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马克思哲学形成的基石是科学的实践观,而科学实践观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的价值性和唯物史观的真理性的统一。丛大川先生的实践人道主义新体系,就其与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相比言,具有显扬马克思哲学革命人道主义的重要特征,强调其改造世界的革命批判性,突出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性以及辩证法的主体性等优越之处。但若与笔者主张的马克思哲学两层次构成的实践唯物主义相比,则又有缺少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规律性、价值性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空悬性以及辩证法尚未达到现代化等不足之处。因此,这一新体系应是关于马克思哲学的革命人道主义价值观的系统理论,而不宜看作是马克思的全部哲学。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自己强调自己的哲学是“新唯物主义”哲学。然而,究竟应当如何理解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在今天,决不是一个已经明白的问题。众所周知,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研究方面,国内外已经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体系,比较经典的有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普列汉诺夫),人道主义(卢卡奇),实践哲学(葛兰西),以及国内这些年提出的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本体论、交往论、生存论、解放论、类哲学等。  相似文献   

3.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问题是贯穿整个德国先验哲学的一根红线。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在各自本体论的基础上,围绕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问题进行的探讨,都没有真正解决好二者的统一,马克思抛弃了先验哲学的唯心论体系,吸取了其合理内核,在社会实践上真正使理论和实践得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4.
立法哲学是以"应然"立法为中心,探寻立法"正当性"的一门法学新兴学科。立法哲学的学科体系由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四部分构成。开展立法哲学的研究对于拓展立法学的研究领域、推动立法学的研究转向和丰富立法学的学科体系都具有着重要意义。立法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思辨(哲学)方法、实证(经验)方法和反思(批判)方法。  相似文献   

5.
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虽欣欣向荣、硕果累累,却难以有效给予人们多维度的生活关怀和深层次的思想启迪,因而让哲学"回到生活世界"成为迫切的时代诉求。从理论建构、语言表达、哲学教学和回归方式等四个方面,探究哲学向生活还原的实践路径,旨在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社会生活、大众需要的沟通和相互关切,让思辨哲学真正消融于生活。  相似文献   

6.
哲学课教学联系医学实际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永青  龙欢 《科技信息》2007,(18):225-226
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作为一种抽象的理论思维形式,令学生觉得深奥难懂。如何使哲学变深奥难懂为通俗易懂,提高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能力,本文从医学的角度,把哲学基本原理联系医学、把理论思维应用于临床进行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哲学课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范畴,以实践概念为基础能够建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厦。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带有根本性意义,我们应做出科学的回答。虽然一直以辩证唯物论来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或提出了实践唯物主义或实践本体论等观点,但解释起来仍然牵强附会,因为哲学基本问题本身存在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引入新的概念和原理,从分析马克思实践观的科学内涵入手,深入分析实践过程的实质,以全新的视角重新理解哲学基本问题和本体论,以崭新的观念阐明了马克思实践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当下哲学对话的进行,海德格尔"此在"现象学逐渐成为领悟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命运性契机。"此在"的绽出之生存堪为打开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钥匙。在此开启中,"实践本体论"获得了敞开自身的历史机缘。作为马克思哲学的原初基础,实践之"活动……出来"的品格,即它对现存感性世界和"现实的个人"的开启和塑造,成为理解"实践本体论"的突破口。自此切入,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发生才是可以理解的。当下,"实践本体论"需要的不是被超越,而是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因为只要实践的生成性品格尚未完成,"实践本体论"就没有被超越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艾思奇是我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在党的领导下,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宣传和教学工作,出版过多部哲学著作,著有《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哲学的现状和任务》、《辩证唯物主义纲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中国化、现实化等作出了卓越的、难以估量的贡献。他的著作《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集中阐释了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他在他的著作《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现实化的主张,这与毛泽东的"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指导思想完全一致。本文旨在浅析艾思奇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的大众化、时代化、中国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实践哲学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士论文是马克思建构新的哲学本体论范式即实践哲学的发祥地。马克思所建构的实践哲学,其逻辑底蕴是世俗立场,价值旨归是理性世界,人本精神是自我意识。实践哲学是对传统哲学理念与形态的批判与超越。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这一变革的实现 ,有赖于马克思在哲学上的新贡献。马克思在哲学上的新贡献不是在于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 ,创立“辩证的唯物主义” ,也不是在于超越唯物、唯心的对立 ,建立超越的“实践哲学” ,也不是在于创立“实践本体论”以代替物质本体论。马克思在哲学上的真正贡献在于把作为意识现实对象的感性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 ,理解为实践 ,从而确立了新的哲学出发点 ,创立了从实践出发来解释问题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或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2.
本体论是任何哲学理论的前提和出发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一元论。那些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本体论或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理论相悖的。  相似文献   

