006年第1期的《国际创新与技术管理》杂志上发表文章说,譬喻对于传播创新思想也厥功甚伟。她没有说明为什么会想到研究这个题目,不过,她的丈夫是位艺术家,他可能对她的思维方式和选题思路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八十年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哲们从西方请来了“德先生”(democracy,民主)和“赛先生”(science,科学),在中国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启蒙运动,以期救治中国政治的黑暗和经济、文化、思想的落后。中国人从此迈开了政治现代化和思想现代化的坚实步伐。时至今日,民主和科学虽然在古老的中华大地登岸,特别在近二十年也取得了诸多成就,但其进展似乎仍未能尽如人意,遑论在中国的社会肌体和民众的意识和潜意识中生根。看来,民主和科学将仍然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思想启蒙的主题和社会建制的目标,是中国走向物的现…  相似文献   

12.
试析苏联的政治文化传统对国家科技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在苏联时期的国家科技政策主要表现为高度集中的科技管理体制和坚定不移的军事战略导向,这种体制的形成有其坚固的政治文化基础,即苏联政治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大国意识”和专制主义。本文力图说明,科学文化和自由、民主意识才是现代文明的思想基础,国家的现代化根本上讲是文化的进步,只有彻底清除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才能实现国家政治文化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最终有利于国家向现代文明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作为首都能源支柱企业,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承担着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用电的重要责任。要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履行好肩负的责任,创新是关键。为充分调动广大职工投身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工会在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职工技术协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公司范围内广泛开展了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共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28个,参与职工近千名。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培养高技术和技能人才搭建了崭新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4.
创新的社会属性决定了,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不能只靠经济、技术等常用政策工具,还要为长期的创新互动创造一个有效的社会基础。尤其是在产业技术巨变面前,这种社会基础更是转型升级必需的关键投入。但受多方因素影响,学界和政策部门对这一社会议题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理解。鉴于此,本研究以机床工业的技术巨变为背景,对比了芬兰坦佩雷和中国两个机床产业转型的案例。比较发现,即便是正在探索的新型举国体制,也未就社会维度进行全面且有意识的制度设计,从而导致了基于国家背书的产业链互动和产学研合作短期化并存的悖论。文章最后就此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基于知识增长的欧盟区域创新模型和智慧型创新政策体系的系统阐述,力图对我国设计差异化的区域创新政策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首先,本文对欧洲学者率先提出的区域创新的知识差异化模型定义及其分类进行了详述;其次,对欧洲KIT项目进行的区域创新模式实证分类结果以及智慧型创新政策体系实践应用案例进行了翔实阐释;最后,以欧洲智慧型创新政策体系实践应用案例作为参考,指出我国当前区域创新政策体系设计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推动我国采纳差异化、动态化和智慧化区域创新政策体系的若干建议和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6.
贝尔纳是天才的科学家,物理、化学和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方面的先驱者。他在对英国科学传统进行总结继承和批判的同时,也对整个科学与社会的历史进行了全面考察。为了重构科学与政治的和谐,达到科学为民谋利的目的,他以苏联社会主义为模板,借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进行了科学政治学研究,形成了他的科学政治学思想,凸现了研究的基本纲领。但是,他的理论更多地表现在形式逻辑的论证上,未能对政治调控科学提出具体模型和方案。  相似文献   

17.
晚明科技翻译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翻译高潮,不仅涌现出众多的先觉者开展科技翻译实践,而且产生的思想远惠后世。以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王徵和李天经为代表的晚明先贤在数学、天文历法和制器技艺等翻译实践中颇有贡献。从科技翻译的内容、目的和模式出发的探赜,旨在深入解释晚明科技翻译在学术影响力以及思想启蒙方面的意义。通过分析得出,晚明科技翻译促使了近代科技翻译思想和科学思想的萌芽,形成了重视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启发了在相关翻译领域的积极探索与思想转变。并且,为后期构建中国翻译理论和建立中国翻译话语体系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论庄子的机械批判思想——对“圃者拒机”寓言的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自然无为的“道”本体论和素朴自然的人性立场出发,庄子在“圃者拒机”寓言中表述的机械批判思想具有三点要义:肯定技能,以褒扬劳作者超越的形上精神境界;反对主体的机械性异化,持守自然自由的本真人性;批判工具主义的社会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9.
宋代改革运动和科技创新都是中国古代史上影响最大的历史事件。作为改革思想理论的“荆公新学”与对取得科学成就的苏颂、沈括有许多共通之处,改革的大辩论也促进了医学的百家争鸣。对这一时期的改革思想与科技思想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将会对改革开放与科教兴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史、科技战略和创新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科学院实施的知识创新工程,是一项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代表未来科技发展方向并体现国家最高水平的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只有站在历史的制高点来审视中国科学技术从近代向现代的转变,才能真正体会创新工程的深刻意义与丰富内涵。历史感是一种高级的思想体验,只有具备历史感的战略家才是伟大的战略家,只有具备历史感的科技决策者才是合格的科技决策者。中国科学从传统向近代的演变可以早溯到明末耶稣会士的来华和清末洋务派人士发起的自强运动,1928年中央研究院的建立是中国科技事业开始建制化的标志,但真正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