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于石墨烯的气敏传感器对NH 3的传感性能,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NH 3与不同结构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AGNR)的相互作用,通过计算吸附能、电荷转移和灵敏度,分析NH 3在单层AGNR(MAGNR)结构上的最稳定吸附位置,以及3种含氧官能团(羟基、羧基、环氧基)的修饰对传感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3.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Li原子修饰一维六角硼烯链团簇的结构及其储氢性能。结果表明,氢分子能在Li原子修饰一维六角硼烯链团簇表面吸附,每个Li原子周围可以有效吸附两个H2,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的稳定性及合适的吸氢条件表明Li原子修饰一维六角硼烯链团簇材料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可以作为有效储氢媒介。  相似文献   

4.
用正则系综蒙特卡罗(GCMC)方法,在77~473K温度和0.1~10MPa压强下,对石墨烯上吸附氢分子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低温及高压条件有利于储氢.在10MPa压强下,随着温度增加,等量吸附热先减少后增加.当温度在291K时,等量吸附热值最低.  相似文献   

5.
SiLi_5~+团簇由于具有高稳定特性,并且SiLi_5~+可以最多有效绑定15个氢分子,其理论质量储氢密度达到了32.3 wt%.在B3LYP理论水平上,氢分子与SiLi_5~+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平均氢吸附能在1.36~2.62 kcal·mol~(-1)之间,从平均氢吸附能看,此系统满足可逆吸氢反应的热力学要求,可以作为理想储氢材料的候选物.  相似文献   

6.
利用密度泛函B3LYP理论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四价锗负离子经过6个一价锂正离子修饰后的结构和电子特征,并计算了H2分子在其表面的吸附行为,进而研究其储氢性能。结果表明,由6个Li离子修饰锗离子形成GeLi_6~(2+)团簇结构具有较高的动力学稳定性。GeLi_6~(2+)团簇表面最多能够有效吸附18个氢分子,其质量密度为24.10wt%。H2分子与GeLi_6~(2+)团簇的相互作用能量范围为2.14~4.004k Cal.mol-1。储氢性能研究表明GeLi_6~(2+)团簇在储氢领域有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利用金属Mg易热扩散制合金的特性,以化学镀Ni的碳纳米纤维(Ni-CNFs)为前驱物,制备出了Mg-Ni合金与CNFs的复合储氢材料.并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提出了镁基储氢合金与CNFs复合储氢材料的储氢机理.  相似文献   

8.
纳米添加物对镁基合金储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素云  朱敏 《自然科学进展》2007,17(8):1105-1113
综述了添加纳米的过渡族金属、金属氧化物、及一些低温动力学性能良好的储氢合金等对Mg基合金储氢性能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降低吸/放氢过程的活化能,使反应更易进行;二是为氢原子提供扩散通道,增强输运氢的能力;三是提高抗氧化能力,减缓储氢材料在吸放氢循环过程中在表面形成能阻止氢分子的离解和向材料内部扩散的致密氧化物,利于吸氢,延长吸放氢循环周期.纳米添加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有通道效应、溢流效应、应力作用协同脱氢及界面催化等.  相似文献   

9.
基于金刚石结构的碳设计了多孔材料,利用GCMC方法对其在温度为298 K,压强为0~100 bar的条件下的储氢量、氢分子分布和等量吸附热进行了讨论.考虑孔内壁以化学吸附的氢在内,PCM-2和PCM-3两种多孔材料的重量储氢量达到了相关机构规定的实际储氢应用的最低标准.氢分子密度分布图表明氢分子在孔道中的分布距离孔道边缘有一定的距离,此距离是因氢分子具有一定的动力学直径所致.等量吸附热表明多孔材料对氢分子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不同带宽下BN纳米带的几何结构与电子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带宽的增大,BN纳米带边缘发生形变,键角增大,B-B键键长增大,当带宽约为1.7nm时,B-B键发生断裂;电子性质研究表明:随带宽减小,最高占据轨道(HOMO)/最低非占据轨道(LUMO)能隙减小。对电子态密度(DOS)及赝能隙分析表明:BN纳米带带宽越小在费米能级处DOS越大,且赝能隙越小,这和GNR比较相似,说明BN纳米带越窄电子越容易从价带向导带跃迁。  相似文献   