13.
西方历史哲学的兴起与早期发展经历三个阶段:人之外的思辨的历史哲学,现实的人的发展的历史哲学、无视或漠视普通人的作用的思辨的历史哲学。回顾这一历程有助于当前重新认识唯物史观的科学价值和捍卫历史学的科学地位。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从人类学哲学视野出发,探讨了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就有一种自然的抑或是社会的价值引导.由这种价值引导把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社会、社会和历史既区别开来又统一起来;人类社会正是在这种不断实践循环的引导中,通过有意义的价值导向把实践和认识、真理性与价值性、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决定论与选择论、改变世界与解释世界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这种新实践观的价值引导观察世界,形成了马克思人类学哲学实践价值引导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了人类哲学史的革命.  相似文献   

15.
随着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变革和当代价值研究的纵深推进,唯物史观的创立越来越彰显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从理论上来说,唯物史观的创立不但是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钥匙,同时还为人类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从实践上来说,唯物史观的创立不但开辟了发展和创新哲学的根本途径,同时还开辟了实现和发挥哲学功能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16.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大多是把马克思脱离思辨哲学,转向研究经济问题,提出“市民社会”、“私有制”等重要范畴,看作是马克思形成唯物史观的关键。我认为,这种看法过于笼统和宽泛,不能准确地反映出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真实的理论进展过程,以及马克思早期思想发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思想交锋、自我批判、绵延提升直至最终导出唯物史观之创建的逻辑进程。马克思立足于《莱茵报》时期的感性经历,先后运用哲学、历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和知识对黑格尔理性国家观进行系统的理论清算,纠正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历史错位”,首次确立了“社会本体论”原则。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理论的形成是标志着唯物史观开始诞生的第一命题。分析马克思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演进逻辑,有利于澄清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内在关联,科学评价市民社会理论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运用广泛的理论及实践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化,就是要在继承马克思人类学精华的基础上着眼于时代的大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学哲学的理论构建是一种立足于人类性而不是阶级性的人类学哲学,人类世界是人类一切社会存在的本源和发展的动因。因此,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理论的构建就是:从人类世界实践创生论出发理解人的社会存在和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包含着马克思环境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体现为六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人的自然性与人的社会性的统一是从人及自然各自的根本属性出发,说明人与自然的矛盾统一,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思想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统一,是从两类关系的关联性出发,说明它们和谐的内在必然性,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核心内容;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是从人的社会性出发,说明的是人的社会本质,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价值依据;无机身体与有机身体的统一是从人的自然性出发,说明的是人的自然的本质,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理论特征;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统一,是从人的实践本性出发,说明的是人的主体性的特殊规定,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实践原则;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是从人与自然和解的根本旨归出发,说明的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之境,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终级关怀和最高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20.
论“巴黎手稿”三大中国化解读的美学底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巴黎手稿"中的美学思想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统一体的,其内容本质上是人与自然双向互动的物质变换关系。这既非主体实践本体论即人类中心主义的,也非心理本体论即心理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论即科学主义的等互不关联的某种单一化视角的美学解读,而是蕴含着在掌握主客体辩证互动规律的基础上向无限永恒的宇宙自然渐趋靠近,实现人类与大宇宙的共生同在,有深邃的终极关怀的关系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