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基于尤晋闽等的结合面静摩擦系数统计模型,结合Kogut等对结合面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引入无量纲的粘着力参数,在充分考虑粘着力对静摩擦系数的影响下对静摩擦系数的统计模型进行了完善。通过仿真并与尤晋闽等的统计模型进行比较,研究了塑性指数、法向载荷、粘着力参数以及粘着力等因素对结合面静摩擦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塑性指数及法向载荷对静摩擦力的影响与尤晋闽等的结论基本一致;无量纲的粘着力参数也是影响静摩擦系数的一个重要因素,静摩擦系数随着无量纲粘着力参数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法向载荷条件下,静摩擦系数在考虑粘着力的作用时比不考虑时要大;且法向载荷越大,粘着力对静摩擦系数的影响越微小;随着塑性指数的增大粘着力对静摩擦系数的影响越不明显,当塑性指数大于2时粘着力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几种含MoS2、石墨的固体润滑膜的防爬性能及不同载荷、速度对爬行的影响,从本质上讨论了产生爬行的原因。结果表明,固体润滑膜的防爬性能优于钢、铸铁。并且指出,静、动摩擦系数差值Δμ越小,其防爬能力越好,静摩擦系数小,出现爬行的倾向也小。  相似文献   

3.
当前,工程师和科学家都对微牛和纳牛量级载荷静摩擦系数(以下简称微牛纳牛静摩擦系数)很感兴趣。但文献中至今没有详细讨论过微牛纳牛静摩擦系数与载荷的关系,而且发表的实验结果都不相互讨论。从微分静摩擦系数的定义出发,导出几种典型模型下微分静摩擦系数和表观静摩擦系数的表式,并据此广泛讨论这些文献中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机床上作低速运动或微量位移的运动部件,在运动中出现速度不均匀、时走时停或时快时慢的现象称为爬行.爬行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摩擦时存在着静动摩擦系数之差、传动机构的刚度不足及运动件的惯性较大等因素.该文分析了爬行现象产生的机理,给出了理论分析,对机床各种爬行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自仿射接触点的概念,对传统MB分形模型中结合面接触单个微凸体的函数表征不具有统计自仿射特性进行了修正,推导了结合面静摩擦系数的解析式,建立了结合面静摩擦系数分形模型,并与基于MB模型的结合面静摩擦系数分形模型进行了比较.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分形参数对静摩擦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结合面静摩擦系数随着无量纲法向接触载荷...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M-B接触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微凸体的弹塑性变形,建立了结合面静摩擦系数的分形模型.同时,建立了未考虑弹塑性变形的结合面静摩擦系数分形模型,并对两个模型进行仿真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弹塑性变形的结合面静摩擦系数大于未考虑弹塑性变形的结合面静摩擦系数;结合面静摩擦系数与法向载荷和材料特性参数呈正相关,而与分形尺度参数呈负相关;当1.1≤D≤1.5时,结合面静摩擦系数与分形维数呈正相关;当1.5≤D≤1.9时,结合面静摩擦系数与分形维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关于林木种子质量分级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林木种子质量分级》及现行分级方法存在的问题,目前的质量分级标准(GB7908-1999)在某种程序上不能反映种子的真实质量,指出林木种子质量分级不能仅根据检验结果的大小参照植准直接确定,而应通过统计检验来判定种子质量等级。  相似文献   

8.
选用YG321型纤维比电阻试验仪以及Y151型纤维摩擦系数测定仪测试了施加抗静电剂后,阻燃纤维摩擦、静电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阻燃纤维经非离子抗静电剂处理后,阻燃纤维与金属辊、橡胶辊的静摩擦系数均下降;经阳离子型抗静电剂处理后,只有腈氯纶纤维与橡胶辊的静摩擦系数下降,其他阻燃纤维的静摩擦系数都有所增加,阻燃纤维与金属辊、橡胶辊的动摩擦系数有增加有减少;阻燃纤维的质量比电阻经非离子抗静电剂处理之后均下降,经阳离子型抗静电剂处理之后,除了维纶和国产芳纶的质量比电阻变化不大外,其他阻燃纤维的质量比电阻均下降.非离子抗静电剂对阻燃纤维的摩擦和静电作用优于阳离子型.  相似文献   

9.
黄胸鼠的取食与贮藏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用活捕笼捕获黄胸鼠12只,以花生、油茶及假海桐为备选食物,在围栏条件下对黄胸鼠的取食及贮藏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胸鼠主要集中贮藏食物;与油茶等林木种子相比,黄胸鼠更倾向取食和贮藏花生种子;黄胸鼠在巢外取食的位置一般会位于巢穴与种子释放点之间的区域,这可能是回避捕食风险的反映,每晚在巢内也会取食部分种子;黄胸鼠夜取食种子9.28±2.79g,约占其体重的10%左右.因此,黄胸鼠对林木种子有一定的捕食压力,但对种子扩散作用可能不大.  相似文献   

10.
钢与混凝土界面的基本物理参数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了解组合梁中钢与混凝土界面上粘接力及摩擦系数等基本物理参数的大小,通过一系列试验测试了工程上常用的钢与混凝土界面涂装形式的黏结强度和摩擦系数.设计制作了16组试件测试钢与混凝土之间的抗剪黏结强度,考虑了试件界面尺寸效应、不同界面涂装形式及不同的法向压力的影响;设计制作了6组试件测试不同界面涂装形式下的钢与混凝土界面抗拉黏结强度;设计制作了6组试件测试了不同界面涂装形式下钢与混凝土界面的静、动摩擦系数.研究表明:界面尺寸效应对钢与混凝土界面的强度影响不大;界面涂装形式对界面的黏结强度影响较大,抗剪强度在0.04~0.28 MPa之间,抗拉强度在0.38~0.82 MPa之间,静摩擦系数在0.73~1.06之间,动摩擦系数在0.5~0.74之间;法向压力对界面的剪切黏结强度影响较大,且满足库仑摩擦模型.  相似文献   

