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4 毫秒
1.
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后期,施旺(Schw-ann)所建立的理论框架发生了根本性的修正。这种修正包括对施旺外源细胞形成论述的否定,并用直接细胞分裂的论述取而代之。这种修正的特征是,作为确定细胞的决定性要素,人们已将注意力从核和膜转移到原生质。按照拉卡托斯的科学观,这样的修正被认为是核心变化,由此修正的结果将不改变现存的研究纲领。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中,世代变化可解释为物种科系之间的过渡。很清楚,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细胞的研究者们自发地修正施旺的细胞学说,同时富有成效地接受从施旺到更新的观点的变化系列,并集中精力修改之。再者,选择虽然不是解释修正的唯一工具,但却是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选定具有启发性理由的进化模式,将导致我们探求有关选择标准的变化,以图解释直接细胞分裂的理论如何取代施旺的外源细胞形成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就我们所知,关于玻尔墓和玻尔葬礼的记载是很少的。《玻尔墓——哥本哈根见闻之一》一文根据作者在哥本哈根的亲身见闻,对这些情况作了一些介绍。我们认为,有关的事实很好地证明了玻尔那种可钦佩的性格。他是那样的伟大而又那样的平易近人,以致使你永远倍感亲切。  相似文献   

3.
苏良赫 《科学通报》1958,3(4):115-115
山西临县碱性岩体曾经王竹泉、那琳(瑞典人)、杨杰等人研究过。那琳认为这个岩体的形状是一个岩盘(岩盖),其他学者也都同意他的说法。作者于1956年曾到临县的大肚山——紫金山——教排山进行了研究。野外工作中由于以下事实对岩体为一岩盘之说发生怀疑。(1)在很多地方,如大肚山西坡、流水岔北沟中等地,都见到岩浆岩和围岩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作者在管理科学研究学会第26届国际会议关于公共政策的专题讨论会上的讲话。这次会议是1984年6月19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在讲话中他谈到,美国政府科学技术的三个主要部门(国防、航空与空间、能源)的高级行政官员对美国政府最近关于研究与发展政策变动所造成的后果发表了看法,他们都认为这种变动的前景是好的,总体上是有益的,同时也指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自《无知百科全书》。作者是英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宇宙学家,现任剑桥大学理论天文学教授。他以一位实际科学家的身分来谈论这种几乎是纯粹的认识论问题,是很耐人寻味的。这表明,现代科学发展本身确实不断提出一点重大的认识论问题。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科学向何处去?或者说科学的目的是什么?可惜,对这个重大问题,实际科学家很少有时间去考虑,结果,科学界中只能听任一些传统观念的流行。人们以为,一些天才科学家已经建立了基本理论,我们只要认真进行观察和实验,就可以使科学不断前进。但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却提出一个誖理:观察激发人们去建立理论,但又只有建立了理论才能更好地观察到事实。因此,那种表面上可以解释一切观察现象的表面理论,是称不上真正的科学理论的。科学理论不仅是描述已有的事实,更重要的是预测未来的事实。要超越现实而预测未来,就不能保证不犯错误,就要求任何理论不能僵化,要根据变化的事实加以调整。由此,对待一切科学理论应保持一种明智的、灵活的、清醒的科学态度。作者为此提出了一个“珠子模型”。他要求科学家使珠子保持在0、1区间的线段上,不要陷入0(绝对不信任)或者1(绝对信任)的深渊之中。这也就是说,人类总是在知与不知的两个极端之间活动,总是不断地力求向知的方面有所进展。人类永远也不能陷到任何一个极端之中。知之本性,总是同无知相联系。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保持科学想象力,不为已有成见所束缚,使科学理论不断受到科学实践的调整,保持最大的解释现实、预测未来的能力。在作者看来,这就是科学的目的,也是科学发展的总的方向。如果许多人因衣衫褴褛和家俱破旧而感到耻辱,那么,让我们因思想卑劣和哲学庸俗而倍感耻辱吧!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有几个时期,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消失了。这种现象发生最强烈的一次是六千五百万年以前,包括恐龙在内的所有的动植物突然从地球上消声匿迹。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巨大的灾变?曾经广泛流行的碰撞理论认为,罪魁祸首是陨石、彗星一类的天体。在此之后,加利福尼亚大学柏肯利分校的物理学家Richard A.Muller以及他的同事们又提出了一种理论,奈梅希斯(Nemesis,希腊神话中的复仇女神)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围绕太阳旋转的天体中,有一颗“死星”,正是这颗“死星”导致了发生周期惊人准确的群体消亡现象。无论上述哪一个理论被证实,我们都必须重新认识太阳系,重新认识太阳系的生命活动周期。这篇文章描述了两个理论的诞生过程,作者Muller还提供了鲜为人知的科学家工作和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7.
正在"物理学家为什么要学习历史"这篇文章中,作者马特·斯坦利(Matt Stanley)用了强有力的事实论据证明了他的观点。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些我的见解。当你首次构思出一个实验或者提出一个理论假设时,先前学者们的发现是你能接触到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学习科学史,能使你了解像牛顿那样的物理学家是怎样用当时的方法和知识解决问题的。和其他科学历史学家一样,斯坦利强调人文因素。虽然说,物理学家应该客观地研究自然世界,但  相似文献   

