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组件对象模型的冲压产品特征识别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组件对象模型(COM)技术对冲压零件的特征分类、特征定义和特征识别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从级进模冲压零件几何模型中识别、匹配形状特征,对特征信息进行处理并提取特征参数的技术构架和实施方法.用COM和特征识别技术实现了对轿车冲裁弯曲级进冲压件进行弯曲特征识别展开、毛坯排样几何特征图形的识别以及进行各类排样方式下的毛坯优化排样.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在SolidWorks开发平台上应用COM技术编程可以较好地对冲压产品进行特征设计和特征识别,其关键技术的实现为级进模KBE(Knowledge Based Engineering)系统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更为灵活、简便和实用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质谱中的进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质谱(ICP-OES/MS)技术因具有灵敏度高、动态线性范围宽、分析速度快以及多元素同时检测等综合优势,在痕量/超痕量元素分析中占据主导地位,但进样技术直接决定着ICP-OES/MS的分析性能和应用范围.基于该方法自创建以来的研究发展,根据样品存在状态和物理性质的差异,把ICP-OES/MS分析的进样技术分为气体进样技术、液体进样技术和固体进样技术三类并进行相关对比评论.以期给潜在用户提供仪器配置选择参考和给专业研究者提供文献信息.  相似文献   

3.
论文通过对药物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的毛细管电泳分离,研究了场放大进样与瞬间等速电泳结合的毛细管电泳进样预富集方法,此方法采用大体积进样,使样品浓度富集两个数量级以上,有效地提高了毛细管电泳分析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用于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仪(MPT-AES)的新型注射泵-超声 雾化器联用进样系统, 考察了影响该系统性能的因素. 分别用气动雾化进样系统和注射泵- 超声雾化联用进样系统进样, 测定了Cd, Cu, Mg, Ca和Na等5种元素、 浓度均为1×10 -4%的混合溶液. 结果表明, 注射泵-超声雾化联用进样系统所得的谱线强度是 气动进样所得谱线强度的2~3倍, 而超声雾化进样的检出限比气动雾化进样小2~10倍 , 且超声雾化进样系统的记忆效应较强, 所需清洗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一种新的脉冲进样装置,用于钾长石中钾钠的测定,对两种进样方法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ICP-AES有机进样测定润滑油中的微量元素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VARIAN公司的VISTA型全谱直读原子发射光谱仪,以二甲苯为稀释剂,对含微量元素的润滑油样品做了有机进样分析方法的考察,摸索了ICP有机进样的仪器操作条件。本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分析速度,分析灵敏度高,方法重复性、准确度较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石墨炉固体进样技术,应用内微型杯配合杯型石墨炉原子化器进行研究,发现涂镧的石墨内微型杯有使吸收脉冲峰出现时间延迟,将吸收峰移到炉最终平衡温度区,对固体进样能给出准确可靠的结果,精密度更好,测定人发中铜、锌的相对标准偏差约为5%。  相似文献   

8.
采用悬浮液进样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铁的含量,对样品的粒度、悬浮液的浓度、悬浮剂的选择、介质酸度、校正方法以及共存元素的影响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本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
任慧萍  王纪华  赵金莲 《甘肃科技》2013,29(1):44-47,62
针对金川集团公司精炼中控镍基体溶液,利用标准加入法,考察了镍基体对待测元素锌的影响.探讨了微量进样原子吸收光谱法影响因素.选择试验条件,建立了微量进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精炼中控镍基体溶液过程控制分析样品中微量锌的分析方法.此方法具备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样品消耗量少、进样体积准确、通用性强、操作简便、易于控制、环境污染少等特点.本实验对微量进样方法、进样体积、积分方式、仪器测量条件、样品前处理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通过实验,精炼中控镍基体溶液中微量锌加标回收率在84.8%~104.8%,相对标准偏差在6.09% ~ 14.22%.测定范围:0.00010 ~0.00X g/L.现场实验表明,本方法与传统的纤维柱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吻合好,误差符合现行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微进样装置-钨丝电热蒸发进样装置,并把该装置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及直流电弧发射光谱联用。对该装置本身及与其ICP-AES,DC-AES的联用技术,分析性能作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元素的形态分析可为化学、环境科学、医学和生命科学提供重要的信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毛细管电泳具有分离效率高、速度快、样品耗量少等优点.本文评述了毛细管电泳在元素形态研究中的进展,包括区带电泳、胶束电动色谱、毛细管电色谱等分离模式和紫外、电化学、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及化学发光等检测手段的应用.讨论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引用文献56篇.  相似文献   

