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联用测定琥乙红霉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琥乙红霉素对联吡啶钌(Ru(bpy)32+)电化学发光的增强作用,结合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技术,建立了一种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联用检测琥乙红霉素的新方法。分别对分离和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条件下,琥乙红霉素的线性范围为0.7~10.0 μmol/L,检测限为0.23 μmol/L,峰高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1%。采用堆积放大进样技术可进一步提高检测灵敏度。本方法用于生物体液中琥乙红霉素的测定,回收率为81.3%~93.0%。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种对单、双链DNA具有不同亲和能力的纳米粒子PVP/Silica/Ru(bpy)_3~(2+)。实验结果发现,Pb(Ⅱ)能够诱导DNAzyme结构的变化,纳米粒子PVP/Silica/Ru(bpy)_3~(2+)在Nafion/碳纳米管修饰电极表面具有电化学发光特性,据此建立了一种检测铅离子的电化学发光新方法。该方法具有免标记DNA探针、无需固定化DNAzyme、灵敏度高等特点。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对铅离子的检测限达0.5nmol/L,实现了水样中Pb(Ⅱ)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铟锡氧化物(ITO)电极上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促进[Ru(bpy)3]2+(bpy = 2,2′-联吡啶)对次黄嘌呤(Hx)的电催化氧化作用. 结果表明,Tris的加入明显地增强了[Ru(bpy)3]2+对Hx的电催化氧化,扫描速度、溶液pH和Hx浓度对Hx电催化氧化均有明显的影响,Hx电催化氧化产物能与Tris发生后续的化学反应,[Ru(bpy)3]2+对Hx的催化氧化是基于后续化学反应增强均相电催化反应(EC′C)的机理. 在10 mmol/L Tris/50 mmol/L NaCl (pH 7.2)缓冲溶液中,Hx的电催化氧化电流在0.10 ~0.15 mmol/L区间随Hx浓度线性地增大,相关系数为0.991,检测限为0.12 μmol/L (S/N = 3).  相似文献   

4.
盐酸克伦特罗的电化学发光检测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2 [(叔丁氨基)甲基] 4 氨基 3,5 二氯苯甲醇酸盐(盐酸克伦特罗)对联吡啶钌(Ru(bpy)2 3)电化学发光信号有较强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检测盐酸克伦特罗的电化学发光新方法.结果表明,在0.1mol/L的Na2HPO4介质中,以循环伏安为电解方式,联吡啶钌的浓度为1 0×10-6g/mL时,盐酸克伦特罗对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信号的增敏效果最好,在此条件下,该方法对盐酸克伦特罗的线性范围为6.0×10-7~9.0×10-6g/mL,检出限为7.3×10-8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 9%(n=7,c=1 0×10-6g/mL).  相似文献   

5.
应用计时库仑法、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荧光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组蛋白(His)、[Ru(bpy)2(dppz)]2+(bpy=2,2'-联吡啶,dppz=邻联二吡啶[3,2-a:2',3'-c]吩嗪)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在铟锡氧化物(ITO)电极上的电化学共沉积.结果表明,His能促进[Ru(bpy)2(dppz)]2+和MWCNTs在ITO电极上的阳极共沉积(1.2 V vs.Ag/Ag Cl),所获得的复合膜呈现2对由表面电化学过程控制的氧化还原峰;通过研究His质量浓度和p H对复合膜中Ru(III)/Ru(II)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阐明了His作为媒介体调控[Ru(bpy)2(dppz)]2+和MWCNTs在ITO电极上共沉积的机理.在优化的条件下,复合物中[Ru(bpy)2(dppz)]2+发生氧化的电量在0.01~0.2mg/L和0.2~5.0 mg/L区间内与His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ΔQ=3.24(±0.27)×10-6+2.95(±0.09)×10-4CHis(R=0.993)和ΔQ=5.92(±0.25)×10-5+6.26(±0.62)×10-6CHis(R=0.998).该研究建立的方法可应用于具有良好氧化还原性能的无机生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蛋白质的固定与检测.  相似文献   

6.
纳米金(AuNPs)与联吡啶钌(Ru(bpy)_3~(2+))通过静电作用形成AuNPs@Ru(bpy)_3~(2+)纳米复合物.将该复合物组装在氧化石墨烯(GO)纳米片上,形成了可用于电化学发光检测的基底材料GO-AuNPs@Ru(bpy)_3~(2+).利用链霉亲和素(SA)分子可与4个生物素(biotin)分子相结合且二者的亲和力高的特点,再与识别元素相结合,实现了信号的放大.基于以上两点,利用适配体构建了无标记型适配体传感器,实现了癌胚抗原的灵敏检测.传感器的线性范围在1.0fg/L~10.0pg/L之间,检出限为0.4fg/L.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人血清样品中癌胚抗原的测定,RSDs不大于8.3%,回收率在80.0%~108.0%之间.  相似文献   

7.
采用直流电弧放电法成功制备了粒度约60nm的Er^3+-Yb^3+共掺杂Al2O3纳米粒子.通过978nm激光二极管(LD)激发,获得位于526,547nm的绿色和677nm的红色上转换发光,分别对应于Er3+的2H11/2→^4 I15/2,^4 S3/2→^4 I15/2和^4 F9/2→^4 I15/2跃迁.退火对于样品的上转换发光具有较大影响:退火前,红色发光明显,退火后则以绿色发光为主.(ErYb)3Al5O12和α-(Al,Er,Yb)2O3混合相中增强的激发态吸收^4I11/2+光子→^4F7/2和能量传递^2F5/2(Yb^3+)+^4I11/2(Er^3+)→^2F7/2(Yb^3+)+^4F7/2(Er^3+)过程导致绿色上转换发光显著增加.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过程均为双光子上转换吸收.结果表明直流电弧放电法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光学材料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8.
实验构建了一种检测人免疫球蛋白G(人IgG)的竞争型免疫传感器.采用层层组装的方法将IgG抗体固定在金纳米粒子修饰的金电极表面,基于待测IgG与IgG抗原标记的、内部包裹Ru(bpy)23+的脂质体之间的竞争,实现对人IgG的检测.结果表明,电化学发光强度与人IgG的浓度在0.1-3 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803.1-206.2x(ng/mL)(n=6,R=0.99),检出限为0.05 ng/mL.对人血清中IgG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二氧化钛纳米管(TNTs)/三吡啶钌(Ru(bpy)32+)纳米复合物,用Nafion分散后修饰到玻碳电极上,制备成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发光(ECL)传感器.分析并确定了电解质和pH是影响该传感器ECL的重要因素.探讨了电活性物质Ru(bpy)32+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的发光反应机理,并利用制备的传感器研究了低浓度下的铅离子对Ru(bpy)32+-EDTA体系发光强度的抑制作用.实验表明:该体系发光强度的变化值与铅离子浓度在5.048×10-7~4.603×10-5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可达1.0×10-5mol/L,具有检测铅离子含量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顺序注射-电化学发光体系研究茶多酚的抗氧化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茶多酚是茶叶中酚类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研究茶多酚的抗氧化能力和自由基清除能力对阐释茶多酚的生理活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实验构建了新型的顺序注射电化学发光系统,在该系统内,利用碱性条件下茶多酚对鲁米诺-H2O2电化学发光行为的抑制作用,建立了抗氧化性能研究的顺序注射电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灵敏度高等优点.在最优条件下,测得茶多酚的IC50为14 mg/L,且发光值的降低程度与茶多酚浓度在2.5-25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774X+10.06(r=0.990 9).实验结果为评价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