8.
关于Fuzzy拓扑群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方锦暄 《科学通报》1984,29(11):651-651
Fuzzy拓扑群的概念首先由Foster引进,由于所给定义本身的局限性,工作未能获得展开。本文作者在文献[2]中借助于加强“群运算的Fuzzy连续性”,提出了Fuzzy拓扑群的一个新定义,获得了一些结果。本文利用Lowen的Fuzzy拓扑定义(文献[2]利用的是Chang的Fuzzy拓扑定义),不再需要加强“群运算的Fuzzy连续性”,给出了Fuzzy拓扑群的又一新  相似文献   

9.
去年 1 1月上海科技论坛期间 ,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物理所的杨国桢院士曾对笔者谈起 ,他认为互联网以后 ,全球在信息方面的最大的产业之一就是光子产业。用光方式进行互联 ,速度更快 ,容量更大。受“胜者全得”理论的影响 ,国内不少地方纷纷提出创建“光谷”的计划 ,以求在即将到来的光子产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杨院士并不为这种群雄纷争的局面担忧 ,相反他认为这种惟恐落后的意识对一个尚在萌芽中的产业来说是可取的 ,但他比较乐观地指出 ,上海更有可能在这一种新机遇面前有较大作为 ,他特别提到了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的研究实力。几个月后…  相似文献   

10.
林声 《大自然探索》2010,(11):62-67
尽管达尔文以"物种起源"作为其传世巨著《物种起源》的标题,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在此书中并没有探索究竟是什么触发了某个新物种的形成。人们也许认为,现代遗传科学的发展,如遗传密码的破解等,已然揭开了达尔文时代所无法了解的生物学上的各种奥秘。但事实并非如此,新物种形成之谜仍然是进化生物学中最大的一个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11.
Lévy拉普拉斯算子是Lévy在研究L~2[0.1]上的泛函时引入的一个无穷维拉普拉斯算子.此后许多作者在不同框架下对它进行了研究.Hida首次在白噪声分析框架下通过U—泛函的二次变分定义了Lévy拉普拉斯算子△_L,证明了△_L零化平方可积泛函.在文献[3]中,Hida和Sait(?)而证明了如下公式:△_LF=-(?)-(△_LF)~(?),其中(?)为F在Kuo意义下的Fourier变换.本文采用文献[4]中关于△_L的一个定义,给出了△_L的一个新表达(见下面的(3,2)式),重新证明并推广了上述两个结果.  相似文献   

12.
刘有成 《科学通报》1960,5(7):215-215
在溶液中游离基发生重排作用的可能性长时期为人們所否认,近年以来,才有人用实驗証实某些游离基能以通过苯基、鹵素、或甲基的轉移而发生分子重排。关于在溶液中游离基分子发生氫原子轉移的异构化也是可能的,有人提出这种异构化作用在烯烃的游离基聚合过程中可能发生,因而产生支鏈,但直接的实驗証明尚未見报导。为了探討比较簡单的烃基游离基在溶液中是否发生异构化的問題,作者研究了1-溴辛烷与异丙基溴  相似文献   

