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高校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审美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活动,尽管教学活动的各阶段和各层次都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但必须围绕以提高学生对形式的审美感知水平和对形式意味的直觉能力为宗旨.在教学中对实际作品进行多维的和有效的审美评价,是达到这一宗旨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学美术欣赏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看懂几幅美术作品,而且要培养有主动性、创造性的高素质的人。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加强对美术欣赏教学中一些具体而微观的指导,真正实现与作品的对话,从而实现学生审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美术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美术教师只有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能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教育中起到独特作用,要努力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这一标准对广大美术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艺术家们所创作的艺术形象进行初步的感受、体验、领悟和理解,而且应该培养学生健康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章尝试从艺术设计的角度,探讨对现行的美术教育结构改革。从艺术设计和美术之间的区别,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要求等方面剖析了传统美术教育结构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并针对这一现象以批判性继承的态度,以设计为主线,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在强化审美教育、设计思维教育和启发学生创造性潜能的教学理念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同时结合对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内容的再定义在教学行为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美育是美术教育的核心追求所在。目前,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两个明显不足:一是相对其它学科而言,对美术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相对于美术课的技能取向,对其“美育”价值重视不够。美术教育工作者没有很好地把握美术教育的基本理念的取向,没有正视“美育”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为现代社会培养富有创新、具有多种能力、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化学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学科之一,因此,化学课堂教学作为化学教育的主阵地,除了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更新教学观念教师应该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里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传统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心理学史上的先驱蔡元培先生,从心理学的角度强调:“所谓健全的人格,可分为德育、体育、智育、美育四项。未来的时代,是属于未来人的时代,未来人能否真正成为时代的主人,其关键在于未来的一代是否具有现代人应有的素质。开展美术教育,是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个性,培养造就“四有”新人的要求。它应用各种审美对象,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提高学生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技术是采用先进的视听教育手段来进行教育活动的,它具有形声化和表现手法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将对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快为慢、化繁为简,使模糊的、抽象的事物变的清晰、具体,让学生亲耳所听、亲眼所睹、亲身所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小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可以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能力、智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1.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秀芹 《科技信息》2010,(15):280-280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人的可贵之处在于创造,在一定意义上讲,人类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创造史。正是人类永不停息的创造活动推动着历史不断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间信息的交流,而且也是师生问情感的交流。情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的纽带,在其中起着桥梁作用。情感教学的实质在于教师充分利用自身和教材的所蕴涵的情感因素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望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品质,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数学科学精神及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科学精神是全体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课题,本文就对培养学生数学科学精神作了如下的介绍:一、创造一个适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环境创新精神也称创新意识,是个体在创新活动中具有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多种心理品质的综合,是创新的意愿和态度。其中包括对创新活动的前景、目标的信心,对问题的发现和提出的敏锐性,对创新活动的热情和投入,对克服困难的毅力和不断探索、勇往直前的精神。创新精神是潜伏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层面的特质,正像人的智力无法从老师那里传给学生一样。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注力于创造这样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