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研究在国产滤紙上以TBP和苯甲酰丙酮为固定相,不同濃度硝酸、高氯酸和盐酸溶液为流动相为反相紙层析,其结果可归納为: (A)用磷酸三丁酯(TBP)为固定相 (1)以1—6N硝酸为流动相时,希土、锆和鈾均能达到彼此分离,鈾和锆为R_f值有規律的随硝酸濃度增大而減小,这是由于硝酸浓度的增大,硝酸根离子增多,分配系数增大所致。 (2)3—4M高氯酸作流动相时,希土、锆和鈾彼此分离,鈾的R_f值随高氯酸濃度增大而減小,而锆的R_f值則随高氯酸浓度增大而略有增加。 (3)在1—6M鹽酸中,鈾可从希土、锆和钛中分离,鈾的R_f值随鹽酸濃度的增大。氯离子濃度增多,分配系数增大而減小;一价铊生所试盐酸濃度範圍內能从镓、铟和三价铊中分离。 (B)用苯酰丙酮为固定相 (1)以苯甲酰丙酮为紙上固定相时,在pH由1.5—3.0之間锆能从希土、钛、鈾、钪和钍中分离,並求出了分离的限界比例。 (2)以苯甲酰丙酮为紙上固定相时,展开前紙条不必預先飽和,在室溫下所得R_f值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2.
一、在較广pH范圍内,研究了硅酸在聚合过程中溶液酸度变化的現象。在硅酸溶液原始酸度小於等电点的pH值吋,溶液原始氢氧离子濃度与最后氫氧离子濃度之差△[OH]为負值;大於等电点时,△[OH]值随原始pH值和濃度增高而增加。二、根据以前所提硅酸聚合的两种机制,說明了在原始溶液酸度小於等电点pH值时,硅酸的聚合是硅酸的中性分子和負离子的氧鍵合作用,有氢氧离子釋出,故溶液中的这种离子增多;原始溶液酸度大於等电点pH值时,硅酸的聚合作用中有氫离子釋出,故溶液中氫氧离子減少;在等电点及具附近,硅酸同时以两种方式聚合,故溶液酸度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3.
以干法提纯膨润土为吸附剂,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和初始pH值对该膨润土同时去除水中Pb(Ⅱ)、Zn(Ⅱ)、Cd(Ⅱ)和As(Ⅴ)的影响,并通过XRD、FTIR、XPS等表征手段探究其对重金属离子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膨润土对Pb(Ⅱ)、Zn(Ⅱ)、Cd(Ⅱ)、As(Ⅴ) 4种离子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8.540、4.670、4.556、0.186 mg/g,且其对阳离子Pb(Ⅱ)、Zn(Ⅱ)、Cd(Ⅱ)的选择性吸附顺序为Pb(Ⅱ)、Zn(Ⅱ)、Cd(Ⅱ);pH值是影响吸附效果的重要因素;且吸附过程以离子交换和静电吸附为主,同时伴有表面络合;而对As(Ⅴ)的吸附则以表面络合为主。  相似文献   

4.
泡沫浮选萃取法分离镉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泡沫浮选萃取法分离溶液中的镉锌离子 .考察了溶液酸度、金属离子浓度、有机相与水相的比率 (O/A比 )、充气量、温度及时间对Cd2 /Zn2 分离的影响 .结果表明 :采用环烷酸 (皂 ) 煤油有机相 (0 .2mol·L-1) ,用自制的泡沫浮选萃取槽 ,在溶液 pH值为 4.0 ,O/A比为 1∶3,充气量为 30 0mL·min-1,浮选温度 2 0℃ ,浮选时间 1 0min ,溶液中Cd2 /Zn2 能很好的分离 (R(Cd)≥ 95 % ,R(Zn)≤ 2 % ) .该分离方法在湿法冶金、分析化学及环保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硫酸铵-硫氰酸铵-乙基紫体系浮选分离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硫氰酸铵-乙基紫体系浮选分离Cu(Ⅱ)与Fe(Ⅱ)、Al(Ⅲ)、Ni(Ⅱ)、Cd(Ⅱ)、Mn(Ⅱ)、Co(Ⅱ)等常见离子的方法及条件.当硫酸铵用量为2.0g,硫氰酸铵(0.1mol/ml)和乙基紫(1.0×10-3mol/L)溶液用量分别为1.5ml和2.0ml,总体积为10ml时,控制pH=1~4,即可实现Cu(Ⅱ)与上述离子分离.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PEG—EBT—(NH_4)_2SO_4体系对Cu(Ⅱ)、Co(Ⅱ)、Ni(Ⅱ)、Zn(Ⅱ)、Cd(Ⅱ)的非有机溶剂萃取行为。指出在pH7~10(NH_3H_2O~NH_3Cl)的水溶液中,有(NH_4)_2SO_4存在下,Cu(Ⅱ)、Co(Ⅱ)、Ni(Ⅱ)、Zn(Ⅱ)可被PEG相几乎完全萃取,而Cd(Ⅱ)基本上不被萃取。从而获得了(d(Ⅱ)与Cu(Ⅱ)、Co(Ⅱ)、Ni(Ⅱ)、Zn(Ⅱ)混合离子的定量分离。  相似文献   