11.
以Fe/S iO2为催化剂,采用化学沉积法裂解乙炔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研究了预处理对碳纳米管储氢性能的影响。使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和低温N2吸附(BET)对预处理前后的碳纳米管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酸处理和热处理对碳纳米管的重量储氢容量有明显的影响,经酸处理后的碳纳米管样品在充氢压力10M Pa和30°C条件下的饱和重量储氢容量为1.90%,而粗样品只有0.4%,再经1 200°C,N2气氛下热处理后的重量储氢容量达到2.10%。  相似文献   

12.
Hydrogen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energy.The natural resouces of hydrogen is plenty and it gives us lots of heat, and it is dean. One of difficulties of developing hydrogen sources of energy is hydrogen storage. Hydrogen storage tank is either dangous or a little of capacity. Liquid hydrogen occupys small space. Liquefaction temperature of hydrogen is -253℃ and need better heat insulation protection, the volumn and weight of heat insulation layer are equal to hydrogen storage tank. Hydrogen storage utillizing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 is a very safety, economical and effective method.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 is either a medium of sofid hydrogen storage or is negative pole active material of Ni-H battery,and is the one of key technoloy of fuel and Ni-H battery, it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of new sources of energy too.Nano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Mg-matrix hydrogen storage alloy and is achieved progress gteatly,but hydrogen storage alloy need be mode further improvment on applying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3.
贮氢合金中缺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正电子湮没技术(PAT)对贮氢合金MLNi3.8Co0.5Mn0.4Al0.3及其掺Li合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杂Li合金的空位缺陷增多,并导致贮氢性能改善,这对镍-氢电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局域密度近似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氢在Si低指数面(100)、(110)、(111)上的吸附结构.用两种不同的势(US-PP和PAW)对Si晶格常数优化,计算表明两种势对Si晶格常数的影响较小(仅为0.002 nm).US-PP势总能计算表明:对于Si体系,清洁Si表面的(111)面最稳定;随氢环境的改变(氢化学势的不同),表面稳定结构也随着变化,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快速阴极动电位扫描方法对Pt-Rh合金电极上氢的吸附过程进行了研究。随着合金当中Rh含量的增加,氢的强键吸附峰值逐渐减少,在W(Rh)=50%-60%合金 已表现为象肩膀一样的平台,而到百分之百的Rh时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对密闭容器中痕量氢气样品利用钯合金吸氢的特性进行浓缩的方法,对钯合金的吸氢容量做了理论分析,采用样品气透过钯管的方式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钯合金吸氢特性设计的透氢装置,以高纯N:为携带气,在温度390~450℃、适当的样品气流速条件下,H2渗透率达70%-80%且恒定,可用于氢的痕量分析;经稳定性、可靠性实验证明该分析方法具有精度高、简便迅速等特点,对痕量氢气的检测极限可提高10-100倍。  相似文献   

18.
基于金刚石结构的SiC晶体和类似金刚石结构的BC5晶体设计了多孔材料,并用分子力学方法对其进行优化得到平衡态结构.利用GCMC对其在温度为298 K和77 K,压强为0-100 bar的条件下的储氢量、氢分子密度分布和等量吸附热进行了讨论.考虑孔内壁以化学吸附的氢在内,基于SiC晶体设计的多孔材料储氢量比Si C纳米管的结果更理想.氢分子密度分布图表明氢分子在孔道中的分布距孔道边缘有一定的距离,此距离与氢分子动力学直径2.89A相当.等量吸附热表明材料在温度为298 K和77 K对氢分子的吸附都是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9.
利用模式识别的偏最小二乘法对过渡金属二元合金氢化物的形成和贮氢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化学健参数-模式识别方法可以建立过渡金属二元合金贮氢材料形成的数学模型,是贮氢材料设计的一种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贮氢合金放氢反应标准摩尔焓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逐步回归法和TiFexM系贮氢合金放氢平台压数据,建立了放氢反应标准摩尔焓的数学模型。并对合金放氢反应的焓变进行计算预报,结果发现模型预报值能较好地符合实验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