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板轧制过程板坯弯曲生成与抑制之一--轧制参数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中板轧制过程板坯弯曲现象是中板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测试技术对中板轧制过程板坯生成弯曲时的轧制参数进行了综合测试,摸清了轧制参数的变化规律及特点,为板坯弯曲的机理研究和设备改造提供了可靠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中板轧制过程中抑制板坯弯曲的措施之一。从理论上剖析了轧制线高度和轧辊偏移量大小与板坯弯曲的关系,给出了实用的轧制线高度的确定原则。实践已证明合理的轧制线高度是一种抑制板坯弯曲很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研究在中板轧制过程中抑制板坯弯曲的措施,在国内外首次应用上压法轧制来抑制中板轧制过程中板坯生成的弯曲现象,从理论上建立了板坯上下表面温差与轧辊辊径差的关系,为现场提供配辊原则。  相似文献   

4.
中板轧制过程板坯弯曲现象是中板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测试技术对中板轧制过程板坯生成弯曲时的轧制参数进行了综合测试,摸清了轧制参数的变化规律及特点,为板坯弯曲的机理研究和设备改造提供了可靠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在中板轧制过程中抑制板坯弯曲的措施.在国内外首次应用上压法轧制来抑制 中板轧制过程中板坯生成的弯曲现象,从理论上建立了板坯上下表面温差与轧辊辊径差的关 系,为现场提供配辊原则.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上分析了电气传动系统参数对要反坯弯曲的影响,给出了抑制板坯弯曲的方案并给予实施,实践表明用电气传动系统参数的非对称来抑制板坯弯曲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首次考虑摩擦弯矩和附加弯矩对辊系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四辊轧机辊系最佳偏移距模型。  相似文献   

8.
分析扭振在道次轧制中的变化特点,得知头部咬入阶段的峰值扭矩是制约道次压下量的关键因素.结合整个轧制过程的稳态轧制扭矩的变化规律,提出在展宽阶段和伸长阶段前几个道次采用头部增厚法,即在咬入阶段后的稳态轧制过程适当增加道次压下量.并推导出轧制扭矩和压下量的关系式,得到道次压下量的放大范围.该方法能在不改动轧机设备的前提下提高轧机能力,适合在中厚板轧机上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附加弯矩模型.该模型提出,在确定辊系偏移距时,应考虑附加弯距的影响;减少万向接轴的倾角,可以提高辊系的稳定性,从而给确定辊系最佳偏移距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差动咬入法"控制中厚板轧制板头弯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中厚板轧制中板坯头部弯曲原因的基础上,介绍韶关钢铁集团公司二轧厂在板头弯曲控制中采用下辊电机启动时间早于上辊启动时间的“差动咬入法”。通过采用该方法,使板坯头部下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基本满足了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中厚板轧制过程头部弯曲成因分析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国内中厚板轧机普遍存在的头部弯曲问题,通过对轧制过程进行分析,得出轧件上下表面温差和上下辊辊径比对轧件头部弯曲的影响规律,建立轧件头部弯曲曲率、轧机上下辊辊径比和轧件上下表面温差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根据轧制参数预测轧件弯曲曲率,为现场配辊提供理论依据.提出一种采用CCD摄像机测量轧件弯曲曲率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肖水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0):2320-2323
采用均匀试验法对板带轧制头部弯曲的七种影响因素:轧件上下表面温差、轧件初始厚度、导入角、上下辊直径比、上下辊速比、压下率以及上下轧辊与轧件之间的摩擦系数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分析获得了各影响因素重要性大小排序,并且得到了各影响因素的最优水平。数值模拟试验表明均匀试验法使试验次数大为减少,对提高工程试验效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