7.
本工作采用鉑电极预电解富集硝酸鉀溶液中微量銀离子,再在线性变化电压下阳极溶解的方法,研究了电积銀薄层阳极溶解的情况。测定前把电极預极化处理后,可得重复結果。在我們的实驗条件下,电积銀阳极溶解后,在鉑电极上沒有发现有銀殘留的现象。电积銀薄层阳极溶解过程的活化能約3.5千卡/克分子,溶解过程受攪拌影响很大,电溶解峯值电流与电压变化速度有线性关系,这是支持电溶解过程由扩散控制的论点的。电溶解峯值电流和銀离子濃度的关系,在較广的濃度范圍内(2×10~(-7)-10~5M),存在直线关系。在严格控制实驗条件的情况下(电极預处理,溶液体积,溶液攪拌和电极位置等),結果重复性在10%以下。所以这个方法也提供了测定溶液中微量銀离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1.拟定了制备磷锑酸离子交换剂的方法。此交换剂是由普通试剂——磷酸和五氯化锑合成。它是无色透明的玻璃状物质,它比其它合成无机离子交换材料便宜得多。2.测定了碱金属离子在磷锑酸交换剂上的分配系数。其分配系数随碱金属的原子量的增加而增加。实验表明,此交换剂对碱金属离子的亲和力的次序与有机离子交换树脂和其它无机交换材料很类似。碱金属离子的分配系数随溶液中盐酸浓度的增大而降低,但两相邻元素的分离因数却有不同的变化:在0.2NHCl中,其分离因数与中性条件下的比较起来,α_(N_α)~K稍有降低,而α_K~(R_b)、α_(R_b)~(C_s)却有明显的提高。3.在0.2NHCi中,使用直径为0.6cm,高15.5cm的交换柱,0.17毫升/分的流速和0.25N NH_4NO_3-0.2NHCl、3.78N NH_4NO_3作为铷和铯的洗脱剂,成功地分离了各为2毫克的铷和铯。  相似文献   

9.
中空SiO2微球对重金属Cd(II)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壳上具有纳米孔的中空SiO2微球从溶液中吸附重金属Cd(II)离子,研究了被吸附溶液的pH值、Cd(II)离子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对吸附Cd(II)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壳上具有纳米孔的中空SiO2微球可用于从溶液中吸附Cd(II)离子。在pH>3的弱酸性溶液中比在pH≤3的酸性条件下中空SiO2微球吸附Cd(II)离子的量要大得多。Cd(II)离子初始浓度小于0.4 mol.L-1时,Cd吸附量随Cd(II)离子初始浓度的影响较小,进一步增大Cd(II)离子初始浓度,吸附量大幅攀升。  相似文献   

10.
改性海泡石吸附分离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性海泡石从多种干扰离子共存溶液中提取分离镓,结果表明,溶液在pH值等于3,海泡石的掺量为30 g/L,提取时间30 min的条件下,镓的提取率大于95%,干扰离子Cd2 、Zn2 、Pb2 及Cu2 的提取率小于10%.提取镓后的海泡石,用2.0 mol/L HCl解吸,镓的解吸率大于99%,且解吸后的海泡石仍可循环再利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极譜法研究三乙二胺合銅絡合物的形成,在离子强度为0.1M NaClO_4(或1M KNO_3)中,发现当銅离子濃度为1×10~(-3)M左右时,乙二胺濃度在0.6M以上溶液中以三乙二胺合銅为主要型式,乙二胺濃度低於0.5M时,溶液中以二乙二胺合铜为主要型式,其結果与从吸收光譜所得者一致,乙二胺合铜的稳定常数,是根据Lingane法,Deford及Hume法处理其值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們用一簡單的目测比光方法驗證德拜(P.Debye)关於溶液濁度τ的理論公式: τ=Hc/α。其中H是入射光波長和溶液溶劑折射率差數的函数,c是溶液的濃度,α是由溶液渗透壓力和濃度决定的数值。在這方法中,我們用普爾弗利許(Pulfrich)光度計測定蔗糖溶液的絕對濁度,用一個自製的微分折射計求得溶液和溶劑的折射率差數。實驗結果和計算值的比較,得到最大平均誤差是4%。  相似文献   

13.
作者研究了30℃时,Brij35胶束溶液中大环Schiff碱的Cu(Ⅱ)和Zn(Ⅱ)配合物催化PNPP和PNPA水解反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催化PNPP和PNPA水解反应的机理是不同的,Cu(Ⅱ)配合物仅催化PNPP的水解,其机理是外部氢氧根离子对羰基的亲核进攻,而Zn(Ⅱ)配合物能同时加速PNPP和PNPA的水解,其机理为锌键合的氢氧根离子对PNPP羰基的分子内亲核进攻和锌键合的氢氧根离子对PNPA羰基的分子间亲核进攻.Zn(Ⅱ)配合物的催化活性高于Cu(Ⅱ)配合物。  相似文献   

