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我国有句成语,叫做“对牛弹琴”,意思是说对动物弹琴是白费劲,因为动物不懂音乐。今日看来,这话并不全对。有报道称,故意对奶牛播放音乐,结果奶牛产奶特别多。这说明牛还是“懂”音乐的。其实,不少动物并非“乐盲”。  相似文献   

2.
锣和鼓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民族打击乐器,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逢年过节,喜事庆典,倘若听不到振奋人心的锣鼓声,恐怕就会少了喜庆、热烈的节日气氛。2003年11月6日,香港邮政署发行了一套以《中国敲击乐器》为题材的特别邮票,在5款敲击乐器中,就有锣和鼓2款,可见锣鼓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有多高。锣在我国起码有2000多年历史,《旧唐书·音乐志》中载:“铜钹,亦谓之铜盘,出西域及南蛮……”原来,最早的铜锣也叫铜钹。锣曾用于礼仪和战争,因此有“鸣锣开道”和“鸣金收兵”之说。后魏前期,我国就有了铜锣。宋代起,铜锣在民间音乐“鼓板…  相似文献   

3.
印象中,总觉得成语是我国固有的,哪来什么“进口”的呢。其实在成语当中,存在很多外来成语。外来成语主要有3个来源:佛教、基督教和外国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4.
巧填成语     
图中显示“知识力量”四个字,你能否在其余空格内填入适当的字,使其每一横行、直行均为一句成语吗?请来填填看。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医理论的核心,众说纷纭,尚难定论。有曰“阴阳五行”者;有曰“脏象经络学说”者;有曰“脏腑学说”者。总的来看,以主张阴阳五行居多数。中医理论的核心究竟是什么?研究中医理论的核心的现实意义何在?提出一些个人极不成熟的看法,恳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这里的音乐实际上是指西方古典音乐,就是贝多芬、莫扎特、勃拉姆斯等所生产的音乐。而如目前的爵士乐、摇滚乐等长久以来颇觉闹得慌,听完之后,让人愈觉浮躁及不安起来,有时竟莫名地成了“愤青”。因此,简截地讲,不喜欢,至于为什么不喜欢,此处不讲。譬如给你介绍了一个对象,你大概端详一下之后,统而括之曰:“不喜欢”。于是,对人家的长相、身材、发式就不宜多所议论了,你都不喜欢人家了,还假模假式地历数人家的短处,不好。那民乐为什么也不喜欢呢?这个中缘由也有点申诉不明,是不是有点崇洋媚外,是不是觉得民乐表现力不够,是不是觉得民乐太吱吱扭扭聒噪得紧呢?都有点,又不完全是,反正不喜欢。  相似文献   

7.
香田先生的论点似乎有二:其一曰“中立”一词费解;其二曰“中立于淘汰”意味着“与淘汰无关”,而对于香田先生来说,不可能有“与淘汰无关”的事情,所以“中立于淘汰”这个提法本身欠妥。这种批评看来源出于对自然淘汰的错误解释。首先,如果忠实地按照词义来讲,“中立”(neutr—1)一词表示“不参与任何一方”。因此,在突变与自然淘汰的语境中使用该词时,其含义就是“对自然淘汰既无利也无害(中立的)”(木村资生:《分子进化中立说》)。此时,正如香田先生所说,有利、有害或中立云云,都是与既有的对立基因相比较而言的;但是这一点,犹如普  相似文献   

8.
我国有句成语,叫做"对牛弹琴",意思是说对动物弹琴是白费劲,因为动物不懂音乐.今日看来,这话并不全对.有报道称,故意对奶牛播放音乐,结果奶牛产奶特别多.这说明牛还是"懂"音乐的.其实,不少动物并非"乐盲".  相似文献   

9.
我在本刊97年第6期“科学与艺术的共同规律”一文中曾经讲过科学与艺术有许多共通之处,其中有一个叫做“要素构成规律”,讲的是各门学科包括艺术在各个层次上都由一些“要素”构成。关于一件音乐作品或者一种音乐类别的要素有几种,众说纷纭。但是对基本的要素有旋律、节奏、拍子、和弦等这一点,大家是有共识的。用从事自然科学的视角和方法去审视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方式之一。下面,我们就试着用一个物理学家的眼光来讨论一下音乐的各个要素的物理构成。 从物理上来讲,音乐是一种声波,构成音乐的声波我们叫它做“音乐声”。我们且不去讲究音乐声的严格定义,姑且把音乐中的声音都叫做“音乐声”。音乐就是音乐声在时间和空间里的传播、运动。  相似文献   

