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与健康     
中国烹饪当前的任务是:努力提升菜肴的科学性,提倡科学饮食,开发出一批有益人类健康的绿色菜肴.本文作者通过研究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鱼"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对人们科学吃鱼、对症吃鱼有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鱼"与健康     
中国烹饪当前的任务是:努力提升菜肴的科学性,提倡科学饮食,开发出一批有益人类健康的绿色菜肴。本文作者通过研究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鱼"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对人们科学吃鱼、对症吃鱼有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潘巧丽 《科技信息》2013,(25):199-200
麦克卢汉曾凭借"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冷媒介"与"热媒介"、"地球村"等媒介理论,向人们阐述了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本文将通过对麦克卢汉媒介技术观的分析,试以技术哲学的角度更加理性的去看待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证明麦克卢汉并非彻底的"技术决定论"者,从而进一步对麦克卢汉的媒介技术思想做了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4.
“超女快男”粉丝名的认知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概念整合理论、范畴化理论及典型理论为基础,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超女快男"粉丝名的概念整合及范畴化过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语言现象的产生过程及人类认知结构是如何与客观事物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5.
"我们"与"自然"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里程:1)"我们"与"自然"的浑然.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朴素的和谐性质,人与自然处于一种"感性的和谐"状态之中.隐含有"自然性的人类中心"思想.2)"我们"与"自然"的分裂.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改造、控制自然的性质,表现为"征服性的人类中心主义".3)"我们"与"自然"的和谐.这是一种"理性的和谐".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创新的和谐性质,追求一种"共荣性的人类中心"价值观念,在此达到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所体现和追求的.  相似文献   

6.
解读"创新型广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自2004年开始进行广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总体战略研究.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总体战略研究中,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结合广东实际情况的分析,我们认为提出"创新型广东"的战略目标是必要的,也是适时的.本文将谈谈我们对"创新型广东"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7.
如今人们对吃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得营养,吃得科学,还要吃得健康,吃出时尚。"素"、"野"、"粗"、"杂"、"生"、"虫"等已成为现代非常时髦的"食"尚了。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四个划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科学的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四个划清"并不是排斥国际经验,也不是忽视国际责任,更不是否定其世界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吸收了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深切关注世界的共同发展,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大贡献,这些都体现了它宏阔的世界视野.  相似文献   

9.
 工程是人类有目的、有组织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和主要方式.工程科学是以工程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性的知识体系;是反映所有工程共同特征和规律、站在诸多工程技术知识和工程管理知识之上的具有最高系统性质的知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工程科学所从事的研究主要属于应用基础研究,即针对具体实际科学目的或目标,为获得应用原理性新知识的独创性研究.对于工程科学,基金项目不仅要回答"知其然",更要回答"知其所以然".本文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科学项目的申报书书写提出建议,以利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评审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当代科学对人类认识的研究逐渐显示出,人的生物特性是个人意识的根基所在,人的认识过程是一种涉及到生命整体的体验.这一结果带来了对"科学方法"的质疑,即科学家作为一个独立的观察者,是否真的可以获得对世界的客观理解.事实上,对真实的认识是一种"缘身认知",人在通往知识的进程中已把生命的整体投入其中,而不是独立于其之外.由此,人类认识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艰苦旅程.只有扩展意识,才可能体验到更真实的世界.而这种深奥的认识正是中国圣贤老子和孔子的智慧核心.  相似文献   

11.
正在英国有这样一种说法:上午的水果是金,中午到下午3点是银,3点到6点是铜,6点之后的则是铅。由此可见,选择"黄金时段"健康地吃水果大有讲究自然界中的天然美食——水果,它们既色彩鲜艳、引人食欲,又味道甜蜜、营养丰富,无疑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最丰厚馈赠之一。美味的水果应该什么时间吃,一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饭前吃好,能够增加饱腹感,抑制食欲;有人说饭后吃好,可以补充维生素;更有人说睡觉前吃好,利于营养吸收……究竟哪些时间才是吃水果的"黄金时段"呢?  相似文献   

