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能源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的基石,其开发利用需深度融合新一轮科学技术成果,以优势能源学科为纽带,赋能能源高效绿色开发与清洁高效利用。分析了能源生产消费结构、能源学科发展状况、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结合未来能源发展,提出创建一流能源学科构想。以“创新驱动发展”为遵循,从统筹发挥政府引导性作用、学科内涵式建设、联动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方面提出了能源学科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近年来我国能源发展取得的成绩,研究分析了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能源工作的主要任务。特别强调保证能源安全供应是能源战线的一项首要任务、基本任务和长期任务,同时要大力节约能源,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加快能源科技自主创新,扩大能源国际合作,推动能源科学发展,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汉中科技》2006,(2):4-6
一、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把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我国能源资源人均占有量低,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不足。现在,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两大基本矛盾:一个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还将长期存在;另一个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这个矛盾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还会更加突出。那种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老路是不可持续的,绝不能再走下去了。我们必须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转变增长方式,解决资源环境等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40,自引:0,他引:140  
本文阐明了能源问题的重要性,指出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事关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从资源、生产、消费以及对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等方面,分析了世界能源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并探讨了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关于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思路,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文中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能源发展道路,主要涵义是:坚持节约高效、多元发展、清洁环保、科技先行、国际合作,努力建设一个利用效率高、技术水平先进、污染排放低、生态环境影响小、供给稳定安全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体系.文章阐述了节约优先的长期战略、一次能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先进电力系统的发展等内容,展望了未来能源技术的发展前景.同时,还提出实施好能源发展战略,需要进一步完善能源政策,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宏观管理,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能源保障.  相似文献   

5.
 能源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的基石,其开发利用需深度融合新一轮科学技术成果,以优势能源学科为纽带,赋能能源高效绿色开发与清洁高效利用。分析了能源生产消费结构、能源学科发展状况、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结合未来能源发展,提出创建一流能源学科构想。以“创新驱动发展”为遵循,从统筹发挥政府引导性作用、学科内涵式建设、联动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方面提出了能源学科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维城 《科技潮》2005,(4):18-18
当前,能源紧张已经成为制约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北京是一个人口数量大、大部分能源依赖外省输入的特大型城市,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费量持续上升,为了保持首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真正成为宜居城市,只有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在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费上厉行节约。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泉州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但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泉州市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泉州市作为一个能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更应尽早筹谋,果断抉择,在现行经济结构调整运行中,积极融入低碳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动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挑战。为了解决中国能源与环境问题,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结构“优化”的策略来解决资源问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社会、区域、企业层面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式发展,尽快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政策,分析了发展替代能源的客观必然性.探讨了山西省发展替代能源的模式,指出只有调整能源开发使用结构,增加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及生物能源的使用比重,才能在经济增长中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加快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进步,解决能源供给和使用中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创新科技》2007,(9):6-6
赵小平指出,“十一五”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统领能源工作,贯彻落实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的能源战略,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能源效率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能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长期制约因素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能源和这三个制约因素密切相关。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能源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长期制约因素,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解决。主要问题是:1.人均能耗低而能源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的不断消耗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系列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清洁能源的研发正在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焦点。基于核聚变能源的环境友好特性及其相关资源的可获得性,它有望成为未来清洁能源发展的关键选择。本文概述了核聚变能源的发展现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贫乏,进口依存度超过50 %,煤炭的储产比也降到了50以下。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到七成,CO2排放超过美国。能源转型是当今世界,也是中国发展的大趋势。能源转型的方向是清洁能源,发展清洁能源的重点是可再生能源。中国清洁能源资源具有替代现能源消费总量七成以上的潜力;可再生能源中的小水电、风能和生物质能的可经济利用资源量分别是0.63亿吨,1.23亿吨和10.47亿吨(标煤)。中国生物质原料资源最丰富,而且可以立竿见影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转型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经济发展快速而能源资源紧缺的大国。据社科院调查,按已探明储量和开采能力测算,全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可采年限,分别只有80年、15年和30年。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达42%,对国家能源安全十分不利。同时,我国能源消费以燃煤为主,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目前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释放量,已居世界第一、二位。种种情况表明,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林业能源是人类最持久和潜力巨大的生物质能,自从先民发明钻木取火,以薪材为生产生活能源,已经历5万年,至今在发展中国家广大农村中,薪材仍是主要生活能源。  相似文献   

15.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四川省为全国资源、能源大省,是"川气东送"的起点。对四川省能源利用及其结构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四川省能源储量和能源供给及消费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该省能源供求结构,提出了该省能源结构调整面临的挑战,能够为能源研究者和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清洁能源区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出了加速清洁能源区建设中的几个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能源特别是石油进口持续增加,能源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通过区域能源合作采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东北亚区城除我国外,既包括油气资源丰富的俄罗斯,又有缺乏油气资源但资金雄厚的日本和韩国,发挥各国优势加强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是防范我国和区域内其他国家能源风险、避免对能源资源恶性竞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节能降耗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企业根据政府要求和自身的发展需要,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提高经济效益,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和环境约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藏自治区不仅蕴藏着大量的矿物能资源,还蕴藏着丰富的水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大力发展西藏自治区的清洁可再生能源资源,能够进一步降低西藏自治区对传统矿物能资源的依赖,加快西藏自治区能源消费结构的变革。通过分析客观自然环境对西藏自治区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的影响,进而认清西藏自治区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的内在动因及外部条件,从而试图提出实施西藏自治区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的发展战略,这对西藏自治区能源消费结构的低碳化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宋晓莉 《科技咨询导报》2009,(29):165-165,167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能源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我国把能源发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根据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的特点,提出了应对我国能源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