12.
以配位作用毛细管电泳为手段,采用非衍生直接紫外吸收检测,对板蓝根注射液中各组分进行分析.考察运行缓冲液的浓度和酸度、运行电压、进样时间以及毛细管内径等因素对分离和检测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即运行缓冲液为30 mmol/L CuSO_4水溶液,pH=3.26,分离电压22 kV,位差进样40 S,毛细管内径50.0μm,检测波长254 nm,对其中含量最多的2种氨基酸--精氨酸和脯氨酸进行定量分析.分别考察其线性范围、检测限以及重现性.结果测得板蓝根注射液中精氨酸的含量为0.63 mmol/L,脯氨酸的含量为25.7 mmol/L.并在相同的优化条件下,对天然产物板蓝根提取物进行分析.结果测得其中精氨酸的质量分数为0.027,脯氨酸的质量分数为0.054.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一种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麻保沙星原料药含量的方法.采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柱,以15 mmol/L硼酸钠缓冲液(pH值为9.2)为电泳介质,分离电压为20 kV,采用高度差进样10s,检测波长为295 nm,麻保沙星在10~1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值为0.97%.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玻璃基片上毛细管区带电泳系统的制作过程及其分离性质。在对2种色素的分离实验中,在100V/cm的电场下,理论塔板数可至40000。还描述了交叉点进样的方法,利用交叉形状的沟道和电场作用下的电渗流实现了溶液的无阀转换,进样体积为30pL。  相似文献   

15.
从样品提取技术及分析检测技术两方面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流行的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在农药残留分析样品提取技术中主要介绍了加速溶剂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加热提取法、固相微萃取法。在农药残留分析技术中主要论述了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直接光谱分析技术、毛细管区带电泳技术等。  相似文献   

16.
采用较短的毛细管作为分离通道,建立了一种微流控毛细管电泳和流动注射联用的分离测定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新体系.该体系由一个H-型微芯片接口、一个水平放置的毛细管(作为分离通道)、两个竖直放置的Tygon管(作为阳极和阴极的电解质流通储液槽)组成.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标准品的进样频率可达到60 h-1,且完全基线分离,重现性良好,检测限(S/N=3)分别为:麻黄1.77 μg/mL,伪麻黄2.03 μg/mL.该微流控体系已用于3种含有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市售药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高效毛细管电泳的各种进样方式,提出利用电迁移法作为高效毛细管电泳进样方式时,各种因素(如施加电压、进样时间、样品浓度)对分离效率和重现性的影响,并对上述因素进行选择性实验。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所得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述了苯丙胺类滥用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及其在人体内的代谢,综述了近十年来苯丙胺类滥用药物的预处理及常用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毛细管电泳、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及其与质谱的联用。  相似文献   

19.
当归注射液的质量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对当归提取物和市售当量注射液中成分进行了对比研究,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了外界因素对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阿魏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归注射中的成分与当归提取物形成显著差异,阿魏酸几乎完全分解;且阿魏酸的稳定性受溶媒组成、酸碱度、灭菌时间、光照时间及氧接触面积等的影响较大,并且还从当归现有的药理研究结果和其主要活性成分的理论性质出发,对当归注射液的质量及制备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