14.
从海藻中提取海藻酸钠,并与腐殖酸钠联用处理含Cd(Ⅱ)、Cu(Ⅱ)重金属的废水,通过改变海藻酸钠-腐殖酸钠水处理剂投加量及溶液pH值、搅拌时间等因素的实验分析,研究了该处理剂对Cd(Ⅱ)和Cu(Ⅱ)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该处理剂能有效地去除Cd(Ⅱ)和Cu(Ⅱ)等重金属离子,Cd(Ⅱ)去除率大于95.6%,Cu(Ⅱ)去除率大于99.6%.  相似文献   

15.
核—壳型疏基胺螯合树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英砂为核,合成了一类核-壳型疏基胺螯合树脂,研究了它们对Au(Ⅲ),Pd(Ⅱ),Ag(Ⅰ),Hg(Ⅱ),Cu(Ⅱ),Pb(Ⅱ)和Mg(Ⅱ)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类螯合树脂对Au(Ⅱ),Pd(Ⅱ),Ag(Ⅰ)等贵金属离子和Hg(Ⅱ)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Cu(Ⅱ),Zn(Ⅱ),Mg(Ⅱ)或Cd(Ⅱ)离子共存情况下,该树脂选择性吸附Au(Ⅲ)和Ag(Ⅰ),吸附容量分别可达5.42,5.26mmol/g,用4%硫脲的0.1mol/L盐酸溶液作解吸剂,Au(Ⅲ)和Pd(Ⅱ)的解吸率分别可达95%和98%。  相似文献   

16.
隐钾锰型水合MnO2 对 Na+、K+的离子交换选择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离子记忆无机离子交换剂 -隐钾锰型水合二氧化锰 (CRYMO) 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以及热重分析确证了其晶体结构为α -MnO2 ,其化学式为MnO2 ·0 4H2 O 考虑了其对Na 、K 的表观离子交换容易随溶液 pH值的变化情况 ;分配系数及分离系数的测定结果均表明CRYMO对K 具有高选择性 ,可用于溶液中Na 、K 的分离  相似文献   

17.
竹炭对水溶液中Cd(Ⅱ)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竹炭对溶液中Cd (Ⅱ) 的吸附行为.考察了酸处理、pH值、竹碳与溶液的接触时间、投料量、吸附温度和Cd (Ⅱ)的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炭对镉离子的吸附是放热过程,并且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在初始浓度为15 mg·L-1、最佳酸度及287K条件下,未经处理的竹炭饱和吸附量达到11.0 mg·g-1,增加竹碳的用量,镉离子吸附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8.
以铁粉为稳定化剂,通过吸附试验,系统分析了多种因素影响下Cd(Ⅱ)在铁粉中的吸附特性;利用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对铁粉吸附Cd(Ⅱ)进行研究,并通过反应前后SEM电镜图和XRD衍射谱图分析吸附反应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铁粉对Cd(Ⅱ)的单位吸附量随初始溶液质量浓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随铁粉掺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初始溶液酸碱度对铁粉吸附Cd(Ⅱ)影响并不大;在Cd(Ⅱ)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1),铁粉掺量为20 g·L~(-1),反应时间为48 h的条件下,Cd(Ⅱ)去除率达到94%,平衡吸附量为4.69 mg·g~(-1);Langmuir等温线、Freundlich等温线、R-P等温线和颗粒内扩散模型较为符合本反应;谱图分析得出铁粉去除Cd(Ⅱ)主要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并以化学吸附为主,具体作用形式包括Cd(Ⅱ)被铁粉还原固定,含铁胶体吸附Cd(Ⅱ)共沉淀,以及静电作用等.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罗丹明B-NaCl-丙醇体系萃取汞的新方法.探讨了罗丹明B的浓度、NaCl的浓度、丙醇的浓度和酸度等对Hg(Ⅱ)萃取的影响,确定了萃取分离Hg(Ⅱ)的最佳条件,并讨论了Hg(Ⅱ)的萃取机理.当溶液中罗丹明B、NaCl和丙醇的浓度分别为0.27g/L、160g/L和30%(V/V)时,Hg(Ⅱ)的萃取率达到98.0%以上,实现了Hg(Ⅱ)与Pb(Ⅱ)、Zn(Ⅱ)、Ir(Ⅳ)、Ni(Ⅱ)、Ag(Ⅰ)、Rh(Ⅲ)、Cu(Ⅱ)、Cr(III)、Mg(Ⅱ)、Fe(Ⅲ)、Al(Ⅲ)和Co(Ⅱ)离子定量分离.  相似文献   

20.
关于碘和鎘的絡合物的研究,已經发表了很多的文章。在I.Leden以前大多是用电位滴定法或是电动势法进行实驗。所用的方法不同,結果也不尽一致。因此关于碘和鎘的各級絡离子的稳定常数的数据仍是参差不齐的。近年来多用极譜方法从事有阶段性絡离子形成的研究,实驗条件及計算方法都比上述的方法优越。苏联在极譜研究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发表了許多文章。但关于碘和鎘的研究也仅限于稀濃度和較大濃度(对絡合剂而言)范围内分别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