10.
<正>成语短小精悍,言简意赅,还有很多成语与生物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确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许多生物知识。成语是汉语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对于日常生活的记录。当然,还有不少成语和生物学的联系相当紧密。古人们常常通过这些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文字来诠释对于自然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正>"比目连枝"是一个与爱情有关的成语,"比目"指的是比目鱼,传说这鱼儿只有一只眼睛,须两鱼并在一起时才能游动。唐代卢照邻有诗云:"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而"连枝"则是指连在一起的树枝。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咏道:"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古人或许为它们的这些外在形态所触动,故有了"比目连枝"这一成语,用以比喻有  相似文献   

12.
方以智(1611~1671)和他的《物理小识》是中国科学史的重要研究对象。今特就其光学内容进行解说。这里,把书中由方中通和揭暄所作的小注也看成是全书不可分的部分,一起讨论。本文所据版本为万有文库本。凡不注出处的引语,皆引自此书。一、光是气的运动古人言光,常谓为火。如《墨经》:“目以火见。”《说文》:“光,明也,从火,在人上。”“光论”条首引其先人之言: “文饶曰:‘两间变状,皆气光之所为。’潜草曰:‘两间之光,皆太阳之火也。’”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汉语言含义非常丰富,尤其成语中所蕴藏的信息更是包罗万象,这当中还不乏科学常识的巧妙应用。“高枕无忧”这个成语如果理解成“用高枕头可提高睡眠质量”就大错特错了。“高枕无忧”的本意是“非常放心地睡觉,对危险处境丧失警惕。”战争年代战局紧张时,士兵  相似文献   

14.
开心益智     
《知识就是力量》2012,(2):78+33
巧填成语图中显示"知识力量"四个字,你能否在其余空格内填入适当的字,使其每一横行、直行均为一句成语吗?请来填填看。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有魔力的,能使人快乐或者忧伤。如果有人说音乐能使人产生自杀的念头,却很难让人相信。生活中真的有“死亡音乐”吗?  相似文献   

16.
迎鼓“迎鼓”活动主要是在东于、高白一带。每逢无宵节,他们就依街分片组织起十八节(也称十八社)。架火各社自搭,迎鼓队由十八节轮流操办,每年一节(社)为社首。放火时施行“鸡毛转帖”,实际上是将放火信息传遍全社的意思。这就需要迎鼓队敲着锣鼓、马不停蹄地在全村转悠着传诵信息,聚集人群,增加节目气氛。  相似文献   

17.
张侃  刘正奎 《科学》2007,59(6):9-12
心理学虽然有漫长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 心理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的《论语》开篇就是心理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通过这两句话提出了快乐的两个条件:学习知识、使用知识,可以使人快乐;见到远方的朋友,可以使人快乐。在西方。比孔子晚出生几十年的西方哲学鼻祖苏格拉底,  相似文献   

18.
正大家都知道“鸦雀无声”这个成语,其意思是连一贯吵闹的鸟雀的叫声都没有了,形容非常安静。当然,成语中的“鸦雀”未必就是指现代鸟类分类学上所说的鸦雀这一类鸟,但在现实中,鸦雀们的确比较活泼,常叽叽喳喳叫个不停。2月,对我国大部分地方来说,都还处在冬季,大地一片萧索。但当你漫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印证了“削足适履”这个成语。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玉器中,璧和琮是两种非常重要的器物。其中,人们对璧较为熟悉,这可能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京剧《将相和》的故事家喻户晓有关系。完璧归赵的故事已收录为成语.秦国要用15座城来交换赵国的那块“和氏璧”,但赵国却不愿意。于是,人们将“和氏璧”于一切贵重的东西用“价值连城”来形容。另外,人们比喻人才或美好的是事物凑在一起的时候为“珠联璧合”……可见,璧,这一词在人们心中成了美好高贵的化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