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针对数据传输时所需通信分析暴露通信者身份及相互关系的问题,采用混淆网络和洋葱路由来掩饰其真实通信,通过建立匿名路径来防止通信中的流分析,但所有路由器需要通过交换路由信息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提出一种分布式匿名路由协议.该协议不需要任何节点收集和存储网络拓扑信息.模拟结果表明该协议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2.
MPLS VPN是一种基于MPLS技术的IP—VPN,是在网络路由和交换设备上应用MPLS技术,简化核心路由器的路由选择方式,利用结合传统路由技术的标记交换实现的IP虚拟专用网络(IP VPN),可用来构造宽带的Intranet、Extranet,满足多种灵活的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3.
MPLS和移动IP相结合支持DiffServ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在移动IP网络中如何引入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和区分服务(DiffServ)技术,提出一种基于MPLS的层次移动IP网络中支持DiffServ的体系结构,讨论了其节点功能模型和关键协议后,阐述了移动节点的注册过程、LSP的建立、数据分组的转发及其在域间和域内切换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量平衡路由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针对现有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路由协议产生“热点区域”问题,提出了一种能量平衡的路径选择算法.该算法通过平衡最小化传输能量路由和最大化最小节点剩余能量路由,以达到网络能耗均匀分布.在定向扩散协议(DD)的基础上,设计了能量平衡的路由协议(EBDD),该协议在路径探测消息中通过增加新字段来记录途经节点的剩余能量信息,并利用标签交换方法建立通往数据源的路径.sink节点采用所提算法选择路径,并通过标签交换把路径增强消息路由到数据源,其目的是对随后将要传送数据的路径进行确认.仿真实验表明,EBDD在能量均衡方面明显优于DD,当相关参数设定为2时,采用EBDD的网络寿命比采用DD的延长5%.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新的IP网上可靠组播传输协议(RMSA)。RMSA协议设计方案中,首次使用了通过组播发送方驱动、动态为各个接收节点选择重传请求处理节点的方法。这种方法使得RMSA协议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较好地适应大规模组播应用中组播树的拓扑结构和网络传输状况发生动态变化的情况。仿真实验表明,RMSA具有差错修复时延较小和重复修复数据较少的优点。同时对现有IP网上路由器组播功能的改动量较现有的方案LMS(lightweight multicast service)和PGM(pragmatic general multicast)少,因此更加接近实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P2P网络具有非中心化的特点,网络中每个节点都起到路由器的作用,容易遭受基于路由信息的攻击,而现今的路由协议还没有解决此问题.因此,在分析P2P网络安全特性的基础上,描述了有向路由和概率路由,给出了多路经密钥交换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引入概率算法到基于P2P网络的路由协议中能有效避免密钥交换被破坏,增强网络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7.
针对在编码感知组播路由协议CAMR中存在中间转发节点因计算编码流对不完全且有错误而导致不能充分发现节点的编码机会,以及RREQ请求分组中存在冗余开销和编码感知度量值重复计算等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多跳无线网络的节点编码感知组播路由协议(node network coding aware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NAMP)。NAMP协议对节点编码流对算法进行了优化,以保证所计算出的编码流对具有可解性和完整性。在路由请求阶段,该协议去掉了RREQ分组中因循环添加中间节点的邻居信息和丢包率信息而产生的冗余信息,在路由回复阶段,该协议优化了中间节点收到多个RREP分组的回复方式,在不影响原有数据传输功能的前提下减小了网络开销。仿真结果表明:与CAMR和MAODV两种现有协议相比,NAMP协议提高了网络吞吐量,降低了网络控制开销,其中平均吞吐量提高了25.6%,网络控制开销降低了8.1%。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的IP网络服务质量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深入研究区分服务(DiffServ)、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服务质量路由(QoSR)等技术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结合的基础之上,提出一个将QoSR与MPLS+DiffServ相融合的下一代IP骨干网络的服务质量模型·详细叙述了该模型的结构以及各组成部件的功能,并给出了边缘路由器节点和核心路由器节点的工作过程,介绍了DiffServ与MPLS的映射方法,最后对该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显示了该模型的负载均衡和故障修复等流量工程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网络层协议结合了异步交换模式(ATM)的交换技术和IP协议的路由技术,被认为是未来网络的关键协议。在介绍了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综合服务模型IntServ和差分服务模型DiffServ两种服务模型工作原理和网络结构的基础上,重点对综合服务模型和差分服务模型在MPLS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最后对目前广泛应用的SLA协议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虚拟专用网(VPN),尤其是IP-VPN的相关方面。在此基础上分析了IP-VPN的虚拟专用路由网(VPRN)和虚拟专用局域网 (VPLS)两种类型。着重讨论了VPRN的两种实现机制--边界网关协议/多协议标记交换(BGP/MPLS)和虚拟路由器(VR),并进行了比较。实现了一种VPLS--虚拟局域网(VLAN)。最后从理论上探讨了基于网络的VPN的服务质量(QoS)并提出了一种VPN QoS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1.