13.
从来没有一本关于美国数学教学的书受到过这样的注意.作者声称:由于多年来对迷人心窍的科学研究过于追求,使美国的数学教育正呈现着一种病态,也使大多数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们受到了哄骗.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他对这种疾病的诊断、病因的分析和治疗的处方.书中的内容几乎涉及和冒犯到本世纪内在任何一种类型的学校中曾经教过数学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4.
我们都听说过阿尔·戈尔(AL Gore)关于气候变化的一个不利的现实;而<新科学家>杂志记者却从德国社会民主党国会议员哪里听到一个极为有利的现实--被公认为比绿色和平组织还要激进的赫尔曼·谢尔(Hermann Scheer)认为,一项伟大的不言而明的事实就是,让我们的世界转向可再生能源是一件非常容易之事.谢尔在接受<新科学家>杂志采访时说,我们现在正面临太阳能革命的到来,正如十年前的移动电话革命一样.  相似文献   

15.
麦结华 《科学通报》1997,42(14):1494-1497
混沌现象是非线性系统的运动复杂性的一个方面.随着研究的对象、方法、目标或重点等等的不同,不同的作者或同一个作者在不同的论著中给出的混沌的定义可以有或大或小的差异.如下的定义首先由文献[1]提出:定义1 设(X,d)是个度量空间,f:X→X是连续映射,S是X的含有至少两点的子集.若对S中的任两个不同的点x,y均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系河南温县一位农民——非专业的天文、地质学者,他潜心钻研太阳系成因问题达30年之久,形成了与国外关于太阳系起源理论截然不同的新假说.关于太阳系起源假说的提出,在中国尚属首次,科学界认识很不统一,许多科学家持异议或否定意见,也有一些著名学者认为该论观点新颖,见解独特,向传统的地质理论提出了挑战,对“天地生相互关系”研究课题有一定启发.本刊发表该文,供大家研讨、探索.  相似文献   

17.
研究揭示了精神病学的惊人复杂性,但也可能将我们引向精神病诊断与治疗的新路线——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患者)自认为听到来自大脑的声音,这种幻觉会导致他们产生妄想,并固执地认为有人要谋害他或者鼓动他去伤害其他人。一旦将这种妄想付诸于行动,将会产生报纸头条般的惨剧,所涉及的人往往包括患者身边的人。  相似文献   

18.
发现发明史话人类对于原子结构的研究开始得很早,但是科学地提出这一问题,还是上一世纪末的事情.最初是电子的发现,这种亚原子层次上的粒子的发现,为研究原子的组成部分提供了可能性.在这个基础上,各种关于原子结构的设想、理论,相继提出,各种有关的实验,相继完成.经过十年的研究和试探,第一个成功的原子结构理论由丹麦科学家尼尔斯·玻尔完成.他的工作,除了囊括了当时所有实验事实,融合了当  相似文献   

19.
海田 《科学之友》2006,(5):21-21
俄罗斯物理学家费多尔·尼沃林是坚持“地球中空说”的主要科学家之一,他曾因为提出了“新物理学”理论而在全球科学界一举成名。尼沃林的“新物理学”理论认为:我们的地球在形成之初,只不过是飘荡在宇宙中的一团巨大冰块,在太阳和宇宙能量的影响下,它开始受热变成熔岩状态,接着又开始慢慢冷却,地球表面便形成了坚硬的岩石层,但岩层底下的熔岩却仍然保持着沸腾状态,岩浆受热不断膨胀,形成气体扩散到地球外面,经过数亿年的这种膨胀和扩散后,地球中心事实上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空壳”。尼沃林认为,气体大规模扩散的主要出口就在南北两极,现在…  相似文献   

20.
<正>一项新的实验捕获到一个处于跃迁中的量子系统——这曾被量子力学的先驱者认为是不可能的。请看菲利普·鲍尔(Philip Ball)为此带来的报道。当量子力学在一个世纪前作为理解原子尺度世界的理论被提出时,其中的一个关键概念曾是如此激进、大胆和违反直觉,以至于它变成了流行语言,那就是:量子跃迁。纯粹主义者可能会提出反对,因为人们普遍习惯把这个术语应用于一个大的变化,这忽略了两个量子态之间的跃迁通常很小的事实,这正是为什么它们没有被更早地注意到的原因。但真正的关键是它们是突然发生的,如此突然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