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日本诺贝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以自己出色的文学创作向世界展示了“美丽的日本”与“暧昧的日本”。川端康成是日本传统文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日本的“美神”。大江健三郎是日本战后文学的代表。他的作品极具现代性和世界性。其中,川端康成的“孤儿根性”和大江健三郎“畸婴体验”对他们的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川端康成对“唯美”与“感伤”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大江健三郎对西方“存在主义”的批判吸收使他们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相似文献   

2.
结合川端康成特殊的"孤儿根性"和恋爱态度,可以看出他所继承的日本传统文学"物哀"、"幽玄"的思想以及他所受的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从《古都》中川端康成对樱花在日本传统文化中本真的隐喻意义的把握出发,说明了樱花作为战争的反思形象所包含的"自救"与"她救"意义,借以加深对川端康成在战后回归日本传统美的文学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周杭 《科技信息》2013,(36):85-85
在日本文学界有个独特的现象,那就是蔚然成风的作家自杀现象。在他们的作品中,自杀成为了一件神圣且体现日本之美的事情。例如: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太宰治、三岛由纪夫等。其中川端康成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是什么原因让文学巨匠川端康成走上自杀之路的呢?  相似文献   

4.
二、美的耽溺——战时及战后初期文学创作及美学追求这一时期的主要创作有《雪国》(1935—1947)《山之音》(1949—1954)等。《雪国》可以说是以川端康成进入“魔界”前夜之作。在《伊豆的歌女》中,他那“孤儿乖僻的个性”由于爱的滋润而得以改变。而在《雪国》里,对纯粹美和满足欲望的追求既一分为二,塑造了叶子和驹子这样两位美丽而又截然不同的艺术形象;又合二为一,刻划了岛村这个耽溺子肉欲之中,又渴望纯粹之美的复杂形象。  相似文献   

5.
虚无的哀歌──论川端康成与《雪国》杨星一、川端康成的美学观川端康成生活的年代,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社会大动荡的时代。资本积累阶段的日本社会阶级对立日益尖锐,以1918年的抢米风潮为标志的无产阶级斗争勃兴,民主主义思潮高涨。1921年,日本共产党...  相似文献   

6.
作为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荣获诺贝尔学奖的东方作家,川端康成学作品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与川端康成绚烂多采的纯学作品遥相呼应的是大量的关于“儿童”的描写贯穿了他学创作的始终。他不仅在一般学作品中塑造了丰富的儿童形象,并且还专门以儿童为阅读对象创作了大量的少男少女小说。个人经历、作家的使命感、社会的巨变,促使川端康成将目光始终凝注在“儿童”身上。  相似文献   

7.
小说《伊豆的舞女》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用唯美的手法描述了男女主人公之间朦胧的、纯情的爱情故事。分析女主人公熏子的形象,有助于加深理解作者女性观中所透出的恋母倾向,熏子典雅美丽,融合了川端康成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充满纯情又带有童真,却饱含母性之爱。  相似文献   

8.
作家川端康成以其文风典雅、用词凄美、格调婉伤在日本文坛独树一帜,他是上世纪中叶前后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中篇小说《雪国》作为他的代表作,凄美怅然,小说内容以徒劳的蕴意贯穿了始终,这是否是川端康成的精神世界的一面,抑或日本文化哀美的一个侧面呢?  相似文献   

9.
2013年2月17日,“阿拉伯之春”的第一场战争一一利比亚战争即将迎来两刷年纪念日。在战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利比亚已开始政权重建,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的利比亚依然危机重重,国家建设举步维艰。战后利比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0.
1968年,川端康成获诺贝尔文学奖,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住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川端康成的创作历程十分曲折,其文学风格主要经历了两次变化。一是由表现孤儿情感、描写自己爱情失意的“私小说”到体现日本传统的物哀、幽玄美的文风的转变;二是转向二战后以《千只鹤》、《山音》为代表的主要追求感官享受和渲染病态的性爱,或多或少染上了颓伤色彩的风格。本文拟从川端康成特殊的人生轨迹入手,探讨川端文学风格的转变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人生经历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川端康成的小说《雪国》中,无论是自然景物描写还是女性的描写,都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色彩美。自然景物的色彩美,体现在四季不断变换的自然风景描写上;女性的色彩美,则表现在人物与周围景物相互映衬的描写上。透过《雪国》中的色彩美,可以感受到川端康成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生态整体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一个相互依赖的系统,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人类和其他物种一样,都是这个相互依赖的系统中的有机构成要素。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生命的生存及其生存的质量。都不仅依赖于它所生存的环境的物理条件,还依赖于它与其他生命之间的关系。劳伦斯小说《虹》描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的关系,探索两性关系中的“星际平衡”及灵与肉统一,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对于解决当今生态危机具有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五常法”在医院库房物品管理方面的优势,阐述了“五常法”引进医院库房物品管理前后护士在取放物品方面所耗时间、护士找不到物品的次数、医院库房环境整洁、护士对医院库房管理工作满意度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实施“五常法”管理医院库房物品后护士管理观念发生明显改变,其利用时间和空间的能力有显著提高,为护士工作提供了便利,增加了护士满意度,强化了护理人员的合作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运思”作为德国民族所特有的一种哲性思维,经过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转化为一种诗性思维。所以“运思”就成为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的一种“阐释”策略。从这种策略中我们可以窥见到海德格尔这种“运思”的批评实质。  相似文献   

15.
汉字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的一种经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至今仍在使用的表意体系的文字。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和载体,不仅仅记录了中华民族的物质生产、生活和精神风貌,而且在字里行间影缩着历史的瞬间。男性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地位在汉字构意中有较明显的体现。本文通过分析“姓”、“男”、“夫”、“父”、“君”、“士”、“祖”等字形构意,结合民俗史料,探讨古代男子在社会中的地位变迁及其在生产、家庭婚姻生活、政治领域、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地位状况,试图让人们能更全面地了解古代男子社会生存状态,从文字中挖掘出更多的中华民族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6.
《海国图志》系魏源愤于鸦片战争失败,为了寻求抵抗西方侵略方策而编辑的一部名著,倾注在这部著作中的“师夷”、“制夷”的反侵略思想,集中反映了魏源的爱国主义情怀。这部书传播到日本后,引起日本社会的广泛共鸣,在介绍和传播“西洋情形与一般近代文化”、“关于国际法和立宪政治的知识”以及影响日本维新运动的发展上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冯友兰的“抽象继承法”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引起学术界强烈的争议,至今尚未澄清。为此,运用历史分析方法,深入地剖析冯友兰“抽象继承法”引起学术界强烈争议的原因。主要是“新理学”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左”倾思想的影响,再结合当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对“抽象继承法”进行合理的评析和确认。  相似文献   

18.
"家"、"角"为古今常用词,在古代有多个读音与意义。"家"有四音,本义为名词。《说文》:"家,居也。"而依段玉裁说"家""乃豕之居",即猪圈,引申为"人之居",又引申指家庭主要成员等。而"角",《说文》释为"兽角也",为名词,还可用作动词、形容词、量词等;共有二音及多种引申用法。此外,"家"和"角"还可组成复合词语。  相似文献   

19.
庄子美学的本质是人生美学,是建立在庄子哲学基础“道”之上的一种指向人生对个体生命进行终极关怀的美学。因此,“道”是其人生美学的基础和核心。以“道”的人生审美精神为轴心,研究、剖析了达“道”者形象的美学象喻。这些形象群诠释着庄子对美的认识和追求,蕴涵着庄子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审美感受。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庄子将自己对审美境界的体认与追求融入到形象体“道”的心灵状态的描绘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