Integrating IP and WDM is an attractive direction for research.Many solutions have been presented but it is noted that the existing switching technologies still need more concern. Since optical packet switching is not practical yet, there are just two possible solutions left. One is wavelength routing(WR), which is circuit switching in essence and the other is newly proposed optical burst switching (OBS). In this paper, characteristics of WR and OBS are first described, then, compared in several aspects. It is notice that in many aspects, the wavelength routing and burst switching are complement. This stimulates us to propose a new switching architecture, which may be considered as “mixture” of WR and OBS. We beleve the network built on new switching structure can accommodate the requirements of practicability, flexibility, robustness, effciency and etc. simultaneously. However, many related problems still need to be further researched.  相似文献   

12.
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网上流量的急剧增加,传统路由器已逐渐成为整个网络的瓶颈。介绍并行式IP路由器体系结构,建立其开销模型并分析它的最优化配置,并介绍两种重要的Internet网上技术:吉比特路由器和IP Switching.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接入带宽IP新业务越来越高的容量要求,传输网试图提供一种可重置的光层来获得WDM信道的快速动态分配。提出了一种新的光分组交换系统。能更好地实现资源统计分配,使带宽充分得到利用。交换节点是分组交换系统的核心部件。交换节点的结构流量性能直接影响交换系统性能。针对光分组交换网络提出了一种新的交换节点结构,通过计算机仿真说明。采用这种节点结构比采用其他节点结构在不同的负载情况下。其流量性能得到了改善。降低了丢包率和平均迟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现有的三类在ATM主干网络环境中局域网互连的技术——局域网仿真、IPOverATM和MPOA进行分析和比较,给出了它们在具体应用上的特点,由此给出第三层交换技术的实现原理.通过对现有产品技术的比较,指出了第三层交换技术的关键.由于路由器在高速网络环境下的瓶颈效应十分明显,因此在ATM网络环境下应尽量避免使用.MPOA将路由功能从传统的路由器中分类出来,独立用硬件进行实现,从而大大减少了由此引起的性能下降.目前,第三层交换技术采用了同样的技术路线,用于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作用于自治系统之间的边界路由技术BGP。介绍了设计与实现基于PC机模拟自治系统之间路由数据处理的实验模型BRoutingSolution的方法,讨论了如何进一步拓展边界路由概念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短波Mesh网络中进行IP数据报的转发,实现与其他IP网络的互连互通,结合短波IP网络的特点,对网络中的关键设备—短波IP路由器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其内部组件的结构模型,并通过搭建试验平台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短波IP路由器可实现短波链路上的IP数据报路由转发,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IP/DWDM光因特网中的容错路由选择机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IP/DWDM光因特网中的容错路由选择机制,对动态到达的光路请求进行路由选择和波长分配,并且提供故障光路恢复能力·在考虑网络负载均衡的基础上,为光路请求进行路由选择·以减少端到端延迟为目的,提出一种启发式算法进行波长分配·针对光路上的单点/多点故障(包括链路故障、节点故障和信道故障),基于预防式和反应式容错模式,设计了四种容错路由选择机制·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这些机制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ICP/IP是Internet能够实现网络互联的基础。IP地址标识了接入Internet主机的地址编号,IP地址体系结构的设计直接关系到Internet网上的信息能否准确地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节点。随着接入Internet的主机数目迅猛增加,IP地址体系结构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主要对IP地址体系结构及其新一代的IP协议即IPv6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的路由表更新机制无法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因路由表更新而导致的网络丢包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流量预测的启发式路由表更新算法。利用流量预测模型对IP路由器中各路由表项所对应的网络流量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启发式算法动态调整路由表项的更新顺序和更新-分发批处理的量程大小,以实现在路由表更新过程中产生最少的网络丢包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地减少因路由表更新引起的网络丢包量。  相似文献   

20.
对现有的IP VPN的三种互连方案进行讨论,并指出了这三种方案的主要缺点是:硬件成本较高,集中讨论了有关虚拟路由器的概念、协议、功能及虚拟路由器的IP VPN构建方案,重点讨论了使用虚拟路由器连接和实现IPVPN的三种方案,第二层的虚拟路由器到虚拟路由器的连接方案、多个虚拟路由器聚合到一个虚拟路由器上的方案、多个骨干网的聚合虚拟路由器到聚合虚拟路由器连接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