11.
摩阻材料的研制及其静摩擦因数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多实际工况要求在较高压力下,使用静摩擦因数大于0.35的材料。为此自行设计了两个试验台,测试比较了粉末冶金材料、火焰喷涂材料、等离子辅助沉积材料和等离子喷涂材料的静摩擦因数及其随载荷的变化规律,探讨了粗糙表面与光滑面配对时静摩擦因数变化的机理。静摩擦因数随载荷的变化规律与摩擦副材料的相对硬度有关。粉末冶金材料的静摩擦因数在0.1~0.2之间,并随压力的升高而降低;火焰喷涂材料与软材料配对时静摩擦因数大,与硬材料配对时静摩擦因数小;等离子辅助沉积材料静摩擦因数小,与基体结合强度小;等离子喷涂A12O3-TiO2材料的静摩擦因数大于0.4。  相似文献   

12.
考虑三维结合部形貌的W-M函数,推导了结合部静摩擦因数非线性分形理论模型.数值模拟了考虑三维形貌的结合部静摩擦因数与法向载荷P、分形维数D、分形尺度系数G的关系,以及在二维分形和三维分形模型中的差异.结果表明:结合部静摩擦因数与法向载荷成单调递增关系,与分形尺度系数成单调递减关系.当D小于2.5时,静摩擦因数随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当D大于2.5时,静摩擦因数随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三维分形下的静摩擦因数小于二维分形下的静摩擦因数.  相似文献   

13.
振动可以减小摩擦,利用自制的旋转激励环境下摩擦力测试实验装置研究了旋转激励振动载荷的幅值和频率对不同材料平面摩擦副摩擦力的影响。实验表明:旋转激励振动载荷降低了平面摩擦副的摩擦系数。相同激振频率下,随着名义振幅的增大,摩擦系数不断减小,且二者呈现近似线性关系。相同名义振幅条件下,Q235A-Q235A平面摩擦副摩擦系数减小率最大,Q235A-花岗岩平面摩擦副摩擦系数减小率次之,Q235A-400目砂纸平面摩擦副摩擦系数减小率最小。相同名义振幅下,随着激振频率的增大,摩擦系数亦呈现减小的趋势;在激振频率为15 Hz以前,摩擦系数减小速率较快,当激振频率超过15Hz后,摩擦系数减小速率变慢。  相似文献   

14.
静电理论中摩擦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静电理论中的“偶电层”模型,研究了静摩擦与动摩擦的微观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摩擦的分子-机械理论。给出了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的公式。  相似文献   

15.
摩擦磨损导致部分能源的消耗,且主要发生在接触区域,其接触特性依赖于接触表面之间的微观弹塑性变形.本文在三维接触分形理论的基础上,考虑微凸体的完全弹性和完全塑性阶段的变形机制,建立了结合面静摩擦因数的三维分形模型,推导了静摩擦因数f的解析解.通过仿真研究了分形维数D、无量纲分形特征尺度参数G*以及无量纲法向总载荷P*等因素对静摩擦因数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结合面静摩擦因数f先随着分形维数D的增大而增大,然后随着分形维数D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无量纲法向总载荷P*的增大而增大;随着G*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
为获取精确的刮板输送机离散元模拟结果,基于回转输运试验,通过响应面法对煤料的接触参数进行修正.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考察接触参数对受力及堆积角的影响,发现煤-钢静摩擦系数、煤-煤摩擦系数具有显著正效应.根据爬坡试验结果,以受力及堆积角为响应值规划Box-Behnken试验,建立受力、堆积角与显著项间的二次回归多项式,以实测数据为目标值求得最佳参数:煤-钢静摩擦系数为0.401,煤-煤静摩擦系数为0.333,煤-煤滚动摩擦系数为0.041.通过不同输运条件下的回转试验验证了参数的准确性,为刮板输送机的离散元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MB模型的修正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由于MB模型存在3个缺陷,工程上会引入无法接受的误差.本文修正了MB模型的后两个缺陷.针对第2个缺陷,提出了实际临界接触面积、最小有效分形维数、量纲一的最大有效分形粗糙度参数、最小有效材料特性等术语.根据MB模型和提出的计算术语,对两弹塑性接触粗糙表面的接触行为及界面的静摩擦因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界面的静摩擦因数首先随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增加,然后随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减小;界面的静摩擦因数随分形粗糙度参数的增加而减小,但随材料特性的增加而增加,也随总法向载荷的增加而增加;当分形维数较小或分形粗糙度参数较大或材料特性较小时,静摩擦因数-量纲一的总法向载荷曲线为凸弧.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在摩擦理论的研究中出现的与欧拉-加仑定律相反的现象,以及多年所做实验结果。论述了研究静,动摩擦系数的关系在当今某些领域中的意义,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古典摩擦理论的适用范围与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杨健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11):86-90,102
变拓扑四面体机器人是基于自主纳米群技术的一种具有多重自由度的机器人系统,由可伸缩结构(伸缩杆)和连接部分(节点)组成的四面体结构为基本单元。分析了机器人沿壁面攀爬运动的典型过程,并利用ADAMS软件进行了动态仿真实验。分析了攀爬过程的安全性问题,给出了机器人在垂直壁面和倾斜壁面的静态安全性条件,同时分析了接触力与静摩擦系数对运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触力与静摩擦系数为影响攀爬特性的关键参数,接触力和静摩擦系数越小,在一个运动周期中机器人的有效位移越小,负向速度越大,两者过小时将会导致运动的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