12.
设计伴随着人类生活的需要而产生,是人类生活方式物质化沉淀的一个合情合理的过程,对设计的研究是围绕一系列的"事"之问题而展开的,在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设计之路上,科学的理性带给设计富有逻辑的智慧,从中我们找到了"事"之"理";而艺术的感性,表现出对人性的关怀,从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说,更能引发人们对哲学的思辨,从中我们也寻觅到了"事"之"情"的踪迹。对于"情"与"理"的研究是设计研究永恒的主题,我们只有融合好两者的关系,才能在设计的道路上走的更平稳,行的更长远。  相似文献   

13.
"好奇号"火星车登陆火星已然两个月了.它承载着人类好奇的眼光,在这颗神秘的行星上展开科学探索:不仅将凭借其突破性的能力更好地充当耳目,帮助人类寻找解开疑问的线索,而且它还肩负着为人类立足火星充当垫脚石的任务.本期"前沿"《火星探测向纵深挺进》,对此作了深度剖析. 科学源于好奇,探索没有止境.从好奇到新的好奇,人类就是这样探寻着大千世界的奥秘.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2D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像神话一般实现了人类的许多梦想。时至今日,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从吃、穿、住、行至经济、政治、哲学乃至文化、艺术都打上了科学的烙印。科学已经无所不在,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条件、生存环境和思维方  相似文献   

15.
400年后,让我们再次出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0月12日至15日,名为"科学新视野400"的会议在北京召开.它是为了纪念望远镜发明400周年,同时迎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2009国际天文年.12日,3位科学大师在人民大会堂做了公众报告(参见本期"科技事件"栏目),讨论望远镜对科学知识的影响.讨论人类的世界观和我们对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的了解的演变.  相似文献   

16.
《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委员会,主持编撰的一套研究世界科学和文化发展史的著作.1979-1982年,中国著名科学史家严敦杰参加了该书的修订工作.这是"文革"后中国科学史家首次参加的国际学术合作活动.在此次活动中,他对该书中国部分提出了中肯的修订意见,并且得到李约瑟的赞同.1981年,他又赴剑桥大学参加学术会议,为该书的修订工作做出了进一步贡献.但遗憾的是,严敦杰未能参加《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委员会首次会议,之后又被迫退出该国际委员会.此书的修订工作最终在中国夭折,使此次活动成为一段沉重的历史,同时也反映出《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修订工作在中国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17.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等科学仪器,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享誉全世界.此外,他还是一位东汉时代的著名画家,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最著名的科学发明"地动仪"等,除科学意义外,实际上还是永远不朽的雕塑艺术珍品;"地动仪"表现出的美学特征, 主要体现为"黄金分割"的大量使用,张衡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将黄金分割用于科学、生产和艺术领域的人.  相似文献   

18.
世博,展示科技未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世界的目光转向了东方. 4月30日,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拉开序幕.1851年5月1日,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诞生,在经历了159年的演绎之后,世界博览会从早期歌颂科技力量,推动新产品进入人类生活,到后期鼓励科学与人类情感的结合,关注入与自然的和谐;从起始的10国集团聚会,到现在来自全球189个国家和57个国际组织参展,其主旨、规模和科技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从人脑思维结构的角度,探讨科学理念与人文精神相互关系的基础,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人类自身及人类社会的平衡发展。对人脑研究的结果表明,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都是人脑在不同区域活动并相互作用的产物。科学家、艺术家正因为创造性地发挥了大脑的潜能,使左右脑协调一致,使抽象严谨的科学思维与想象联想的艺术思维相互激发,才做出了超凡的成就。只有用科学精神与人文思想武装头脑的人,才是既符合人自身的需求,又符合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人。  相似文献   

20.
“人肉搜索”现象的社会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网络传播、群体心理、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网络"人肉搜索"现象的生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既要看到"人肉搜索"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意志的表达,同时又要重视对其进行科学引导,抑制其"网络暴力"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